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貫休羅漢圖

出版時間:2008年9月1日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楊新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五代時期僧人貫休的《十六應真像》,是唐宋之間的水墨類宗教畫的傳世代表作。貫休(832-912),原名姜德隱,浙江蘭溪人。6歲即為僧,工書畫,號“寶月禪師”,是唐末五代著名的詩僧和畫僧。貫休一生,游歷既廣,且能詩善畫,在畫壇詩林均有影響。尤其所畫羅漢,絕俗超群,歷代評價很高。其形象夸張變形,大異常人。貫休自稱所繪羅漢形象怪異的來源為“從夢中所見”?!妒鶓嫦瘛烦闪撕笫琅R摹及雕塑羅漢佛像的范本。
據(jù)史料記載,貫休的《十六應真像》始畫于唐廣明年間(公元880年),至乾寧初年才完成16幀,前后用了10多年才完成此創(chuàng)作。五代十國時期,貫休為逃避戰(zhàn)亂來到相對安定的西蜀,將《十六應真像》帶到了四川。此后,輾轉全國各地,歷經磨難。
清初,《十六應真像》為浙江錢塘圣因寺所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駐杭州西湖。一日,親往圣因寺觀賞此畫,驚嘆之余,感慨不已。他根據(jù)《梵經》改正了畫上原題的羅漢名,并題寫了贊文?!肚迩∮}像贊》曰:“唐貫休畫《十六應真像》,自廣明至今垂千年,流傳浙中,供藏于錢塘圣因寺。乾隆丁丑仲春南巡,駐西湖行宮,詣寺瞻禮,因一展觀,信奇筆也。第尊者名號,沿譯經之舊,未合梵夾本音,其名次前后,亦與章嘉國師據(jù)梵經所定互異。爰以今定《同文韻統(tǒng)》合音字位次注于原署標識之下,各題以贊,重為書簽,仍歸寺中傳世永寶。夫四大本無,畫于何有,仍斤斤于名相文字之別,得毋為諸善者訶耶?御識?!睋?jù)傳,乾隆皇帝回京后,仍對《十六應真像》念念不忘。他下詔專門建妙相塔,用以珍藏貫休的《十六應真像》及他的另兩軸作品《七佛像》和《靈鷲就法像》。乾隆帝指定如意館的玉作,把“十六羅漢圖”臨繪后,鐫刻在塔形石幢上。后又下詔蓋了妙相亭,以保護佛塔。

作者簡介

楊新,男,漢族,1940年生,湖南湘陰人。
自幼喜好繪畫,1960年于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畢業(yè)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1965年畢業(yè),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從事中國古代書畫的陳列與研究,師從徐邦達、啟功先生學習書畫鑒定。1984年作為盧斯基金會訪問學者,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系研究和講學一年。1985年1月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1987年9月-2000年12月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現(xiàn)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書籍目錄

新發(fā)現(xiàn)貫休《羅漢圖》研究
附錄
貫休傳記
《益州名畫錄》
《圖畫見聞志》
《宣和畫譜》
《宋高僧傳》
《唐詩紀事》
《唐才子傳》
《禪月大師應夢羅漢歌》
檢驗報告
日本高臺寺藏貫休(傳)《羅漢圖》
日本宮內廳藏貫休(傳)《羅漢圖》
其他相關資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五代貫休羅漢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