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2-07 出版社:書目文獻出版社 作者:朱建亮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作者站在宏觀的高度,對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
學、文獻學及其他相關學科中共有的本質(zhì)內(nèi)容加以提取與概
括,并集他人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的學科――文獻信
息學。本書內(nèi)容即是對該門學科的對象、內(nèi)容、學科地位、
研究方法等問題及有關文獻、文獻信息的具體內(nèi)容的闡述和
探討。其對有關學科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
義。
本書可供圖書館、情報、檔案和圖書出版發(fā)行工作者及
高校相關專業(yè)的廣大師生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目次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學的建立
一 時代的信息化
二 信息時代的文獻信息
三 文獻信息學的提出
四 文獻信息學的界說
第二節(jié) 文獻信息學的對象和內(nèi)容
一 文獻信息學的對象
二 文獻信息學的任務
三 文獻信息學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文獻信息學的科學地位
一 科學大系統(tǒng)
二 文獻信息學的縱向關系
三 文獻信息學的橫向關系
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學的研究方法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
二 系統(tǒng)論 信息論 控制論
三 其他方法
第二章 文獻信息的本質(zhì)與價值
第一節(jié) 文獻
一 幾種代表性的解說
二 孔子的文獻觀
三 當代文獻觀
第二節(jié) 文獻們息
一 信息
二 文獻信息
三 文獻信息與文獻
第三節(jié) 文獻信息的本質(zhì)和特征
一 文獻信息的要素
二 文獻信息的本質(zhì)
三 文獻信息的特點
第四節(jié) 文獻信息的價值
一 文獻信息價值的客觀性
二 文獻信息的使用價值
三 文獻信息的學術價值
四 價值量的累積和轉(zhuǎn)移
第三章 文獻信息的結構
第一節(jié) 編碼的線性結構與平面結構
一 信息符號
二 編碼的平面結構
三 信息流及其句段的鏈式結構
第二節(jié) 信息內(nèi)容的立體結構
一 符號結構的立體性
二 句段內(nèi)容結構的立體性
三 整體文獻的大型信息空間
第三節(jié) 信息的層面結構
一 敘述層(或語法層)
二 含義層(或語義層)
三 效用層(或語用層)
第四章 文獻信息的載體和類型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的軟載體
一 圖畫
二 文字
三 聲象和電磁信息符
四 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文獻信息的硬載體
一 硬載體的產(chǎn)生
二 天然載體
三 人工載體
四 發(fā)展趨勢
第三節(jié) 文獻信息的外觀類型
一 按載體劃分
二 按感官劃分
第四節(jié) 文獻信息的內(nèi)容種類
一 按學科體系劃分
二 按表征對象的性質(zhì)劃分
三 按精神活動形式劃分
四 按信息的層次劃分
五 按公開程度和易獲取性劃分
六 按加工信息的層次劃分
第五章 文獻信息的增長與量度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的量度
一 信息的量度
二 知識計量
三 文獻計量
第二節(jié) 文獻信息的增長與老化
一 增長情況和指數(shù)規(guī)律
二 增長的原因
三 增長中的老化
第六章 文獻信息的生產(chǎn)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的目的
一 什么叫文獻信息生產(chǎn)
二 外化人腦記憶,擴大信息存貯
三 固定信號編碼,以助信息利用
四 轉(zhuǎn)移思想情感,滿足精神寄托
第二節(jié)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的性質(zhì)
一 精神生產(chǎn)
二 文獻信息與精神生產(chǎn)
三 文獻信息生產(chǎn)與物質(zhì)生產(chǎn)
四 文獻信息生產(chǎn)與文獻的性質(zhì)
第三節(jié)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社會化
一 社會化的標志和原因
二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的體制
三 個體勞動的作用
四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的管理
第四節(jié) 文獻信息生產(chǎn)的原則和方法
一 基本原則
二 信息原料搜集方法
三 信息處理方法
四 文獻記錄
第五節(jié) 文獻信息編碼體例和方式
一 基本編例
二 編碼方式
三 文體及其體例
第七章 文獻信息的流通
第一節(jié) 流通的方向和模式
一 流通的目的
二 流通的方向
三 流通的模式
第二節(jié) 傳遞系統(tǒng)
一 直接傳遞系統(tǒng)
二 中轉(zhuǎn)傳遞系統(tǒng)
三 加工傳遞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存留與滯留
一 存留是流通環(huán)節(jié)
二 存留與滯留時間
三 存貯設施
四 保存技術
第四節(jié) 亡佚與剔汰
一 復本的消費
二 亡佚及其原因
三 剔汰及其原則
第八章 文獻信息的控制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控制的性質(zhì)、作用
一 控制及其方法
二 文獻信息控制的性質(zhì)
三 文獻信息控制的作用
第二節(jié) 文獻信息控制系統(tǒng)
一 文獻信息控制系統(tǒng)的要素
二 文獻信息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三 控制程度
第三節(jié) 宏觀控制與微觀控制
一 宏觀控制
二 微觀控制
第四節(jié) 冗余信息和噪聲的控制
一 冗余信息的控制
二 噪聲及其來源
三 噪聲的控制
第九章 文獻信息的攝取
第一節(jié) 文獻信息需求者
一 理性需求
二 攝取基礎
三 攝取器官
第二節(jié) 文獻求索與選擇
一 文獻求索
二 文獻選擇
三 選擇方式和步驟
第三節(jié) 攝取的程序和方法
一 攝取程序
二 攝取方式
三 文獻信息的攝取方法
第四節(jié) 信息處理與升華
一 釋碼與理解
二 本文與語境
三 主體信息的介入
四 信息的升華
第十章 文獻信息的研究與利用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范圍
一 語篇研究
二 專題研究
三 巨檔研究
第二節(jié) 研究的萬法
一 結構研究法
二 要素研究法
三 邏輯推導法
第三節(jié) 文獻信息的利用
一 信息鑒別與篩選
二 在各個領域的利用
三 綜合聯(lián)想利用
后記
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