直視驕陽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Irvin D. Yalom  頁數(shù):268  譯者:張亞  
Tag標簽:無  

前言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嘆曰:“未知生,焉知死?”一語驚醒夢中人??墒?,孔子的弟子們記下了——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延續(xù),也在一呼一吸之間流逝。正是“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印”,即使,你并不想去看??催€是不看,這不是個問題,問題在于,你怎么去看??吹弥腔?,便成就了哲學,一門教人如何去死的學問??吹猛ㄍ?,便成就了圣人,一群置生死于度外的普通人??吹萌∏桑愠删土俗诮?,一份安撫蕓蕓眾生的陪葬厚禮。也許,你還可以試試跟隨亞隆醫(yī)生,從心理治療的角度看過去……。

內容概要

全書論述深入淺出,切中肯綮,書中介紹的應對死亡恐懼的各種觀念生動具體,易懂易行。面對死亡的戰(zhàn)栗經(jīng)作者筆鋒描過,頓時融為拂面春風,令讀者不僅在文字上感受愉悅,在心靈上更是豁然開朗:“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pre>

作者簡介

歐文·亞?。↖rvin
D. Yalom)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心理治療界公認的大師、紐約時報暢銷小說家,著有《愛情劊子手》《當尼采哭泣》等暢銷心理小說,以及《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日益親近》等心理治療經(jīng)典。
作者以75歲高齡探討人們心中普遍存在卻被長期否認和壓抑的死亡恐懼。書中除23個實際案例和許多文學名著、電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還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對內心的死亡恐懼進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難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死亡之痛
第二章 識別死亡焦慮
第三章 覺醒體驗
第四章 觀念的力量
第五章 通過關系克服死亡恐懼
第六章 死亡意識:我的回憶錄
第七章 給心理治療師的意見:如何治療死亡焦慮
后記
讀者指南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死亡之痛自我意識是無上的饋贈,如生命一般寶貴,正是它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但是,隨之而來的代價便是死亡之痛。我們的存在永遠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影——生命必將生長、成熟并最終走向凋謝、死亡。死亡從人類有歷史記載開始便如影隨形般出沒。四千年前,古巴比倫英雄吉爾伽美什(Gilgamesh)遭遇了摯友印齊杜(Enkidu)之死,他感嘆道:“你變得黯淡,不聞我的呼喚。當我死時,豈不也像印齊杜般?我心傷悲,懼怕死亡?!奔獱栙っ朗舱f出了我們心底的聲音,每個男人、女人、孩子都像他一樣懼怕死亡。對于有些人來說,這種恐懼不會直接出現(xiàn),它喬裝打扮成心理疾病或是一種普遍的不如意感;有些人卻體驗到一種明顯的、能夠意識到的死亡焦慮;還有一些人陷入死亡恐懼,完全不能享受人生的歡樂和滿足。多少世紀以來,睿智的哲學家們試圖反思人生必死之痛,幫助人們獲得內心的和諧平靜。作為一位心理治療師,我接觸過多位與死亡焦慮苦苦斗爭的病人,的確發(fā)現(xiàn)古代智慧,尤其是古希臘哲學家們的真知灼見至今仍然直指人心,發(fā)人深省。實際上,在心理治療領域,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先師鼻祖不只是那些19世紀末20世紀初偉大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yī)生們,如比奈、弗洛伊德、榮格、巴甫洛夫、羅夏、斯金納等,還有那些早期希臘的先哲們,尤其是伊壁鳩魯。甚至,隨著我越來越多地了解這位雅典智者,我越來越堅定地認為伊壁鳩魯堪稱最早的存在主義治療師。在整個心理治療工作中,我都將借用他的觀點。伊壁鳩魯出生于公元前341年(正是在柏拉圖死后不久),卒于公元前270年。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由于“享樂”或“享樂主義”這兩個單詞(意指沉溺于精致的感官享受,尤其指沉溺于美食、美酒)而對他略知一二。但是,歷史上伊壁鳩魯本人并不提倡感官享樂,他更多地關注如何獲得內心的寧靜(ataraxia)。

后記

本書首頁所引用的格言“你不能直視驕陽,也不能直視死亡”正體現(xiàn)了流傳于民間的普遍觀念,那就是——直視驕陽也好,凝望死亡也罷,都是有害無益的。我不會建議任何人去直視驕陽,不過,凝望死亡則另當別論。全然地、毫不動搖地去直視死亡,這正是本書的主旨所在。自古以來,人類以各種方式拒絕死亡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蘇格拉底就是一位堅決主張人生需要徹底反省的擁護者,他在臨死前宣稱,自己為終于擺脫了“愚蠢的肉體”而感激不盡,確信他將在死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暢談哲學,直到永遠。當代心理治療如此致力于嚴格的自我探索,執(zhí)著地挖掘那些深層次念頭,卻對反思我們自身的死亡恐懼視而不見,但是,死亡恐懼卻是構成人類情感生活重要而普遍的基石之一。過去兩年里,通過我和周圍朋友及同事們的接觸,我的確親身體驗到人們對死亡視而不見的逃避。一般來說,當我忙著寫點兒東西時總得花費很長的篇幅、用社會化的語言來介紹自己手頭的工作,但寫這本書時情況就不同了。

媒體關注與評論

