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2 出版社: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 作者:姜聿華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目錄
第一編 訓(xùn)詁著作?。ǎ保?br />第一章 《爾雅》派訓(xùn)詁著作 (1)
第一節(jié)《爾雅》?。ǎ保?br />一《爾雅》為什么稱名“爾雅” (1)
二《爾雅》的作者及成書年代?。ǎ玻?br />三《爾雅》的內(nèi)容 (5)
四《爾雅》釋詞條例?。ǎ罚?br />五《爾雅》的成就與不足 (12)
六《爾雅》的重要注本?。ǎ保福?br />(一)東晉郭璞注?。ǎ保福?br />(二)唐陸德明《爾雅音義》?。ǎ玻矗?br />(三)北宋邢炳等人之《爾雅義疏》?。ǎ玻叮?br />(四)北宋陸佃之《爾雅新義》 (28)
(五)清邵晉涵《爾雅正義》?。ǎ福埃?br />(六)清郝懿行《爾雅義疏》 (32)
第二節(jié)《小爾雅》?。ǎ常罚?br />一《小爾雅》的作者及成書年代?。ǎ常罚?br />二《小爾雅》的內(nèi)容?。ǎ常梗?br />三《小爾雅》的重要注本?。ǎ矗玻?br />(一)胡承珙《小爾雅義證》?。ǎ矗玻?br />(二)宋翔鳳《小爾雅訓(xùn)纂》?。ǎ矗担?br />(三)王煦《小爾雅疏》?。ǎ矗罚?br />(四)葛其仁《小爾雅疏證》 (48)
(五)胡世琦《小爾雅義證》及朱駿聲《小爾雅約注》、譚正治
《小爾雅疏證》、任兆麟《小爾雅注》等?。ǎ担埃?br />第三節(jié)《廣雅》?。ǎ担玻?br />一《廣雅》的作者?。ǎ担玻?br />二《廣雅》稱名及其內(nèi)容 (52)
三《廣雅疏證》 (55)
(一)《廣雅疏證》的作者及寫作過程?。ǎ担担?br />(二)《廣雅疏證》的內(nèi)容?。ǎ担罚?br />(三)王氏研究方法的成就與不足?。ǎ叮福?br />四《廣雅疏證補正》?。ǎ罚保?br />五《廣雅》的其他注本?。ǎ罚常?br />第四節(jié)《爾雅》、《小爾雅》、《廣雅》以外之群雅?。ǎ罚叮?br />一《埤雅》?。ǎ罚叮?br />附(一)《埤雅廣要》?。ǎ罚罚?br />(二)《埤雅物異記言》 (78)
二《爾雅翼》?。ǎ罚福?br />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ǎ福埃?br />附(一)《毛詩陸疏廣要》 (81)
(二)《陸璣疏考證》?。ǎ福玻?br />四《毛詩名物解》 (82)
五《詩集傳名物鈔》?。ǎ福常?br />六《六家詩名物疏》?。ǎ福常?br />七《詩經(jīng)稗疏》 (84)
八《詩傳名物集覽》?。ǎ福担?br />九《駢雅》 (85)
附(一)《駢雅訓(xùn)纂》?。ǎ福罚?br />(二)《小學(xué)駢支》?。ǎ福福?br />十《迭雅》?。ǎ福福?br />附《毛詩重言》?。ǎ梗埃?br />十一《別雅》?。ǎ梗埃?br />附《別雅訂》?。ǎ梗保?br />十二《毛詩傳義類》?。ǎ梗玻?br />十三《說雅》?。ǎ梗常?br />十四《選雅》?。ǎ梗常?br />十五《通雅》?。ǎ梗矗?br />十六《拾雅》 (97)
十七《比雅)?。ǎ梗梗?br />十八《支雅》?。ǎ保埃埃?br />十九《釋大》 (101)
附《釋門》等 ?。ǎ保埃玻?br />二十《果贏轉(zhuǎn)語記》等?。ǎ保埃玻?br />第二章 《釋名》派訓(xùn)詁著作 (106)
第一節(jié)《釋名》?。ǎ保埃叮?br />一《釋名》的作者及成書年代 (106)
二《釋名》的內(nèi)容?。ǎ保埃常?br />三《釋名》釋詞條例 (109)
四《釋名》的成就與不足?。ǎ保保埃?br />五《釋名》的重要注本?。ǎ保保叮?br />(一)《釋名疏證》?。ǎ保保叮?br />(二)《釋名補證》?。ǎ保保罚?br />(三)《釋名疏證補》 (118)
