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崛起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作者:徐棄郁  頁數(shù):35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戰(zhàn)前的德意志帝國(或者稱威廉德國)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不像后來納粹德國那樣經(jīng)過極端意識形態(tài)自下而上,然后再自上而下的整肅,威廉德國在社會生活領域比較包容,政治體制方面又充滿矛盾。它是一個飛速崛起的大國,但安全環(huán)境十分復雜而脆弱。物質(zhì)上在高歌猛進,精神方面卻日趨急躁和淺薄,即使是它的知識界也在國家發(fā)展帶來的亢奮中走向非理性,從而使得群眾性的非理性也帶上了一層科學合理的色彩。如果說人性的弱點也是國家的弱點,那么威廉德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在大國崛起的各個案例中,威廉德國作為一個失敗的經(jīng)典案例,更是值得后人回味和思考。

作者簡介

徐棄郁,1974年生于浙江省嘉興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副研究員,中校軍銜。先后畢業(yè)于國防大學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獲軍事學碩士、國際政治學博士學位。曾赴瑞典“安全與發(fā)展研究所”客座研究。2000年進入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從事安全政策研究與咨詢工作,公開發(fā)表論著40余萬字。被選、聘為“中美杰出青年論壇”(YLF)成員、國防部“軍隊外事工作專家咨詢小組”成員、第十一屆全國青聯(lián)委員。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低姿態(tài)的崛起
新帝國的脆弱性
強大帶來的危險及其應對
“戰(zhàn)爭在望”危機
增加的國際義務——近東危機與德國的選擇
第二章 “主動塑造”與大戰(zhàn)略的構筑
 大思路的設計——基辛根口述備忘錄
 俾斯麥結盟的開始
 結盟的擴展
 德國的政策與英法關系破裂
 外交的支撐與補足——軍隊和軍事戰(zhàn)略
第三章 維持大戰(zhàn)略的努力
 社會潮流的沖擊
 俾斯麥的海外殖民
 保加利亞危機
 德俄“再保險”條約與兩次地中海協(xié)定一
 俾斯麥時期德國大戰(zhàn)略的簡短評價一
第四章 “后俾斯麥時代”的開始
 外交“新路線”
 “新路線”的后果
 “新路線”的終結與“大陸聯(lián)盟”幻想
 “克魯格電報”事件
第五章 體制、社會、民意與大戰(zhàn)略
 決策體制的制約
 社會變遷與“卡特爾化”結構
 民意的沖擊
第六章 從“世界政策”到“被包圍”
 “世界政策”的開始
 外交上的中間路線1897—1904
 從英法協(xié)約到阿爾黑西拉斯會議
 英俄協(xié)約與德國“被包圍”
第七章 海權偏執(zhí)
 德國“大海軍”建設的源起與理論
 第一、二次海軍法案及其影響
 “無畏艦競賽”與英德海軍競賽的全面展開
 “蒂爾皮茨計劃”的最后階段
第八章 大戰(zhàn)略的退出——“施利芬計劃”
“施利芬計劃”的形成
“施利芬計劃”的問題及其戰(zhàn)略含義
“施利芬計劃”與德國軍事思維的偏執(zhí)化
第九章 通向世界大戰(zhàn)的危機處理1908—1914
波斯尼亞危機及其后果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七月危機與大戰(zhàn)爆發(f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體那樣反對它。”當然,德國這樣做的目的也不是真的想和英國對抗,而是想通過施壓的辦法使英國重新支持三國同盟。特別是當意大利在非洲阿比西尼亞陷入困境后,德國這方面的動機明顯加強。法國出于與意大利爭奪非洲的目的,對阿比西尼亞人民的抗意斗爭進行支援,加速了意大利的失敗。1895年12月7日,意軍在阿姆巴·阿拉吉戰(zhàn)役中被3萬阿比西尼亞軍隊擊敗,形勢十分不妙,而英國的援助卻遲遲不來。對此,意大利在11月上旬就表示了對英國的嚴重不滿,并威脅要轉到法俄同盟一邊去。為保住三國同盟,德國有兩種辦法可選擇:一是拉意大利一起與法俄同盟進行和解,這樣一個“大陸聯(lián)盟”就隱約成型了;二是再度和英國接近,使英國能夠加大對意大利的支持。德國最后的方案是這兩種辦法(或者說兩個目標)都要,即先與法俄和解以穩(wěn)住意大利,再用“大陸同盟”的前景來嚇唬英國,迫使其向三國同盟靠攏。本著這種思路,荷爾斯坦因在他的備忘錄中設計了一個“大陸聯(lián)盟”的框架:法國得到剛果自由邦,俄國得到朝鮮;作為交換,法國將向意大利作出讓步,放棄對阿比西尼亞的支持,而俄國則向奧匈保證維持巴爾干的現(xiàn)狀。德國自身將在中國獲得一個海軍加煤站(可能在舟山)。但印度、波斯和埃及這些涉及英國核心戰(zhàn)略利益的地區(qū)將避免受到任何觸動,英國為了保住這些地區(qū)將最終與三國同盟接近。