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3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劉岳兵 頁數(shù):463
Tag標簽:無
前言
一、現(xiàn)代化研究的理論視角如果從葡萄牙人迪亞士繞過好望角(1487年)并到達印度(達伽馬,1498年)和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首次1492年)算起,人類跨入近代社會已經(jīng)500余年,但中國和日本被拖入近代的歷史還都不到兩個世紀。按照馬克思主義的人類社會發(fā)展依次經(jīng)歷原始、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五種社會形態(tài)的階段劃分,“近代”(M0dern times)屬于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因此可以把“近代化”(The modernization)視為資本主義化的過程。然而,當1917年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以后,便翻開了“現(xiàn)代史”的第一頁,這是以往的教科書普遍采用的標準歷史分期法。但是,時代在變,世界在變,人們的認識也在“與時俱進”。今天,我們所有為現(xiàn)代化建設奮斗的人們,應該怎樣理解“現(xiàn)代化”的含義和性質呢?對“日本現(xiàn)代化歷程研究”課題組的全體成員來說,這的確是個無法繞過的理論難題,因為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客觀世界里,社會主義轉過頭來“補課”并探索新的發(fā)展道路,資本主義也在調整并繼續(xù)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不再是區(qū)分社會形態(tài)的重要標準,20世紀以來處于并行和對立狀態(tài)的兩大社會制度,正呈現(xiàn)交叉、互補、趨同發(fā)展的狀態(tài)。我們理解的現(xiàn)代(The present age),就是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與“當代”的含義基本相同的概念。而我們理解的現(xiàn)代化(Modernization),在起點、范疇、內容、性質等所有層面上既有大量與“近代化”重合的內容,又不受“資本主義化”思維范式的約束?,F(xiàn)代化是一個近代以來人類擯棄封建生產方式和思想傳統(tǒng)、追求更高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過程。
內容概要
日本近現(xiàn)代歷史中,明治維新、大正維新、昭和維新的呼聲不絕于耳,其社會、政治一直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種復雜的社會變革表現(xiàn)在思想領域,主要是圍繞著如何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日本與世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而展開的。日本固有的傳統(tǒng)思想與信仰以及被日本化了的儒學、佛教與大量涌入的近現(xiàn)代西方各種思想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日本這個國家由東亞一隅的島國通過所謂“脫亞入歐”而膨脹為“大日本帝國”,再到力圖在國際社會中尋求一“普通國家”的歷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國體” 意識與國家戰(zhàn)略以及在上述歷史狀況下,“日本人”作為“臣民”、 “國民”,或作為生命的個體應該如何生存、如何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是本書著力疏理日本近現(xiàn)代思想史的主要線索。
作者簡介
劉岳兵,1968年生于湖南省衡南縣,200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兼任中華日本哲學會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曾留學于日本立教大學、東京大學。2005年至2007年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大東文化大學文學部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真情與真理之間——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文化史論略》(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日本近代儒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中日近現(xiàn)代思想與儒學》(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年),主編《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譯著《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日本的思想》(合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 一、實學觀念的形成與洋學的發(fā)展 二、變革思想和批判精神 三、國家(國民)意識的覺醒第2章 明治前期的啟蒙思潮 一、新思想的啟蒙與新國家的構想 1.維新前后的思想動態(tài) 2.明治維新的思想史意義及新國家的構想 二、明六社及其思想活動 1.明六社的創(chuàng)立與《明六雜志》的始末 2.明六社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論爭 3.福澤諭吉的“獨立”意識 三、自由民權運動的意義及其問題 1.自由民權運動及其歷史意義 2.