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5 出版社:群眾出版社 作者:余一中 主編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從人類有了書籍,無論時代與種族,好書總比壞書少,而好書中能夠流傳后世的更是少而又少。那些能夠世代流傳的好書就是我們說的經(jīng)典。中國人歷來就有閱讀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的先人在很長時期里推崇的只是“四書五經(jīng)”這類儒家經(jīng)典。近代以來,隨著活動地域的擴大和對外交流的增加,國人的眼界也日漸擴展,大批外國經(jīng)典也陸續(xù)進入國人的閱讀書目。 在所謂西學東漸的過程中,進入我們閱讀視野的除了諸如《幾何原理》、《天演論》、《物種起源》、《談天》(《天文學綱要》)、《原富》(《國富論》)、《法意》、《資本論》之類眾多外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經(jīng)典外,還有大批外國文學藝術經(jīng)典。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期,荷馬、莎士比亞、但丁、狄更斯、巴爾扎克、惠特曼、馬克·吐溫、普希金、托爾斯泰等許多歐美作家的經(jīng)典之作經(jīng)過翻譯,融入到我國的文化生活之中,推動了我們對外部世界人類生活的認知,擴大了我們的審美空間,豐富了我們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大大加快了我們現(xiàn)代化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人的現(xiàn)代化進程。 然而,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里,由于極左思潮的影響,我們的外國文學譯介工作一直處在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tài):一方面視當代西方文學為資產(chǎn)階級腐朽文化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則唯蘇俄文學是崇,用大批俄蘇文學的劣作充當社會主義文學經(jīng)典以應付我國廣大讀者的閱讀渴求。從1949年10月至1959年底,我國翻譯出版的俄蘇文學作品達三干五百二十六種,約占這一時期我國翻譯出版的外國文學作品品種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總印數(shù)為八千多萬冊,約占整個外國文學譯本總印數(shù)的四分之三。其中蘇聯(lián)文學又占了俄蘇文學翻譯出版總數(shù)的九成多。這里面基本上又都是《白樺》、《幸?!?、《金星英雄》、《光明普照大地》等獲各級斯大林文學獎的作品和其他所謂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經(jīng)典”。它們的特點是粉飾太平、宣揚個人迷信,用塔吉揚娜·托爾斯泰婭的話說,就是“在首長允許的范圍里歌頌首長”。1949年后的中國原本是在自己沒有社會主義文學的情況下從蘇聯(lián)老大哥那里引進他們的所謂社會主義文學的。套用俄羅斯諺語,“在沒有魚吃的情況下不妨拿蝦當魚吃”,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情況下把俄蘇官方文學之“蝦”當成社會主義文學之“魚”的。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辨別真假文學經(jīng)典的能力。 一時間,在我國的文學翻譯出版界,香臭不辨,“魚”“蝦”不分,把爛蝦當作鮮美之魚的事情不勝枚舉。1960年代初,左風日勁,我國幾乎停止翻譯與公開出版當代蘇聯(lián)文學作品,遑論當代歐美文學作品。1961年卻翻譯并公開出版了科切托夫的長篇小說《葉爾紹夫兄弟》。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反動(在逆時代潮流而動這一意義上)小說。它在蘇聯(lián)一出版,就受到了正直的蘇聯(lián)人的嚴厲批判,被稱為“反解凍小說”,連蘇共中央的《真理報》都曾專文批評它露骨贊頌斯大林。這本書在我國卻得到了文學理論的新權威、領袖稱贊過的“小人物”在《人民日報》上發(fā)文鼓吹的超級待遇。196l至1962兩年間,這本“爛蝦”級的壞書在我國的印數(shù)竟然達到二十七萬七千冊之多,幾乎接近1949至1978年間列夫·托爾斯泰三部長篇小說印數(shù)及這一時期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所有中譯本印數(shù)總和!而另一方面。我們卻竭力抵制俄國文學的新經(jīng)典。例如,《譯文》1958年第十二期和它更名后的《世界文學》1959年第一期就曾連篇累牘對《日瓦戈醫(yī)生》進行猛烈的批判。然而,那些批判文章的作者當時根本沒有讀過《日瓦戈醫(yī)生》。 在我國遭到拒絕的另一部世界文學經(jīng)典則是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古拉格群島》于1973年問世后立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并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主要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直到1982年,此書的中譯本才在我國大陸出版,但僅限于“內(nèi)部發(fā)行”,而且書末還附上了一篇批判該書“反蘇反共”的譯后記。