其實,死,不過是活著的時候的一種想法。誰想它想得發(fā)抖了,誰就輸了,誰想它想得坦然鎮(zhèn)定了,誰就贏了……要是你先就對它說“不”,固執(zhí)地對它說“不”,你不僅一無所得,反而會焦躁不安、恐瞑倍加,終生受它的傷害。其實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這種恐慌來傷害你的。   ——史鐵生 ,死亡如同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本書為75歲高齡的心理治療大師亞隆醫(yī)生,面對日益迫近的自身死亡所進行的深八思考和真情告白,飽含對生命的達觀和眷戀。字里行間中的勇敢與博愛,睿智與從容,對所有珍惜生活又勤于探索的人們來說,都是寶貴箴言。   ——畢淑敏 決不枯燥,決不深奧,決不做作,讓你欲罷不能,讓你淚流滿面,讓你豁然開朗,讓你會心大笑——亞隆就有這樣的本事,帶著溫暖和智慧,讓你和他共同直面死亡。你可以不接受他的邀請,但一旦打開《直視驕陽》,走上對死亡的探索之旅,你就會得到啟迪、陪伴和治療——既然沒有人能改變必死的命運,也就沒有人不存在死亡的焦慮。對死亡的恐瞑如影隨形,一直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它握手,因為向死而生教會我們活出意義,活在當下。   ——陸曉婭 生命的終點在明確而堅定地等候著,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空內追求無限:無限地擴大對生命的感受。愚人在死亡面前變得混亂,智者在死亡面前會更加清醒。亞隆站在生命的巔峰向我們講述關于死亡的一切。讀他的文字,不會增加我們的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增加我們活著的清晰度。實際上這已經(jīng)足夠了,因為我們都不喜歡永生中的無聊,而喜歡短暫中的精彩。   ——曾奇峰

編輯推薦

在讀完《萬千心理: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之后,無論是在讀書會里與其他伙伴交流還是在與你自己對話的過程中,你也許都會想問這些問題。希望《萬千心理: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可以幫助你在團體里提出疑問或是捫心自問,由此對這《萬千心理: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里提出的問題和觀點展開爭論。史鐵生、畢淑敏、陸曉婭、曾奇峰聯(lián)袂推薦。 你曾直面過死亡么?你曾分享過這份恐懼或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jīng)歷過這黑暗時期么?這陰暗的一面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大多數(shù)階段都存在著,你贊同這一點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直視驕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4條)

 
 

  •   不錯 歐文亞隆代表作 性價比很高 搞活動時買的 才9塊九
    雖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視驕陽一樣——那是一件極痛苦又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覺知地活著,真正了解人類生存的處境、人生的有限性以及短暫的生命之光,那么,請跟隨亞隆的步伐,看他如何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對內心的死亡恐懼進行自我表露和深刻解剖。“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有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br />作者以75歲高齡探討人們心中普遍存在卻被長期否認和壓抑的死亡恐懼。書中除23個實際案例和許多文學名著、電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還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對內心的死亡恐懼進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難得。
  •   全書論述深入淺出,切中肯綮,書中介紹的應對死亡恐懼的各種觀念生動具體,易懂易行。面對死亡的戰(zhàn)栗經(jīng)作者筆鋒描過,頓時融為拂面春風,令讀者不僅在文字上感受愉悅,在心靈上更是豁然開朗:“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li>
  •   “死亡雖然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不會因此而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剛拿到這本書時,我誤解了亞隆的意思:以為死亡就如同驕陽,感知它的存在,但不可直視!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明白了:我們不敢直視死亡,是因為人類內心深處的對死亡的深深恐懼——死亡焦慮。我同意亞隆的理論,人類許多不好的行為,都是死亡焦慮的偽裝。我們可以直視、而且需要直視,一旦能夠直視死亡,我想,你將能減少許多煩惱、痛苦、不滿、憂郁......。沒有涉足心理咨詢前,我錯過許多好看的書,而這本書,則是我涉足心理咨詢后對我觸動最大的。
  •   在圍脖上推薦過《直視驕陽》至今才寫書評,惟一原因感覺自己功力不夠,怕不能準確表達心中的感悟和書里的意思。今天看了第4篇感覺可以動筆了。
    70歲的老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如果他還把這個看法寫成書了呢?IrvinD.Yalom的《直視驕陽》就是這本書。它睿智地寫出在沒有宗教許諾的死后永生,沒有暫時忘記死亡的自我欺騙時,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生活。如何才能以平靜的心態(tài)面對最后一刻的到來!
