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NO.2-帝都.行將消失的古韻-追憶我們的逝水光陰

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  作者:邱陽  頁數(shù):181  字數(shù):2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北京的變化確實超乎人們的想象,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天時間,地圖上的坐標就可能消失了蹤影,變成工地上的塵埃。這座古城里新鮮的東西越來越多,以至掩住了本來的面貌。胡同四合院、巷陌人家的感覺似乎就是在昨天,然而很多個懷念卻沒有了實地溫故的可能。     距離《流年》主題叢刊第一輯《古城,不能忘卻的紀念》出版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我們的編輯主旨得到了很多熱愛北京的讀者的認同,但由于對這樣的選題也是初次嘗試,自然也會有疏漏和遺憾。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流年》第二輯《帝都,行將消失的古韻》就是對第一輯的補充和完善,我們力求用更鮮活的話題來講述和紀念這座千年都市的片羽點滴。面對著城市的大拆大建,總希望把一份份今天的視野所及記錄下來,哪怕是已經成了殘片的物態(tài)種種,哪怕是消失了環(huán)境承載的市井民風。     在第一輯中,我們有一篇文章,照片配的是一年多前的磚塔胡同。那個時候磚塔胡同西口剛剛開始拆遷,到處是殘垣斷瓦。前些天,重訪磚塔,卻發(fā)現(xiàn)胡同的西半段已經完全消失了,從胡同西口、能仁胡同一直拆到了魯迅故居。還好魯迅故居暫且沒有被拆掉,而西邊的張恨水故居卻永遠消失了。磚塔胡同以及周邊的豐盛胡同、武定胡同等等都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胡同,磚塔胡同更是形成于元代,可謂伴隨了北京的都市歷程。然而,這片地區(qū)現(xiàn)在多已支離破碎,很多精美的大宅院被拆掉了,保留下來的也只是鋼筋水泥中的孤島,失去了往事的依靠,歷史畢竟不可重來。    如今的北京,原汁原味的東西越來越少,走在街上,無論是高大的建筑還是寬闊的街道,都仿佛似曾相識。千篇一律成為了城市的主流,粗糙的造型取代了文化的承續(xù),溫馨的素美只能去老舊的圖片中找尋。這些年,北京失去了太多的傳統(tǒng),胡同拆了一條又一條,假古董也是蓋了一處又一處。遂安伯沒有了,花市沒有了,南小街沒有了,煤市街沒有了;粗糙的永定門被蓋了起來,不倫不類的正陽橋牌坊被立了起來;前不久,有報道說頭幾年修兩廣大街被拆掉的曹雪芹故居要復建,當年多方呼吁沒有留下個真文物,如今卻要勞民傷財建個假古董,孰是孰非自是一目了然。在這二拆一建中,北京的文化在慢慢變得模糊,以至有時侯走在寬闊的大街上突然會問自己,這是北京嗎?北京不該只是皇家氣,北京更多的應該是百姓氣,應該是一段段平民的往事與傳說。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流年》正是將歷史盡可能還原到民間,通過若干篇有滋有味的文章,來紀念北京和撫摸北京。     有關古城北京的只言片語到本輯就暫時告一段落了,從下輯開始就要進入新的話題,但愿我們的文字能夠給這座城市留下點實在的記錄以及值得回憶的念想。     《流年》心中永遠會有一種責任,那就是帶給老百姓最大限度的真實。

作者簡介

邱陽,人文圖書策劃出版人。策劃出版有《流年》叢刊,《流年影像》,《品城》書系,《手藝北京》,《最后的故事》等,其中,《流年》第一輯:《古城,不能忘卻的紀念》一書曾連續(xù)三周名列滔奮三聯(lián)圖書中心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書籍目錄