實際上,《古拉格群島》最初在我國出版是作為批判用的。這與二十年前迅速翻譯、大印量出版并熱情宣傳《葉爾紹夫兄弟》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照。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理解初版《古拉格群島》的譯后記,會質(zhì)疑既然翻譯了,為什么還要批判呢。然而,這種情況在“文革”剛剛結束、極左路線還沒有得到深入清理的時候,時有發(fā)生。田大畏、陳漢章和錢誠三位先生都是學貫中俄、極富文采的老翻譯家。他們以自己對蘇聯(lián)的深刻了解和準確無誤的審美判斷,認定《古拉格群島》是一部世界文學經(jīng)典之作,并把它精心翻譯成中文出版。我曾經(jīng)把他們的譯文與俄文仔細比對過,發(fā)現(xiàn)譯文之忠實、準確、傳神實在是很難超越的。這絕對不是為了批判而翻譯的文字。因此,我不由得想到錢誠先生的翻譯原則:不是什么都譯,只譯自己喜歡的作品。錢先生還說,《古拉格群島》和他翻譯的其他一些作品“都是他確實喜歡的著作,而且是他認為有益于讀者和社會的外文作品”。三四年前,田大畏先生在一次訪談時說到,當時翻譯蘇聯(lián)當代作品還是有顧慮的,“如王金陵翻譯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世界文學》上發(fā)表時,加了一個批判勃列日涅夫修正主義的前言,說它宣揚資產(chǎn)階級人性論,宣揚戰(zhàn)爭殘酷,褒揚蘇修忠實奴才等”。田先生說的豈止王金陵先生一個人的尷尬啊,也飽含著田先生的痛切體會。也正是因此,田先生在同一次談話中感嘆道:外人“根本不懂中國文學界及翻譯界的苦衷”。所以,今天我們回顧《古拉格群島》在我國的傳播歷程時因初版批判性后記而過多指責譯者的話,那就錯了。我們應當做的是批判和摒棄極左路線制定的歪曲作品、誤導讀者的出版模式。同時,我們還應當感謝譯者,是他們?yōu)槲覀兲峁┝碎喿x和欣賞《古拉格群島》的必要條件。我可以想見他們當時借以自我安慰的想法:圖書出版了就好,讓它自己說話吧!這是不少當年參加過“灰皮書”和“白皮書”翻譯工作的老先生們的想法。 1980年代中期之后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lián)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這些話和幾年后發(fā)生的歷史性事件——蘇聯(lián)解體一起,徹底打破了我國對蘇聯(lián)模式的迷信。在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索爾仁尼琴的其他重要作品也陸續(xù)被翻譯成中文,在我國大陸出版和公開發(fā)行;文學批評界對《古拉格群島))的評價也開始擺脫“文革”大批判的套路,對《古拉格群島》及其作者索爾仁尼琴的籠統(tǒng)、簡單化的否定逐漸減少,揭示與分析作品與作家創(chuàng)作優(yōu)點的評論日益增多。2008年8月索爾仁尼琴的逝世。讓我國社會更加深刻地思索這位俄國作家對我們的價值。我國的許多報刊和網(wǎng)站都發(fā)表了悼念作家、高度評價其創(chuàng)作,尤其是《古拉格群島》的文章與資料?!吨袊嗄陥蟆氛f:“八十九歲的索爾仁尼琴是世界作家的良心……他的名著《古拉格群島》曾獲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薄侗本┣嗄陥蟆氛f:“俄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因發(fā)表小說《古拉格群島》而聞名于世?!敝袊侣劸W(wǎng)指出:“索爾仁尼琴長達一百四十萬字的巨著《古拉格群島》為他贏得了偉大思想家的聲譽?!薄吨袊嗄陥蟆氛f索爾仁尼琴因《古拉格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固然不準確,但我國的大眾傳媒普遍認為索爾仁尼琴是一位大作家,《古拉格群島》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一事實也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水平和民眾對《古拉格群島》這部世界文學名著前所未有的接受程度。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和改革開放的文明之風相悖的東西。例如,我們在網(wǎng)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索爾仁尼琴的文學作品并不怎么好”:索爾仁尼琴是“靠辱罵自己的國家,取悅西方政客”。這些言論不能說和我們某些文學理論家長期以來散布的污名化索爾仁尼琴的話語無關。有論者反復強調(diào)索爾仁尼琴“得到國內(nèi)持不同政見者和西方的支持”,《古拉格群島》只是“反映了蘇聯(lián)實行的懲罰制度和勞改營生活的部分真實……索爾仁尼琴企圖根據(jù)……局部事實得出普遍結論。他任意夸大國內(nèi)鎮(zhèn)壓活動的規(guī)?!豆爬袢簫u》第一卷在巴黎出版后,贏得了西方反共勢力的一片喝彩,卻遭到了國內(nèi)各界人士的嚴厲批判”。他們甚至刻薄地潑污說:“索爾仁尼琴曾教導人們‘不要靠謊言生活’,而他自己在一生中卻制造了大量的謊言……”卡爾維諾說:“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斷在它周圍制造批評話語的塵云,卻也總是把那些微粒抖掉?!?。對《古拉格群島》有一些否定的看法當然不足為奇??