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新論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作者:孟勇  頁數(shù):22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包括了:什么人適合報考新聞專業(yè)、在新聞學中重拾生命的激情——位老記者致苦惱的新聞系同學的十封信、在新聞中學習新聞學、學新聞的“五勤”、新聞學子怎樣跨進新聞寫作園地、從黛玉談詩看新聞寫作、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chuàng)新的眼睛和手、記者既是孩童又是長者、新聞研究生:會做論文,更要會“做新聞”等內(nèi)容。

作者簡介

  孟勇,資深新聞記者、作家、大學新聞教師。曾任中國青年報西藏記者站站長、光明日報重慶記者站站長、華西都市報副總編輯、香港文匯報四川辦事處主任。獲得過中國報告文學獎提名、四川新聞一等獎和四川文學獎等。有兩篇作品入選全國統(tǒng)編中學語文課本,出版《紅巖英魂逢春記》,創(chuàng)作有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目前是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書籍目錄

上篇 新聞學習
 新聞的土壤和犁
 什么人適合報考新聞專業(yè)?
 在新聞學中重拾生命的激情——位老記者致苦惱的新聞系同學的十封信
 在新聞中學習新聞學
 學新聞的“五勤”
 新聞學子怎樣跨進新聞寫作園地
 從黛玉談詩看新聞寫作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創(chuàng)新的眼睛和手
 記者既是孩童又是長者
 新聞研究生:會做論文,更要會“做新聞”
 與新聞研究生的一次談話
 碩士研究生應區(qū)分新聞專業(yè)碩士與學術碩士
 兩種新聞人才觀
 談新聞專業(yè)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的創(chuàng)新
 新聞研究生的成才就業(yè)設計
 新聞大學生為何就業(yè)難
 媒體實習的三項核心任務
 從百萬大學生不能就業(yè)談缺乏新聞專家型教師
 新聞學院的學者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
 請新聞界資深人士上講臺
下篇 媒介評論
 口口聲聲“新聞傳播學”是啥意思
 新聞到底是什么
 故事化寫作,不能扭曲新聞真相
 旱災是突發(fā)新聞嗎?
 中國新聞媒體地圖
 小報養(yǎng)大報,誤區(qū)在哪里?
 在“萬源化”信息環(huán)境下維護社會運行
 互聯(lián)網(wǎng)體外循環(huán)的威力
 一不小心,媒體進了“大眾報道”取景框——幾千人報道央視大樓火災
 創(chuàng)辦新聞媒體是出版集團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記者退出新聞發(fā)布會是打了敗仗還是勝仗
 媒體只招研究生,是自斷“才”路
 媒體“句號式監(jiān)督”的尷尬
 媒介獻媚“黃金甲”到底為哪般?
 警惕“爛尾報”——從房地產(chǎn)市場看都市報市場
 暴利媒體攪和房產(chǎn)泡沫大幅提高生活成本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當前報紙媒體競爭的幾個熱點
 對外宣傳:“適應引導,以內(nèi)養(yǎng)外,落地生根”
 易中天說新聞只有24小時生命,對嗎?
 建立民意通道,是報紙應對網(wǎng)絡的絕招
 改變內(nèi)容,適應市場——傳媒業(yè)的競爭規(guī)律
 將奧運精神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
 北京奧運會新聞傳播前瞻
 十屆全運會新聞傳播對北京奧運會的借鑒研究
