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fā)自己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劉廣迎  頁數:232  
Tag標簽:無  

前言

  常聽有的家長這樣介紹自己的孩子:“老師說了,這孩子一點也不笨,就是上課不認真聽講。他一認真聽課,成績肯定就上去了?!笨墒?,就是這個不認真聽講的小問題,卻總是解決不了?! ∩钪幸矔腥脒@樣評價某一個人:“這個人力也出了,活也干了(或者忙也幫了),最后成績(或人情)都被他一嘴‘撅’了?!辈皇菃??總有人像對待工作一樣“勤奮”地發(fā)牢騷,“自豪”地抱怨,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的硬積累轉化成無形的“軟負債”,習慣性地污染著自己生存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  奇怪嗎?有的人似乎一無所長,卻能成就大業(yè),比如三國之劉備。有的人的確英雄蓋世,卻落得無處安身,比如楚漢之項羽。有的人才貌雙全、衣食無憂,依然憂郁終生,比如((紅樓夢》里的林黛玉?! 鴥韧庠S多有關人類智能的研究機構都確認了這樣一種事實,就是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并不一定事業(yè)同樣優(yōu)異。反而是一些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往往在事業(yè)上表現不俗。、  為什么?  因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人們長期以來只把語言、數理及操作方面的能力看作智能,而把其他方面的能力看作特長,或者干脆排除出了智能的范疇。我們應該感謝哈佛大學教育學家、心理學大師加德納,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被心理學界譽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指出,只有考慮到語言的、邏輯的、空間的、身體一動覺的、音樂的、人際的和自我認知的智能,才能實現對人類個體的完整評價。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的智能除了人們所熟悉的智力商數(IQ)以外,還包括了情緒商數(EQ)和逆境商數(AQ)。傅佩榮先生認為,一個完整的人生觀由“身、心、靈”三個部分構成,而“心”又側重于在“知、情、意”?。ㄖ抢斫饬?,情是協調力,意是意志力)三個方面運作。這里的“知”即認知,大體相當于智力智商的范疇;“情”即情緒,大體相當于情緒智商的范疇;“意”即意志,大體相當于逆境智商的范疇。情緒智商是一個人認知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逆境智商是一個人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與每個人的智力存在差異一樣,處理情感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也有一套基本的標準,也有高下之分。

內容概要

《開發(fā)自己》意在挖掘潛能,實現自我潛在能力與實際能力的平衡?! ”緯噲D應用中外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等大師們的理論成果,結合生動的現實生活與經典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對人類個體智能的多元性做出形象化的闡釋,對多元智能開發(fā)的可能性做例證性的說明,對多元智能的開發(fā)技術做生活化的推廣。以期使讀者朋友更準確地找出自己的天賦,并加以培養(yǎng);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善加管理;磨煉自己的意志,以保持向上的能量。    由此,在IQ方面,學無止境、學有所長;在EQ方面,喜怒哀樂,發(fā)而適中;在AQ方面,堅韌不拔,一以貫之。三者之間,相互協作,互相連通,形成一個完美的“三角型’’的心智結構。如此,一個人的智能才能持續(xù)提升并有效“做功”,從而不斷超越當下之自我,體驗人生日新又新的快樂!    世界上沒有什么比你自己更為神奇的了,去探索和發(fā)現自己吧!