柧S諾還說,經(jīng)典作品都“帶著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背后拖著他們經(jīng)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時留下的足跡”。我們編選這本評論集就是想讓讀者看到《古拉格群島》帶著哪些“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它的“背后拖著他們經(jīng)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格)時留下的足跡”又是什么樣子的。同時,我們也想讓讀者看到,《古拉格群島》是怎樣抖掉它周圍那些“批評話語的塵云”之“微粒”的。 本書收入了有關《古拉格群島》的解讀文章與重要資料共二十七篇(件),并附有關于索爾仁尼琴的資料兩種。本書之所以題名《大家讀》(以下簡稱《大家讀》),是因為所錄文章與資料的作者既有“大師”、“專家”意義上的“大家”,也有“大眾讀者”意義上的“大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分屬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的文章和議論為讀者了解《古拉格群島》的創(chuàng)作過程,理解它的思想內(nèi)涵和審美特質(zhì),弄清對它的攻擊與圍剿的來龍去脈提供了詳實的依據(jù)和多方位的視角。 索爾仁尼琴創(chuàng)作《古拉格群島》,首先自然是以蘇聯(lián)公民為讀者的。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古拉格群島》在蘇聯(lián)長期被列為禁書,最早的讀者除了作家和他親近的幾個人,就是蘇聯(lián)的克格勃機構人員。我們在《大家讀》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克格勃頭目安德羅波夫(后來的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和監(jiān)控全蘇聯(lián)人們思想的“灰衣主教”蘇斯洛夫在讀了《古拉格群島》后的想法和他們采取的對策,還可以看到蘇聯(lián)官方文人奉命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批判《古拉格群島》的文章及附和(或因趨炎附勢,或因幼稚與無知)他們的言論。于是,我們清楚了,所謂《古拉格群島》“遭到了國內(nèi)(蘇聯(lián))各界人士的嚴厲批判”,只不過是蘇聯(lián)當局為了掩蓋歷史與現(xiàn)實的罪行而發(fā)起的又一次文化整肅運動。 在《大家讀》里,我們還可以看到,即使在1974年的那場文化整肅運動中,蘇聯(lián)亦有不少公民看穿思想壟斷者的蠱惑,沖破思想牢籠而正確評價《古拉格群島》了。在蘇聯(lián)《文學報》公開發(fā)表文章批判索爾仁尼琴后的半個月里,該報編輯部收到了三百三十五封相關的讀者來信。其中“憤怒譴責索爾仁尼琴的信”為一百六十五封,“維護索爾仁尼琴的信”和“提出各種問題的信”竟有一百七十封??紤]到克格勃系統(tǒng)對社會無孔不入的監(jiān)視與控制及民眾的恐懼心理,我們可以確信:不贊成批判索爾仁尼琴的讀者在那時就已經(jīng)是大多數(shù)了。 在這一百七十封信中,有的人義正辭嚴地譴責為蘇聯(lián)僵化體制站臺的“著名作家”:“您是在昧著良心給人潑臟水。這種做法太原始,太陳舊了!”有的人明確表示支持索爾仁尼琴,指出蘇聯(lián)的問題“不是‘破壞法制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真正的普遍性的恐怖和全面的懷疑與敵視”。有的人還預言:“再過上二十年,許多人都將會……讀索爾仁尼琴的書的。”“解凍”所開啟的思想解放的暖流在十年間極大地提升了蘇聯(lián)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公民熱情。蘇聯(lián)領導人已經(jīng)無可挽回地失去了戰(zhàn)后反世界主義運動和1958年批判帕斯捷爾納克運動時那種壟斷思想的能力?!按航畤嗻喯戎?。”那一百七十封維護和不譴責索爾仁尼琴的讀者來信就是蘇聯(lián)權勢者眼里的丑小鴨們,即公民自我意識覺醒的反映。而盤踞在克里姆林宮的那群呆鵝們這時卻還陶醉于他們“發(fā)達社會主義”的美夢之中呢。 值得指出的是,當時被迫出國的約瑟夫·布羅茨基對《古拉格群島》給出了最高的評價:“也許,兩千年之后,閱讀《古拉格群島》將給我們帶來樂趣。就像今天閱讀《伊利亞特》一樣。但如果今天我們不讀《古拉格群島》,那完全不用等到兩千年,早就沒人讀這兩本書了?!边@也顯示出這位未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精準的文學鑒賞力。 十五年后的1989年,莫斯科的《新世界》雜志發(fā)表了《古拉格群島》的主要章節(jié)。正如雜志編輯部所說“1962年11月《新世界》發(fā)表索爾仁尼琴的短篇小說《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以后,雜志再沒有一次因發(fā)表作品而引起讀者如此大規(guī)模的強烈反應了。過去一年里,讀者來信潮水一樣涌進了編輯部。這些來信表達了震驚、喜悅、悲傷,有時也表達了憤怒”。 這時,蘇俄讀者有了自由評論禁書的機會。從1989至1990年間《新世界》雜志編輯部收到的讀者來信可以看到,雖然還有讀者出于思想惰性保留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灌輸?shù)膶Α豆爬袢簫u》的負面評價,但絕大多數(shù)讀者則紛紛以正常思維和親身經(jīng)歷正面評價著作和作家了??