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林今淑,(韓)樸成浩 著 頁數(shù):325
前言
20世紀60年代后,韓國采取出口主導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從人均GDP只有80美元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12位的經濟強國,創(chuàng)造了世人矚目的“漢江奇跡”。韓國作為通商政策取得成功的國家之一,給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寶貴經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封閉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轉向開放型貿易政策。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國的通商政策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韓兩國在國情和所處的經濟發(fā)展階段等多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是,兩國在貿易政策變化的總體趨勢、所采取的手段以及政策效果等多方面呈現(xiàn)出許多共性?! ≈许n學術界分別對兩國的通商政策作了不少系統(tǒng)的研究,但至今還沒有專門比較兩國通商政策的書籍。本書試圖對兩國通商政策進行比較,找出其存在的共性與差異。韓國在通商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失敗的教訓,將為中國制訂和實施更加開放化和成功的通商政策提供可借鑒的東西?! ”緯晌迤彩聵嫵?。為了便于比較中韓兩國的通商政策,第一篇為通商政策理論篇,主要闡述通商政策的特征與目標以及通商政策的選擇。根據2000年后興起的FTA熱,第三章專門闡述了有關FTA的理論。第二篇為中國的通商政策篇,分別論述了計劃經濟時期的貿易政策、改革開放之后的通商政策以及加入WTO之后的通商政策變化。第三篇為韓國的通商政策篇。為了便于掌握韓國貿易政策的基本走向,按年代順序,分別介紹了20世紀50年代國家統(tǒng)制型貿易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出口主導型貿易政策、80年代促進進口自由化政策、90年代雙贏的通商政策及2000年后綜合型貿易政策。
內容概要
《中韓通商政策比較論》由五篇共十六章構成。為了便于比較中韓兩國的通商政策,第一篇為通商政策理論篇,主要闡述通商政策的特征與目標以及通商政策的選擇。根據2000年后興起的FTA熱,第三章專門闡述了有關FTA的理論。第二篇為中國的通商政策篇,分別論述了計劃經濟時期的貿易政策、改革開放之后的通商政策以及加入WTO之后的通商政策變化。第三篇為韓國的通商政策篇。為了便于掌握韓國貿易政策的基本走向,按年代順序,分別介紹了20世紀50年代國家統(tǒng)制型貿易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出口主導型貿易政策、80年代促進進口自由化政策、90年代雙贏的通商政策及2000年后綜合型貿易政策。
作者簡介
林今淑,1957年11月生,吉林省延吉市人。1982年獲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學士。現(xiàn)為延邊大學經管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主要學術成果專著:《朝鮮經濟》吉林人民出版社 ?。?000)《中朝經貿合作》延邊大學出版社 ?。?006)合著:《延邊外向型經濟論》延邊大學出版社(2003) 《東北振興與東北亞區(qū)域經濟合作》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 《東北亞政治結構與中日韓經濟合作》香港亞洲出版社(2007)論文:東北與韓國的經貿合作(2005) 中韓產業(yè)內貿易現(xiàn)狀及展望(2006) 韓國企業(yè)對外投資政策對我國的啟示(2007) 中韓FTA展望(2007) 中韓通商政策效果比較研究(2007) 中韓貿易與投資一體化研究(2008)等40余篇 樸成浩,1956年生,韓國慶尚南道馬山人。韓國高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韓國慶熙大學獲經濟學博士?,F(xiàn)為韓國昌元大學經商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2007年當選為韓國昌元大學(國立)校長。主要學術成果專著:《世界通商文化》(2000) 《國際經濟關系論》(2003) 《國際通商論》(2005)論文:區(qū)域開發(fā)資金來源研究區(qū)域就業(yè)政策研究慶南地區(qū)農產品競爭力研究 ……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通商政策理論第一章 通商政策概述第二章 通商政策手段第三章 自由貿易協(xié)定第二篇 中國的通商政策第四章 計劃經濟時期的通商政策第五章 改革開放后的通商政策第六章 加入WTO后的通商政策的變化第三篇 韓國的通商政策第七章 20世紀50年代國家統(tǒng)制型貿易政策第八章 20世紀60-70年代出口主導型政策第九章 20世紀80年代促進進口自由化政策第十章 20世紀90年代雙贏的通商政策第十一章 2000年后綜合型通商政策第四篇 中韓通商政策比較第十二章 中韓貿易政策比較第十三章 中韓投資政策比較第五篇 中韓通商合作第十四章 中韓貿易合作第十五章 中韓貿易摩擦第十六章 中韓FTA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6.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 ?。?)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的含義 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是指國家通過法令,規(guī)定政府機構在進行政府采購時,要優(yōu)先購買本國商品,從而導致對外國產品的歧視?! ±纾绹鴱?933年開始實施《購買美國貨法案》(Buy AmericanAct),直到“東京回合”后才廢除?! 。?)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 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是屬于諸邊協(xié)議(Pluralateral Agreement)。WTO還有三個這樣的協(xié)議:《民用航空器協(xié)議》《國際奶制品協(xié)議》和《國際牛肉協(xié)議》。這些協(xié)議與WTO其他多邊協(xié)議相比,因簽署范圍較窄,因而被稱為諸邊協(xié)議,以區(qū)別于其他多邊協(xié)議?! TO《政府采購協(xié)議》(Agreement 0n Government Procurement,GPA)達成和生效的目的,就是要使政府采購市場更加開放,并形成有關法律、規(guī)章、程序和慣例,使國際競爭更加透明,也就是簽署各方承諾不歧視外國產品或外國供應商。在“東京回合”基礎上,“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新協(xié)議,所涉及的市場價值每年達幾千億美元。該協(xié)議范圍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①?! ?.歧視性國內稅(Discriminated Internal Taxes) 歧視性國內稅,是指一國或地區(qū),針對在其境內銷售、使用或消費的商品所征收的稅。通過進口國的歧視性國內稅,加重進口產品的負擔,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種措施通常難以受到國際條約的限制。例如,法國曾對功率為16匹馬力以上的汽車征收養(yǎng)路稅,而當時法國生產的最大型汽車為12匹馬力?!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