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白永秀, 任保平 頁數(shù):442
Tag標簽:無
前言
經濟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社會科學,說它古老,是因為如果從公元前4世紀色諾芬提出經濟學概念算起,經濟學的發(fā)展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如果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發(fā)表算起,也經歷了兩百多年;說它年輕,是因為相對于社會學、哲學和歷史學等人文科學,經濟學無論是在概念體系、分支學科,還是研究方法方面,都是比較年輕的。古典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體系化的第一階段,大概的時間段是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70年代。古典經濟學的特點:①將經濟學的研究重心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研究國民財富的增長問題,使經濟學成為獨立的理論體系;②強調財富是物質產品,增加物質產品的途徑是積累資本和發(fā)展生產;③在政策方面主張自由放任,讓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來調節(jié)經濟;④研究的重點是分工和專業(yè)化問題;⑤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成本一收益分析法。
內容概要
在經濟學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無數(shù)經濟學家,其中有一些經濟學家的思想對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書從西方經濟學說史上選擇了20位經濟學家,包括亞當。斯密、威廉·配第、馬歇爾、李嘉圖、馬爾薩斯、馬克思、熊彼特、約翰·穆勒、凱恩斯、劉易斯、薩繆爾森、希坎南、弗里德曼、斯蒂格利莰、諾斯、舒爾茨等人,從經濟學家的成長經歷、代表著作、學術思想、思想評價四個方面進行介紹。本書突出經濟學家成長經歷的研究、方法論的闡釋,突出對經濟學家經典著作的導讀,為經濟學理論研究和經濟學愛好者提供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導言 一、經濟學家是如何影響世界的 二、經濟學思想的演化與經濟學家的成長 三、經濟學方法論的大論戰(zhàn)與經濟學家的出現(xiàn) 四、經濟學的七次革命與經濟學家的貢獻 五、學習目的和意義第二章 威廉·配第的經濟思想述評 一、威廉·配第的生平 二、威廉·配第的著作 三、威廉·配第的經濟學說 四、威廉·配第經濟思想評說第三章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述評 一、亞當·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二、亞當·斯密經濟學的方法論 三、亞當·斯密經濟學說的主要貢獻與評價第四章 李嘉圖的經濟思想述評 一、李嘉圖的生平 二、研究方法與著作 三、貨幣學說 ……
章節(jié)摘錄
配第把價格、價值、交換價值混為一談,說明他還沒有擺脫重商主義觀點的影響。重商主義者是在流通領域中考察各種經濟問題的,而價格正是在流通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重商主義者根本不了解貨幣的起源和本質,所以就錯誤地把貨幣看做財富的唯一形態(tài)。同重商主義者一樣,配第認為商品的價值不外是該商品所能換得的平均貨幣量,這就使得他不能從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本身引申出該商品的價值來。第三,混同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配第與重商主義者有不同的地方,他要求進一步發(fā)掘經濟現(xiàn)象背后所隱藏的實質,要求了解為什么一定量的商品恰好換這么多的貨幣量。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也表現(xiàn)出他的天才。他把勞動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金銀的勞動,另一類是生產其他普通商品的勞動。在他看來,并不是一切勞動都能直接生產交換價值,只有開采金銀的勞動才能直接生產交換價值。至于其他一切勞動,只有當它們的生產物同金銀交換時,才能生產交換價值。馬克思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指出:“他把交換價值看成貨幣,正如交換價值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表現(xiàn)的那樣,而把貨幣本身看成存在著的商品,看成金銀。他受貨幣主義的觀念束縛,把特種的實在勞動即采掘金銀的勞動,叫做生產交換價值的勞動,他實際上是說,資產階級的勞動應該生產的不是直接的使用價值,而是商品,是那種在交換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轉移而表現(xiàn)為金銀,即表現(xiàn)為貨幣、交換價值、物化一般勞動的使用價值。然而,他的例子顯然證明,認識了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并不排斥不了解那種使勞動成為交換價值的源泉的特定社會形式?!?/pre>編輯推薦
《影響世界的20位西方經濟學家思想述評》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