梢哉f,車里雅賓斯克的法潔耶娃信中一段話全面概括了廣大讀者對索爾仁尼琴及其《古拉格群島》的評價:在當代蘇聯(lián),“最杰出的作家就是索爾仁尼琴。他的那本書不只是在講故事。這是一部對我們的過去進行科學研究的深刻的、歷史性的奠基之作。里面講的全都是真理。沒有一句不真誠的話。一切都是經(jīng)過深刻的思考、親身的體驗和反思的。他對一切是多么了解啊!這是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描寫了何等的傷痛,何等的憂愁啊!那些論述善與惡及領悟人生道德規(guī)則的篇章有時多么感人啊!他說的話多么像預言和《圣經(jīng)》里的教義啊!當你傾聽這些話時自然而然地想要站起來。這是巴赫的樂曲。講述肯吉爾勞改營起義的章節(jié)也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對自由的熾熱而沸騰的激情。它們就像一部波瀾壯闊的協(xié)奏曲。還有論述殘酷和國內(nèi)恐怖來源的章節(jié)!還有關于人的本質(zhì)的思想”! 如果說《古拉格群島》在蘇俄發(fā)表之初人們的評論大多是撥亂反正地肯定這是一部好書而非壞書,里面講的是真實而非謊言,后來的評論就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了。僅從收入本書的文章就可看出,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國文學批評界從廣闊的歷史、文化、文學、社會、政治、宗教等角度對《古拉格群島》進行著深入、詳盡的分析?!豆爬袢簫u》所蘊含的多方面價值日益充分展現(xiàn)出來。 葉列娜·丘可夫斯卡婭在《“他講述了那場燒掉我們國家的大火”》一文中,向人們揭示了索爾仁尼琴在高壓下創(chuàng)作《古拉格群島》的艱難過程。安德烈·朗琴的《作為文學文本的》揭示了該書在題材、體裁方面與《圣經(jīng)》及契訶夫的《薩哈林島》、荷馬的《奧德賽》、果戈理的《死魂靈》、但丁的《神曲》、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等人類文化典籍的緊密聯(lián)系,同時也展示了該書在表現(xiàn)蘇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時所運用的現(xiàn)代敘事方式的巨大魅力。葉蓮娜·米哈伊里克在《“封閉社會”和集中營文學》一文中說:“只有在一個現(xiàn)象或事件被文學所認識和把握之后,只有在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以把它植入世界圖景的工具之后,這一現(xiàn)象或事件才會被社會認為是存在的。”《古拉格群島》這部文學作品不正是索爾仁尼琴在認識和把握了蘇俄的懲戒制度及整個社會制度的本質(zhì)后找到的把它“植入世界圖景的工具”嗎?全世界的讀者不也正是因此認識到了蘇俄懲戒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本質(zhì)嗎?蘇西赫在《蠑螈的傳說:論》中分析了眾多隱喻(“阿芙洛爾的手指”、“群島之舟”、“群島之港”、“1937至1938年水流”等)是怎樣生發(fā)與建構出書中的部和章,并形成作品的“根本的藝術系統(tǒng)”的,而這些隱喻又是怎樣和雙關語、諺語、對照、譏諷及它們構成的“綜合形象”結構并顛覆關于“各民族之父”斯大林、衛(wèi)國戰(zhàn)爭、烏托邦等許許多多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神話的。奧·加爾卡溫科在她的文章中嚴格以《古拉格群島》的文本為依據(jù),反駁了論敵關于該書不符合基督精神的說法,指出:“他的見證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樣,也是基督教式的,只是更加廣泛,更加尖銳?!薄啊豆爬袢簫u》的作者對待刑事犯的態(tài)度是基督式的?;浇探虒藗冊骱拮锬?,而非罪人。這種態(tài)度甚至也給怙惡不悛的罪犯留下了改造靈魂的希望?!眾W列格·伊萬諾夫在他的文章中則把《古拉格群島》與俄國的未來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他認為,“索爾仁尼琴讓我們領悟到,懺悔就是對過去進行最大程度、最全面、不停頓的思考。任何停頓,任何半遮半掩的真相都會導致過去形象的喪失,導致不理解、一知半解和立場搖擺,而搖擺的立場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從目力所及的高處跌落,進而被關進古拉格里”?!叭缃?,我們社會混亂的原因就在《古拉格群島》里所描寫的現(xiàn)象之中。只有讀完該書,充分體驗到過往之恐懼,從而將過去從我們心中驅(qū)逐出去,并堅定地對它說‘不’,才可能使我們的現(xiàn)在有所改變?!币舱且虼耍_拉斯金娜和古謝夫都認為,《古拉格群島》不僅成年人應當讀,中學生也應當讀?!笆紫龋豆爬袢簫u》給了中學生以弄明白他作為思考者正處在何種道德狀態(tài)中的切實可能。其次,它讓中學生能夠以扎實的文學、政論、文獻材料為基礎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再次,這是弄懂什么是人的因素的機會,因為《古拉格群島》的寫作不是出于對早已過去的歷史的學院式興趣。寫這本書的人自己就曾經(jīng)歷過監(jiān)獄和勞改營的磨練,具有勞改營生活的活的見證人和編年史家的資格。而索爾仁尼琴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寫作《古拉格群島》的呢?