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墨四記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方繼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方繼孝  頁數(shù):239  
Tag標簽:無  

前言

方繼孝的書一本本出,新的材料一點點面世,吊起了讀者的胃口。還有什么好的墨跡么?我們期待之余像是看到了魔術(shù)師的作品,沒有失望,與那些奇異的舊物相遇時,還是驚喜不已。歷史的靈光與碎片,照亮了一個個認知的盲區(qū),像似請來無數(shù)老人,談著昔年之影,不禁生出種種幽情。這一冊《舊墨四記》與作家有關(guān),材料都是故人的邊邊角角的存在,記錄了一些歷史掌故。不過這些作家的舊聞,卻多與創(chuàng)作無關(guān),有的是文化余興的東西,甚至學問與日常生活的點滴,讀后有駁雜之感。民國文人的身上殘存著許多士大夫的東西,他們的恩怨牽動著諸多話題。書中所談蘇曼殊逸事,林語堂舊物及老舍墨寶,都可勾起往事的尋訪,有的也讓人聯(lián)想起人文地圖,在點點滴滴之中,往日時光的人與事,很趣味地浮現(xiàn)出來。在與它們對視的時候,也恍然感到,那些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也并非沒有關(guān)系。新文學的作者里,有舊學與兩學根底的很多。他們許多人的學識今人只能仰望而已,世間記載的多為正史,面目都很純正,有的像是被供起來的樣子,不敢讓人親近。但你如果看這些手札與書影,背后的故事則可使人有瀆野史般的快慰。我看那些作家的手稿時,不禁胡亂猜想,茅盾的字秀雅清美,可他卻寫出史詩般的《子夜》,那就沒有江南才子的婉約,反倒似北方漢子的氣魄了。郁達夫的字有點像周作人,都古拙的很,但又少了周氏的含蓄,好像真露的東西多,字與人是統(tǒng)一的。后者的書卷氣與隱逸氣,郁達夫就沒有,所以他不會走周作人的路,也可找出蛛絲馬跡的。這都是胡亂的猜想,可想起來實在也有趣味。老舍的書法,很滑稽,像是微笑的樣子,有時讓人想起孩子的臉,但又多了一種幽默搞笑的痕跡,你自然能讀到他內(nèi)心的大愛吧。朱光潛的手稿,能看出文雅與寧靜之氣,聯(lián)想到他文章的沖淡凝重,不與俗調(diào)為鄰的生活,可謂契合無間的。

內(nèi)容概要

  《舊墨四記》是“舊墨記”書系的第四本。作者以他對前賢的熟悉,娓娓講述了魯迅、周作人、徐志摩、老舍等數(shù)十位文學家的精彩紛呈的人生經(jīng)歷,并且穿插著文壇的許多掌故逸聞,文簡義豐,曉暢可讀。書中配合敘述,仿真影印了作者所珍藏的眾多文學家的墨跡近百件,展讀此書仿佛與他們對坐,紙墨如舊,神采爛然。

作者簡介

方繼孝,1954年生,北京人,名人手跡鑒藏家。北京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年致力于收藏中國近現(xiàn)代名人手跡,并潛心名人信札的研究,發(fā)表論文二百余篇。編著有《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名人墨跡》(合著)、《字字珍藏——名人信札的收藏與鑒賞》(合著)、《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舊墨二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舊墨三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陳獨秀先生遺稿》、《碎錦零箋》等。 其中,《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一書,榮獲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之列。

