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歷史與魯文化探秘

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楊朝明,王青  頁數(shù):207  
Tag標簽:無  

前言

  蘇州科技學院葉文憲教授策劃主編的《東周列國探秘叢書》,即將由文物出版社陸續(xù)推出。葉文憲教授是我們中國先秦史學會的理事,叢書各種作者也大都為學會理事或者成員。這部書對于普及先秦歷史文化知識是很重要的貢獻,因而我在這里專門向廣大讀者作一推薦?! |周包括春秋與戰(zhàn)國時期。錢穆先生作《國史大綱》,首先標舉中國歷史之悠久和無間斷,“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自魯隱公元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詳”。東周已進入有豐富文獻足據(jù)、準確歷日能推的歷史時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熟奠立的重要階段。這個時間的軼聞故事,于后世廣泛流傳,膾炙人口。甚至《東周列國志》說部,也一直盛行不衰,到20世紀仍有評書演出。以春秋時晉國史實為本的雜劇《趙氏孤兒》,更作為最早傳人歐洲的中國文學,有很普遍的影響。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自然應(yīng)當首先著眼于東周。  葉文憲先生寫信告訴我,他“組織這套叢書的初衷是受到無錫高燮初先生‘學術(shù)走向民間’的啟發(fā)”。高燮初先生是我多年老友,他建設(shè)吳文化公園,以至近年纂著《吳地文化通史》的事跡,令人欽服。葉文憲先生有同樣的敬業(yè)精神,主張“社會科學為社會服務(wù),學術(shù)研究走向民間,應(yīng)該成為我們的宗旨。學術(shù)不應(yīng)該只是學者的玩物,知識應(yīng)該讓全社會來享受。普及歷史文化知識,是我們的責任”。盡數(shù)年之力,編輯這部叢書,正是葉先生及各位作者這樣思想的實踐。  我常說,做學術(shù)普及工作不是學術(shù)水準的降低,而是提高。寫普及讀物并非易事,因為要想寫好這種書,前提是廣博而又深入的知識,這對作者來說,是很高的要求,容不得造偽和摻假?!稏|周列國探秘叢書》,組織時的原則就是“爭取做得既通俗好看,又嚴謹科學”,正由于如此,才能獲得今天這樣的成績。

內(nèi)容概要

  《魯國歷史與魯文化探秘》以魯文化的形成、生長、興盛、衰變等為線索,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魯文化的形態(tài)及其特質(zhì),其學術(shù)意義實在不可低估?!遏攪鴼v史與魯文化探秘》內(nèi)容全面,條理清晰,論述詳實,分析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學性,科學性,理論性,適合各學術(shù)愛好者參閱。

作者簡介

  楊朝明,男,1962年生,山東梁山人。先后在曲阜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F(xiàn)為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研究》執(zhí)行編委、四川大學《儒藏》學術(shù)委員、韓國國際版《儒教文化研究》編委等。先后主持承擔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重大項目《出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山東省古籍研究項目《孔子家語綜合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六經(jīng)之教與孔子遺說》等。主要著作有《魯文化史》、《周公事跡研究》、《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孔子的智慧》、《孔子家語通解》、《出土文猷與儒家學術(shù)研究》等。

書籍目錄

序一魯國之立(一)魯國得名,魯城故貌(二)少吳之墟,商奄舊地(三)命周公后,魯國得立(四)伯禽封魯,變俗革禮(五)周社亳社,魯國雙立(六)啟以商政,疆以周索(七)煬公徙魯,筑茅闕門二魯國發(fā)展(一)一繼一及,魯國之“常”(二)宣王擇君,諸侯叛王(三)隱公居攝,桓公弒立(四)文姜干政,莊公圖興(五)慶父不去,魯難未已(六)手足相殘,三桓分爭三魯國之盛(一)姬姓宗邦,魯為“班長”(二)豳樂東傳,是為魯音(三)僖公中興,《魯頌》產(chǎn)生(四)牡馬,公車千乘四禮樂之學(一)周公禮樂,盡在魯國(二)春秋匪解,魯人舉祭(三)至圣孔子,倡言“王道”(四)孔門弟子,闡揚師說(五)思孟學派,孔學“正宗”(六)魯人儒服,備于禮文五魯國眾賢(一)立言不朽臧文仲(二)愷悌君子柳下惠(三)社稷之臣季文子(四)識禮知事孟獻子(五)忠信貞義叔孫豹(六)料事如神臧武仲(七)志氣如虹叔孫媾(八)“平民圣人”墨子六魯國風俗(一)周公遺風,禮義唯恭(二)同姓不婚,男女有別(三)務(wù)農(nóng)重谷,儉以足用(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五)魯人飲酒,“德將無醉”(六)兩組墓葬,風格迥異”(七)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七魯國掌故(一)保護生態(tài),里革斷網(wǎng)(二)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三)明禮賢婦,愛而無私(四)伯姬循禮,古井不波(五)公義私愛,匹婦高節(jié)(六)魯縞“輕”,魯酒“薄”(七)魯攻墨守,各持高義(八)季札觀樂,嘆為觀止(九)多言多敗,言多必失八魯國衰亡(一)殺嫡立庶,東門擅權(quán)(二)三桓專政,陪臣執(zhí)命(三)孔子相魯,革除弊政(四)哀公遜越,終未善終(五)內(nèi)外交擊,三桓消亡(六)穆公改革,難挽衰運(七)魯亡于楚,不失其義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東周已進入有豐富文獻足據(jù)、準確歷日能推的歷史時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熟奠立的重要階段。這個時間的軼聞故事,于后世廣泛流傳,膾炙人口。甚至《東周列國志》說部,也一直盛行不衰,到20世紀仍有評書演出。以春秋時晉國史實為本的雜劇《趙氏孤兒》,更作為最早傳入歐洲的中國文學,有很普遍的影響。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自然應(yīng)當首先著眼于東周。  ——李學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魯國歷史與魯文化探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