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文物 作者:本社 頁數:368
內容概要
《寶雞關桃園》在寶雞市關桃園遺址的發(fā)掘中,大面積地揭露出了前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址,并清理了大量的窖穴、灰坑,以及房子、墓葬等,出土了一批7000多年前的精美陶器、骨器及玉器?!秾氹u關桃園》就是對仰韶文化的整理,內容有文化堆積、前仰韶時期文化遺存、仰韶文化遺存、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概況第二節(jié) 工作經過第二章 文化堆積第三章 前仰韶時期文化遺存第一節(jié) 地層關系與文化分期一 地層關系二 文化分期第二節(jié) 前仰韶第一期文化遺存一 遺跡二 遺物第三節(jié) 前仰韶第二期文化遺存一 遺跡(一)灰坑(二)墓葬二 遺物(一)石器(二)骨器(三)陶器第四節(jié) 前仰韶第三期文化遺存一 遺跡(一)房子(二)灰坑(三)墓葬二 遺物(一)石器(二)骨、蚌(角)器(三)陶器第四章 仰韶文化遺存第一節(jié) 仰韶早期文化遺存一 遺跡(一)房子(二)灰坑二 遺物(一)石器(二)陶器第二節(jié) 仰韶晚期文化遺存一 遺跡(一)房子(二)陶窯(三)灰坑二 遺物(一)石器(二)骨器(三)陶器第五章 周代以后文化遺存第一節(jié) 西周文化遺存一 遺跡(一)房子(二)灰坑(三)灰溝二 遺物(一)石器(二)骨器(三)陶器第二節(jié) 東周文化遺存一 灰坑二 墓葬(一)墓葬形制(二)隨葬器物第三節(jié) 明代墓葬一 墓葬形制(一)土洞墓(二)豎穴墓二 隨葬器物(一)瓷器(二)陶器(三)銅錢(四)其他遺物第六章 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第一節(jié) 分類記述第二節(jié) 相關問題簡析第七章 結語第一節(jié) 前仰韶時期文化遺存一 第一期文化遺存二 第二期文化遺存三 第三期文化遺存四 相互關系、年代及有關問題五 經濟形態(tài)和其他成就第二節(jié) 仰韶文化遺存一 仰韶文化早期遺存二 仰韶文化晚期遺存第三節(jié) 周代以后遺存一 西周遺存二 東周遺存三 明代墓葬第四節(jié) 古文化與相關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一 白家村文化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二 仰韶文化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附表附表一 關桃園遺址前仰韶時期灰坑登記表附表二 關桃園遺址仰韶文化灰坑登記表附表三 關桃園遺址周代遺跡登記表附表四 關桃園遺址出土動物群登記表附表五 關桃園遺址各個時期骨器選料鑒定一覽表附表六 關桃園遺址各文化層灰坑中骨骼數量、種屬登記表附表七 關桃園遺址動物群分布情況登記表附表八 關桃園各期文化層動物骨骼數量及對應的最小個體數登計表英文提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寶雞關桃園發(fā)掘報告是友好協(xié)作的結晶,也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參加發(fā)掘的單位有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陳倉區(qū)博物館也參與了部分工作。參加具體發(fā)掘的人員有張?zhí)於?、劉明科、張昀、李伸前、楊富科、劉峰、曲學芳、劉云倉、呂建平、張?zhí)炝滞?,此外,辛貽華、閻瑜、董衛(wèi)劍等參加了短期發(fā)掘。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張?zhí)於餮芯繂T為發(fā)掘的領隊、隊長。參與發(fā)掘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的人員有張?zhí)於鳌⒚骺?、張昀、胡松梅同志。報告的初稿分工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化堆積,第三章的第一節(jié)地層關系與文化分期、第二節(jié)前仰韶第一期文化遺存,第五章周代以后文化遺存的第一、二節(jié),第七章結語等由張?zhí)於鲌?zhí)筆編寫。第三章的第三節(jié)前仰韶第二期文化遺存,第五章的第三節(jié)明代墓葬由張昀執(zhí)筆編寫。第三章的第四節(jié)前仰韶第三期文化遺存,第四章仰韶文化遺存由劉明科執(zhí)筆編寫。第六章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由胡松梅執(zhí)筆編寫。報告的第二稿除了第六章仍由胡松梅修訂外,其余章節(jié)均由張?zhí)於髫撠熜薷摹W詈笥蓮執(zhí)於髫撠熃y(tǒng)稿、定稿。參加出土文物修復的人員有劉峰、齊文軍、李伸前、楊富科等同志。遺跡繪圖主要由曲學芳、器物繪圖由齊文軍完成。遺跡照相由張?zhí)於?、出土器物照相由張明惠完成。出土動物骨骼的種屬鑒定由胡松梅同志完成。發(fā)掘期間,寶雞市文物局任周方局長、劉宏斌副局長,天水師范學院徐日輝教授都曾到考古工地檢查指導工作。寶雞市周原博物館張恩賢館長、魏興興副館長為報告的資料整理提供了工作場地,并給予許多方便和支持。文物出版社一編部秦或同志為報告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并致謝!
編輯推薦
《寶雞關桃園》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