書籍目錄

序 劉三遺詩二首陳獨秀的書法藝術(shù)魯迅與江紹原沈尹默的書法成就蘇曼殊的清奇人生周作人和他翻譯的《枕草子》夏丐尊抗戰(zhàn)時期的貧困生活柳亞子的詩詞交往逸事李六如和他的《六十年變遷》嚴獨鶴的報人生涯胡適與《內(nèi)閣文庫第二部漢書目錄》劉半農(nóng)的文學成就與藏書李劼人和”大河”小說三部曲趙元任的園丁生涯郭沫若喜作翻案文章孫伏園與《晨報副刊》葉圣陶自動不取稿酬書林語堂和《中國新聞與論史》張恨水《關(guān)于文學稿酬的規(guī)定草案的意見》鄭伯奇自甘淡泊不尚虛譽的一生茅盾和他的創(chuàng)作郁達夫與北新書局的稿酬糾紛徐志摩與松坡圖書館蕭三的革命生涯與詩王統(tǒng)照對新文學的貢獻胡山源的教書、編輯與寫文章成仿吾與新沖國的教育宗白華與現(xiàn)代美學教育許欽文與魯迅小說研究朱光潛后期的學術(shù)成就曹靖華——“文學是戰(zhàn)斗的”朱自清與《經(jīng)典常談》田漢與話劇《關(guān)漢卿》鄭振鐸與《中國俗文學》謝六退與文通書局編輯所老舍的嵌名妙聯(lián)蘇雪林在蘇州的短暫楊晦與北大的情緣俞平伯手錄杜甫《秦州雜詩》冰心的讀書與創(chuàng)作穆木天——失蹤了的文學家馮沅君與《古劇說匯》畢樹棠與清華大學圖書館曹聚仁的瑰麗奇特人生阿英與他的求書治學活動夏衍——博學多才的文化巨匠夏承燾和他的《詞集》巴人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日子里川島與魯迅先生滕固短暫而精彩的一生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劉三遺詩二首茫茫四海欲何之,鄉(xiāng)國哭歌正此時。有客自尋蕭寺隱,故人還寄草堂詩。舊年觀奕方知宦,今日梳頭不惡絲。是詩無款,鈐劉三小印一枚。環(huán)詩四周有馬太龍跋語云:劉三舊是多情種,浪跡煙波又:一年,近日詩腸繞幾許,何妨伴我聽啼鵑。此曼殊上人自西湖寄贈劉先生之詩也。題應(yīng)安瀾四兄先生雅屬。卅二年仲秋于滬次。太龍。鈐馬震小印一方。太龍,馬震字也。馬震,馬衡先生之子也?!鞍矠懰男帧保詾橹缚谷沼⑿鄞靼矠?。經(jīng)查,戴氏此前已捐軀一年矣。應(yīng)為抗戰(zhàn)后任教于燕京大學的于安瀾君。太龍所引蘇曼殊詩,《曼殊大師紀念集》以《西湖韜光菴夜聞鵑聲簡劉三》詩名收錄。另有一首“語與城西湯定之”。詩曰:園花吹盡柳絲絲,尋常別恨年年有,不是吳姬壓酒時。鈐其印二,一名章——劉三,一室名章——黃葉樓。偶讀《凡將齋印存》知此章乃馬衡先生所制。馬衡先生精于篆刻,與馬先生同時代的人能得到其篆刻的印章,被認為是一種殊外之榮。是詩之四周亦有太龍先生跋語,云:劉三先生南社詩人也。道德文章求之當世不可多得。工詩善書,而珍其書。此為其贈湯定之君之詩,信手寫泉尤見真趣。遺跡甚鮮,由陸繁霜夫人保存者,皆為劫后于華涇故鄉(xiāng)敗垣中蒐檢而得者。故雖片紙只字,彌足珍貴也。太龍馬震。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方氏著迷與談天時一樣,喜直抒胸臆,不隱曲溫吞.這樣的文與人,與時風有點不合,也因此做了別人做不了的事。有這樣的人在,讀書人的生活便不會寂寞了。   ——孫郁 《舊墨記》講述的是晚清民國時期學者文人復(fù)雜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壇藝苑足資讀助的掌故逸聞,配以珍貴的信札,冊頁、條幅、鏡心、扇面、稿本等墨寶真跡,令人讀來興趣盎然。  ——陳子善《舊墨記》書系收錄的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著名學者的往來信函,經(jīng)作者的考據(jù)鉤沉,都——復(fù)活了,變成了有價值的文獻。有些前所未聞的事件,因作者掌握了有關(guān)資料,才得以重光,這是別人寫不出的?!  旅鳌杜f墨記》圖文并茂,賞心悅目.通過白描的寫法,筒約的文字把各篇主人公勾勒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鷱慕?jīng)《舊墨記》書系資料豐富,文字活潑。不僅具有文化積累的意義,同時亦有審美價值??芍^近些年來同類書籍的佼佼者?!  蚪?中國文化史和文學史上這些人物,我們熟稔其名字,耽讀其作品,可是看到他們的手跡,還是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如見其面;如閡其聲。翻開《舊墨記》,使我們奇異地回到歷史的具體情境之中,這種閱讀體驗是絕無僅有的?!  光忠蝗~舊箋,飄零無定,落人庸人之手,每秘玩之而不肯示人。方繼孝先生庋藏宏富,識見通達,更勤于著述,化私藏為公器,世之學者讀者盡得其益,功亦偉矣?!  x其章