書籍目錄

叢書總序——“平衡”的智慧  前言  第一部分 開拓你的“處女地” 從“開心辭典”看IQ的作用 從“誰是英雄”看IQ的架構 從“舟舟們”身上看IQ的相對獨立性 從動物實驗看IQ的可塑性 從舞蹈家看身體一動覺智能的培育 從音樂家看音樂智能的培育 從建筑師看空間智能的培育   從數學家看邏輯一數學智能的培育   從詩人看語言智能的培育 從皮亞杰的研究看兒童的早期教育   從“童話大王”鄭淵潔看學校教育   從“功夫熊貓”說到IQ的開發(fā)   從幼兒身上學習“學習方法”第二部分 管理你的“太平洋” 從劉備說到EQ 從玩過山車體會情緒與情緒分類   從林黛玉來認識性格號隋緒的關系   從雜技運動看情緒誘因 從夫妻吵架來理解情緒化行為   從特警看情緒誘因的削弱與改變   從張飛來認識憤怒 從汶川地震來認識悲傷 從賈寶玉來認識愛   從“9·11”來認識恐懼 從“艷照門”來認識驚訝 從希特勒來認識厭惡  從《歡樂頌》來認識快樂 從《創(chuàng)世紀》來認識羞恥 從環(huán)境污染來認識情緒污染 從生理疾病來認識“情緒疾病”  從情緒“健康”來認識身體健康  從文化教育來理解情緒教育  從行為管理來理解情緒控制  從物質激勵來理解情緒激勵   從潮漲潮落來理解情緒創(chuàng)造力 從李麗身上來學習提升情商   從領導身上來感悟人際關系管理    第三部分 建設你的“風力場”   從《阿甘正傳》來認識AQ  從許三多身上來學習培養(yǎng)毅力   從李云龍身上學習培養(yǎng)魄力   從曾國藩身上學習調適應變能力結束語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開拓你的“處女地”你大腦的智能是先天遺傳基因與后天環(huán)境因素、主觀努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生命成長的初始階段,大腦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而且,即使是一位優(yōu)秀的科學家,其大腦也有90%以上的區(qū)域是“荒蕪”的。所以,只要你有興趣不停地開墾你大腦中的“處女地”,你就能夠不斷提高大腦智能的“產量”。你的大腦由很多器官、部位構成多元智能。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按照各自的規(guī)則相對獨立地運作,同時,又有著相互的影響。你得保持熱戀一樣的激情,蜜蜂一樣地穿梭于其中,才不會讓它們淪為“剩女”。你大腦的智能結構是獨一無二的。你有必要找到自己大腦中那塊最肥沃的“處女地”,辛勤地澆灌它,讓它成為你生命中最靚麗的風景。從“開心辭典”看IQ的作用中央電視臺的名牌欄目“開心辭典”,以其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如果你也是熱心觀眾的話,不知道你在開心之余,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即:什么樣的人面對似乎永遠帶著甜甜的微笑,卻常常用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方式問“確定嗎?”三個字的主考官王小丫,能夠獲得更高的積分,實現更多的家庭夢想呢?你也許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其一,知識豐富的人;其二,邏輯分析能力強的人。這兩項都屬于智力商數(IQ)的范疇,這樣的答案似乎沒有什么錯誤。當然,你可能會補充一條:其三,運氣好的人。這同樣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可能會發(fā)現,還有這樣一些人會對自己與小丫的這次“面對面”感到相當滿意,甚至是有些得意。即:其一,善于溝通的人;其二,善于捕捉非語言信息的人;其三,善于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善于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能夠面對“鏡頭”和美女小丫時不至于過分緊張或激動,比較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知識水平。善于溝通的人能夠迅速地取得小丫的“偏心”,得到她或表情或語調的間接幫功,甚至于是直接的提示。而善于捕捉非語言信息的人,才不會辜負小丫的這份“情意”,同時還可能會在現場觀眾身上捕捉到一些有益的信息。上述三項,顯然都超出了智商(IQ)的范疇,而屬于情緒智商(EQ)的“勢力范圍”了。例如:只具備前兩個條件的人,在他和小丫“面對面”時,某一道題明明答對了,可小丫考官卻一連問上三遍“確定嗎?”你說誰能不發(fā)毛呢?而如果具備后面三個條件的人,他可能會用自然的、得體的三言兩語,一下子拉近與小丫的距離,博得小丫自覺或不自覺的“偏愛”。這時,一旦他回答錯誤時,現場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小丫:“確定嗎?”選手看著小丫的表情,試探地說:“確定?!边@個時候,知識面廣的選手不僅從小丫的臉上讀懂了答案的對錯,而且能迅速作出新的判斷。而有的選手可能還會進一步試探,因為他只能借此排除一個選擇,而不能在剩下的兩個備選答案中確定其一。于是,他真誠地凝望著小丫,再次試探著說:“是A?好像是C吧。”小丫:“你還有兩次求助機會?!贝藭r,答案已經禾言自明了?!