表面上看,德國這種設計還是比較巧妙的,但實際上存在三個嚴重問題:一是形勢判斷失誤。在此時,法國與英國沒有突出的殖民地糾紛(嚴重的摩擦要等到1898年),而俄國對于近東的興趣也已經(jīng)減弱。特別是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俄國的注意力越來越移向東亞,無意在歐洲與英國搞摩擦。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搞“大陸聯(lián)盟”的努力非但難以奏效,而且很可能變成單槍匹馬地挑戰(zhàn)英國。二是給予的利益杠桿太小。荷爾斯坦因的設計根本沒有俾斯麥那種“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遠見和氣魄,德國給法俄的支持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法俄自然不會為了滿足德國而卷入與英國的沖突。三是可操作性很差。德國為了實現(xiàn)與法俄的“和解”和“聯(lián)合”,期望先與英國爆發(fā)一次摩擦來顯示自己的誠意,但這種方式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兩頭不著”的尷尬境地。隨著事情的發(fā)展,這些錯誤很快就暴露出來,并使德國的外交遭受了一次慘敗?!翱巳赘耠妶蟆笔录聡谕呐c英國的爭吵很快就不期而至。1895年12月29日,羅得斯的下屬、英國南非公司經(jīng)理詹姆森博士率領一支小規(guī)模的武裝部隊侵入南非兩個布爾人共和國之一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并與德蘭士瓦部隊交火,著名的“詹姆森襲擊事件”發(fā)生了。12月31日,消息傳到柏林,德國馬上援引1884年的條約,敦促英國尊重德蘭士瓦的獨立。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是一部深刻剖析德國1871-1914年興衰史的新作。它生動而詳實地論述了德國統(tǒng)一后,俾斯麥通過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使德國避免成為大國矛盾的中心,得以在相對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中快速崛起,而后來的領導人卻一再誤判形勢,同既成大國的沖突急劇激化。導致一戰(zhàn)爆發(fā)和德意志第二帝國滅亡。全書不僅對研究德國和歐洲歷史頗有價值。更重要的是,對當今世界新興大國如何妥善處理大國關系,在崛起過程中整合內(nèi)部并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對外,也富有重要啟示。作者依據(jù)可靠的史實,勇于挑戰(zhàn)歷史上政治家們出于現(xiàn)實需要做出的結論或散布的觀點,這種治學態(tài)度值得稱贊?!  袊v德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會長 梅兆榮國際政治觀察家紛紛將崛起的中國比擬為一戰(zhàn)前的德意志帝國。因此,棄郁先生這部力作恰逢其時。俾斯麥審時度勢的大戰(zhàn)略,曾引領德國在列強中縱橫捭闔,享受了20多年的和平崛起。此后的德國卻日益驕躁,將其大戰(zhàn)略置于同英國“必有一戰(zhàn)”的錯誤判斷上,最終走向了失敗。本書不僅對德國大戰(zhàn)略的形成和轉變的刻畫入木三分,而且剖析了其國內(nèi)經(jīng)濟、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背景,處處發(fā)人深省。這是一部折射出現(xiàn)實的上佳歷史學著作;也是一部充滿引人入勝的戰(zhàn)術細節(jié)的優(yōu)秀戰(zhàn)略學著作?!  本┐髮W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王緝思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自己,但相似的歷史經(jīng)常重現(xiàn)。因此,歷史總是和當代相關的,人類總是能夠從歷史上學到很多經(jīng)驗教訓。中國正在崛起,已經(jīng)向世界昭示了“和平崛起”和“和平發(fā)展”的決心。但要達到此目標,并非易事。中國因此不僅要從自己的歷史中尋找經(jīng)驗,也要從世界歷史中尋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重新解讀歷史,以揭示其和當代的相關性?,F(xiàn)在擺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種重新解讀。徐棄郁討論的是德國崛起的歷史。也是歐洲走向戰(zhàn)爭的歷史。作者放棄了當代國際關系研究中簡單化的理論分析,深入到德國這段歷史的諸多細節(jié)。盡管是國際關系史,但讀者很容易感覺到,如果要避免德國的老路,為什么今天的中國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录悠聡⒋髮W東亞研究所所長 鄭永年