    書里有很多值得讀的地方,我在此只談三點。
    宗教的源泉
    死亡的焦慮可以說是所有宗教信仰最初的源泉,這些信仰以不同方式撫慰我們的心靈,減輕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生命有限之痛。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面目出現(xiàn)的神不但帶給人們生命不死的狂歌詞,減輕死亡的恐懼,而且通過提供永恒的存在、一系列生活無人自獻酬以及有意義的生活藍圖來緩解各種存在焦慮。
    想想太有道理了,基督教是天國、佛教是輪回成佛,此間種種無不在慰藉我們面對死時的恐懼,也因此生出了許多的買賣人?!胺鸢?!今天我供養(yǎng)你,你要保我來生幸福??!”“主啊!我向你祈禱,賜福給我吧!”我不是信眾,但也相信無論在哪兒都不會有這種功利佛、功利上帝,如此祈禱跟行賄沒有區(qū)別了。
    波動影響
    怕死是因為死后什么都不會留下,想想吧我們所珍惜的、所愛的、所怎憎恨的都會因為我們消失而對我們失去意義(其實睡覺就是死亡的另類體檢,所以有些人害怕睡覺以至于能發(fā)展成一種?。?,但書中提到會有波動影響——即我們死后還能通過種種形式影響他人,我們寫過的中、我們說過的話無不在點滴之中影響后人。書里的例子是一個女教師多年之后被學生的孩子贊揚,于是突然之間感悟到死后仍然有機會被記住,立感豁達。
    未必故意影響世界,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有生之年為世界留下些有意義的東西,如果感覺這么說有點兒太大了,那么盡力為我們的家人留下些有用的東西,給妻子以最熱烈至誠的愛、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給父母最真摯的感謝,這一切的一切對我們也許并不困難,但是非常有意義。
    直面死亡
    作者70歲了,面對自己的最后歸宿有極平靜的態(tài)度。書中談到“寫本書的初衷與波動影響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把我自己的思想流傳下來,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但是,正如我在本書中所言,我并不希望我或者是我的申請低,我個人的一些東西留存下來,而是期望我的一些觀念,那些能給別人提供指導、帶來安慰的部分以及一些高尚的、充滿關愛的舉動,甚至是一些智慧點滴、面對失敗時建設性的態(tài)度等能夠保存下來,以我相像不到的試傳遞給更多我并不認識的人們?!比绱嘶磉_令人欽佩。

    讓我有能力熱烈擁抱最后的結局
    如果說本書給我什么相的啟發(fā),那就是讓我更有努力和力量能熱烈擁抱最后的結局——死亡。不相信死后的世界,讓像我這樣的人活得更踏實,更能珍惜每天。引用日本《葉隱》里的故事結束本文。
    柳生但馬守是一個偉大的劍道家,也是當時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的劍術老師。一天,一位旗本來到但馬守的住處,請但馬守做自己的劍術老師。但馬守說:“看起來,你早就像一位劍道大師了。在我們成為師徒之前,請說說你是哪一派的!”
    旗本回答說:“不好意思,我不曾學過劍道?!?br /> “你打算戲弄我嗎?我是將軍的老師?。∥业难劬苷?。”
    “違背了你的意思,我很抱歉,但我不知說什么。”
    因為客人的否定十分清楚,但馬守考慮片刻后,終于又問道:“既然你那么說,就不會有錯。但是雖然很難說清楚,你一定是什么大師也是不會錯的?!?br /> “如果一定讓我說,我就說吧。實際上,我只成功地學會了一件事。我還是少年的時候,有一天,我發(fā)誓說,作為武士,不論任何時候,對死亡都不能有所恐懼。多年來,我和這個問題扭成一團。現(xiàn)在,我終于不再受它的任何煩擾了。大師,您是否指這件事?”
    “正是?!钡R守喊到:“正是那個。我的判斷沒有錯。劍道的終極便是不再畏懼死亡。我在劍道方面已教過幾百個弟子,但沒有一個人能獲得那樣最高境界的證書。無需學習技巧,你已是一位優(yōu)秀的大師了?!?br /> 擁抱死亡!
  •   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歐文 亞隆封筆之作!讓你直視人類從出生到死亡要面對的話題,也是人類一直充滿內在恐懼的東西,閱讀完,會讓你眼前一亮的感覺!
