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分與食品添加劑分析方法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奧特萊斯、 霍軍生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奧特萊斯  頁數(shù):333  譯者:霍軍生  
Tag標簽:無  

前言

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飲食與健康知識的了解和關注與日俱增。因此,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的有毒成分及加工食品的精確分離、分析和定義的能力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食物成分與食品添加劑分析方法》闡述了食物成分和食品添加劑分析的最新發(fā)展和標準方法,為食品分析人員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妒澄锍煞峙c食品添加劑分析方法》共包括16章,每章都給讀者提供了簡介和食物成分和添加劑分析方法的詳盡描述.內容涉及到食物成分和添加劑的化學分析、紅外(IR)、核磁共振(NMR)、傅立葉變換光譜(FTR)、毛細管電泳(CE)、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質譜(MS)等分析方法。書中所提供的對現(xiàn)代分析方法的直接闡述,來自24位頂尖級科學家。他們在實踐中發(fā)展和提煉出這些技術,并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了食物成分和添加劑的標準分析方法中最新的信息,這會有利于那些對各成分分析不是十分熟悉的讀者閱讀。

內容概要

  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飲食與健康知識的了解和關注與日俱增。因此,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的有毒成分及加工食品的精確分離、分析和定義的能力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書闡述了食物成分和食品添加劑分析的最新發(fā)展和標準方法,為食品分析人員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本書共包括16章,每章都給讀者提供了簡介和食物成分和添加劑分析方法的詳盡描述.內容涉及到食物成分和添加劑的化學分析、紅外(IR)、核磁共振(NMR)、傅立葉變換光譜(FTR)、毛細管電泳(CE)、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質譜(MS)等分析方法。書中所提供的對現(xiàn)代分析方法的直接闡述,來自24位頂尖級科學家。他們在實踐中發(fā)展和提煉出這些技術,并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了食物成分和添加劑的標準分析方法中最新的信息,這會有利于那些對各成分分析不是十分熟悉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土耳奇)奧特萊斯 譯者:霍軍生

書籍目錄

1 應用于食品分析中的方法選擇1.1 引言1.2 樣品的選擇與保存1.3 提取1.4 選擇方法1.5 技術應用1.5.1 色譜分析1.5.1.1 氣相色譜1.5.1.2 高效液相色譜1.5.1.3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1.5.2 光譜分析1.5.2.1 Uv、Vis和熒光分析1.5.2.2 紅外光譜1.5.2.3 拉曼光譜1.5.2.4 原子吸收和原子發(fā)射1.5.2.5 質譜分析1.5.2.6 核磁共振和電子自旋共振1.5.2.7 其他光譜技術1.5.3 物理方法1.5.3.1 電化學方法1.5.3.2 電泳1.5.3.3 口味及氣味1.5.3.4 顆粒度分析1.5.3.5 流變性和質地1.5.3.6 結構1.5.3.7 熱力學性質1.5.4 生物學方法1.5.4.1 酶與微生物傳感器1.5.4.2 免疫傳感器1.6 結束語參考文獻2 食品分析結果的統(tǒng)計評價2.1 引言2.2 不確定度和精密度2.2.1 概念2.2.2 不確定度的來源2.2.3 不確定度的確定2.2.4 不確定度的計算2.2.5 置信2.2.6 不確定度的報告2.3 準確度和偏差2.3.1 定義2.3.2 準確度的測定2.3.3 平均值差異的顯著性2.4 校準2.4.1 經(jīng)典校準2.4.2 逆向校準2.4.3 誤差分析2.4.4 置信區(qū)間致謝參考文獻3 飲用水的分析3.1 有機污染物3.2 揮發(fā)性有機鹵素化合物3.3 揮發(fā)性碳水化合物3.4 非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3.5 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檢測3.6 無機化合物的檢測3.7 飲用水分析的微生物研究方法3.8 水環(huán)境中某些菌類的特性參考文獻4 食物中的蛋白質、肽及氨基酸分析4.1 引言4.2 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4.2.1 蛋白質的提取4.2.1.1 蛋白質提取的特殊方法4.2.2 除蛋白過程4.2.2.1 化學除蛋白法4.2.2.2 熱處理除蛋白法4.2.3 過濾法4.2.4 超濾法4.2.5 離心 4.2.6 密度梯度離心4.2.7 鹽析法4.2.8 透析法和電滲析法4.2.9 層析柱和色譜分離與純化法4.3 測定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水解法4.4 蛋白質、肽及氨基酸的分析方法4.4.1 凱氏定氮法4.4.2 紫外分光光度法4.4.3 三硝基苯磺酸(TNBS)分光光度法4.4.4 雙縮脲及其改良法4.4.4.1 標準過程4.4.4.2 含有硫醇的蛋白質的比色測定法4.4.4.3 含有可溶于三氯乙酸(17CA)的干擾物質的蛋白質的比色測定法4.4.4.4 富含脂肪樣品中蛋白質的比色測定法4.4.4.5 含有還原糖的蛋白質的比色測定法4.4.4.6 含DNA的蛋白質的分光光度測定法4.4.5 Pope和Stevens法4.4.5.1 Pope和Stevens法的標準過程4.4.5.2 經(jīng)改良的Pope和Stevens分光光度法4.4.6 甲醛滴定法4.4.7 乙醇滴定法4.4.8 Lowry法4.4.9 二喹啉甲酸法4.4.10 染料結合法4.4.11 (水合)茚三酮法4.4.12 羥脯氨酸測定法4.4.13 N一氨基化合物測定法4.4.14 色譜法4.4.14.1 紙層析法4.4.14.2 薄層色譜法4.4.14.3 凝膠過濾柱色譜法4.4.14.4 Cu“一Sephadex配體交換色譜法4.4.14.5 離子交換色譜法4.4.14.6 7葛效液相色譜法(ItPLC)4.4.14.7 親和色譜法4.4.14.8 氣相色譜法(Gc)  4.4.15 電泳4.4.15.1 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  4.4.15.2 聚丙烯酰胺凝膠等電聚焦法4.4.15.3 雙向電泳4.4.15.4 毛細管電泳(cE)  4.4.15.4.1 毛細管區(qū)帶電泳(czE)  4.4.15.4.2 動態(tài)過濾毛細管電泳(I)SCE)4.4.15.4.3 膠束毛細管電動色譜(MEKC)  4.4.15.4.4 毛細管等電點聚焦電泳(cIF或cIEF)  4.4.16 免疫化學法4.4.16.1 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4.4.16.2 Western印跡法4.4.17 其他分析方法參考文獻5 食品中脂類的提取和分析5.1 引言5.2 食品中總脂成分的測定方法5.3 食品中總脂的提取方法(用于后續(xù)的分析)  5.4 完整脂類的分離和定量分析方法5.5 酰基脂類的水解方法和脂肪酸、固醇的衍生和定量分析方法5.6 各種脂類分子的定量分析方法5.7 結論參考文獻6 食品中痕量元素的檢測6.1 引言6.2 制備分析溶液6.2.1 均質化6.2.2 干灰化6.2.3 濕法消化6.2.3.1 對流加熱6.2.3.2 微波加熱6.3 原子吸收光譜法6.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6.3.2 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6.3.3 氫化物發(fā)生一原子吸收光譜法(HG-AAs)  6.3.4 冷原子吸收光譜法(cV-AAs)  6.4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IcP-AEs)6.5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法(ICP-MS)  6.6 其他檢測方法6.6.1 電化學法6.6.2 比色法6.6.3 中子活化分析6.7 元素形態(tài)分析7 保健、藥物和食品科學中維生素的分析8 食品中類胡蘿卜素和葉綠素的分析9 食品中多本分類物質的分析10 食品感官分析11 食品中過敏原和轉基因成分的檢測12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13 食物內污染物質的測定14 食品中化學防腐劑的分析15 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檢測16 食品微生物學的快速分析技術

