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作者:王浩斌 頁數(shù):335
前言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如何實現(xiàn)科學理解與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學問,由于涉及到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西方哲學解釋學、現(xiàn)象學等眾多的哲學流派,由于關涉到中國共產(chǎn)黨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理解問題,研究起來還是有著很大的難度,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緯窃谖业牟┦繉W位論文《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理視野》一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經(jīng)過近三年時間的寫作,盡管洋洋灑灑23萬余言現(xiàn)已成文,但其中所探討問題的深度、廣度,我個人認為還遠遠不夠,將之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還有許多該研究但目前尚未研究的領域,像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政治生態(tài)領域、修辭學領域、生態(tài)美學領域等等,故而本書的研究只是拋磚引玉,只是建設性的探討,只是走馬觀花,只是不成器的看法。 如果說這些不成器的看法也算是一種理論上的貢獻和學術上的成就,那我得將這種貢獻和成就首先歸功于恩師王繼教授。從論文的選題、立意、初稿到付梓,王老師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導師那淵博的學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敏捷而清晰的思路……無不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研究》著眼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宏觀歷史視野,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借鑒西方哲學解釋學的理論及方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黨的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解與解釋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深入的闡釋,試圖用解釋學闡述馬克思主義的規(guī)律、特征、研究領域、判定標準及其未來走勢等等,以形成一門專門研究在中國如何實現(xiàn)科學解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學問——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從而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一種較為科學的學理詮釋。
作者簡介
王浩斌,(1976.8),男,漢族,法學博士,現(xiàn)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近年來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在《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疆社會科學》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其中多篇論文為《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文化研究》、《社會學》、《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等全文轉(zhuǎn)載。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緒論一、選題緣由與研究思路(一)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研究性缺席的根本原因(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理關聯(lián)(三)具體研究思路二、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二)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三、研究困境與出路(一)研究困境的生成原因(二)研究困境的主要體現(xiàn)(三)研究出路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基本問題一、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學科合法性(一)概念界定(二)確立依據(jù)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研究對象(一)“理解馬克思主義何以可能?”(二)“作為科學理解對象的馬克思主義是什么?(三)“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才是科學的理解?三、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基本問題(一)概念界定(二)確立依據(jù)(三)理論維度第三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學科性質(zhì)及其研究方法一、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學科性質(zhì)(一)概念界定(二)學科性質(zhì)(三)學科定位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研究方法(一)概念界定(二)確立依據(jù)(三)創(chuàng)新價值三、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判定標準(一)概念界定及其研究向度(二)判定標準及其理論維度第四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研究領域及其比較視域一、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美學領域(一)審美學語境的馬克思主義分析(二)美學向度的主要體現(xiàn)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歷史領域(一)歷史與歷史領域的概念詮釋(二)歷史向度的主要體現(xiàn)三、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語言領域(一)語言以及語言領域的本體論詮釋(二)語言向度的主要體現(xiàn)四、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比較視域(一)概念界定(二)中國馬克思主義同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之比較(三)中國馬克思主義同前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之比較(四)不同歷史情境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之比較第五章 新民主主義及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理論成就一、形成的歷史條件(一)理論條件(二)時代條件(三)社會條件二、主要理論貢獻(一)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解觀(二)形成了科學的革命型解釋范式(三)實現(xiàn)了科學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超越三、總體評價(一)取得了巨大的理論成就(二)不足之處第六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開創(chuàng)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理論成就一、形成的的歷史條件(一)經(jīng)驗基礎(二)社會條件(三)主體條件二、主要理論貢獻(一)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解觀(二)形成了科學的改革型解釋范式(三)實現(xiàn)了科學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超越三、總體評價(一)歷史功績(二)基本特征(三)有待進一步深化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跨世紀發(fā)展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理論成就一、形成的歷史條件(一)時代條件(二)理論及方法論基礎(三)主體條件二、主要理論貢獻(一)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解觀(二)形成了科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型解釋范式(三)實現(xiàn)了科學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超越三、總體評價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進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理論成就第九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理論原則及其理論特色第十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歷史地位及其未來走勢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毫無疑問,哲學解釋學是一門關于理解的學問,是對“理解的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在中國實現(xiàn)科學理解與解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學說,實質(zhì)上就是作為中國社會歷史主體的全體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在革命與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歷史過程中,所作的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對這一理解所作的理論總結與實踐經(jīng)驗反思,從事實判斷來分析,探尋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無疑構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將“探尋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界定為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這似乎是一個最清楚、最令人明白、毫無疑義的一個問題,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這一命題至少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重要的、而且目前在學術界是最模棱兩可的分命題?! 。ㄒ唬?ldquo;理解馬克思主義何以可能?” 理解是哲學解釋學的中心問題,德國解釋學大師加達默爾指出,“理解的真正問題以及那種巧妙地控制理解的嘗試——這正是詮釋學的主題——在傳統(tǒng)上都歸屬于語法和修辭學領域,這一點絕不是沒有理由的。”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