  •   在書中,YALOM提到弗洛伊德的同事奧特蘭提出一個很有用的心理動力模型,也就是“升之焦慮”與“死之焦慮”之間持續(xù)存在的張力,這對于治療師的臨床工作非常有幫助。奧特蘭認為,一個人在一生發(fā)展中會不斷追求個性化,成長以及自身潛能的實現(xiàn),但是也要為此付出代價!在這種從自然中不斷生長、延伸乃至遠離自然的過程中,人必須面對自身的“生之焦慮”,也就是那種可怕的孤獨感,那種自身脆弱渺小的感覺,失去了與宏大世界最基本的聯(lián)結。當“生之焦慮”變得無法忍受,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我們重新回來,逃避那種分離,在融合中尋求安慰。也就是說,我們開始選擇融入或將自己奉獻給他人。雖然這種融合的確能讓人獲得安慰、感覺舒適,但并不穩(wěn)固------我們最終會失去自我、內心郁結之中反彈回來。也就是說,這種融合增加“死之焦慮”。在“生之焦慮”與“死之焦慮”這兩級之間,或者說在個性化與融合之間,人們穿梭搖擺,耗盡一生。這個論斷后來成為厄內斯特.貝克爾的杰作《拒斥死亡》中的主要觀點。這個心理動力模式讓我對狠多一直存在的問題有了一種新的領悟。這種反復確實不斷的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害怕孤獨,于是靠近,靠近之后又因為害怕失去,于是離開。對于死亡的恐懼,我狠早就有一定的認知,我知道這作為一大人生課題你在自己的一生當中將不斷的面對,我的選擇如同書名一般,直視它。通過這個過程尋找到人生的真理和意義。
  •   親愛的朋友:與你分享我的感受。我們一直習慣定義“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財富、我的名利”,而當這一切都定義為“我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對對方或是自己有要求和期許,“我應該怎么對你?你應該怎么對我?”當對方不再是自己期許的那樣對待自己時,就會有忐忑不安的情緒、憤怒的情緒。當我看了《西藏生死書》,當我理解輪回的人生,以及《直視驕陽》中如何引導征服死亡的恐懼,更加明白其實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需要各自去修自己前世今生的緣份,消除業(yè)障。我們今生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我們這一生的課題。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一切都不是“我的”。我喜歡書中的兩段話:你無法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你所有得到的任何東西,你只能帶走你給予別人的東西(善良和愛)。實際上,想要過上真正有價值的生活,對他人充滿悲憫,對周圍的一切懷有摯愛,唯一的途徑正是去覺知,覺知當下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會隨風消逝。對于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我不再關心他們在做什么?而關心我內在的好德行,我用菩薩道去度化他們的業(yè)障,積得福報。正如我們去放生一樣,有人說你一邊放,別人一邊抓,無意義,只要明白這是"你做你的功德,他/她做他的業(yè)障"。我們則依然懷著慈悲心去做我們想做的。當我每天都覺得我在不斷積得福報的時候,我的內心是一種安然。
  •   書還不錯,估計是正版的。亞隆老師總是這么有哲學,帶領我們走進死亡的世界,看看死亡的實質,記得作者說過一句話“當我活著的時候,無所謂死亡;當我死去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存在了?!边@句話說明了死亡沒有傳說中的那般痛苦,那種痛苦是家人以及社會給你的,本人的死亡并不痛苦。同樣,亞隆先生和我們講死亡,目的還是希望我們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文中講到,如果一個有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不熱愛生活,相當于沒有體驗當下的日子,也會恐懼死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活著。作者講到,活著的意義是有親人和朋友的親密感以及波動影響,也就是波動影響讓我們的精神延續(xù)了下去,輻射了或多或少的人。亞隆大師通過死亡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因此必須好好珍惜每一天,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便也實現(xiàn)的波動影響。亞隆先生寫的好,他的書我都給了5星,每次看都受益匪淺,現(xiàn)在還是淺顯的看,以后要多看幾遍,更好的了解作者,我偉大的亞隆先生……
  •   不只是對于心理治療師,哪怕對普通讀者而言,也能從書中找到自己對死亡恐懼的影子,可能,這些恐懼,從有意識以來,一直在很深入的角落,我們沒有去注意,但卻一直存在著,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亞隆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些。覺得不錯。
  •   死亡是人們恐懼的,但是歐文亞隆的解說卻是溫馨、平和、實在,讓人在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下從容面對死亡。
  •   亞隆所寫的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直視驕陽》了。他以一個醫(yī)生的身份,向我們列舉了很多人面對死亡的所經(jīng)歷程的故事;同時,他又以一個老者的身份,向我們講述了他自己對死亡的看法。
    讀《直視驕陽》,像是在審視自己的生命,也觸動了我對生命的思索。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我極力推薦。
  •   歐文亞隆,這個75歲的老人,在自己人生將近之時,寫了這本書,穿越生死,永遠的“波動影響”,人去了,人還在,死亡恐懼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從多個案例中詮釋死亡恐懼的影響,并帶領我們穿越死亡。好書,值得珍藏和反復閱讀!