肮材?,完全正確!”小丫微笑的臉變得更加燦爛。無疑的,僅僅具備前兩項智能的人,一般會因沒有發(fā)揮出實際水平遺憾而歸。而具備后三項智能的人,大都會因自己的超水平發(fā)揮而心滿意足,尤其會為自己能夠獲得小丫的幫助而油生歡喜。由此可見,智商(IQ)是很重要的,它是一個基礎,代表了某種可能性。但要把某種可能變成現實,僅有智商(IQ)是不夠的。這好比買東西,有錢(物)是必須的。但同樣多的錢在不同的人手里,發(fā)揮的效用卻有著天壤之別。有知識是一回事,把知識變成“力量”是另一回事。學習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而是對思考途徑和思維材料的掌握和應用。從“誰是英雄”看IQ的架構為什么學習好的孩子總是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夸獎,而體育或繪畫等方面好的孩子總是被認為調皮或不務正業(yè)?與此相關聯的是,為什么人們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一個人的語言、數理方面的智力上呢?這首先是因為這些智能與人的生存、生活緊密相關。而這種情況長期以來,造成了學校的考試制度、企業(yè)的員工錄用制度、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都只重視人的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致使人們誤以為學習好的人就是智商高,學業(yè)優(yōu)秀的人就是人才。這是“上帝”給人類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在此,我們有必要先對智商做一個簡單扼要的介紹。我們不妨從湖南衛(wèi)視的名牌欄目“誰是英雄”說起。由“笑星”大兵主持的“誰是英雄”,是一檔以“平民英雄”為理念的娛樂節(jié)目。許多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借助湖南衛(wèi)視這個平臺,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異于常人的本領。有眼睛噴火的,有記憶力驚人的,有力大無窮的,可謂無奇不有。??催@個電視節(jié)目的人大都會被那些身懷奇技絕活的人所折服。這個節(jié)目,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人類潛能的多元性和無限性,也引起了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對自身潛能的好奇和探索。其實,人類對于自身智能的思考與探索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西方中世紀的思想家就有“三藝”(語法、邏輯和修辭)和“四科”(數學、幾何、天文和音樂)之分。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也提出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觀點。但是智力智商(IQ)的提出,則是上個世紀的事。1905年,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萊德'比奈為了研究巴黎學校制度下學生的智愚,設計出了一套智力測驗。由此引發(fā)了人們對智力研究的興趣。這里所測驗的智力主要是指學習過程中的能力表現,比如文字的理解、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當時,比奈并沒有意識到,他已經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威爾海姆?斯恩特,提出了“智商”的概念與測量方法。這種測試主要是考察一個人掌握詞匯的能力,發(fā)現詞與詞、數字與數字之間關系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其方法是:先測出不同年齡段智商的平均數。如果你的得分恰好和你這個年齡段的平均數相同,那么你的智商是100;如果你的得分低于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90~10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稍高于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100~11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在120~140之間的話,便被認為是高智商的人;如果你的得分超過140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天才。與許多巴黎時尚一樣,這類智力測驗也迅速地向外傳播,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之后,智力測驗被看作一種有效的技術傳遍世界。但智力測驗在傳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挑戰(zhàn)和質疑。