章節(jié)摘錄

1 應用于食品分析中的方法選擇1.5 技術應用大多數(shù)分析方法都可應用于食品。重量法和滴定法很早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在這里暫不討論。儀器檢測方法的數(shù)量在穩(wěn)定增長,我們可以將其分為色譜、光譜、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等類別。1.5.1 色譜分析色譜分析方法是將樣品溶解物在固定相和流動相間進行分配。目前經(jīng)常被應用于食品的色譜分析方法有氣相色譜(GC)、高效液相色譜(HPLc)和超臨界流體色譜(SFC)等。它們經(jīng)常作為分離方法與其他儀器聯(lián)用,如作為檢測器的質譜。1.5.1.1 氣相色譜20世紀50年代cc方法被建立并廣泛應用于食品分析。其適用于熱穩(wěn)定性較好的揮發(fā)性物質。LC和SFc更適于分析氨基酸、多肽、糖和維生素等。GC可以非常有效地分析非極性物質,極性物質進行衍生后也可以用GC進行分析。將被測物與樣品基質分離對于GC來說非常重要,這樣可以避免基質降解產生的錯誤信號。為此經(jīng)常使用頂空方法(包括頂空直接進樣)、蒸餾和溶劑萃取等。檢測器包括熱導檢測器(無選擇性)、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用于大多數(shù)有機化合物)、電子捕獲檢測器(主要用于農藥殘留)、火焰光度檢測器(用于農藥及含硫化合物)。最常用的GC分析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藥物、脂類和農藥。色譜分析還在不斷改進與發(fā)展。例如,正在發(fā)生突破性進展的全二維分析,它能夠用兩個獨立的部分來分離樣品。全二維氣相色譜分析GC×GC,主要由3部分構成。第一是由非極性的高回收率的固定相組成的色譜柱,第二部分是一個把流出液分成小份的調節(jié)器,最后是另外一根短、窄的極性柱。這個技術主要用來檢測脂肪酸、香料、農藥。在Dalluge等人的綜述中有詳細介紹。

編輯推薦

《食物成分與食品添加劑分析方法》:國外現(xiàn)代食品科技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食物成分與食品添加劑分析方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