  •   死亡就如同驕陽,讓人無法直視。但是,人總歸是有一死的,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該書列舉了很多相關的案例,從這些案例以及歐文·亞隆的理解中,或許可以緩解對死亡的焦慮。死亡是常態(tài)。
  •   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   亞隆大師的書我都喜歡,這本也一樣。是少有教人直面死亡的書,通過樸實的語言,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克服死亡恐懼,如何面對死亡焦慮。
  •   死亡覺醒是個痛苦的過程,但我們卻在其中成長,亞隆用一種客觀的視角叫我們如何面對死亡恐懼。
  •   非常受益的一本書。亞隆前輩的真誠分享與心得感悟,讓我敢于直面我的死亡恐懼,非常感謝
  •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亞龍的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死亡。這是許多心理治療師回避的重要領域。書中有許多詳實的例子描述人如何從回避死亡到接受死亡最后讓體悟到生命的真諦的過程。有朋友對死亡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我向他推薦這本書。他的書還有《愛情劊子手》《叔本華的治療》《當尼采哭泣》《存在心理治療》臺版《診療椅上的謊言》《送給咨詢師的禮物》《團體心理治療》有對心理咨詢感興趣的或者是心理學工作者來說他的作品值得一讀。
  •   亞隆的書買了好幾本,可讀性確實不錯。有部電影說過,恐懼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真是一句經(jīng)典,而死亡恐懼又是最普遍廣泛和深層的恐懼,我希望能在亞隆先生的這本書里得到一些啟示。
  •   一本優(yōu)秀的書總是可以幫助人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直視驕陽不僅僅征服死亡的恐懼,更是幫助你征服生活中的恐懼
  •   全書論述深入淺出,切中肯綮,書中介紹的應對死亡恐懼的各種觀念生動具體,易懂易行
  •   這是我看的第二本亞隆的書,捧起來就讓人難以割舍,小時對死亡的恐懼還歷歷在目:如果我不在了,這個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我都不知道了。這是我無法想像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敢去面對一些東西了??戳诉@本書,“波動影響”一直縈繞在腦海,我們來了,又去了,但我們會留下些什么,不管自己或他人是否意識到?!?/li>
  •   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很有收獲,深刻而且有幫助的一本書。如何處理恐懼其實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恐懼會帶來很多問題和困難,導致心態(tài)失衡,身體失衡。所有的恐懼幾乎都合死亡相關。因此不管是哲學還是宗教最終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死亡。作者自己在年老的時候寫關于死亡和恐懼的一本書,比年輕一些的心理學家更有說服力更深刻。許多道理是越早知道越好,可以節(jié)約不少精力和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讓生活更有意義一些。推薦超過30歲的人都能讀一下,中年和老年的更需要讀讀。
  •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只是因為自己正處在面對家人生病的恐懼之中,盡管自己本身是學習的社工,死亡教育、臨終關懷這些也都是自己學習的范圍。但是,當我可能隨時面對家人離去的時候,我發(fā)覺自己真的很恐慌。盡管偶爾理智能夠發(fā)揮作用,但是稍不留神就有開始焦慮、落淚,想到親人可能離開就止不住恐懼。
    直視驕陽,我在作者的案例中看到了自己,學習著發(fā)現(xiàn)自己。盡管我現(xiàn)在的我還是有很多顧慮,但是想到親人可愛的模樣,我想我應該做的就是把握現(xiàn)在,讓他幸福。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突然離去,帶給身邊的人是恐懼與慌張,我會幸福嘛?盡管那時我已經(jīng)不知道這回事了。從現(xiàn)在出發(fā),我并不希望這個發(fā)生,所以我要做的是把握現(xiàn)在。珍惜她,愛護她,幫助她。同她一起。
  •   看這本書的背景是我當時的人生狀態(tài)處于低谷,不能面對已經(jīng)失去的親人,更不能想象以后會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每天在患得患失之間抑郁度日。之前看了《與佛陀一起去修行》的書,對于書中三道六界的描述仿佛是在看一個神話傳說,心中終不能信服;之后看了《秘密》,覺得描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都是由吸引力法則而來,但是沒有講清其根源,還是不能信服。宗教無法解釋我心靈的困頓,而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塵歸塵,土歸土”,是的,我本來自偶然,而離去也是必然,所有的憂郁來自對死亡的恐懼...現(xiàn)在我不在害怕死亡,我想我終究是要去的,我的親人也一樣,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波動理論把自己的善良、慈愛、正直、堅強、樂于助人傳下去
  •   正如書中所說:你不能直視驕陽,也不能直視死亡。讀后可以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更加深對“存在”的理解。
  •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正心,正己,好好加油!
  •   存在主義的四大主題之一便是死亡,幾乎所有人都有著深層次的死亡焦慮。萬千這個系列的書都不錯,歐文·亞隆的文筆也是親切自然,通俗易懂。
  •   我是一個從小就非??謶炙劳龅娜耍赃@本書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戳藘热菀院螅揖蛺凵纤?。這本書雖然是一個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所寫,我也是學習心理學的,我感覺假如沒有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也應該是能看懂的,因為專業(yè)上的東西并不是太多,所以很適合不同的人去看,只要你也有恐懼死亡的問題。
    古人說“事死如事生”,生與死只是一個人的不同階段,假如,你善于內心,想更了解你自己,想更好的看待你的生活中的一切,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本書。
  •   今天剛看完,有人感覺亞隆即便討論死亡,也是如此如此的溫柔嗎?死亡是我最大的恐懼,不能想。亞隆用溫柔的語氣娓娓道來,說說哲學,說說咨詢故事,說說他一路和死亡的分分合合,說說咨詢中什么在起作用??赐曛笪矣挚桃馊ハ胂胨劳?,感覺恐懼很遙遠了。......
  •   發(fā)貨、包裝一如既往的好,就不累述了。書要看過才道好,老師推薦的一本好書。很久沒有為一本書熬夜了,特別還是邊看邊哭的那種。人要有點兒經(jīng)歷才能和作者的產(chǎn)生共鳴,然后通過書籍與作者隔空隔世的說上一句“還是你懂我”。經(jīng)歷過親人的離去,才知道什么叫刻骨銘心。書的開頭讓人正視各種恐懼的悲傷的回憶,既然死亡避無可避,何不踏上尋真之旅。特別的是他的波動理論:無限之輪回,不滅之信仰。人生就是一場有來不回的旅行,肉體會歸于塵土,軌跡會隨風而逝,唯有精神永存!有一種“未知生焉知死”的味道,死亡文化是生者的慰藉,傳承信仰才是真正的永生!