批評者認為,智力測驗的內容是相當狹隘的,并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潛能。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智能究竟是單一的,還是多元且相對獨立的。1983年,加德納創(chuàng)立了“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了在許多領域人類能力的新概念,為人類深入認識個體的潛能,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口。加德納將人的智能定義為:“一種處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潛能,這種潛能在某種文化背景之下,會被激活以解決問題,或是創(chuàng)作該文化所珍視的產品?!卑凑者@個定義,智能是看不見的,也是很難測量的。而且,據推測,智能可能是神經方面的潛能。這種潛能能否被激活,取決于人類個體所處的特定文化背景的價值觀,取決于那種文化背景所提供的機會是否允許,還取決于個體在他本人、家庭、老師和其他人影響下所作出的選擇和決定。加德納提出了人類智能的八個判據,并據此把人類的智能概括為以下七種:一是語言智能。包括語言、文字,主要是一個人的學習、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運用語言實現一定目標的能力。律師、議員、作家、詩人都是語言智能高度發(fā)達的人。二是音樂智能。包括音感、節(jié)奏、旋律,主要是一個人音樂的表現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欣賞能力。音樂家、歌唱家、演奏家等都是音樂智能高度發(fā)達的人。三是邏輯-數學智能。包括算術、幾何、推理,涉及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的能力,進行數學運算的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數學家、邏輯學家等都是邏輯智能高度發(fā)達的人。四是空間智能。包括了方位、方向、距離,是辨認、運用廣闊空間中物體的能力;是辨認、運用有限空間區(qū)域內的物體的能力。前者是航海員、飛行員等具備的智能,后者是畫家、雕塑家、建筑師、棋手等具備的智能。五是身體一動覺智能。包括身體各項官能感覺的統合,反映一個人的靈巧、靈敏程度,主要是一個人身體的操作能力以及觸覺能力。舞蹈家、運動員、演員等是運用這種智能的典型,而這項智能對外科醫(yī)生、木匠、某些領域的科學家、操作技能專家等也是重要的。六是人際智能。表現為一個人理解他人目的、動機和愿望,并最終與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推銷員、教師、傳教士、宗教領袖、政治領袖和演員,都具有較好的人際智能。七是自我認知智能。涉及理解自己的能力,找到符合自己特點的有效工作模式,并據此調節(jié)自己生活的能力。情感生活是自我認知智能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個體生命發(fā)展過程中不斷作出決定時,自我認知智能所起的作用相當重要。加德納教授在以后的研究中,在上述七種智能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博物學家的智能,并對信仰智能和存在智能進行了討論,由于它們均不屬于IQ的范圍,在這里就不做介紹了。(“金蜜蜂創(chuàng)智系列叢書”之七《超越自己》中將做進一步探討)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把人的智能劃分為十種,即:創(chuàng)造智能、社交智能、空間智能、數學智能、語言智能、精神智能、人際關系智能、感情智能、性智能和身體智能。臺灣大學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依據加德納的理論,根據其提出的七種智能的不同性質,進行了整理修正,歸納了五種Q,而把人際智能劃入了情緒智能(EQ),把自我認知智能(內省智能)劃歸了逆境智能(AQ)。經由傅佩榮教授的歸納,IQ的框架更為完善,更加清晰。1.身體操作。由自我的身體出發(fā)。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出發(fā)點。

編輯推薦

  人類個體智能多元性的闡釋,情感邏輯的養(yǎng)成之道,逆境智商的培育技術?! ∪擞小皥?zhí)行大腦”和“情感人腦”?!  皥?zhí)行大腦”負責“理性邏輯”,“情感大腦”負責“情緒邏輯”?! ∪藗兊那楦袃A向優(yōu)先于理性思維。理性在情感領域里常?!笆ъ`”?! ≈巧虥Q定一個人行走的能力,情商決定一個人行走的姿態(tài)和方向,逆境商決定一個人行走多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開發(fā)自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告訴你到達完美自我的方法
  •   想很多人推薦過這本書,作者視野開闊,心思縝密,讀后頗有收獲.
  •   這是一本浪費時間的書。
  •   與一般此類書籍無二,失望。可快速瀏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