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與改革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遲福林,殷仲義 主編  頁數(shù):313  

前言

  中國是一個經濟轉型和體制轉軌的大國,過去的30年,增長與改革始終是一條主線。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的特定背景下,提出“增長與改革”這一主題,目的是討論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化危機為機遇。危機是一場災難,它帶來世界性經濟普遍衰退;危機又是一次機遇,它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深入反思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的弊端,尋求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發(fā)展方式轉型。也就是說,危機不是絕對的壞事,它往往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契機。為此,在采取反危機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需要積極主動地布局下一步改革,走出一條短期和中長期兼顧、標本兼治的新路子?! 》次C中強調增長與改革的內在聯(lián)系,主要是強調需要用“兩只手”有效地應對危機:一手是政策調整,以積極的財政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加大投資力度;一手是體制改革,以改革激發(fā)市場活力和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潛力?,F(xiàn)實的情況是,大都對“第一手”勁頭大,招數(shù)也很多,而對“第二手”卻沒多大勁頭,也缺少具體的招數(shù)。這里,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經濟刺激計劃的有效性是否與改革相關?這個相關性到底有多大?

內容概要

過去二三十年,亞洲新興經濟體利用自身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優(yōu)勢,形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實現(xiàn)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巨大進步,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新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巨大沖擊,亞洲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國際金融危機使亞洲新興經濟體遭受一系列重創(chuàng)。為此,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反危機中采取新經濟刺激對策的同時,需要反思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弊端,更積極主動地布局經濟發(fā)展模式轉型和社會改革,開創(chuàng)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如何通過改革保證經濟刺激計劃的順利實施,實現(xiàn)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的多重目標,怎樣加強區(qū)內合作、共克時艱,成為當前亞洲新興經濟體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前景如何?不僅對亞洲國家自身發(fā)展,而且對世界經濟復蘇,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09年3月28~29日,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與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在??诠餐鬓k了以“增長與改革——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為主題的國際論壇。來自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中國、德國、越南、印度、蒙古、老撾、新加坡、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內外的400多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圍繞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總體經濟走勢、農村發(fā)展、區(qū)域合作、社會政策選擇、政府作用與改革等重大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本書是“增長與改革——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國際論壇的論文選編。

書籍目錄

代序:反危機背景下的增長與改革國際金融危機下亞洲新興經濟體走勢 攜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 美國次貸危機深層根源分析:從金融共謀共犯結構新視角的考察 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發(fā)展模式轉型 觀察國際金融危機的新視角 越南經濟改革和發(fā)展:2008年成果與2009年展望 金融危機與越南經濟走勢 全球金融危機對印度小額信貸部門的沖擊 國際金融危機對印度經濟的影響、對策與前景 國際金融危機下亞洲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趨勢國際金融危機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合作 抱團過冬,亞洲應構建區(qū)域內經濟循環(huán) 當前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與應對 兩種危機的互動 國際金融危機要求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合作及世界貨幣體系革新 “人民幣國際化”能“先行一步”嗎? 東亞地區(qū)貨幣金融合作的構建 構建新的貨幣制度是發(fā)展模式轉變的根本之道 兩岸攜手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思考 應對金融危機,加強亞洲次區(qū)域經濟合作 金融危機下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反危機重在改革突破 以改革應對危機難題的建議 繼續(xù)發(fā)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保增長、保就業(yè)、調結構、推改革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金融發(fā)展與改革 保增長重在推進結構性改革 以保增長為目標的下一步改革 反危機重在改革突破實施積極的社會變革化解經濟壓力 以積極的社會變革緩解經濟壓力 以擴大內需為契機健全和完善城鄉(xiāng)安全保障體系 經濟社會的不確定性與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 尋求社會公正與經濟市場化之間的均衡點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社會政策與居民消費 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注意公共政策偏差引發(fā)的社會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系統(tǒng)協(xié)同理論視角下的農村社會和諧路徑 啟動農村消費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希望所在 以農村改革發(fā)展拓寬經濟復蘇空間 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道路與農民工問題 金融危機下加快我國農業(yè)開放的思路反危機中的政府作用 以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為重點推進擴權強縣改革 從強行征地到變相征地 政府“雙重化”經濟職責的探索 積極財政政策下農村金融體系中政策性金融與財政的關系探析 “強化市場型政府”與“強化服務型政府” 越南高通貨膨脹和經濟放緩的社會影響及政府的回應后記

章節(jié)摘錄

  3.金融功能迷失陷阱  理論與直覺告訴我們,金融虛擬化應該是對金融產品的豐富,是對金融發(fā)展深度與廣度的拓展,金融市場也變得似乎更為有效,資源配置效率也似乎在不斷提高。那么,為什么隨著金融虛擬化的不斷發(fā)展還會出現(xiàn)次貸危機?從理論角度來看就在于當前金融理論發(fā)展進入了“金融功能迷失陷阱”。所謂金融功能迷失陷阱就是指金融理論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喪失了對金融功能(尤其是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的努力追求,而陷于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為了理論而理論、為了模型而模型的輪回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我們自己都不清楚金融創(chuàng)新到底是為了什么、金融發(fā)展到底是為了什么。一旦金融理論發(fā)展陷入金融功能迷失陷阱,就難免會偏離科學的軌道,誤入歧途,甚至于迷失方向。就好像我們現(xiàn)在對改革進行反思,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自己逐步陷入為改革而改革、將改革的真正目的棄之不顧的境地。當前金融理論在西方經濟學“經紀人”的經典假定下顯得十分完美和精致,對每個個體而言都是充分理性的,但個體理性的集合并不就一定是集體理性,更可能的是集體謬誤。如何解決個體理性的集體謬誤,當前理論尚未給出有力的回答,但這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理論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與此同時,“金融功能迷失陷阱”還存在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僅僅迷戀于金融正向功能研究而漠視金融負向功能研究(白欽先、譚慶華,2006),對現(xiàn)實存在的金融負向功能因種種原因而從研究視野中剔除(白欽先、常海中,2007)。正是金融理論研究陷入“金融功能迷失陷阱”,金融實踐也出現(xiàn)了相應偏差,具體表現(xiàn)就是金融資產過度膨脹、信用關系過度復雜、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不斷累積提升、金融過度虛擬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增長與改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