  •   直面死亡恐懼,收獲人生智慧。來自大師的心靈深處,折射凡人的日常煩惱。
  •   心理學真是太奇妙了,死亡的恐懼,我們都要學會面對,學會直視驕陽~~
  •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接納自己
  •   和一般的心理書不同,解答了死亡恐懼的來源,和如何把它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唯一不習慣的是一些例子在中國可能完全不適用,畢竟文化差異太大
  •   直視死亡之恐懼如直視驕陽。
  •   死亡恐懼緣于哲學三大問題:我是誰?從哪里來?將往哪兒去?這也是作為哲學分支的心理學不可避免的終極問題。
    然人生而有涯,對于宗教描述的死后世界及輪回,以及唯物主義認為的塵歸塵土歸土,該書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本身也在死亡恐懼中糾結不休,這讓閱讀這本書更覺得真實。
  •   簡而言之,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了性對人們心理的影響;亞隆發(fā)現(xiàn)了死亡對人們心理的影響
  •   現(xiàn)代人的生存壓力給人很大的壓力,這也突增了一些死亡的恐懼,大師給予正面的引導讓自己直視這些無趣的問題,很是受教。
  •   面對死亡我們都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歐文雅隆這本書,帶我們人走進死亡,認識死亡~
  •   所有人都該閱讀,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是共有的。尤其是心理治療師還有被疾病折磨的人更不能錯過。
  •   誰不害怕死亡?看完這本書對死亡會有新的感悟。既然生命不能逃脫死亡,還不如去看看別人是如何體驗死亡的恐懼。也許自己有和他人同樣的恐懼和害怕,也許看完之后輕松了,一切都有可能。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心理咨詢師自己、家人以及他的來訪者對死亡恐懼的真實體驗和咨詢師自己并幫助來訪者應對這種恐懼的方法和對死亡的感悟。
  •   讀畢,對死亡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對于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領悟。是一本很好的讓人們體會了,生活中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和焦慮無處不在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   在當當網(wǎng)購了許多書,給自己,給女兒,也送朋友.幾年來買了很多很多好書,但是一直懶于寫評論.懶或者是怕占用時間。但是這一次,心靈如此深深的震憾, 我在此書中找到了如何過一生的答案,特別是如何面對死亡的答案,有許多個夜晚,我躺在床上,“如果我死去了怎么辦”?這個問題糾纏著我,無論想什么都擺脫不了。亞隆這個老人,娓娓著來他的探索,他的感悟,入人心,成為我面對死亡的良藥,讓我找到如何守一生的寶貴答案。這本書我要珍藏,并隨時拿也來一讀再讀。
    謝謝當當,謝謝譯者張亞,更深謝謝亞隆,這位偉大的智慧老人......
  •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學的專業(yè)書籍,只是沒有一定心理學和哲學背景知識的人較難很好領會其中的真意。生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人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一天要走向死亡。這是誰也逃避不了的??墒侨藗兛傇谠噲D通過回避死亡而不自覺的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浪費了自己的寶貴時間。本書最讓人受益匪淺的是它要你直面這誰都不能逃避的問題,然后不是灰心喪氣,等著死去,而是要你明白正是因為生命有終結的一天,我們更應該懂得生存的意義?;畹酶袃r值。而且值得安慰的是,即使你的生命終結了,“波動影響”會將你的很多東西延續(xù)下去,傳播給活著的其他人,以后的一代一代的人,不管是你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從某種角度說,這也是對你生命的延續(xù)......
  •   說時候,看這本書讓我離開了一段痛苦的感情。 當時的自己非常痛苦,和女友的感情陷入到僵局,我非常之痛苦,不得已求之于書本。非常幸運,讀了這本書。了解到自己之所以如此痛苦絕大部分是由于自己刻意的回避孤獨。但回避孤獨只是對死亡的恐懼的表現(xiàn)。當我從新上路,離開那段糟糕的感情,不再回避自己的孤獨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天空是如此的美麗,而我以前卻沒有發(fā)現(xiàn)。
  •   在死亡恐懼如此肅穆甚至有些緊張的話題中,卻收獲了深入人心的感動與溫暖,從死亡恐懼顯現(xiàn)的諸多形式,到分析真實案例或者書籍中人物故事,再到作者用自身的親身體驗來講解死亡恐懼,理性的言語中不失溫暖,獲益良多,感慨良多。。。
  •   直視驕陽或許真如直面死亡一樣痛苦吧,那么死亡帶給人心靈的痛苦就這樣嗎?或者,直視驕陽有那么痛苦嗎?
