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11-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魏存成著 頁數(shù):238
Tag標簽:無
前言
俗稱“鋤頭考古學”的田野考古學的誕生以及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鑒玩觀賞著錄向科學的文物學的轉變,是20世紀中國學術與文化界的大事。它從材料與方法兩個方面徹底刷新了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之久的中國古代史學傳統(tǒng),不但為中國學術界和文化界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研究天地,也為一切關心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人們不斷地提供了可貴的精神滋養(yǎng)和力量源泉?! ⊙龉?、述古、探古,進而考古,向來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明顯的學術特點。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發(fā)其端,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北魏酈道元作注《水經(jīng)》。他們對相關的遺跡遺物,盡可能地做到親自考察和調(diào)查,既能辨史又可補史。這種尋根追源的治學態(tài)度,為后世學術上的探古、考古樹立了榜樣。此后,山河間的訪古和書齋式的究古相繼開展,特別是對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時期的文化時尚。
內(nèi)容概要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nèi)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發(fā)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緯娼榻B了總結了20世紀高句麗遺跡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并對其都城、山城、墓葬等重點遺跡及遺物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具有較重要的學術價值。書中配有彩圖7幅、插圖48幅。
作者簡介
魏存成,一九四五年生。一九六九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歷史系,后留校任教。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在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進修?,F(xiàn)為吉林大學邊疆古研究中心和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東北歷史與疆域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魏晉至隋唐考古和高句麗、渤??脊偶皻v史的教學與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 (一)政權的建立與發(fā)展 (二)與中原的關系 (三)遺跡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一 都城 (一)初期都城 1.文獻記載中的初期都城 2.五女山城與下古城子古城 (二)中期都城 1.文獻記載中的中期都城 2.集安市區(qū)平原域與山城子山城 3.中期都城不同域名的考證 4.東臺子等建筑址 5.中期都城通往遼河流域的兩條道路與毌丘儉紀功碑 (三)后期都城 1.文獻記載中的后期都城 2.大城山城、簡巖里土城、安鶴宮與平壤市區(qū)內(nèi)古城 (四)都城的特點和演變二 山城 (一)山城的分布 (二)山城的規(guī)模 (三)山城的類型 1.簸其型山城 2.山頂型山城 3.“筑斷為城”型山城 4.左右城與內(nèi)外城型山城……三 墓葬結束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ㄒ唬┥匠堑姆植肌 「呔潲惿匠欠植荚谥袊倪|寧、吉林兩省和朝鮮半島的北半部?! ∵|寧省的高句麗山城皆分布于遼河以東的廣闊山地。其數(shù)量,據(jù)1985年陳大為在向中國考古學會第五次年會提交的論文中報道為八十七座。“其中,周長2公里左右的大型山城二十七座,周長1~2公里的中型山城二十三座,周長200~1000米的小型山城三十七座”。1989年出版的《東北歷史地理》一書,收錄該省高句麗城址共五十五座。其中桓仁五女山城屬于都城,桓仁下古城子古城、丹東叆河尖古城、新賓木奇城址是平地城,撫順鐵背山城是否是高句麗山城尚不能確定。1994年第2期的《遼海文物學刊》同時刊登了辛占山《遼寧境內(nèi)高句麗城址的考察》和王綿厚《鴨綠江右岸高句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