是在恬靜、順遂、自由的環(huán)境中嗎?就像寫學位論文那樣?寫作時伴有教研室里的公開討論?不,根本不是。他是處在嚴密的監(jiān)視和威脅的情形中寫作的。重要的是理解這個人在1960年代(《古拉格群島》是1968年寫成的)——從1918年古拉格存在之初起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世紀——是怎樣思考自己的歷史的?!? 《古拉格群島》的第一批大眾讀者出現(xiàn)在西方。這部引起蘇聯(lián)領導人震怒的書也得到了西方文學批評界的關注。本書收入的七篇西方學者的論文回顧了西方社會接受《古拉格群島》的過程,也反映了西方學者對該書的多元解讀。正如澳大利亞的馬克思主義學者鮑里斯·弗蘭克爾所說,最初,《古拉格群島》是被西方當作“眾多反共‘專政極權’文學作品”接受的,因此它“讓政治右派相當滿意”,而讓左派感到尷尬。但是,弗蘭克爾并不贊成以冷戰(zhàn)的方式簡單看待《古拉格群島》。他認為,“《古拉格群島》確實存在較多不足之處但這部書絕非騙局”,而所謂“索爾仁尼琴大量歪曲歷史的記錄則是蘇聯(lián)社會經(jīng)歷的真正產(chǎn)物。不幸的是,許多生活在蘇聯(lián)的人們都有共同的經(jīng)歷”。作者還深刻指出了《古拉格群島》的目的是“期望引發(fā)批判式自我反省精神”。關于《古拉格群島》所記敘的事實的真實性,安妮·阿普爾鮑姆在《古拉格群島》2007年紐約版序言里做出了總結性的論斷:“自蘇聯(lián)檔案解密以來的十五年間,已經(jīng)查明索爾仁尼琴有些地方弄錯了。他引用的統(tǒng)計資料常常是不準確的,還弄錯了一些名字和日期,描述的某些事件沒有文獻印證,有些消息不完整或不準確。盡管如此,在蘇聯(lián)崩潰后第十八個年頭重讀《古拉格群島》,考慮到無論檔案還是官方文件作者都接觸不到,讓你感到震驚的不是書里有事實上的錯誤。而是錯誤是那樣地少……書中所表現(xiàn)的歷史具有整體可信性,這種整體可信性還證明了至今被許多研究者當作‘囚犯們的胡說八道’而樂于抹煞的東西常常是正確的。更重要的是,《古拉格群島》出版后對人們思想的巨大影響應部分歸功于這樣一個事實:無論從前的受害者還是迫害者都認為,索爾仁尼琴的描寫和他所提供的歷史記錄是絕對準確的,反映了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 從弗蘭克爾的文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古拉格群島》最初遭到誤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蘇聯(lián)當局操縱政治資本,極力譴責《古拉格群島》一書在世界的風行;二、左派往往把蘇聯(lián)學者的觀點當作馬克思主義觀點。然而,正如馬丁·馬里阿指出的,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島》中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蘇聯(lián),由于歷史的原因,“所謂馬列主義就是指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它的最高領袖下達的系列性政治指令,接下去才是那一套理論觀點。”那一套理論觀點只有在蘇共及其最高領袖需要的時候才會被提及。其實,豈止在蘇聯(lián)是這樣,“老大哥”向國外傳播的馬列主義不都是蘇共和它的最高領袖“嚼過的饃”嗎?前面講過的我國對索爾仁尼琴接受上的種種差錯究其根源,不也是蘇式馬列主義嗎?從更廣闊的范圍來說,長期困擾我們改革開放的“姓社姓資”詰難中所謂的“姓社”不就是要符合從“老大哥”那里學來的一成不變的教條嗎? 除了《古拉格群島》內(nèi)容的歷史真實性,對作品的文學性和其他特質(zhì),西方的批評家也都予以充分肯定??藙诘隆とR弗爾認為,作者在《古拉格群島》中展示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既是歷史學家,又是見證人,同時也是那些已死去或沉默的見證者的代言人”,還是“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深諳馬克思主義的優(yōu)秀專家”。安妮·阿普爾鮑姆認為,《古拉格群島》之所以“促進了我們今日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蘇式共產(chǎn)主義己不再是任何人的政治理想——的生成”,歸根結底,“有賴于作者的文學天賦及其對細節(jié)一絲不茍、全神貫注的精神”。馬丁·馬里阿指出,“《古拉格群島》代表了一種嶄新的文學形式”,它是作者為了把蘇聯(lián)時代的巨大歷史悲劇完整記錄下來而創(chuàng)造的與這一悲劇“相匹配”的“20世紀所特有的蘇聯(lián)意義上的史詩,即黑色史詩‘鬼曲’,實際上也是反史詩”。馬里阿還揭示了這部反史詩的結構,細節(jié)描寫、形式與內(nèi)容關系等方面的特點。羅納德·弗隆在《作為訴訟程序的文學作品:》一文中,則從修辭學的角度對作品巧妙的結構、語言風格、修辭手段等做了細致而獨特的分析。所有這些都豐富了我們對《古拉格群島》這部經(jīng)典之作的認識。 本書收入了五篇我國作者的文章。藍英年先生的文章以讀書經(jīng)歷見證了《古拉格群島》從蘇俄禁書成了中學教科書的命運變遷。董曉先生以不足萬字的文章濃縮了《古拉格群島》這部巨著的精髓,展示了蘇聯(lián)的勞改營制度和極權體制給蘇聯(lián)和俄國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并且否定了所謂《古拉格群島》無藝術性的說法。