第二節(jié)《釋名》續(xù)廣之作?。ǎ保玻玻?br />一 韋昭《辨釋名》?。ǎ保玻玻?br />二 畢沅《續(xù)釋名》及《釋名補遺》?。ǎ保玻常?br />三 張金吾《廣釋名》?。ǎ保玻常?br />第三章 《方言》派訓(xùn)詁著作 (125)
第一節(jié)《方言》?。ǎ保玻担?br />一《方言》的作者及成書年代 (125)
二《方言》的內(nèi)容?。ǎ保玻福?br />三《方言》釋同體例?。ǎ保常玻?br />四《方言》的成就和不足?。ǎ保常矗?br />五《方言》的重要注本?。ǎ保矗保?br />(一)東晉郭璞注本?。ǎ保矗保?br />(二)清戴震《方言疏證》?。ǎ保矗矗?br />(三)清盧文紹《重校方言》?。ǎ保矗叮?br />(四)清錢繹《方言箋疏》?。ǎ保矗叮?br />(五)清王念孫《方宮疏證補》 (148)
(六)《方言校箋及通檢》?。ǎ保矗福?br />第二節(jié)《方言》續(xù)廣之作 (151)
一明魏?!斗窖該?jù)》 (152)
二清杭世駿《續(xù)方言》?。ǎ保担常?br />三清程際盛《續(xù)方言補正》 (153)
四清張慎儀《續(xù)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ǎ保担矗?br />五清戴震《續(xù)方言》?。ǎ保担担?br />六清毛奇齡《越語肯綮錄》 (156)
七清胡文英《吳下方言考》?。ǎ保担罚?br />八章炳麟《新方言》 (158)
第三節(jié)解釋俚言俗語的訓(xùn)詁著作?。ǎ保叮埃?br />一《通俗文》?。ǎ保叮埃?br />二明陳士元《俚言解》?。ǎ保叮保?br />三明張存紳《雅俗稽言》?。ǎ保叮玻?br />四明周夢旸《常談考誤》?。ǎ保叮常?br />五清翟灝《通俗編》?。ǎ保叮矗?br />附清梁同書《直語補證》 (166)
六清錢大昕《恒言錄》?。ǎ保叮叮?br />附清陳檀《恒言廣證》 (168)
七清顧張思《土風(fēng)錄》?。ǎ保叮福?br />八清郝懿行《證俗文》?。ǎ保叮梗?br />九《邇言等五種》?。ǎ保罚埃?br />第四章 集釋群書音義的訓(xùn)詁著作 ?。ǎ保罚玻?br />一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ǎ保罚玻?br />附清盧文紹《經(jīng)典釋文考證》等 (175)
二唐釋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ǎ保罚叮?br />三唐釋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 (177)
附(一)遼釋希麟《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ǎ保罚梗?br />(二)《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引用書索引》?。ǎ保罚梗?br />四北宋賈昌朝《群經(jīng)音辯》?。ǎ保福埃?br />五清阮元《經(jīng)籍篡詁》 (181)
第五章 專釋虛字的訓(xùn)詁著作?。ǎ保福矗?br />一元盧以緯《助語辯》 (184)
二清袁仁林《虛字說》 (186)
三清劉淇《助字辨略》 (187)
四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及其增補之作?。ǎ保梗埃?br />附清吳昌瑩《經(jīng)詞衍釋》?。ǎ保梗常?br />第六章 考訂、校勘、歸納古書文例的訓(xùn)詁著作 (196)
一唐顏師古《匡謬正俗》?。ǎ保梗叮?br />二清王念孫《讀書雜志》?。ǎ保梗罚?br />三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 (198)
四清俞樾《群經(jīng)平議》《諸子平議》?。ǎ保梗梗?br />五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及其續(xù)補之作?。ǎ玻埃保?br />第二編 文字著作?。ǎ玻埃担?br />第一章 《說文解字》?。ǎ玻埃担?br />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字書的萌芽之作 (205)
