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作者:李致忠主編 頁數(shù):全三冊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套書按照編年分段的章節(jié)體例編輯,章下內(nèi)容則依時類事加以編錄。即以中國國家圖書館歷史發(fā)展不同時期為劃段標志,依時分設十二章,每章類事平列若干節(jié),節(jié)以下根據(jù)編錄需要,再依次設目和不同級別小目。最后單設第十三章 ,總結概括百年傳承的國圖精神?! ”咎讜髡禄緝?nèi)容包括館務運行、書刊訪購、編目加工、藏書建設、讀者服務、學術研究、對外交流等。為反映現(xiàn)代圖書館特點,自第十章起增加了計算機系統(tǒng)與自動化、數(shù)字圖書館等內(nèi)容。
書籍目錄
上冊 第一章 輿情呼吁 京館誕生 第一節(jié) 西方人士在華開辦圖書館及圖書館理念的傳播 一、西方傳教士在華開辦圖書館 二、中國人考察西方圖書館事業(yè) 三、圖書館理念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節(jié) 近代學會學堂興辦圖書館 第三節(jié) 各省籌辦成立圖書館 第四節(jié) 清廷批準建立京師圖書館 第五節(jié) 京師圖書館的初創(chuàng)與建設 一、京館初創(chuàng)的人員組成 二、京館初創(chuàng)的經(jīng)費調撥 三、京館初創(chuàng)的印信頒發(fā) 四、京館初創(chuàng)的藏書來源 五、京館初創(chuàng)的規(guī)章制度 六、繆荃孫籌辦京館活動 第六節(jié) 中國近現(xiàn)代轉型期圖書館發(fā)展的基本評價 一、發(fā)展轉變趨勢 二、國立省立圖書館概說 第二章 力克時艱 事業(yè)初創(chuàng) 第一節(jié) 確定隸屬館舍三遷 一、京師圖書館開館及籌備遷址 二、遷址國子監(jiān)南學重新開館 三、京師圖書館改組為國立京師圖書館 四、京館更名再遷中海居仁堂 五、平館與北海圖書館合組國立北平圖書館 六、籌建專門館舍三遷文津街新館 第二節(jié) 明確隸屬職責任命館級主事人員 一、明確隸屬職責 二、任命京師圖書館館長、副館長 三、任命北平圖書館籌備委員會與館長 四、任命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與館長 第三節(jié) 建立組織機構委任機構主管人員 一、建立組織機構 二、委任機構主管人員 第四節(jié) 經(jīng)費拮據(jù)事業(yè)維艱 第五節(jié) 建立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館務活動 第六節(jié) 廣泛搜求文獻開展藏書建設 一、受理政府調撥奠定館藏基礎 二、依法接受出版物繳送初顯國家圖書館職能 三、接受捐贈寄存補充名人專藏 四、訪書采購交換搜集珍貴文獻 五、重視搜補文獻藏書累年遞增 第七節(jié) 編目類分圖書重視基礎業(yè)務 一、編制書目 二、編目整理藏書 第八節(jié) 履行基本職能開展讀者服務 一、制定修訂閱覽規(guī)則 二、開展社會借閱 三、初步開展館際互借 四、影印古籍以廣流傳 五、開展咨詢與代編書目 六、舉辦展覽宣傳館藏 第九節(jié) 創(chuàng)辦館刊年報交流學術業(yè)務 第十節(jié) 內(nèi)請外派學者開始業(yè)界合作交流 第十一節(jié) 創(chuàng)辦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開展業(yè)界業(yè)務學術合作 第三章 規(guī)模初具 應對時局 第一節(jié) 利用新館條件廣泛服務讀者 一、規(guī)范讀者服務工作 二、舉辦展覽拓展服務 第二節(jié) 鞏固館藏基礎完善藏書建設 一、名人參與捐贈善本特藏矚目 二、購書經(jīng)費增加采選質量提高 三、保持寄存渠道補充采選不足 四、開展出版品國際交換豐富外文文獻 五、調整善本等級設立善本乙?guī)臁 〉谌?jié) 重視基礎業(yè)務全面加工文獻 一、加工各類文獻建立館藏目錄 二、編制文獻索引便利參考研究 三、編纂專題目錄出版學術成果 第四節(jié) 培養(yǎng)急需人才組建專業(yè)隊伍 一、派員出國進修考察交換館員 二、完善組織機構調整機構人員 第五節(jié) 響應學者倡議籌設研究機構 第六節(jié) 為防時局不測善本裝箱南運 一、善本特藏裝箱南運寄存 二、善本特藏南運經(jīng)費 三、南運善本辦理寄存手續(xù) 第四章 八年抗戰(zhàn) 館務播遷 第五章 北平光復 館務復原 第六章 全國解放 平館新生中冊 第七章 隸屬變更 事業(yè)賡續(xù) 第八章 調整鞏固 扎實建設 第九章 “文革”十年 艱難前進 第十章 整頓恢復 新館籌建下冊 第十一章 新館落成 實現(xiàn)跨越 第十二章 再建館舍 持續(xù)發(fā)展 第十三章 百年傳承 國圖精神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三、圖書館理念在中國的傳播光緒十八年(1892)鄭觀應著文論外邦之圖書館事業(yè)。