編輯推薦

《脆弱的崛起:大戰(zhàn)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當未來令人難以看清時,回頭看歷史也許是個好選擇,哪怕是別人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脆弱的崛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1條)

 
 

  •   20年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德國一天天強大,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篤信鐵與血、勇于軍事冒險的德意志民族特性逐漸顯現(xiàn)。
    在當時的軍校中,鼓吹戰(zhàn)爭是最令人振奮的話題。用路德維希的話來說:德國的中小學校和大學一直在慶祝色當?shù)膭倮?,用以培育青年人獲取新的勝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緒。當?shù)聡と嗽谝黄鸷绕【茣r,最喜歡的歌曲不是《國際歌》而是一曲曲戰(zhàn)歌。德國的發(fā)展已然偏離了俾斯麥這個總舵手的航向,終有一天,他被拋棄了。
    普魯士為了統(tǒng)一德國,打了三次戰(zhàn)爭。第一次與奧地利聯(lián)合進攻丹麥,獲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打通北海。第二次則要對奧地利作戰(zhàn),將其排擠出德意志。奧地利是大國,是德意志諸邦的盟主,在表面上比普魯士更加強大。為了打敗奧地利,俾斯麥一直注意追求一個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東面的強國俄國,是他拼命拉攏的。1863年普魯士幫助俄羅斯平定波蘭之亂,俄羅斯投桃報李,對普奧后來進攻其保護國丹麥也不聞不問。現(xiàn)在普奧相爭,俄羅斯也保持善意中立,并不干涉。而西面的法國,俾斯麥也誘使其保持中立,方法是默許法國合并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地。對于南面的意大利,則通過許諾分給它奧地利所占的威尼斯地區(qū),與它達成同盟。這樣,在普奧開戰(zhàn)之前,奧地利周邊的強國已經(jīng)全部倒向了普魯士一邊。
      
      1866年普奧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普魯士軍事準備充分,多次大敗奧軍,直打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城下。此時俾斯麥又力排眾議,勸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不要進攻維也納,也不要逼奧割地。因為奧為大國,一時之敗并不足以使它亡國,若戰(zhàn)事遷延,戰(zhàn)局甚至有可能逆轉,而法國也有可能干涉。而普魯士的目標,不過是把奧地利排擠出德意志邦聯(lián),別來管閑事就好了。所以,應該給奧地利一個面子,給它一個體面的和約,讓它安靜地走開。此招果然奏效。普奧戰(zhàn)爭,是把目標限定在一個合適的可控范圍內(nèi)的成功范例。
      
      由于德意志南部的天主教諸邦被法國視為勢力范圍,普魯士若想統(tǒng)一南德,法國必然干涉,所以第三場戰(zhàn)爭就是針對法國的了。在1870年7月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前,俾斯麥又把外交工作都做好了。繼續(xù)親近俄國,以之牽制奧地利;又向南德諸邦透露法國對他們的野心,拉攏他們,一起締結了軍事同盟。又離間英法關系,將法皇拿破侖三世欲吞并比利時的證據(jù)秘密交給英國人。英國素來把比利時看作自己的保護國,此時一怒之下就不愿意再幫助法國了。
      
      軍事上,普軍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倒是法軍匆忙開戰(zhàn),連戰(zhàn)皆北。一個多月后法皇拿破侖三世就在色當被普軍俘虜,巴黎也接著就被包圍了。次年,1871年2月,法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賠款50億金法郎。
      
      普魯士三戰(zhàn)皆勝,德國遂告統(tǒng)一。這里面,俾斯麥真是居功至偉。此后,他作為德國宰相,繼續(xù)拉攏俄、奧,竭力避免和英國發(fā)生沖突,集中精力打壓法國。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任何國家,皆不愿于國際政局中自居少數(shù)黨之地位。五大強國(英德法俄奧)所支配之世界中,達成三國之互相提攜,為外交之要訣?!?br />  
      可惜老皇威廉一世父子相繼駕崩,神經(jīng)有些問題的威廉二世登基。他上來沒有多久就把俾斯麥趕下臺,然后就開始自鳴得意地摧毀祖父和俾斯麥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外交基業(yè)。他拒絕與俄國續(xù)簽“再保險條約”,結果把俄國推進了法國的懷抱。他又拒絕了英國的結盟建議,并挑戰(zhàn)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遂終于造成英法俄三國協(xié)約的形成。戰(zhàn)爭只是政治的延續(xù),許多戰(zhàn)爭在開打之前,就已經(jīng)可以看到結果。普魯士統(tǒng)一德國三戰(zhàn)皆勝,絕非偶然;而德國一戰(zhàn)戰(zhàn)敗,也早在戰(zhàn)前就埋下了伏筆。后來希特勒在二戰(zhàn)中的失敗,也同樣是由于基本策略錯誤,使自己在諸大國中居于少數(shù)地位,被東西夾擊而亡。
      