一《史籀篇》 ?。ǎ玻埃担?br />二《蒼頡篇》等 (206)
三《急就篇》 (207)
第二節(jié)《說文解字》?。ǎ玻保保?br />一《說文解字》的作者?。ǎ玻保保?br />二許慎寫作《說文解字》的動機?。ǎ玻保矗?br />三《說文》的流傳及其版本?。ǎ玻保担?br />四《說文》內(nèi)容和體例 (217)
五六書說?。ǎ玻玻埃?br />六《說文》部首?。ǎ玻玻玻?br />七《說文》的成就與不足 (225)
第二章 三國至唐代的各類字書?。ǎ玻常常?br />第一節(jié)隋代以前的字書?。ǎ玻常常?br />一隋以前已佚字書?。ǎ玻常常?br />二晉呂忱《字林》?。ǎ玻常矗?br />附《字林考逸》等?。ǎ玻常叮?br />第二節(jié)《玉篇》 (238)
一《玉篇》的作者及成書年代?。ǎ玻常福?br />二《大廣益會玉篇》 (239)
三《玉篇零卷》 (241)
附《篆隸萬象名義》?。ǎ玻矗玻?br />第三節(jié)唐代的字書 (245)
一唐顏元孫《干祿字書》?。ǎ玻矗担?br />附宋婁機《廣干祿字書》 (246)
二唐張參《五經(jīng)文字》?。ǎ玻矗罚?br />三唐唐玄度《新加九經(jīng)字樣》 (248)
第三章 宋元時代的各類字書?。ǎ玻担埃?br />第一節(jié)宋元時代以考汀字體為主的字書 (250)
一宋郭忠恕《佩系》?。ǎ玻担埃?br />二宋張有《復(fù)古編》 (252)
附(一)吳均《增修復(fù)古編》?。ǎ玻担常?br />(二)戚崇僧《后復(fù)古編》?。ǎ玻担常?br />(三)泰不華《重類復(fù)古編》?。ǎ玻担常?br />(四)曹本《續(xù)復(fù)古編》?。ǎ玻担常?br />三宋李從周《字通》?。ǎ玻担矗?br />四遼釋行均《龍龕手鑒》?。ǎ玻担担?br />五元李文仲《字鑒》 (256)
第二節(jié)宋元時代形音義合解的大型字書?。ǎ玻担福?br />一宋王洙等《類篇》?。ǎ玻担福?br />二宋戴侗《六書故》?。ǎ玻担梗?br />三元楊桓《六書統(tǒng)》?。ǎ玻叮保?br />四《四聲篇?!贰。ǎ玻叮玻?br />第三節(jié)宋元時代考釋古籀、漢隸、鐘鼎文字的著作?。ǎ玻叮担?br />一宋郭忠恕《汗簡》?。ǎ玻叮担?br />二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 (266)
三宋洪適《隸釋》、《隸續(xù)》?。ǎ玻叮罚?br />四宋婁機《漢隸字源》?。ǎ玻叮梗?br />附(一)宋劉球《隸韻》?。ǎ玻叮梗?br />(二)無名氏《漢隸分韻》?。ǎ玻罚埃?br />五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ǎ玻罚埃?br />六元吾邱衍《周秦刻石釋音》?。ǎ玻罚保?br />第四節(jié)宋代訓(xùn)釋專書古字僻字和標(biāo)新立異的字書?。ǎ玻罚常?br />一宋婁機《班馬字類》?。ǎ玻罚常?br />二宋王安石《字說》 (274)
第四章 明清時代的各類字書?。ǎ玻罚罚?br />第一節(jié)明清時代形音義合解的大型字書?。ǎ玻罚罚?br />一明梅膺祚《字匯》?。ǎ玻罚罚?br />二明張自烈《正字通》 (280)
三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ǎ玻福保?br />第二節(jié)考釋古籀、漢隸、鐘鼎、甲骨文字的著作 (286)
一研究石鼓文的著作?。ǎ玻福叮?br />(一)明楊慎《石鼓文音釋》?。ǎ玻福罚?br />(二)明陶滋《石鼓文正誤》 (287)
二研究石刻文字的著作 (288)
(一)清王昶《金石萃編》?。ǎ玻福福?br />(二)清顧藹吉《隸辨》?。ǎ玻福梗?br />附清代研究石刻文字的其他著作?。ǎ玻梗埃?br />(1)《隸通》?。ǎ玻梗埃?br />(2)《金石文字辨異》 (290)