 女記者請珍愛生命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如果用那個著名的蝴蝶翅膀理論來比喻,李神探可以只觀察那只蝴蝶的翅膀,看它和某個命案有沒有關系,但是記者不僅要觀察蝴蝶翅膀的振動,還要觀察這個振動遠隔重洋造成的颶風災害。也就是不僅要觀察起于“青萍之末”的風,還要一直追蹤觀察那“蹶石伐木,梢殺林莽”,刮倒大樹的風。這還不夠,還要像宋玉說的將風辨它個“雄雌”。將風分辨雄雌就屬于我們今天說的抽象思維了,不僅僅局限在具體的蛛絲馬跡。觀察社會,觀察世界,觀察人生,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大課題,我在這篇短文就不展開了)這是做一個好記者最重要的一點了。它比寫作還重要。一個記者的力量感主要體現(xiàn)在這里。文字表現(xiàn)力好而觀察思考力差,可以做一個鋪陳風花雪月的才子,但不可能成為一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記者。因為他只占了后面一半,只有妙手,沒有鐵肩。這個鐵肩不是真正的鐵肩頭,而是觀察思考的力量的肩頭。沒有觀察與思考就談不上新聞敏感,觀察與思考是新聞敏感的基礎。因為新聞畢竟不是靠直覺,不是鼻子聞香臭那樣的敏感,如果是那樣的話,茅臺的調酒師就可以成為最偉大的記者。雖然生理學家對大腦的研究承認直覺的存在,但是以社會和公眾群體為工作對象的新聞記者,絕大多數(shù)情況是在理性和邏輯的指導下決定其行為方式的,所以離不開觀察和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觀察和思考也是寫作的基礎,可以說它們解決“魚”的問題,寫作解決“漁”的問題。3.蜜蜂般的交流如果一個記者寫了一手漂亮文章,又有了敏銳的觀察能力,又能夠思考問題,從客觀主義到主觀主義都有了,那他是不是就是一個好記者了呢?(只談業(yè)務技能,后面再談新聞理念)回答:不是。為什么?因為還要看他會不會交流。記者是做大眾傳播工作的,傳播就是交流。記者和采蜜的蜜蜂一樣,他自己就是一個媒介,媒體好比是個大蜂巢,記者要像蜜蜂那樣把新聞信息的花粉采集回去。記者要把自己獲得的新聞信息傳播給受眾,但是記者在獲取信息前首先要把自己需要獲取某種信息的意圖傳播給信息所有者,相當于蜜蜂的傳授花粉,蜜蜂也是先授粉再采粉。記者采訪,也就是訪問別人采集信息,記者也為對方提供信息。不信你看看,那些大公司周圍是不是都有一些關系密切的記者?互相之間提供信息。記者為了采訪新聞,就必須與采訪對象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當中的蘇聯(lián)著名間諜左格爾就是新聞記者,他與具有戰(zhàn)爭信息的人打得火熱,從中得到了德國要進攻蘇聯(lián)的最重要的情報。如果當時能夠公開,那一定是最重大的爆炸性的國際新聞。因為不能公開,所以只能是情報。當然從采訪業(yè)務角度也不妨把它看成是新聞。我在這里要說的意思是,交流對記者的重要。作為新聞學子,當然不可能讓你們?nèi)カ@悉在東海大陸架春曉油田附近將要發(fā)生一些什么事。但是你們從現(xiàn)在起,就應該與身邊的每一個人有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有行為學家統(tǒng)計過,一般的人在一生當中,認識的人最多也就一兩千個。但是一個新聞記者在職業(yè)當中要采訪的人可能會上萬,何況多數(shù)采訪的時間都很倉促,在極短的時間里你還要從別人那里得到新聞素材。這其中還可能有隱私,有顧慮,有恐懼,甚至有針對你的陷阱。這些都要靠你的交流能力去解決。如果你是新聞學子,那從今天起就認真交往每一個人,從他們那里獲得信息。而且你要有意識的進行隱形的采訪,這應該是善意的,不涉及隱私的,不惹人反感的。你可以圍繞你感興趣的,他們可以提供的信息進行交談。要把它看成是采訪,而不是張大爺、王大媽之間的“今天天氣……哈哈哈”的雞毛蒜皮。要聊有意義的話題,要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要弄清楚所聊話題的新聞類要素,如時間、地點、事件、特別重要的事要涉及原因,要聽取他人對某一件事情的評論,那怕他是在罵娘。有時候罵人的話不敢說句句是真理至少也句句是刀子,其種信息含義極為豐富。比如,有個人說如果把某島嶼分割出去,就是割了某某的命根子。

編輯推薦

《新聞新論:一位學者的新聞思考》是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聞新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不錯,服務態(tài)度也好,發(fā)貨也很快,下次還來
  •   這是一本給新聞專業(yè)和想要學新聞的同學非常好的啟迪書,語言生活化,口語化,不死板,鮮活的例子是作者豐富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