      比較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希特勒的高下,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得到這樣兩個意見:第一,野心必須與國力相匹配,不能做力不從心的事情。有些果實看上去很誘人,但是若沒有消化它的實力,就不要去摘取,要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把它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若有多個目標,則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爭取逐次解決。渴望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往往導致盲目自大和冒進,最終反而會喪失所有的成果。第二,外交的真諦,就是永遠讓自己(在強國中)處于多數(shù)地位。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正如孫子所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br />  
  •   一戰(zhàn)前的德意志帝國(或者稱威廉德國)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
  •   一戰(zhàn)之前的德國和如今的中國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一個崛起的大國必然也不可避免的會對國際外部環(huán)境釋放他的張力。一個實力上升的強國一定會影響著國際和他周邊鄰國的關系。如何在崛起中處理好外交關系保證本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保證其崛起的過程不被打斷,俾斯麥時期的德意志帝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例子。同時后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警醒了例子,因為它采用了與俾斯麥時期完全想法的外交路線。從此德國的崛起被打斷,德國依舊沒有逃脫循環(huán)往復的歷史規(guī)律。非常值得一讀的一本書如果你對德國有十分濃厚的興趣的話!
  •   描寫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現(xiàn)在的中國與當時的德國很相似,研究這段歷史對我們很有啟示意義。不得不說俾斯麥是位戰(zhàn)略大師,可惜之后的接班人不能理解他的戰(zhàn)略,致使德國的崛起夭折,實在可惜。
  •   脆弱的崛起:大戰(zhàn)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了解一下
  •   思路清晰,行文的當,詳盡的述說了德意志帝國從分裂到統(tǒng)一再到崛起,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值得一讀!
  •   這本書值得一讀,它能揭示德意志這個民族的崛起于興衰同時展現(xiàn)出當時錯中復雜的歐洲國際政治關系
  •   俾斯麥建立的德意志,可惜被霍亨索倫家的威廉葬送了
  •   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縱看曾經(jīng)的大國德國的崛起與衰亡,橫看當今大國的博弈,有趣,有料。
  •   對德國的崛起的感悟?qū)懙暮苌羁?,對我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很有幫助啊
  •   一個國家的命運與領導人的性格是有一定關系的,正是有了鐵血宰相,才有了德意志的崛起,另外民族的認同感也相當重要。
  •   課上老師推薦的
    要想看懂現(xiàn)在的中國,看懂和平崛起政策,不得不提德意志第二帝國和俾斯麥
    未來是崛起還是戰(zhàn)爭,只在轉瞬間
  •   能讓一個國家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和平的崛起,而又不遭受別國的妒忌,這是偉大的戰(zhàn)略家的高超技藝,值得我輩學習啊。
  •   這本書是我迄今為止對近代德國政治最為全面了解的一本著作了,值得一看。
  •   對了解德意志帝國的崛起還是有幫助的
  •   預測未來是很難的,但透過歷史上一系列大國的興衰,也許值得我們借鑒。
  •   深入淺出,結構合理,相當出色的第二帝國史
  •   寫大戰(zhàn)略的書不少,但不少是大而空泛,只談理論,或結合實際不緊,此書以一個國家的興衰為例來解讀,事實是充分的,也有助于理解大戰(zhàn)略
  •   看書,首先是書的內(nèi)容質(zhì)量,其次是書的印刷質(zhì)量。
    這本書,在這兩方面都很好,給個好評吧