他指出:“判斷一部作品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的確不應以我們熟悉的表面藝術標簽、詩性痕跡和藝術手段為標準,而應當看它究竟是否引領人們?nèi)ンw味人的痛苦,是否表達了作家對人的苦難的同情。一句話,是否深含著人道主義精神。如果從這個標準出發(fā)……《古拉格群島》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笔掑壬鷱姆▽W家的立場出發(fā),詮釋了《古拉格群島》對下面這些問題的回答:“為什么人民群眾沒有抵制這場災難?大清洗、大滅絕時人的心理到底是怎樣的?暴政何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至少是默許)?”他還指出,“極權主義成功地掌權并且可以為所欲為”的最后結果是,它“演變成了絕大多數(shù)人對別人甚至對自己的暴政”。讀者可以從書中了解很多,學到很多。因此,蕭瀚先生得出結論:“像《古拉格群島》這樣的人道主義巨著,正如鄭也夫先生說的,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部價值永存的教科書’?!彼逍裆壬奈恼率俏覈鴮W者較為全面地分析《古拉格群島》的嘗試之一。他“從‘現(xiàn)代性’這一范疇的積極因素——顛覆性、反叛性等總體觀念性特征入手,嘗試著揭示《古拉格群島》在當代俄蘇文學和文化中的積極意義”。他指出,“面對蘇聯(lián)官方文學強大的話語霸權和經(jīng)典化謊言,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島》中依靠自己對真理的激情、強烈的道德正義感,大膽質(zhì)疑和否定這些話語的合法性。作品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文體風格的形成——多重空間的巧妙構筑、豐富多彩的對話性文體,乃至獨特的語言風格,正是作家對現(xiàn)代性藝術追求的成果,也是作家膽識和勇氣的藝術體現(xiàn)?!豆爬袢簫u》的巨大時代影響,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無尚的光榮,使它超越于其他被官方話語霸權控制的人文學科之上,成為蘇聯(lián)人民的‘紀念碑’”。從任光宣先生的文章中,我們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到迄今為止我國(臺灣省除外)索爾仁尼琴研究的基本狀況。 由于前述原因,我國大陸的索爾仁尼琴研究起步較晚,而《古拉格群島》的研究起步更晚。時至今日,論述《古拉格群島》這部作者最重要作品的文章遠不如論述《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和《癌癥樓》的文章多。同時,一些論述《古拉格群島》的文章給讀者的感覺往往是言而不盡或欲言又止。原因有二:一是投鼠忌器的心理,二是淺嘗輒止的做法。所謂投鼠忌器的心理是說。人們閱讀《古拉格群島》時,雖也厭惡蘇聯(lián)體制,也想和作者一起予以批判,但心里總是猶豫不定:蘇聯(lián)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呀,批判它不也就批判了社會主義本身了嗎?弗蘭克爾在告誡各國社會主義者不要以為《古拉格群島》對蘇俄的批判就是又寸社會主義的批判時說,“俄國革命的情況對非蘇聯(lián)國家來說,并沒有相關性。因為各國歷史條件大不相同”。他說的“沒有相關性”固然有絕對化之虞,但“各國歷史條件大不相同”卻是正確的。尤其是我們國家。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和更長時間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就是不斷清算和拒絕蘇聯(lián)模式社會主義的過程。今天我們的情況和蘇俄當年的確“大不相同”。贊同索爾仁尼琴對蘇聯(lián)的批判并不是對社會主義的批判,而是對蘇共歪曲社會主義行為的批判。更進一步說,只有深刻批判索爾仁尼琴揭露的蘇聯(lián)體制,即“三壟斷”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才能徹底清除這一模式對我們的影響,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yè),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事業(yè)得到健康發(fā)展。所謂淺嘗輒止,是指我們的學者在論及《古拉格群島》時流于淺表評價的多,而深入探討作品思想內(nèi)涵、展示作品獨特審美特質(zhì)的少。這里除了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流行于當今學術界的論文的“學術榜模式”,或日“新學術八股”作祟。我在編選本書時就遇到不少發(fā)表在“核心刊物”上論述《古拉格群島》的文章。它們短則四五千字,長則一萬字左右。每篇都從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講起,然后簡介作品內(nèi)容,再按照文學理論教科書中的一個或幾個概念發(fā)一通議論,最后照例就作品的局限性說上幾句。這樣的文章格式雷同,了無新意,既透露出作者八股式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學術能力的欠缺。其功能只是完成個人和單位的科研指標,裝點虛假的學術繁榮,而與求知識、求真理的學術宗旨毫無關系,也對我國讀者閱讀《古拉格群島》這部20世紀世界文學經(jīng)典無益。 妨礙我國學術界、文化界研究索爾仁尼琴的還有一個原因,即索爾仁尼琴反華說。