  •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其實對于死亡的恐懼一直是人類綿延至今的情緒體驗,但是卻又是我們無法逃脫的命運,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們從這種情緒中解放出來,從而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
  •   書的質量好。。。。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很怕死亡。。。。越是恐懼的東西越害怕它會一直找你,只有直面它
  •   亞隆親身經(jīng)歷,歷歷在目,值得去細細品讀,尤其書中每次面對死亡的處理方式方法。
  •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確的心態(tài)來面對死亡。死亡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學會證視死亡,征服死亡恐懼是現(xiàn)代人要試著去學習的重要內容,尤其是那些在疾病晚期的臨終者,更是要正確的認識死亡。
  •   紙張厚實,印刷清楚,封面封底材質精磨,做得非常好。亞隆的書,關于死亡的探討,非常推薦
  •   很不錯的一本書 直面死亡的恐懼
  •   朋友推薦的此書,再一次來到當當網(wǎng)選購圖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的這本書。寄來的一摞書中,第一本打開的就是此書。與以往的讀書習慣不同的是,沒有一下子讀完,而是在閑暇時,一頁頁地去細讀,一行行地去品味,因為字里行間中,值得去細品的內容太豐厚……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克服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的人生終點,或許死亡的方式不一定是我們能選擇的,但我們可以去選擇我們各自的方式去應對我們的人生終點,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去珍惜我們擁有的現(xiàn)在,去走好屬于我們的前行之路……
  •   第一次遭遇了與死亡的交戰(zhàn),這本書讓我直視內心,恐懼開始淡然。。。
  •   擺脫對死亡的恐懼,直面死亡。
  •   一直尊敬亞龍,亞龍系列的中文譯著都買了。本書告訴我們,原來生活中很多心理問題,本質都是源于對死亡潛意識的恐懼。有道理!
    亞龍的著作,值得一讀!
  •   買了好長時間,一直沒靜下心來讀。但最近由于發(fā)生一系列的事情迫使自己讀,讓自己正視死亡及死亡恐懼。開始讀,就停不下來了,說是死亡恐懼,真正講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原來真正原因都是對死亡的恐懼、焦慮
  •   每個人都會有死亡恐懼,這幫幫助你責備那樣去面對死亡,推薦
  •   征服死亡恐懼。真正的好書,暢銷。
  •   看完了,應該還需要繼續(xù)研究,其實死亡是人們一生都在面對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分析了一下自己,其實死亡的恐懼一直伴隨我至今,始被發(fā)現(xiàn)。
  •   最近一直對死亡有種恐懼,這本書對死亡介紹的沒有那么可怕,用另外一種角度去看待死亡,
  •   如果對于生命的意義有困惑,對死亡有恐懼,對未來無所適從,看此書一定會讓你充滿希望
  •   人類總是對自身的狀況充滿了好奇,其中死亡一直是人們所感興趣又分外恐懼的東西。
  •   書中反復提到,當一個人到了五十,六十,七十,他不得不正視死亡,而當他勇于直面死亡的時刻,他的生命會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我慶幸在三十歲的時候讀到這本書,跟隨亞龍生平第一次對死亡做了一次嚴肅的思考。我能夠感受到覺醒體驗在我的內心深處發(fā)生的影響。
  •   似乎只有大師的理論才能撫慰將死的肉體與靈魂,否定其他形式甚至宗教的力量,請尊重所有能安撫死亡恐懼的理論與形式,才堪稱大師所為!
  •   關于死亡的第一本 真的很好 先是闡述死亡恐懼 然后教怎樣克服 最后寫了作者自己的感受 作為將死之人
  •   已經(jīng)有那么多人的評價,其實自己再寫也不會有多少看者。那么,就借當當?shù)囊唤菍懸稽c自己看的文字罷。其實是在新開的大書店的心理專柜里看到這本書然后在當當訂的。當時到的書中,它不是讓我第一個拿起它看的。只是覺得這種書是要找時間靜下來慢慢的品。包融在“大家”的氣場里,走進亞隆的一生。慢慢的開始審視自己把心結打開。原來自己看不清的也和對“死”的懼怕有聯(lián)結。聯(lián)想到最近的一些事,原來癥結是如此的嚴重。。。在醫(yī)院里工作了近三十年原以為這一切已不算什么。尤其在最后的5年,在老年病科面對著走向終結的生命,那份敬畏,一直覺得那是一生的意外所得。沒想到是亞隆讓我、讓我們在直視驕陽的同時,正視著自己。你沒有辦法去掌控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成長,但在你終于有一天回頭看自己身后的路,能明白點什么的時候,這真是上蒼對你的不棄,接下來再好好的走路,好好的過。
  •   人類生活中恐懼之處頗多,尤其是對于死亡的恐懼,幾乎都繚繞在每個人心頭,能意識到的、不能意識到的,甚至于很多行動的造成都是源自恐懼。
  •   挺好的~ 是我想要的,征服死亡恐懼
  •   對于我治療死亡恐懼很有幫助
  •   看完就知道每個人都有過死亡恐懼
  •   很好的書,讓我們勇敢面對死亡,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
  •   直接面對死亡恐懼。
  •   我朋友有死亡恐懼,所以買了這本書,希望對她有所幫助。起碼我是覺得這是本很不錯的書!
