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王家聲 編 頁數(shù):267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王家聲
等主編的《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由《同舟共進》雜志社策劃,主編:王家聲、應春山、郭芙秀、孫宏光。
《同舟共進》雜志1988年創(chuàng)刊,是面向全國發(fā)行的時政文化月刊?!稕Q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由政協(xié)廣東省委員會主管、主辦。近年來,《同舟共進》團結和匯聚一批高端作者,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2009年10月,《同舟共進》獲“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之“年度媒體獎”。大獎組委會的頒獎詞中說:“《同舟共進》在中國知識分子心中樹立起了不可動搖的言論旗幟。《同舟共進》堅持理想,特立獨行,對中國轉型期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了持續(xù)的論說,特點最為鮮明,立場最為清晰?!?/pre>書籍目錄
朱、毛為何沒有做“第二個石達開”
聯(lián)德還是聯(lián)英美——抗戰(zhàn)時期中國外交的重要抉擇
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不知道的“一·二八”抗戰(zhàn)
“共軍”在戰(zhàn)場上為何打“瘋”了
1947年的蔣介石與毛澤東
且看蔣介石如何反腐敗——蔣介石日記解密系列
金圓券風潮與國民黨的沉淪
抗戰(zhàn)勝利后知識分子的輿論幅度
1949:毛澤東拒絕“南北朝”
共產黨“趕考”與國民黨“搬家”
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省
國民黨為何失去大陸
斯大林的“反復無?!迸c國共戰(zhàn)局的起伏
1950:大上海的國共較量
1950:朝鮮戰(zhàn)爭是如何發(fā)生的
中蘇朝:一場戰(zhàn)爭與三角同盟——重看中俄解密檔案
1955:第一次臺海危機內幕
1958:反軍事教條主義的歷史真相
1963:謀刺劉少奇案始末
U-2飛機背后的中美較量章節(jié)摘錄
朱、毛為何沒有做“第二個石達開” 劉 波 長征中強渡大渡河是中央紅軍生死攸關的戰(zhàn)略節(jié)點,這關鍵的一仗,就是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展開的。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曾說:“瀘定橋一戰(zhàn),在長征史上意義巨大。如果這次戰(zhàn)斗失敗,如果紅軍在炮火面前畏縮不前,或者,如果國民黨炸斷了鐵索橋,那么中國隨后的歷史可能就不同了?!薄 ∧芊穸蛇^大渡河,關系到中央紅軍是否會成為“石達開第二”。1863年,石達開兵敗大渡河,3萬多太平軍在此覆滅。蔣介石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曾多次預言朱、毛將成為“石達開第二”。他還解釋說,朱毛紅軍與石達開部隊有幾個相似之處:第一是西進路線大體一致,戰(zhàn)術相同,到了西昌城下,石達開也是繞道而過;第二,人川的年辰屬相也相同,都是豬年,都是5月江河漲水的季節(jié),渡河十分困難;第三,兵力相同,均為三四萬“疲憊之師”,而清軍與蔣介石的追剿部隊的數(shù)量也大體相同。蔣介石聽了很高興,也期望“讓朱毛做第二個石達開”。 其實中央紅軍同70多年前的太平軍相比,形勢更加嚴峻。紅軍到達這里的時間比太平軍晚半個月,當時已是洪水期,河面寬達300多米,搶渡很困難。而且從安順場的上游瀘定橋至下游渡口數(shù)百公里,國民黨軍沿河陳兵、布防嚴密,并提前將所有船只、糧食和其他一切可利用的物資器材統(tǒng)統(tǒng)搜走?! 槭裁粗醒爰t軍處境更為險惡卻能絕處逢生?只是依靠好運氣嗎?將兩軍作一歷史比較,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l的戰(zhàn)略方針更符合民眾愿望 1856年9月,“天京事變”后,在懷疑和猜忌中,石達開萌生去意。石的心腹謀士、元宰(元宰是石達開出走后新設的官職)張遂謀向他進言:“王得軍心,何郁郁受制于人?中原不易圖,曷不人蜀作玄德鼎足之業(yè)?”石言聽計從。1857年5月,石率部避禍離京,前往安慶,之后行程數(shù)萬里,歷時6年到達四川腹地。而清軍正是摸清了石達開的意圖,設下口袋陣,致使石部全軍覆滅。 紅軍長征的戰(zhàn)略方針是“北上抗日”。中國共產黨在著名的《八一宣言》中提出:“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fā)的生死關頭??谷談t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實事求是地說,“北上抗日”在長征初期只是一個政治口號,紅軍一直處于蔣介石大軍的圍追堵截中,當務之急是解決生存問題,即轉移到適合生存發(fā)展的新的根據地去。