這種說法的依據(jù)是索爾仁尼琴在“文革”中和“文革”后一段時間對中國政治的攻擊。實際上,這種攻擊針對的是中國“文革”時期的極左路線及其在國內(nèi)外造成的惡劣后果,而中國的“文革”就是蘇聯(lián)文化革命的重演,中國的極左路線就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的極端發(fā)揮。所以,所謂索爾仁尼琴反華,事實上是反“文革”政治,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在中國的搬用?,F(xiàn)在我國人民把“文革”時期稱作新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即“十年浩劫”,改革初期撥亂反正中的“亂”指的就是“文革”政治。僅憑特定環(huán)境下索爾仁尼琴的特定話語認定索爾仁尼琴反華,顯然是不客觀的。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員劉文飛博士從幾個側面來看,認為索氏對中國文化還是很認可的。索爾仁尼琴在美國的兒子就是學中文的,非常喜歡中國,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還到訪過中國。他還說,社科院曾經(jīng)嘗試請過索爾仁尼琴。他的妻子代表他回復說:“他還是愿意來中國的,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成行?!辫b于這些事實,劉文飛先生說,“那些認為索氏對中國不太友好的說法,我認為是嚴重的誤解”。 如果我們的思想再解放一些,如果我們能糾正對索爾仁尼琴的偏見,消除《古拉格群島》研究中的顧慮,拒絕“學術八股”,我們的索爾仁尼琴研究,包括《古拉格群島》的研究,就會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索爾仁尼琴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說:“在這人類憂慮的時刻,世界文學界有力量幫助人類正確認識自身而不受心懷偏見的人們和黨派影響,有力量把一些地區(qū)濃縮的經(jīng)驗傳送到另一些地區(qū),使得我們不再自相矛盾,不再頭暈目眩,使得各不相同的評價體系能互相融合,一些國家的人民能夠正確而扼要地了解其他一些國家人民的真正歷史,而且是懷著這樣一種認識與痛切感覺的力量:仿佛他們自己也經(jīng)歷過那一歷史似的。這樣,他們也就可以不再去犯別人犯過的大錯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完善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像所有人那樣,在用焦點看取近處事物的同時,也用眼角攝取世界其他地方發(fā)生的情況。還要比較它們,并遵照事物遠近的比例。”我們研究《古拉格群島》這樣的作品,就是為了“能夠正確而扼要地了解其他國家人民的真正的歷史”?!翱梢圆辉偃シ竸e人犯過的大錯了”,讓我們中國人生活得更好。 國際上對索爾仁尼琴的研究已經(jīng)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索爾仁尼琴學,有關著述可謂汗牛充棟。從這些著述中選出最佳、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古拉格群島》的資料對我來說,確是勉為其難。掛一漏萬、選材不準的錯誤在所難免,盡管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歡迎讀者們批評指正。 余一中 2012年9月17日 于南京石頭城下秦淮河畔
內(nèi)容概要
《 大家讀》內(nèi)容簡介:大家讀大家奇作,大家解大家迷惑?!?大家讀》借名家慧眼,輯錄現(xiàn)代世界之于經(jīng)典奇書的精心解讀?!豆爬袢簫u》有如奇幻花園,《 大家讀》可期曲徑通幽。
作者簡介
余一中,南京大學俄語系教授,俄羅斯文學及文化研究者,翻譯家。浙江瑞安人。1945年出生于重慶。1968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外文系;1981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研究生院;曾在莫斯科大學與普希金俄語學院進修。著有《俄羅斯文學的今天與昨天》、《俄羅斯文學史》(與人合著)等:譯有《不合時宜的思想》(高爾基)、《給盧那察爾斯基的六封信》(柯羅連科)、《悲傷的偵探》(阿斯塔菲耶夫)等。曾獲俄羅斯文化部頒發(fā)的普希金獎章和俄羅斯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馬克西姆·高爾基獎章。
書籍目錄
部長會議報告(節(jié)選) [俄]安德羅波夫著余一中譯001 資產(chǎn)階級反蘇大合唱之緣起(絕密) [俄]米·蘇斯洛夫著余一中譯003 叛賣之路(節(jié)選) [俄]伊·索洛維約夫著余一中譯004 后《叛賣之路》(節(jié)選) [俄]康·費定等著余一中譯005 《文學報》致蘇共中央信(絕密) 余一中譯008 《古拉格群島》之蘇聯(lián)民間解讀 [俄]米·費·涅納舍夫等著余一中譯017 惡的地理學:《古拉格群島》及其他 [俄]約瑟夫·布羅茨基著余一中譯041 “他講述了那場燒掉我們國家的大火” [俄]葉列娜·丘可夫斯卡婭著艾繪榮譯049 《古拉格群島》:通往解放之路 [俄]奧列格·伊萬諾夫著劉亮譯055 《古拉格群島》作者的基督教世界觀 [俄]奧·加爾卡溫科著黃曉敏譯062 作為文學文本的《古拉格群島》 [俄]安德烈·朗琴著陳獻杰譯077 “封閉”社會和集中營文學 [俄]葉蓮娜·米哈伊里克著余一中譯092 關于蠑螈的傳說:論《古拉格群島》 [俄]伊戈爾·蘇西赫著余一中譯104 良藥苦口 [俄]安德烈·古謝夫著余一中譯129 《古拉格群島》:禁書,暢銷書,中學生必讀書 [俄]柳德米拉·薩拉斯金娜著余一中譯131 兩條戰(zhàn)線的戰(zhàn)爭:索爾仁尼琴與《古拉格群島》 [美]馬丁·馬里阿著馬士奎譯137 尚未出口的話:索爾仁尼琴與《古拉格群島》 [美]J.G.