  •   很不錯的書,直指人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對死亡的恐懼。
  •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讀本,很好的讓我們了解什么是死亡和恐懼的來由。
  •   有段時間特別害怕死亡,這本書幫助思想正確認識到那種恐懼,很好!
  •   死亡焦慮與生俱來,克服死亡恐懼和死亡焦慮,談何容易?
  •   中國歷來很忌諱談"死",大多數(shù)人都抱著"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信念,一般不到生命的盡頭都不會想到死亡,更不用說直面死亡了.實際上,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guī)律,是進化的需要,整個社會系統(tǒng)代謝的需要.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不一樣的死亡觀,很有必要看一下.
  •   這本書真的非常好,能使人從生命的本質即每個人都會死亡來重新認識人生,最有感觸的就是書中所述,正因為活的不充分才會更加懼怕死亡,同時亞龍的另一個觀點對我沖擊很大“生命本無意義”這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截然不同,但也許這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   買回來好長時間都沒有看,國慶在家收拾書柜時翻了出來~~~~~~~~~~~~很喜歡歐文.亞龍與我分享關于死亡的觀點,還有那些哲學家關于死亡的追問,在我心中應驗了那句話——未知死,焉知生!
  •   買回家后,我粗粗看了,覺得很不錯。我是醫(yī)生,常常會不得不面對生死,有時候,看見年輕的患者或者很多太不愿意面對死亡的時候,不由地想:如果我多懂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也許就更好點。人生有時候其實真是很無奈。面對命運,有時候我們真的很渺小,可是,我們是否可能在這渺小中還保持最后的尊嚴?我想,這本書也正是準備告訴我們答案的。書放在家里,沒想到老爸仔仔細細地看了,還做了標記。我很高興,我的老爸從來都是“心心相印”,我知道老爸的心,老爸也知道我,因為我們父女太相像了??磥砝习质窍矚g這本書的,這讓我覺得很開心。
  •   絕好的心理書籍。直視死亡。
  •   這本書說出了很多現(xiàn)在咨詢和治療當中的一些誤區(qū),很多咨詢師強調方法和治療技能,其實關系才是首要的;很多咨詢師都認為死亡焦慮只是對其它事的焦慮,其實對所有事的焦慮都是因為死亡焦慮而起的;很多咨詢師都做著短期的咨詢,其實長期咨詢才是可以解決根本問題的;很多人在學習和試圖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釋夢,其實夢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咨詢師在努力追溯來訪者的過去,那些只是問題的原因,而當時當?shù)夭攀菍ψ稍兒椭委熥钪匾?、、、、、、這本書還介紹了幾位大師對于死亡和死亡焦慮的看法和觀點,都是很有啟發(fā)性的。
  •   很不錯的書,老師推薦的,然后看了。
    生活,是為了更好地死亡吧。
    不能避免的事兒,就去直面吧。
  •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結果都平等。本書就是用心理學家的方法與手段幫助普通人認識到死亡的客觀現(xiàn)實性。同時闡明死亡并不是生的延續(xù)、輪回,不要將死亡看成一種焦慮。作者列舉大量案例試圖讓讀者認清死亡焦慮的顯性與隱性表現(xiàn),并且了解與判斷其特征與大致的解決方向。本書既有理論,更注重案例與方法,看后很受啟發(fā),收獲很大。
  •   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過對死亡的焦慮。以更科學的態(tài)度直視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在精神分析學派,有生本能和死本能。生和死對于人來說都有著太多的秘密。
  •   歐文亞龍的小說,關于死亡,很有哲理
  •   不管是作為一個咨詢師還是一個普通人,這本書都可以給你帶來啟發(fā)和幫助。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存在著對于死亡的焦慮和對于生命意義的追尋,也許這本書可以給你帶來一些領悟。
  •   死亡,是生命的最終必然結局。可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太多人對死亡這一課題不敢直面,可是,要思索,死亡是個不可逃避的命題。
  •   看了之后啟發(fā)很大,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死亡,看待人生
  •   直面死亡,才會更好的去生活。敬畏生命。
  •   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 人類有生本能和死本能,我們更愿意談生而避開死亡.這本書里,大師帶領我們了解死亡和面對死亡,這樣我們可以更有意義的生活.
  •   很喜歡。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又是每個人的起點,面對它,才能更好的生活。
  •   體例很清晰,直面死亡,才能向死而生,我一個朋友看了之后說對她的啟發(fā)很大,影響了她的一些價值取向!我想這就是好書的作用吧。
  •   這本書從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角度,講了各層人士面對死亡時的心理變化。很好看,內容豐富,而且易懂。
  •   通過各種觀點改善死亡焦慮,但觀點也不是萬能的,重在有可以分享的親密關系。喜歡本書的第六章,亞龍先生自己的經(jīng)歷更易理解,且感謝本書譯者對書中西方思想人物與著作的詳細備注,使不了解西方哲學的人也可以理解的更加詳實
  •   死亡是個值得我們一同去探討的話題??粗@本書或許讓我們能更豁達的看待生命,更釋然的對待生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