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湖北省荊州博物館 等編 頁數(shù):266
內(nèi)容概要
譚家?guī)X遺址位于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zhèn),是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群的中心遺址。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九年,石家河考古隊在此進行了兩次發(fā)掘,獲得了豐富的資料。新石器時代遺存可分為六期:第一到第三期為油子嶺文化,第四期為屈家?guī)X文化,第五期為石家河文化,第六期為后石家河文化。以上六期遺存在一個遺址上依次堆積和疊壓,并且都有比較重要的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在江漢地區(qū)新石器遺址中非常少見,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文化譜系以及石家河遺址群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油子嶺文化遺存是這兩次發(fā)掘的主要收獲,可分為三期。第一期有墓葬4座,第二期有墓葬16座。兩期墓葬隨葬品組合不同,葬俗也略有差別。三期陶器豐富多彩,彩陶與紋飾獨具特色,大大地豐富了油子嶺文化的內(nèi)涵,許多文化因素還完好地傳承到了千年以后,是研究屈家?guī)X文化淵源的絕好資料。
在油子嶺文化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是江漢地新石器時代最為興盛的兩個文化,本遺址中的第四、五兩期,共發(fā)現(xiàn)13座房屋以及大量的遺物,在一定程度上再現(xiàn)了這兩個時期的物質(zhì)文化特點和發(fā)展水平。
書籍目錄
譚家?guī)X:收獲和懸念
第一章 前言
一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
二 考古發(fā)掘及研究情況
第二章 地層堆積
一 探方地層堆積舉例
二 分期
?。ㄒ唬┓制诘囊罁?jù)和理由
(二)分期結(jié)果
第三章 第一期遺存
一 遺跡
?。ㄒ唬┩量迂Q穴墓
(二)甕棺葬
二 遺物
?。ㄒ唬┦?br /> ?。ǘ┨掌?br /> 三 小結(jié)
?。ㄒ唬┍酒谔掌鞯闹饕攸c
?。ǘ┍酒谀乖岬哪甏?br /> ?。ㄈ┍酒谶z存的文化性質(zhì)
第四章 第二期遺存
一 遺跡
?。ㄒ唬┩量迂Q穴墓
?。ǘ┊Y棺葬
二 遺物
?。ㄒ唬┦?br /> ?。ǘ┨掌?br /> 三 小結(jié)
?。ㄒ唬┍酒谔掌鞯奶攸c
?。ǘ┑谝弧⒍谀乖崴从车纳鐣P(guān)系
?。ㄈ┍酒谶z存的年代
?。ㄋ模┍酒谶z存的文化性質(zhì)
第五章 第三期遺存
一 遺跡
?。ㄒ唬┊Y棺葬
?。ǘ┗铱?br /> 二 遺物
?。ㄒ唬┦?br /> ?。ǘ┨掌?br /> 三 小結(jié)
(一)本期陶器的主要特征
?。ǘ┍酒谶z存的文化性質(zhì)
第六章 第四期遺存
一 遺跡
?。ㄒ唬┓课?br /> ?。ǘ┗铱?br /> 二 遺物
?。ㄒ唬┦?br /> ?。ǘ┨掌?br /> 三 小結(jié)
?。ㄒ唬┍酒诜课莸闹饕攸c
(二)關(guān)于本期遺存的進一步分期
?。ㄈ┘徔検止I(yè)的發(fā)展
第七章 第五期遺存
一 遺跡
(一)房屋
?。ǘ┩量幽?br /> ?。ㄈ┊Y棺葬