(3)《金石文字辨異補編》?。ǎ玻梗保?br />(4)《漢碑征經(jīng)》 (291)
(5)《六朝碑別字》?。ǎ玻梗保?br />《流沙墜簡》?。ǎ玻梗保?br />三研究金文的著作?。ǎ玻梗保?br />(一)清吳大征《客齋集古錄》 (292)
(二)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ǎ玻梗玻?br />(三)清孫詒讓《古籀拾遺》?。ǎ玻梗常?br />(四)清孫詒讓《古籀余編》?。ǎ玻梗矗?br />附《麇古錄金文》?。ǎ玻梗矗?br />(五)清孫詒讓《名原》?。ǎ玻梗矗?br />附《文源》?。ǎ玻梗担?br />四研究甲骨文的著作 (295)
(一)清末劉鶚《鐵云藏龜》?。ǎ玻梗叮?br />(二)清末孫詒讓《契文舉例》?。ǎ玻梗叮?br />(三)近人羅振玉《殷虛貞卜文字考》及《殷虛書契考釋》、
《殷虛書契待問編》 (297)
第五章 清以前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ǎ常埃保?br />第一節(jié)南唐徐鍇《說立解字系傳》?。ǎ常埃常?br />一唐李陽冰刊定《說文》?。ǎ常埃常?br />二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系傳》?。ǎ常埃矗?br />第二節(jié)宋徐鉉等校訂之《說文解字》?。ǎ常埃梗?br />一校訂本《說文解字》的成就 (309)
二校訂本《說文解字》的疏誤 ?。ǎ常保玻?br />第三節(jié)研究六書的著作?。ǎ常保担?br />一宋鄭樵《六書略》 (315)
二明趙謙《六書本義》?。ǎ常保叮?br />第四節(jié)研究偏旁的著作 (318)
一宋林罕《字原偏旁小說》?。ǎ常保福?br />二宋釋夢英《偏旁字原》?。ǎ常保梗?br />三元周伯琦《說文字原》?。ǎ常玻埃?br />第六章 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ǎ常玻玻?br />第一節(ji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322)
一段玉裁生平及其學(xué)術(shù)思想之淵源?。ǎ常玻玻?br />二《說文解字注》對《說文》傳本的校訂和對《說文》條例的闡發(fā)(325)
三《說文解字注》對《說文》全文的疏通證明及補充闡發(fā) (331)
四《說文用字注》的隙漏和缺點?。ǎ常常福?br />五《汲古閣說文訂》與《說文解字讀》 (341)
六評訂段書之誤的著作 (344)
(一)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 (344)
(二)鈕樹玉《說文段注訂》 (345)
(三)王紹蘭《說文段注訂補》 (346)
(四)馮桂芬《說文解字段注考正》 (347)
(五)徐灝《說文解字注箋》?。ǎ常矗福?br />(六)訂段申段的各種札記?。ǎ常矗福?br />第二節(jié)桂馥、王筠、朱駿聲三家的《說文》著作 (351)
一桂馥的《說文》著作?。ǎ常担保?br />二王筠的《說文》著作?。ǎ常担担?br />(一)《說文解字句讀》 (355)
(二)《說文釋例》 (357)
附(1)江沅《說文釋例》二卷?。ǎ常担梗?br />(2)王煦《說文五翼》八卷 (360)
(3)董詔《說文測議》七卷?。ǎ常叮埃?br />(4)張行孚《說文發(fā)疑》八卷?。ǎ常叮埃?br />(5)葉德輝《六書古微》十卷?。ǎ常叮埃?br />(6)陳緣《說文舉例》一卷 (361)
(7)王宗誠《說文義例》一卷 (361)
(三)《文字蒙求》?。ǎ常叮玻?br />三朱駿聲的《說文》著作 (363)
附《漢學(xué)諧聲》?。ǎ常叮福?br />第三節(jié)對《說文》進(jìn)行專項研究的著作 (370)
一??薄墩f文》的著作 (370)