自由民權思想的問題點第3章 從《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到日俄戰(zhàn)爭期間的思想 一、《大日本帝國憲法》的思想 二、《教育敕語》的頒布及“敕語體制”的形成 1.《教育敕語》的頒布 2.《教育敕語衍義》 3.“敕語體制”的形成 三、“文藝復興”與“精神革命”及其挫折 四、甲午戰(zhàn)爭的思想意義第4章 帝國主義的形成與明治時代的結束 一、帝國主義論的種種形態(tài) 1.德富蘇峰的“帝國主義之真意” 2.高山樗牛的“感傷的帝國主義” 3.浮田和民的“倫理的帝國主義” 二、社會主義思想的“純正性”與雜然性 1.基督教社會主義 2.國家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純正社會主義 3.平民社中心人物的社會主義 三、個人主義、精神主義及其他第5章 大正時期的思想課題 一、女性解放的思想 1.以《青鞜》為中心的“新女性”思想 2.關于“母性保護論爭” 二、大正“德謨克拉西”:以吉野作造為中心 三、理想主義、人格主義與文化主義 1.理想主義、人格主義 2.文化主義第6章 大正時代與昭和前期的思想狀況 一、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及馬克思主義思想陣營 1.大正社會主義思想運動概觀 2.大杉榮的思想 3.“山川主義” 4.“轉向”與“非轉向” 二、走向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深淵 1.國家社會主義 2.超國家主義 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思想狀況:以京都學派為中心 1.西田哲學與時局 2.關于“世界史的立場與日本”及“近代的超克” 3.三木清的“東亞協(xié)同體”論與戶坂潤的“日本意識形態(tài)批判”第7章 戰(zhàn)后日本思想中的幾個問題附錄 日本近現(xiàn)代思想史年表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將明治維新作為日本近現(xiàn)代史的開端,這已經(jīng)成為人們公認的常識。但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往往并不只是任憑某一聲炮響就在突然之間拉開序幕的,歷史的“非連續(xù)性”也不過是其“連續(xù)性”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已。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發(fā)展也是胎動于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之中,本書雖然不打算用過長的篇幅來敘述日本近代思想史的歷史前提,但是,不論是個體的思想還是社會的思潮,其醞釀、生成和發(fā)展都有一個歷史過程。以歷史事實為根據(jù),客觀地揭示這一過程的具體形態(tài)、特征及其意義,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松本三之介曾將對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探討歸納為以下三種視角。第一,從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思想中探討近代思想萌芽的方法。以家永三郎的《封建社會中近代思想的先驅》(《近代日本思想史講座》第一卷序論)為代表。第二,以近代思想的一般性特質為前提,從德川時代的日本思想中探討新思想的萌芽方法。以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為代表。
后記
在和讀者一起回顧、重溫圍繞靖國神社這樣一個近代日本歷史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敏感問題以及由此而可能引起的反思中,不得不結束這本《日本近現(xiàn)代思想史》的寫作了。日本戰(zhàn)后的思想問題還有很多,這里只是提示一些重大問題的線索,而沒有全面地展開論述,這項工作只有留待今后來做了。如果說這部著作還有些許值得肯定之處,那首先要感謝這篇命題作文的出題者楊棟梁教授。他交給我這個題目的時候,是在東京,確切地說是在從高田馬場車站去早稻田大學的路上。那是2000年12月5日,王家驊教授逝世不久,我的學位論文還沒有完成,對日本近現(xiàn)代思想史可以說基本上還是個門外漢。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竟然膽敢接手這樣一個題目,真是心有余悸。七八年來,多次想放棄,是楊棟梁教授充分的信任和持之以恒的熱切鼓勵使我不得不硬撐下來。如果說這些年的跋涉總算開始摸索到了一些自以為可行的門徑,那也要感謝這個領域中的許多師長和朋友的啟發(fā)和引領。在最初草擬寫作提綱的時候,征求過卞崇道教授的意見,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方克立教授和池田知久教授兩位恩師,雖然他們的研究領域都在本課題之外,是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漸漸懂得作為一個學者、一個研究者應該怎樣去求其安心、求其放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日本學術振興會和中國教育部在這本書的寫作期間,支持了與這個課題有關的項目研究。而這項課題本身,是我走上大學講壇所獲得的第一筆科研經(jīng)費,那時,我剛剛到浙江大學工作,印象尤為深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的資料室,特別是“家永三郎文庫”和“江口圭一文庫”為本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輯推薦
《日本近現(xiàn)代思想史》:國際學界首次系統(tǒng)探討明治以來,日本現(xiàn)代化歷程的專史系列研究叢書,整體性、系統(tǒng)性、學術性特色鮮明,展示了我國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