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作者:周國卿 編著 頁數(shù):112
Tag標簽:無
前言
拜讀周國卿先生新近編纂的《鞏縣石窟北朝造像全拓》,引起我對民間石窟藝術(shù)進行美術(shù)考古研究的思考,今借國卿君提供的序言版面,談一點體會感受。云岡、龍門與鞏縣(今鞏義市)石窟寺是名聞遐邇的北魏三大皇家石窟。我國北魏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在幽都(今黑龍江上游與大興安嶺北段之間)發(fā)跡,西都盛樂(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境內(nèi))。再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敬重佛教,始建五級大寺,為太祖(道武帝)以下五帝鑄丈六釋迦金像五尊,嗣后又鐫建“雕飾奇?zhèn)?,冠于一世’? (《魏書。釋老志》)的云岡石窟。隨著鮮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孝文南遷都洛,開始了龍門石窟的大規(guī)模營造。繼而宣武、孝明之世另辟圣域,鞏縣大力山石窟寺與孟縣萬佛山石窟(今劃歸洛陽市吉利區(qū))的開鑿也有計劃實施。史稱“魏自宣武以后,政綱不張” (《魏書.肅宗紀》)。元氏宗室與外戚間內(nèi)訌,靈太后胡氏親攬萬機,國勢曰衰。石窟開鑿由龍門向大力山、萬佛山轉(zhuǎn)移,縮小規(guī)模,當與之有關(guān)。云岡、龍門與鞏縣石窟寺、萬佛山石窟,都是外來印度佛教石窟藝術(shù)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相融合、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文化藝術(shù)與中原漢文化藝術(shù)相融合的產(chǎn)物,也是鮮卑族在不同區(qū)域留下的文化遺跡,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就窟型結(jié)構(gòu)而言,云岡石窟擁有毗珂羅、支提兩種窟型,而龍門石窟是單一的毗珂羅窟。在窟型上鞏縣石窟寺、孟縣萬佛山石窟繼承了云岡石窟的傳統(tǒng),當然龍門石窟是石質(zhì)絕佳的石灰?guī)r,而云岡、大力山與萬佛山均為石質(zhì)粗劣的砂巖也是一個原因。再就造像藝術(shù)風格而言,龍門石窟是外來佛教石窟藝術(shù)中國化、民族化的典范,漢化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鞏縣石窟寺與萬佛山石窟在很大程度上是這種漢化趨勢的繼續(xù),并且融會了云岡、龍門的某些精髓。多層高浮雕禮佛圖和眾多奇異的神王、十二宮與神獸形象,是鞏縣石窟寺富有特色的藝術(shù)精典。對于鞏縣石窟寺的研究,陳明達、莫宗江與安金槐、賈峨諸先生以及海外學者多有建樹。
內(nèi)容概要
鞏縣石窟背倚邙嶺,面對洛水,古稱“溪霧巖云”之“幽棲勝地”?,F(xiàn)存五個洞窟、一個千佛龕、三尊摩崖大佛、7700余尊佛像、180余篇造像題記,與云岡、龍門合稱“拓跋魏三窟”,皆為北魏帝室以國家之力開鑿的皇家石窟,且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在國內(nèi)石窟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本書為介紹該石窟的圖集。
書籍目錄
序凡例鞏縣石窟小龕圖第一窟外壁及外壁小龕圖第二、三窟問崖壁(后坑崖)小龕圖第三、四窟外壁及外壁小龕圖第四窟窟門東側(cè)壁小龕圖第五窟窟門東西側(cè)壁小龕圖第五窟外壁及外壁小龕圖鞏縣石窟實照及拓片北魏普泰元年佛弟子口…口造像記東魏天平二年僧更造像記東魏天平三年楊大異造像記東魏種休羅造像記西魏大統(tǒng)二年比丘道口造像記東魏天平三年趙勝榮造像記東魏天平三年清信士口…口造像記東魏天平三年佛弟子口…口造像記東魏天平四年惠慶造像記北齊天保七年比丘法通造像記東魏天平六年比丘寶口造像記東魏元口元年比丘惠平造像記東魏比丘僧造像東魏比丘僧惠興造像東魏比丘僧惠嵩造像西魏大統(tǒng)四年魏文顯造像記西魏大統(tǒng)四年比丘僧惠口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崔賓先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法定造像記北齊天保四年口口口平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比丘道成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比丘道成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固孝宣等三人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比丘法訓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惠風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沙彌道榮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比丘惠育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口國子造像記北齊天保二年李奴造像記北齊天保八年梁弼造像記北齊天保八年造像記北齊天保九年比丘道邕造像記北朝造像記北朝造像記北齊河清二年法禪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造像記北齊河清二年比丘道口造像記北齊河清三年比丘法湛造像記囡園佛弟子張口口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元年佛弟子……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比丘道敬口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比丘僧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比丘惠慶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秋進和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二年比丘明藏造像記北齊天統(tǒng)四年佛弟子魏顯明造像記北齊造像記北周叡妻成郡君題記北周乾智題記釋文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鞏縣石窟背倚邙嶺,面對洛水,古稱“溪霧巖云”之“幽棲勝地”?,F(xiàn)存五個洞窟、一個千佛龕、三尊摩崖大佛、7700令尊佛像、180余篇造像題記,與云岡、龍門合稱“拓跋魏三窟”,皆為北魏帝室以國家主力開鑿的皇家石窟,且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在國內(nèi)石窟界享有崇高的聲譽。竊以為在我國石窟藝術(shù)寶庫中,敦煌石窟可稱“壁畫第一”;麥積山石窟可謂“泥塑第一”;龍門石窟以其魏刻淵藪居為“題記第一”;而鞏縣石窟則以其大量精美、完整的帝后禮佛圖、飛天、伎樂、神王等馳譽中外,謂之“浮雕第一”,信不為過。筆者癡迷金石之道,尤喜寺內(nèi)北朝諸題記,品賞之下,但覺天真爛漫、一派生機,信為北朝佳構(gòu)。眾所周知,龍門石窟向以“龍門二十品”名世,然流失已甚,記載亦久,而鞏縣石窟北朝諸題記卻沉寂于邙嶺洛水間久矣!不獨金石學家知之甚少,即便是研究石窟的同仁也鮮有知之者矣。其神秘面紗一旦揭去,定會艷驚中外。石窟石質(zhì)為黃砂巖,極易風化,千百年來,斑駁曰甚,造像題記尤為壞損?,F(xiàn)存北朝諸題記計有49品,其中北魏一品、東魏十二品、西魏三品、北齊三十一品、北周二品。筆者研究石窟經(jīng)年,終日徘徊其下,心摹手追,嘆為銘心絕品,平生真賞。大美不敢獨享,特著成此書,以饗同道耳,其日惠風和暢,其喜洋洋者矣!
編輯推薦
《鞏縣石窟北朝造像全拓》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