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東諾夫的世界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淡修安  頁數:303  
Tag標簽:無  

前言

反叛的藝術思維方式和異樣的書寫姿態(tài)使經典作家普拉東諾夫的研究成為20世紀俄羅斯文學研究的一個學術亮點和難點。我的博士研究生淡修安沒有對此望而卻步。他迎難而上,以創(chuàng)作思想為研究對象的立題是對具有強大思想沖擊力的反烏托邦作家創(chuàng)作研究的一個重中之重的切人點,對于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中此類論題少有涉及的學術狀態(tài)來說,有填空補缺的重要意義,我高度肯定并贊賞他的論著選題?!镀绽瓥|諾夫的世界——個體和整體存在意義的求索》,論題后半句的提法并非本書作者首創(chuàng),但對作家真實深厚的思想底蘊卻鮮有系統(tǒng)探討。本書對作家的自然觀、革命觀、社會觀、人際觀等多個方面的追索,應該說是對作家創(chuàng)作思想精髓所做的明晰而又全面的概括。特別應該肯定的是本書中的“人與自然”和“人與革命”兩章,由“征服——反征服——和諧”的思想演進道出了普拉東諾夫思考全人類生存意義的自然觀的發(fā)展始末,力圖從社會變革與自我意識和個體存在的關系闡釋作家的革命觀避免了傳統(tǒng)的從政治視角判斷作家創(chuàng)作是非的窠臼,提供了一個新的話語方式,十分難得。作者曾在文本解析中提出不少頗具見地的思想,如自然的生命存在更多地被人物想像成情愛伴侶,成為情愛之源,反革命勢力反對革命的原因不是由于革命本身的真理性與正義性,而由于他們整體上對整個人類信心的缺失,認定革命無法改變徹底悲哀的世界現狀,等等。

內容概要

普拉東諾夫說過:“沒有我,人民是不完整的!”沒有普拉東諾夫,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完整的!缺了對普拉東諾夫作品的深度關注和系統(tǒng)研究,當今中國的俄羅斯文學研究,無論這一課題是否時尚,同樣是不完整的!    本書作為國內第一部研究普拉東諾夫的專著,既有填空補缺之意,也屬拋磚引玉之舉。    普拉東諾夫究竟擁有怎樣的藝術人生?作家“回歸”之后的超時空命運和價值定位如何?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俄羅斯掀起的普氏研究熱潮的風向何在?普拉東諾夫的藝術世界由哪些基本創(chuàng)作思想元素構成?作家在那個美好而又狂暴、激情而又困惑的年代,如何從求索人的本真存在意義這一哲理視角看待、思考和評判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從關注20世紀俄羅斯和人類的命運這一歷史高度深刻反思、追問和預言“那場革命”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如何提出并回答兩個涉及革命的真理性和正義性的核心問題:“革命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個性”?“哪里才是‘個體’與‘整體’的接合點”?如何狀寫和探究在史無前例的社會形態(tài)中人與社會間復雜而矛盾的共生圖景、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人與人間原始質樸而又扭曲異化的情感世界?對于今人乃至后人而言,作家的藝術思想是否仍然“合乎時宜”?諸如此類的問題,既是著者探幽的初衷,也是本書論說的重點。