編輯推薦

《舊墨四記》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舊墨四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如此釋讀“舊墨”? 龔明德在幾處報刊上見《舊墨四記》和《舊墨五記》出書的訊息后,我終于在今天上午去梨花街批發(fā)新書的市場,以批發(fā)價買回了這兩種開本闊大的“大書”,是二〇〇九年四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催@兩書的后勒口上的《“舊墨記”書系》的廣告,知道了這套原計劃只屬于一個作者的收藏專題書已經(jīng)擴延為該出版社的“看家套書”了,不得不警惕起來。也因為這《舊墨四記》和《舊墨五記》是兩本“文學家卷”,跟我賴以為生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直接關(guān)聯(lián),我就不像亂翻此前同樣開本的《舊墨記》、《舊墨二記》和《舊墨三記》那樣只“看著玩兒”了。稍微仔細一點兒,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不敢隱瞞的大問題,先只說兩點。第一點,是嚴重的抄襲。《舊墨四記》有五頁是談朱自清的《經(jīng)典常談》。我是想看看作者在我說過的話外,還有什么新鮮意思表達。讀書界估計大都知道我有過一篇長文《寫于昆明和成都的〈經(jīng)典常談〉》,可能五六千字,除公開發(fā)表外,收入了我的《昨日書香》一書中,占了三十二開八頁篇幅。《昨日書香》二〇〇二年五月在南京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已整七個年頭了。這部《舊墨四記》,竟然敢從頭至尾把我談《經(jīng)典常談》的文章整體上給原文摘抄了!我的語言習慣是很容易辨別的,完全不用考證就能辨認出來。我讀后倒不為此抄襲生氣,因為文章一旦公開...發(fā)表,也屬于社會了。有人利用,不是壞事。我想說的是,《舊墨四記》上的這篇《朱自清與〈經(jīng)典常談〉》應(yīng)該有其述說的重點。作者應(yīng)該依照特定的述說方向去辛苦爬梳史料,比如從當年的文獻尤其是私人文本中找到“吳之椿”這個受贈《經(jīng)典常談》的人與朱自清有什么友好往來的故實、這本朱自清簽贈本又是如何流落到做舊書生意的人手上的,等等等等,僅僅一句“那是1997年,賣者要價500元,我沒還價”的炫耀大價錢我也買得起的空說絕對不能滿足認真讀者的閱讀期待的。第二點,是對“舊墨”的整體誤讀。《舊墨五記》有整整五頁談李廣田的三封老書信,可惜所有釋說這三通“舊墨”內(nèi)容的文字全都屬于誤讀。這兒,不僅要批評作者,更要批評出版社!作者有知識盲區(qū),出版社的初審、復(fù)審和終審總不致于連一個內(nèi)行都沒有吧?如果這家出版社內(nèi)沒有能看出書稿嚴重差錯的業(yè)務(wù)人員,就應(yīng)該請社外專家“外審”。這是一條潛規(guī)則,不實行就要禍害讀者。對李廣田三封老書信的誤讀,就是禍害讀者的文字之一。李廣田的這三封老書信,受信人“敬之”其實就是著名作家沙汀。從三封老書信中提及的作品名字,完全可以推論出受信人。比如第一封老書信中的《奇異的旅程》就是沙汀一九四四年五月在重慶當今出版社印行的一部中篇小說;說及此中篇小說“再版”時“改了名字”,就是此小說一九四五年六月由建國書店出版易為最初手稿上用的篇名《闖關(guān)》;第三封信說及《訪問》,就是發(fā)表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世界文藝季刊》上的一個短篇小說;……何以給沙汀寫信卻要稱“敬之”?這是因為當年沙汀隱居鄉(xiāng)下,代他收信的是其岳母黃敬之,所以以防萬一被拆信檢查時露餡,就通知了所有有可能通信的友人,不僅地址和信封上的受信人姓名是沙汀岳母的名字,連書信抬頭也一律寫為“敬之”?!惩s難以預(yù)料:六十多年后,會有著書立說的“學者”誤將“敬之”當作另外一個比他小整整二十歲的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完全搭不上界的另一個人!整整五頁篇幅,幾千字,卻可以繞來繞去地不落實這三封老書信的寫作具體年月日,還將“七月”錯誤地辨認成“十月”,導致與書信中重要內(nèi)容抵觸、矛盾。其實,稍稍查一下有關(guān)史料,這三封老書信的具體年份就可以落實了。說了這么兩點,我還得最后表白一下。我是很歡迎老舊的紙質(zhì)書信和日記乃至各類有關(guān)字條予以原樣原大清晰地影印并研究的。“‘舊墨記’書系”的創(chuàng)意很好!已經(jīng)預(yù)告要接著出版的《舊墨六記》、《舊墨七記》和《品味書簡》,我還會去買來閱讀的。我只是覺得從事此類著述的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要多查閱一些有關(guān)史料、多請教真正內(nèi)行的不張揚的扎實學者,自己也反復(fù)多思索,而后再下筆。出版社要更加強審稿力量,如前所說,倘若社內(nèi)審稿力量不足,就請社外專家把一把關(guān),甚至多復(fù)印幾份最后的紅樣,在付印前恭請有精力、有時間、肯吃苦又確實有水平的專家?guī)兹送瑫r審稿,把差錯減至最少,——不要舍不得那么一點點審稿費用,你們當官的少腐敗一兩次就綽綽有余了。 閱讀更多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