?。ㄋ模┗铱?br /> 二 遺物
(一)石器
?。ǘ┨掌?br /> 三 小結(jié)
?。ㄒ唬┍酒谶z跡的主要特點
?。ǘ┍酒谔掌鞯闹饕攸c
第八章 第六期遺存
一 遺跡
?。ㄒ唬┗铱?br /> (二)灰溝
二 遺物
?。ㄒ唬┦?br /> (二)陶器
三 小結(jié)
第九章 戰(zhàn)國墓
第十章 結(jié)語
?。ㄒ唬檠芯渴液舆z址群的地層堆積以及不同時期的文化性質(zhì)、文化特征等問題提供了新資料
(二)深化和豐富了對油子嶺文化內(nèi)涵的認(rèn)識
?。ㄈ檠芯壳?guī)X文化的淵源提供了新資料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此層下疊壓H10,H10打破3C層。坑內(nèi)陶片較細(xì)碎,器形有黑陶碗、黑陶器蓋等。 3C層:土色發(fā)黑,含草木灰,質(zhì)較疏軟,遍布全方。深110~150厘米,厚10~40厘米。陶片以灰陶為主,其次為黑陶,紅陶也較多。絕大多數(shù)為素面,紋飾主要是凸弦紋。紅陶中有的涂紅衣,流行彩陶。器形有甕、盆、罐、杯、雙腹碗、雙腹鼎、小罐形鼎、彩陶碗、彩陶紡輪等,蓋鈕多三個角形(或三個乳頭形)、圈足形等。 第4層:也分三個小層,整個大層含木炭較多,土層松軟,每兩個小層之間有一層草木灰間隔。 4A層:僅東南部沒有。深95~155厘米,厚5~40厘米。灰陶、黑陶、紅陶均較多。陶器大多數(shù)為素面,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等。彩陶較多,花紋有條帶紋、格子紋、漩渦紋等。器形有豆、盆、甕、薄胎彩陶碗、高領(lǐng)罐,器蓋鈕有尖塔形、圈足形、三足形等。 此層下疊壓H15,H15打破48,坑中所出陶器特征與4A、4B相似。 48層:遍布全方,深130~200厚米,厚25~40厘米。紅陶增加明顯,彩陶豐富,色彩絕大多數(shù)為黑彩,個別為紅褐彩。花紋有條帶紋、方格紋、折曲紋、圓點紋等。器形有甕、盆、罐、甑、鼎、彩陶碗、瓶形器、塔形鈕器蓋、彩陶球、紡輪等。有些盆沿面和彩陶碗內(nèi)飾黑彩。 4C層:遍布全方,深125~225厘米,厚30~50厘米。紅陶繼續(xù)增多,彩陶豐富,花紋與4A、48層的相似。器形有缸、甕、罐、鼎、直領(lǐng)折肩壺、盤、曲腹杯、器蓋等。 第5層:分四個小層。 5A層:土質(zhì)偏黃,質(zhì)較致密,遍布全方,深205~260厘米,厚15~40厘米。此小層與5B層之間有一層草木灰,其中有不少動物骨骸和牙齒。陶片豐富,以紅陶為主,其次為黑陶和灰陶。器形有甕、罐、盆、圈足盤、豆、壺、彩陶碗,器蓋鈕有三足形、圈足形、塔形等,灰色陶甕上常見密集的細(xì)弦紋。 58層:土色與5A層相似。遍布全方,深230~290厘米,厚15~40厘米。此層發(fā)現(xiàn)很多腐爛的動物骨骸和牙齒,陶片多為紅陶,涂紅衣。器形有甕、罐、彩陶碗、豆、紡輪等。 此層下發(fā)現(xiàn)M4,M4打破5C層。 5C層:土色偏黃,含紅燒土較多。遍布全方。深275~320厘米,厚20~55厘米。陶片中多紅衣陶,器形有甕、壺、罐、豆、器蓋等。 此層下發(fā)現(xiàn)M3、M5、M7、M9、M16,這些墓打破5D層。 5D層:土質(zhì)與5c層相似,也有較多的紅燒土塊,只是土色較深,遍布全方,深290~350厘米,厚5~40厘米。陶片特征與上層無大區(qū)別。 此層下發(fā)現(xiàn)M14、M15、M17、W7。
編輯推薦
《譚家?guī)X》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