泰西各國均有藏書院、博物院,而英國之書籍尤多,自漢唐以來,無書不備。凡本國有新刊之書,例以二份送院收儲。如有益于國計民生者,必膺朝廷重賞,并給予獨刊之權若干年。咸豐四年(1854)間,于院中筑一大廈,名日:讀書堂,可容三百人,中設幾案筆墨。有志讀書者,先向本地紳士領有憑單,開列姓名、住址,持送院中董事,換給執(zhí)照,準其入院觀書,限六閱月更換一次。如欲看某書某冊,則以片紙注明書目,交值堂者檢出付閱(就長案上靜看,不許朗誦。閱畢,簽名書后何日何處何人閱過,繳還經(jīng)手。該值堂年終查核,知何書最行。另有賃書樓,由股份者,每年出書銀四元,可常往看。各處新報俱全。只準借書兩本,限兩禮拜歸還。如無股份者,賃閱,每日計銀兩先付),閱畢繳還,不許攜帶出門及損壞涂抹。倘有損失,責令賠償。特設總管一員,司理其事,執(zhí)事數(shù)百人。每年經(jīng)費三十萬金。通國書樓共二百所,藏書凡二百八十七萬二千冊。此外,如法蘭西,書樓共五百所,藏書凡四百五十九萬八千冊;俄羅斯,書樓共一百四十五所,藏書凡九十五萬三千冊;德意志,書樓共三百九十八所,藏書凡二百二十四萬冊;奧大利,書樓共五百七十七所,藏書凡五百四十七萬六千冊。法京巴黎另有一書樓,異常宏敞,獨藏書二百零七萬九千冊;德京伯靈之書樓,亦藏七十萬冊;羅馬大書院,除刻本外,更有抄本三萬五千冊,細若蠅頭,珍如鴻寶,洵數(shù)典之巨觀,博學之津梁也。[鄭觀應:《藏書》,李希泌、張椒華編:《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86頁,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李端棻上折論西方圖書館。……泰西諸國頗得此法,都會之地皆有藏書,其尤富者至千萬卷,許人入觀,成學之眾,亦由于此。[李端棻:《請推廣學校折》,李希泌、張椒華編:《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97頁,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后記
為迎接國家圖書館百年華誕,三年前館領導決定纂修百年館史,隨即組建了以正副館長為正副主任的《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史》編纂委員會,并確定了主編。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想寫成館史,就必須先準備材料,并需將材料依時類事地編成長編。為此,編纂班子組建伊始,第一項任務布置的就是廣泛搜集資料,編輯資料長編。經(jīng)過大約10個月的努力,各章的材料搜集大體告一段落。初計只要將這些材料分到相關各章,并類歸到節(jié)、目中去,館史各章撰稿人能用就算達到目的。但向編委會匯報后,館領導則認為館史資料長編更具存史價值,將來可能更有用,要求也要正式出版。這就使僅供內(nèi)部寫史采用、編輯要求并不太高的原初設想顯得捉襟見肘,相形見絀。資料搜編人大多是兼職膺事,大家都忙,且材料的采擇來源較多,僅以二手、三手的文章、旁著為主要搜采對象,造成若干材料真?zhèn)坞y辨、出入頗大,距出版要求相去甚遠。由于水平不同、忙閑不同,材料搜采的視野、高度、深度也不同,因而交來的各章資料長編在材料棄取、多寡、編輯體例等方面也很不同。有的該收未錄,有的無用全收,有的類歸不準,有的標目不確,與正式出版的水準要求相比,實在僅是一堆材料而已。需要對搜集的資料按出版要求重新編輯。長編各章的初稿,都有認不出的文字,斷不開的文句,點錯了的標點,以及錄入時造成的各種錯誤,給統(tǒng)編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使統(tǒng)編者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倍于原初。
編輯推薦
《中國國家圖書館管史資料長編:1909-2008(套裝全3冊)》是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