  •   如果你的歷史知識還停留在初高中的教科書上,那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你只記對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至于其他毫無價值,因為教科書總是很無知很有導向性。俾斯麥是鐵血宰相是戰(zhàn)爭狂人?好吧,讀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很多事都不是那么回事,現(xiàn)實比想象中的要負責很多!而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又是顯得那么的無知和可笑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無可奈何!毀滅地球的只有人類自己!
  •   雖然還沒看,一個很有思想的領導極力推薦自己看,相信一定很不錯。
  •   快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
  •   書還沒有看完寫的不錯
  •   書剛到還沒有看,我可不敢不能亂寫
  •   書應該不錯,還沒看
  •   了解他們,讀懂他們,看懂自己!
  •   還沒讀,應該還不錯的吧
  •   德國人很頑固,走極端,不像中國人很中庸
  •   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學習的!
  •   和張文木先生的觀點有相似之處
  •   以史為鑒,發(fā)人深省!
  •   還沒有讀,很期待~~
  •   趁活動買了,價格實惠
  •   very, good!挺好
  •   這樣的好書可以多看看
  •   很好。。一直想看的一本書
  •   挺不錯的,可以推薦看看
  •   不錯,喜歡,可以可以可以
  •   還沒看,不過書很精美
  •   好書,一戰(zhàn)前的德國和現(xiàn)在中國的國際形勢有很大的借鑒,讀史明今
  •   因為我當時考研時國際關系,所以對此類關于崛起方面的書都比較關注,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
  •   不是我想要的出社的,不過內(nèi)容不錯了,羅胖推薦的,對比今日不失對比意義
  •   物流很給力啊,昨天下的單,今天就到了。不過包裝不是很好,書被壓皺了,而且還破了。其他都挺好的,這是本好書
  •   很不錯的著作,很有水平。
  •   聽過公開課
  •   不錯,寫的比一般的歷史內(nèi)容要詳細而且有細節(jié)
  •   這是一本比較嚴謹?shù)膶W術書籍,并不是太難懂,很不錯。
  •   閱讀此書使我們從歷史深處照見了未來
  •   書還行,昨天收到,內(nèi)容還沒看。
  •   為同事買的 他說這是他的大愛 本來都累覺不愛了 他說看到這個 內(nèi)牛滿面啊啊
  •   觀歷史,知當代,通未來。中國人的歷史思維一向就是要讓歷史經(jīng)驗來指導當代決策。此書某些地方還存在學術性的紕漏,但其中心思想十分有價值。中國的局勢和當年德意志帝國的境遇何其相似乃爾!
  •   內(nèi)容還不錯,只是可讀性不強。
  •   書有些舊,整體感覺不像正版書。
  •   很刻板 但是很詳盡 不失為一本資料書
  •   高,實在是高,半部論語治天下,能讀透此書,大戰(zhàn)略思維也就形成了
  •   一戰(zhàn)前德國的崛起與百年后中國的崛起有太多相似之處了。大國崛起一方面國力需要增加,另一方面大國的崛起也需要寬松的外界環(huán)境。當初對于德國不利的國際關系,現(xiàn)如今中國有過之而不及。德國為什么會崛起之后最終卷入戰(zhàn)爭?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黑白分明,國際關系中關系處理的太僵硬,要么樹敵,要么被盟友脅迫?,F(xiàn)在動不動就說中國與XX國必有一戰(zhàn)的人,真應該好好看看此書。
  •   原來中學學到一戰(zhàn),費迪南大公遇刺然后一戰(zhàn)就爆發(fā)了,老師也沒講清楚怎么巴爾干就是歐洲火藥桶了。看完這本書,對一戰(zhàn)前德法英意奧之間的政治和軍事矛盾有了較清晰的了解。謝謝作者解釋了多年疑惑
  •   很好的書,國與國關系處理的實戰(zhàn)分析,對于與德地緣情況相似的我國很有借鑒意義。對于俾斯麥,我們更應該學習其政治外交智慧,同時,鐵與血是一國軟硬實力的體現(xiàn),我們也還差的遠。
  •   書不錯 我看過之后 對于祖國在近10年的內(nèi)政外交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也對俾斯麥有了新的認識。 偉人就是偉人,其所作所為都是堅決且果斷,為了目標而百折不撓靈活且殘忍。
  •   非常有感覺,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什么是戰(zhàn)略
  •   挺好的,很少有能把德國歷史寫的這么好的一本書
  •   內(nèi)容充實,非??陀^,關系中國命運的可以一讀
  •   紙張中間還有幾頁折了
  •   內(nèi)容是值得一看的,但是書品質(zhì)量希望能有所提高。
  •   沒看,先放著,有興趣了解戰(zhàn)爭的時候再來翻翻
  •   看歷史和權力政治好書,軍事愛好者可以看看
  •   朋友很喜歡,我?guī)兔I的
  •   是我喜歡的內(nèi)容和題材!
  •   推薦的書目之一
  •   讀讀德國史
  •   德國的歷史值得玩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