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新華 作者:任乃榮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但若按編年歷史,則中國只有四千年;而外國承認的則只有三千多年,或者不到三千年。這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因此重建上古史,刻不容緩!重建上古史的事業(yè),應(yīng)該在我們這一代手里完成,決不能推給下一代。任乃榮編著的《三皇五帝探源》通過三皇五帝的研究考證,將中國上古史與年代學結(jié)合起來,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追尋與探索中國六千至七千年的文明歷史的源頭。讓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輝煌的成就,展示于世人面前!
作者簡介
任乃榮 山西省汾陽市人。1973年以前從事中學教育工作十五年,后調(diào)入山西省呂梁市教育局,先后擔任科長、行署教育督學等職。1999年退休后專門從事中華上古史研究。曾發(fā)表《兩個帝舜陵考辯》等學術(shù)論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 第一節(jié) 從疑古思潮的陰影下走出來 第二節(jié) 正確理解神話傳說與歷史的關(guān)系 第三節(jié) 充分發(fā)揮古代文獻典籍的重要作用 第四節(jié) 要高度重視考古發(fā)現(xiàn)在上古史建設(shè)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節(jié) 是“一元論”?還是“多元論”? 第六節(jié) 當前學術(shù)界的混亂局面應(yīng)當扭轉(zhuǎn)第二章 華夏文明肇啟于伏羲時代 第一節(jié) 中國的上古史為什么從伏羲寫起?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文明史為什么不能從燧人氏寫起 第三節(jié) 太昊伏羲源流及其考古學證據(jù) 第四節(jié) 太昊伏羲的歷史地位、世系傳承、年代界定 第五節(jié) 太昊伏羲都宛丘、葬于陳考實 第六節(jié) 伏羲畫卦將中華文明推向第一個高峰第三章 炎帝神農(nóng)氏時代 第一節(jié) 炎帝神農(nóng)氏的稱謂 第二節(jié) 炎帝神農(nóng)氏源流及主要活動地域 第三節(jié) 炎帝世系及炎帝斷代 第四節(ji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中華文明推向第二個高峰 第五節(jié) “紅崖丹書”是炎帝的族譜嗎?第四章 黃帝軒轅氏時代 第一節(jié) 黃帝源流 第二節(jié) 涿鹿之戰(zhàn)和阪泉之戰(zhàn) 第三節(jié) 黃帝世系 第四節(jié) 黃帝崩葬 第五節(jié) 黃帝的年代 第六節(jié) 《黃帝四經(jīng)》將中華文明推向第三個高峰 第七節(jié) 黃帝功德永垂不朽第五章 少昊金天氏時代 第一節(jié) 先秦典籍對少吳金天氏的記載含混不清 第二節(jié) 少昊金天氏的考古學證據(jù) 第三節(jié) 將軍崖巖畫的啟示 第四節(jié) 少昊族源 第五節(jié) 少昊的年代和崩葬第六章 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時代 第一節(jié) 顓頊高陽氏時代 第二節(jié) 帝嚳高辛氏時代第七章 帝堯陶唐氏時代 第一節(jié) 帝堯的身世及踐位 第二節(jié) 帝堯的主要活動地域 第三節(jié) 帝堯的光輝業(yè)績 第四節(jié) 堯廟、堯陵考實 第五節(jié) 帝堯的年代第八章 帝舜有虞氏時代 第一節(jié) 帝舜的身世、主要活動地域 第二節(jié) 帝舜的崩葬與舜陵之爭 第三節(jié) 帝舜的歷史貢獻及其在當今的現(xiàn)實意義第九章 伯禹夏后氏時代 第一節(jié) 伯禹夏后氏源流 第二節(jié) 伯禹夏后氏業(yè)績 第三節(jié) 禹都陽城 第四節(jié) 伯禹之崩葬與伯禹之年代 第五節(jié) 堯舜禹的年代與“三代”年代的銜接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