格拉德著馬士奎譯154 《古拉格群島》與左派思想 [澳]鮑里斯·弗蘭克爾著華靜譯160 作為訴訟程序的文學作品:《古拉格群島》 [美]羅納德·弗隆著劉麗軍譯174 《古拉格群島》:意識形態(tài)的另類 [英]約翰·鄧洛普著王盈譯197 《古拉格群島》在美國 [英]安妮·阿普爾鮑姆著皮野譯206 關于《古拉格群島》 [法]克勞德·萊弗爾著薛冉冉譯212 用良心與真誠寫就的蘇聯(lián)“苦難的歷程” 董曉217 20世紀人類的一場劫難 蕭瀚227 《古拉格群島》的現(xiàn)代性特征 隋旭升244 索爾仁尼琴現(xiàn)象:綜合的經(jīng)驗 任光宣273 禁書成了必讀書:《古拉格群島》命運的變遷 藍英年285 附錄一亞·索爾仁尼琴生平與創(chuàng)作大事記290 附錄二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辭 [俄]亞·索爾仁尼琴著余一中譯292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作者們承認,在現(xiàn)行國家監(jiān)督機構控制之下,任何激進改革的企圖都是不可能的,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從國家的催眠中解放出來的個體途徑上。他們把宗教意識的覺醒和宗教之外的自我完善系統(tǒng)作為最有效的手段提了出來。也就是說,應當使教會制度重獲生機或在不采用暴力的情況下實行道義上的不服從,而這是托爾斯泰和甘地的混合。除了其他東西,文集包含著索爾仁尼琴對當今知識分子的嚴厲攻擊,而這似乎也發(fā)展了文集《路標》(出版于半個世紀前的革命前夜),《從巨石之下》也確實是作為《路標》的續(xù)篇而存世的。 對于西半球讀者來說,《從巨石之下》所能引起的主要是風俗文化、認知的興趣。因為沒有任何東西能比描寫不同事物更好地解釋“現(xiàn)狀”了。至于文集作者們的建議是否包含有真正不同的東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集的所有作者們議論的前提是:這個世紀席卷了俄國的災難包含著的某種教訓既是對俄國本身的,也是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這一說法的后一半不管怎么說都是正確的),它也好像是對一個民族的道德生命力的考驗。因此,我想指出下面一點:任何災難,包括社會災難,都是存在的現(xiàn)象,本身并不承載什么意義,就如同火山爆發(fā)一樣。評價其規(guī)模只能根據(jù)幸存者的數(shù)量,而不能根據(jù)幸存者的質(zhì)量。l災難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它是可能發(fā)生的。一個民族在災難(特別是社會災難)后的道德狀況和災難前的道德狀況是一樣的。如果認為情況與此相反,那就意味著認為革命(起碼如1917年的革命)是由一個民族用自己的手完成的。這和歷史(起碼和俄國歷史)不相符。革命是由一些政治團體完成的,革命又裹挾了一個民族,就像一座房子里的火災裹挾了一個街區(qū)一樣。如果以為情況與此相反,那就意味著集體化和1936至1937年間的恐怖是人民干的。這也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恰恰人民才是集體化的對象和恐怖的對象,而集體化和恐怖是由國家——也即人民的一部分,盡管是一小部分——實施的。換言之,社會災難不是外來的。一個民族永遠既是自己的劊子手,也是自己的犧牲品。我擔心的是,任何集體農(nóng)莊莊員對這些的理解都比文集《從巨石之下》的作者們要深。如果說一個民族從半個世紀的火災中得到了什么。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一句真話的分量比整個地球都重!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這是全部俄羅斯人們的必讀書。不研究其所記錄的現(xiàn)實,就無法全面了解我們的國家;不全面了解我們的國家,思考未來必將困難重重! ——俄羅斯總統(tǒng) 普京 古拉格怪獸仍然很兇惡、很龐大,張著血盆大口在那里吠叫。斬掉它所有長著血盆大口的腦袋!這是時代的命令{ ——作家 鮑羅金 翻開這本書時,我是一個人,而合上它時,我卻是另外一個人了。每一頁都讓我為之震撼! ——作家 葉列娜·丘可夫斯卡婭
編輯推薦
《大家讀》借名家慧眼,輯錄現(xiàn)代世界之于經(jīng)典奇書的精心解讀?!洞蠹易x》有如奇幻花園,《大家讀》可期曲徑通幽。
名人推薦
一句真話的分量比整個地球都重!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這是全部俄羅斯人們的必讀書。不研究其所記錄的現(xiàn)實,就無法全面了解我們的國家;不全面了解我們的國家,思考未來必將困難重重! ——俄羅斯總統(tǒng) 普京 古拉格怪獸仍然很兇惡、很龐大,張著血盆大口在那里吠叫。斬掉它所有長著血盆大口的腦袋!這是時代的命令! ——作家 B.Л·鮑羅金 翻開這本書時,我是一個人,而合上它時,我卻是另外一個人了。每一頁都讓我為之震撼! ——作家 葉列娜·丘可夫斯卡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