(一)張行孚《汲古閣說文解字校記》?。ǎ常罚埃?br />(二)嚴(yán)可均、姚文田《說文校議》?。ǎ常罚埃?br />附《說文校議議》、《說文辨疑》?。ǎ常罚保?br />(三)鈕樹玉《說文解字校錄》?。ǎ常罚玻?br />(四)王念孫《說文校勘記殘稿》?。ǎ常罚玻?br />(五)江憲《說文系傳考異》 ?。ǎ常罚玻?br />(六)王筠《說文系傳校錄》?。ǎ常罚常?br />(七)苗夔《說文系傳校勘記》 ?。ǎ常罚常?br />(八)董詔《二徐說文同異附考》?。ǎ常罚矗?br />(九)田吳紹《說文二徐箋異》?。ǎ常罚矗?br />二研討六書的著作?。ǎ常罚担?br />(一)戴震《六書論》?。ǎ常罚担?br />(二)江聲《六書說》 (376)
(三)黃以周《六書通故》?。ǎ常罚叮?br />(四)廖平《六書舊義》?。ǎ常罚罚?br />(五)張行孚《說文發(fā)疑》 (378)
(六)曹仁虎《轉(zhuǎn)注古義考》?。ǎ常罚福?br />三研究偏旁的著作?。ǎ常罚梗?br />(一)蔣和《說文字原集注》、《說文字原表》及《表說》?。ǎ常福埃?br />(二)王筠《說文部首表》 (380)
(三)吳照《說文字原考略》?。ǎ常福保?br />(四)張行孚《說文揭原》?。? 381 )
(五)胡重《說文字原表》?。ǎ常福保?br />(六)陳建侯《說文提要》?。ǎ常福玻?br />(七)黃壽鳳《說文部首韻語》?。ǎ常福玻?br />(八)高田忠周《說文字原譜》?。ǎ常福玻?br />四考證《說文》引經(jīng)的著作 (382)
(一)吳玉晉《說文引經(jīng)考》?。ǎ常福玻?br />(二)吳云蒸《說文引經(jīng)異字》 (383)
(三)陳緣《說文引經(jīng)考證》、《說文引經(jīng)互異說》?。ǎ常福矗?br />(四)柳榮宗《說文引經(jīng)考異》 (385)
(五)高翔麟《說文經(jīng)典異字釋》?。ǎ常福叮?br />(六)雷浚《說文引經(jīng)例辨》?。ǎ常福罚?br />(七)承培元《說文引經(jīng)證例》?。ǎ常福福?br />五考證經(jīng)字的著作 ?。ǎ常福梗?br />(一)錢大昕《說文答問》、薛傳均《說文答問疏證》?。ǎ常福梗?br />附承培元《廣說文答問疏證》 (390)
(二)陳壽祺《說文經(jīng)字考》?。ǎ常梗埃?br />(三)郭慶藩《說文經(jīng)字考辨正》、《說文經(jīng)字正誼》?。ǎ常梗埃?br />(四)俞樾《說文經(jīng)字》?。ǎ常梗保?br />六研究新補新附字的著作 ?。ǎ常梗保?br />(一)鈕樹玉《說文新附考》、《續(xù)考》?。ǎ常梗玻?br />(二)錢大昭《說文新補新附考證》 ?。ǎ常梗常?br />(三)鄭珍《說文新附考》?。ǎ常梗常?br />七專門搜輯逸字的著作 (394)
(一)鄭珍《說文逸字》 ?。ǎ常梗矗?br />(二)李楨《說文逸字辨證》 (396)
(三)張鳴珂《說文逸字考》?。ǎ常梗叮?br />(四)王廷鼎《說文佚字輯說》?。ǎ常梗罚?br />八研讀《說文》的各家札記 (397)
(一)惠棟《讀說文記》?。ǎ常梗罚?br />(二)席世昌《席氏讀說文記》 (398)
(三)王夫之《說文廣義》 (399)
附吳善述《說文廣義校訂》 ?。ǎ常梗梗?br />(四)毛際盛《說文述誼》?。ǎ矗埃埃?br />(五)俞樾《兒苫錄》 (400)
(六)章炳麟《小學(xué)答問》?。ǎ矗埃保?br />第三編 音韻著作 ?。ǎ矗埃常?br />第一章 《切韻》系韻書?。ǎ矗埃常?br />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韻書的萌芽之作?。ǎ矗埃常?br />一韻書產(chǎn)生的背景?。ǎ矗埃常?br />二魏李登《聲類》 (404)
三晉呂靜《韻集》?。ǎ矗埃担?br />四六朝韻書?。ǎ矗埃叮?br />第二節(jié)《切韻》及《切韻》增修本 (408)
一隋陸法言《切韻》?。ǎ矗埃福?br />二增訂修補《切韻》的作品?。ǎ矗保保?br />(一)長孫訥言的箋注 ?。ǎ矗保保?br />(二)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ǎ矗保玻?br />(三)孫勉《唐韻》?。ǎ矗保常?br />(四)李舟《切韻》 ?。ǎ矗保担?br />第三節(jié)《廣韻》?。ǎ矗保梗?br />一《廣韻》的修訂年代及修訂者 (419)