這種地方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按照周恩來在兩河口會議上提出的建議,新的根據地應該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區(qū)域較大,便于機動;第二,人口較多,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第三,有較好的經濟條件。這三條理由固然不錯,但其實還有兩點沒有點透:其一,在兩至三省的交界處,處于軍閥割據的“三不管”地帶;其二,離蘇聯(lián)近,便于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從最初的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變?yōu)槔杵綍h后的川黔邊地區(qū),遵義會議變?yōu)槌啥贾髂匣蛭鞅保隙蔀踅蟾臑榇ㄎ?,兩河口會議改為川陜甘地區(qū),俄界會議改為與蘇聯(lián)接近的地方,榜羅鎮(zhèn)會議改為陜北。經過6次變化,終于鎖定陜北,并且只有到達陜北,有了一個較好的落腳點后,才能騰出手談抗日問題。盡管如此,“北上抗日”方針對長征的勝利還是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t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順應時代需要,深合民眾愿望。這個主張,把紅軍的長征和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匯合起來,成為長征勝利的政治基礎,意義非凡。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正是“北上抗日”的旗幟,促使紅軍由第五次反“圍剿”的戰(zhàn)略退卻,變?yōu)橄蚩谷涨熬€的勝利進軍。更重要的是,“北上抗日”對各派軍閥明白無誤地傳達了一個信息:紅軍只是借路通過,不是同你搶地盤來的。這就有效地分化瓦解了各派軍閥,利于上層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開展?! ≌l的戰(zhàn)術指揮更靈活機動 石達開作為太平軍中的杰出將領,“翼王”絕非浪得虛名,實乃戰(zhàn)功所至。他的作戰(zhàn)指揮水平相當高,這一點連他的對手曾國藩都非常佩服。但在大渡河邊,石達開犯了三個致命錯誤: 一是選錯地形。石達開在大渡河邊駐軍的紫打地屬于圯地、圍地、死地“三絕”之地。石達開深諳兵法,卻選在如此險惡的絕地駐扎下來,實在令人費解。 二是指揮僵硬。石達開沒有及時搶占鐵索橋,渡過松林河,往西北方向奪取瀘定,也沒有趁大渡河北岸沒有清兵時迅速渡河。打了半個月才開始向東突圍,至利濟堡時,僅剩6000多人--突圍已晚?! ∪欠艞壨粐偷挚?。石達開對敵人抱有幻想,他向清朝四川總督駱秉章寫信,表示愿以自己為人質,換六千部下的生命。這種“舍命全三軍”的英雄情懷,確實令人感動!但放棄了最后突圍的嘗試,無疑是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一大失策。 《孫子兵法》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笔熘獨v史的毛澤東、劉伯承吸取了石達開的教訓,靈活機動而又快速高效地應對敵情。1935年5月21日,當中央紅軍到達冕寧,從地下黨那里得到涼山地區(qū)的民情敵情后,中革軍委決定在瀘沽兵分兩路,主力為左翼,經冕寧、拖烏、大橋的彝族走廊,前往安順場渡口,強渡大渡河;紅5團為右翼,在左權、劉亞樓指揮下經越西前往大樹堡,偽裝大部隊實施佯動,以吸引河對岸富林國民黨重兵的注意力。這是避實擊虛的策略,也是“雙保險”式的布陣?! ?月26日,紅軍主力部隊在小葉丹指引下,到達安順場。在安順場,中革軍委決定再次兵分兩路:紅一師和干部團為右縱隊,由劉伯承、聶榮臻指揮,在這里渡河,沿河東岸朝北前進;中央紅軍主力為左縱隊,沿大渡河西岸前進。兩岸部隊互相策應,夾河而上,奪取瀘定橋,最后在瀘定會師。這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可以說是又一個進退靈活的“雙保險”。毛澤東特別指出:只有奪取瀘定橋,紅軍才能避免石達開的命運。假如兩路不能會合,被分割了,劉、聶率部隊單獨走,到川西搞個局面出來。 ……編輯推薦
《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從人物、事件、社會背景等多方面深刻剖析國共在治國理念、軍隊建設、外交政策、金融手段等方面的異同,從而分析國共較量時期,中共取得最終勝利地原因。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分析透徹、觀點新穎、言語犀利。作者多為史學、國政界名家,如: 沈志華、楊奎松、楊天石、陸茂清、劉波等。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