作者簡介

淡修安,1972年生,四川,“安人,文學博士,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F為四川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俄羅斯文學和西方敘事學研究。已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有:《主題與敘事——評普拉東諾夫短篇小說(回歸)》、《(塔曼)多維的語言之美:辭格、語義和語境》、《“英雄”與“常人”——析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存在主義哲學內涵》、《西方敘述學理論的范疇、成就及價值》、《狂熱、困惑與沉思——安德烈•普拉東諾夫的知識分子視角辨析》和《“自然”的價值——安德烈•普拉東諾夫自然哲學思想的藝術演繹》等。發(fā)表譯作一篇《疑慮重重的馬卡爾》。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研究狀況第一章 四大創(chuàng)作元素  第一節(jié) 自然哲學  第二節(jié) 革命理念  第三節(jié) 社會認知  第四節(jié) 愛的思想第二章 人與自然 第一節(jié) 人與自然的矛盾對立 第二節(jié)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第三章 人與革命 第一節(jié) 社會變革與自我意識 第二節(jié) 社會變革與個體存在第四章 人與社會 第一節(jié) 新型社會形態(tài)的虛妄與個體存在的盲目 第二節(jié) 工業(yè)化和集體化進程中個體與整體的命運 第三節(jié) 官僚主義對個體與整體存在的危害第五章 人與人 第一節(jié) 責任使命與兩性關系 第二節(jié) 社會未來與代際關系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四大創(chuàng)作元素第一節(jié) 自然哲學普拉東諾夫在評普里什文長篇小說《赤裸的春天》(1940)的文章中,批評普里什文的自然哲學觀不是真正的自然哲學,而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的認識和夢想”,是“利己主義的”“社會哲學”:在這樣的自然哲學里面,除了虛偽性還包含一些特別的內容。正是天生的自然本能和情感吸引著人去接近和深入自然,他對博大精深的、豐富精彩的和永恒無限的動植物世界深感興趣。這道理很平常而且簡單,是“非哲學的”,但卻反映了人身上真實而善良的情感。人如果是懷著禁欲主義的心理深入自然,把自然當成拯救自我和遠離人類社會的隱修院,那么這種行為就具有了哲學意義,這樣的思想理念也就是一種哲學。但它不是自然哲學,而是社會哲學。如此理解和對待自然,顯然屬于社會學的范疇。這一社會哲學思想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類社會本身的不完滿性。而具有這一社會哲學思想的人則更多地顯現出利己主義的特征和個性,他們不愿意同所有其他人一起改變現代人類社會的非完滿狀態(tài)和結束災難,他們只是尋找個人的瞬間快樂和幸福,并把這快樂和幸福當成對自己所受的社會損失或傷害的及時補償。

后記

這些年,有關普拉東諾夫的東西讀了不少,但總覺得,與作家艱難沉重卻又暗潮涌動的藝術人生、與他那玄奧神秘而又豐富深邃的小說世界,漸行漸遠。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作家回歸之初,有位俄羅斯作家就曾提醒:“要想和普拉東諾夫處于同一位置,需要在精神上做巨大的努力。”我是在迷戀上普拉東諾夫好一陣子之后才讀到這番提醒的。固然有些遲,可笑當初年少氣盛的沖動和無知者無畏的果敢。待到如今再度體會、感受和領悟時,已經是欲罷不能了。既然戀上了,就得從一而終;既然做了,就理應有所交待。無論這種態(tài)度當下是否仍合乎時宜,對自詡普拉東諾夫的“粉絲”者來說,就此舍棄偶像,把效法文人以安身立命的那點兒憨氣、硬氣和骨氣給丟了,雖談不上有割腕挖肉之痛,可追求學術人生的意義也就無從談起。研究普拉東諾夫究竟難在哪里?語言的獨異乖戾,思想的超前脫俗,時代的變遷斷裂,考據的欠缺匱乏?種種答案,都對、也都不盡對,就好比盲人摸象,各說各話。普拉東諾夫研究之難,從學界給作家冠戴的種種頭銜便可見一斑: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怪誕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烏托邦、反烏托邦……幾乎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文學派別都與普拉東諾夫扯上了干系。研究者們意欲將作家框定在某一“主義”內進行“分割、圈閱和點判”,于是煩惱、糊涂和犯難。好在普拉東諾夫留下一句話:“哪派也不是,我有自己的”。

媒體關注與評論

假如像普拉東諾夫和布爾加科夫這些作家的作品,寫完之后就能和讀者見面的話,那么,我們所有的人的思想就會比現在不知要豐富多少……  ——〔蘇〕帕烏斯托夫斯基二十世紀俄國文學沒有創(chuàng)造什么特別的東西,除了安德烈?普拉東諾夫寫的一部小說和兩個故事……  ——〔蘇〕布羅斯基過去十年來他已經被視為非凡的美學權威和道德精神權威——完全可以和卡夫卡在西方的地位相提并論?!男问匠删碗m然在美學上可能不及標準的杰作,如普魯斯特、喬伊斯和曼的作品,或者比利、馬雅可夫斯基和布勞克或帕斯捷爾納克的作品——甚至可能在基本構成上不夠完整和連貫——但卻提供了一種形而上學思考的機會,而純美學的客體很少會促發(fā)這樣的思考。  ——〔美〕詹姆遜

編輯推薦

《普拉東諾夫的世界:個體和整體存在意義的求索》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普拉東諾夫的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生活的勇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