二《廣韻》的版本?。ǎ矗玻保?br />三《廣韻》韻目及其“獨用”“同用”之例?。ǎ矗玻玻?br />四對《廣韻》聲韻系統(tǒng)的研究?。ǎ矗玻矗?br />五《廣韻》的價值 (425)
第四節(jié)其他《切韻》系的書 ?。ǎ矗玻福?br />一《韻略》與《禮部韻略》 (428)
附(一)《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ǎ矗玻梗?br />(二)《增修互注禮部韻略》?。ǎ矗玻梗?br />(三)《壬子新刊禮部韻略》與“平水韻” (430)
二《集韻》?。ǎ矗常玻?br />三《五音集韻》?。ǎ矗常矗?br />四《古今韻會》與《古今韻會舉要》?。ǎ矗常担?br />第二章 《中原音韻》系韻書?。ǎ矗常梗?br />第一節(jié)《中原音韻》 (439)
一《中原音韻》的撰作者及寫作過程?。ǎ矗常梗?br />二《中原音韻》的撰作體例及分韻 (440)
三《中原音韻》的音系?。ǎ矗矗保?br />四《中原音韻》的語音基礎(chǔ)?。ǎ矗担埃?br />五《中原音韻》的價值 (451)
六關(guān)于《正語作詞起例》?。ǎ矗担玻?br />七《中原音韻》的版本?。ǎ矗担担?br />第二節(jié)其他《中原音韻》系韻書?。ǎ矗叮埃?br />一《中州樂府音韻類編》 (460)
二《瓊林雅韻》?。ǎ矗叮保?br />=《錄斐軒詞林要韻》?。ǎ矗叮常?br />四《中州音韻》?。ǎ矗叮矗?br />五《中州全韻》 (465)
六《中州個韻輯要》?。ǎ矗叮叮?br />七《曲韻驪珠》 (468)
八《增訂中州全韻》?。ǎ矗叮梗?br />第三節(jié)明清時代的另外一類韻書?。ǎ矗罚保?br />一《洪武正韻》?。ǎ矗罚保?br />二《約略易通》?。ǎ矗罚矗?br />三《韻略匯通》?。ǎ矗罚罚?br />四《五方元音》?。ǎ矗罚福?br />五《音韻闡微》?。ǎ矗福埃?br />第三章 等韻圖 (484)
一等韻圖的產(chǎn)生?。ǎ矗福矗?br />二《韻鏡》 (486)
三《七音略》?。ǎ矗福福?br />四《四聲等子》 (490)
五《經(jīng)史正音切韻指南》?。ǎ矗梗玻?br />六《切韻指掌圖》?。ǎ矗梗矗?br />七《等韻切音指南》?。ǎ矗梗叮?br />八《切韻求蒙》?。ǎ矗梗罚?br />九《字學(xué)元元》?。ǎ矗梗福?br />十《韻法直圖》 (500)
十一《韻注橫圖》?。ǎ担埃保?br />十二《交奉韻》 (503)
十三《字母切韻要法》?。ǎ担埃担?br />十四《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jīng)》?。ǎ担埃罚?br />十五《類音》?。ǎ担埃梗?br />十六《西儒耳目資》 ?。ǎ担保保?br />十七《等韻一得》 (513)
第四章 古音學(xué)著作?。ǎ担玻玻?br />一宋吳域《韻補》?。ǎ担玻玻?br />附 宋鄭庠的古音學(xué)說?。ǎ担玻矗?br />二明陳第《毛詩古吉考》?。ǎ担玻矗?br />三清顧炎武的《音學(xué)五書》?。ǎ担玻叮?br />附 《韻補正》 (531)
四清江永的《古韻標(biāo)準(zhǔn)》?。ǎ担常保?br />附 (一)《音學(xué)辨微》 ?。ǎ担常担?br />(二)《四聲切韻表》?。ǎ担常罚?br />五清段玉裁的《六書音均表》 (539)
六清戴震的《聲韻考》、《聲類表》?。ǎ担矗保?br />七清孔廣森的《詩聲類》 (544)
附清洪亮吉《漢魏音》?。ǎ担矗罚?br />八清王念孫的《詩經(jīng)群經(jīng)楚辭韻譜》等 (547)
九清江有誥的《音學(xué)十書》?。ǎ担矗福?br />附 清夏忻《詩古韻表二十二部集說》?。ǎ担担埃?/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xué)要籍述論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