卷首 流年書坊 有多少歷史可以重來特稿 葉金中等 消失的胡同專題 吳惟 北京的手藝紀錄 大漠 最后的花市風物 肖復興 長巷與草廠記憶 王蘭順 走訪哲匠世家城市 李玉祥 南京北京雙城記影像 趙鐵林 北京爺視角 沈繼光 收拾古城殘片坐標 劉陽 麻線胡同3號大宅講述 白皓 王府話滄桑片段 魏有強 再訪宣南胡同北大吉巷隨感 謝其章 懷舊古城行走 張金起 北京老街游記文化 陳翰 美術館后街22號院逝影 張冰 追尋十三爺人物 黃明芳 拉車人念想 楊宇 回顧磚塔文本 李思 磚塔胡同往事回眸 易靜 重返珠市口地理 蘇逸天 逝影朦朧的舊日書香寫真 流年書坊 米市胡同的最后影像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花市,沒有花瓣只有殘磚斷瓦的凋零    2003年12月11日,我遠赴華東華南等地區(qū)采訪兩個月,匆匆返京后,就忐忑不安地奔到花市。花市已經完全讓我不敢相認。曾經熙熙攘攘的胡同,到處殘垣斷壁。除了拾荒人的走動顯示胡同還有些許的生氣之外,就是一片沉寂。許多曾經熟悉的老人、胡同以及四合院,蹤跡全無。丁家祥老人說,開始于2003年3月的東花市三期改造進行到目前,80%以上的房屋已經被拆,原有的4’700戶居民,已經遷走4000余戶,花市就要完啦。黯然神傷的我,佇立寒風中,慢l曼地回憶著記憶中花市那最初的樣子。    2001年5月的一天,初來北京的我,騎著自行車毫無目的地亂撞。我來到花市上四條21號的一座古老的二層樓前。只見一位中年婦女在織毛衣,一位老者在做木匠活,一位中年男人蹲在地上,端著飯碗當街吃飯,老宅的花叢中,還有幾只麻雀嗚叫著跳上跳下。這畫面,讓我不敢相信這是北京,我立即舉起了相機。后來我才知道,這老宅子就是當年久負盛名的“青山居”玉器市場。至今許多老北京人對它還記憶猶新。    自從那一天起,我深深地迷戀上了胡同。我數(shù)十次深入花市地區(qū),采訪拍攝,記錄那里的胡同、四合院,追尋“大煙袋鍋”、“內明遠”等老店鋪,探訪崇文門課稅司、文秀的故居等歷史遺跡?;ㄊ心禽^為完整的胡同、門墩、門聯(lián)、四合院;熱情、慈祥、誠摯、大方的老人;還有房檐的乳燕,門樓上的小貓,枝頭的鴿子等等,無不讓我魂牽夢繞。    2003年3月的一天,我拍攝中三條。來到53號時,眼睛一亮。只見古老的松木大門上鐫刻著一副京城少見的對聯(lián):“芝蘭君子性;松柏古人心”。在斑駁樹影的映襯下,生出了攝人心魄的美。正驚嘆中,大門咯吱咯吱地打開了,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聊天中,知道她叫劉秀英,時年68歲,租住此院近40年。我想她與古老的門、高雅的對聯(lián)組合在一起,該別有一番韻致。我請她坐到門旁,拍攝了幾張,但總覺得意猶未盡,琢磨半天,又請她坐到門中間,我連拍了多張。    2003年3月25日,我在中三條30號前看到—位老奶奶正安詳?shù)貢裉?。她的影子與樹影疊在一起,那種滄桑的美讓我的心一動。我立即拍攝。老奶奶并沒在意。后來,采訪中我才知道老奶奶叫謝鳳清,已經91歲。    2003年7月的一天,我在上三條采訪。那天天氣令人窒息地奇熱,胡同中熱浪翻滾。我喝光了隨身攜帶的兩大瓶子水,嗓子還在冒煙。我知道附近沒有小賣店。我咬牙背扛著幾十斤重的照相機以及三腳架,繼續(xù)前行搜尋目標。忽然,門道里的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大爺對我說,喝口水吧。他正在納涼。以往,我是絕對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但我接過了老人家的水,而且一飲而盡后還索要了一大瓶子。不是因為渴,而是在于胡同老人的真誠值得信賴,那也是我對胡同老人整體的信賴。那是來北京以后,第一次喝別人送的水。另外的一件事,也讓我難以忘記。同年9月的一天,我急著尋找文秀住過的地方(據(jù)說,當年文秀是從上頭條輾轉它處進宮的),連問了幾人,均無結果。這時,一位女士平靜地告訴記者,到邪條胡同多少號門牌去找誰打問。身邊的一位老大爺說“這就是胡同!”  P50-51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帝都,行將消失的古韻,有多少胡同可以重來,花市,磚塔,前門,珠市口,南小街,北小街……流年·追憶我們的逝水光陰,

編輯推薦

本書是《流年》叢刊第二輯,延續(xù)第一輯的主題,繼續(xù)關注北京舊城的拆遷與改造。所收文章既有肖復興、沈繼光、李玉祥、謝其章等名家之作,又收入了許多平民的回憶與描述,為本書又增添了許多京城百姓的生活氣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流年NO.2-帝都.行將消失的古韻-追憶我們的逝水光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記錄了一段以后也許只能聽說的回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