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考古

出版時間:2002-2-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陳文華著  頁數:205  
Tag標簽:無  

前言

  俗稱“鋤頭考古學”的田野考古學的誕生以及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鑒玩觀賞著錄向科學的文物學的轉變,是22世紀中國學術與文化界的大事。它從材料與方法兩個方面徹底刷新了持續(xù)了數千年之久的中國古代史學傳統(tǒng),不但為中國學術界和文化界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研究天地,也為一切關心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人們不斷地提供了可貴的精神滋養(yǎng)和力量源泉?! ⊙龉?、述古、探古,進而考古,向來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明顯的學術特點。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發(fā)其端,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北魏酈道元作注《水經》。他們對區(qū)⒌和書齋式的究古相繼開展,特別是對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時期的文化時尚。

內容概要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fā)現、發(fā)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本書全面綜述了20世紀中國農業(yè)考古的重要發(fā)現和研究成果,探討了農業(yè)的起源和發(fā)展歷史。全書15萬字,配有彩圖4面、插圖65幅,圖文并茂,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作者簡介

陳文華,一九三五年生于福建省廈門市。一九五八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F為江西省社會科
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中國農業(yè)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農業(yè)歷史學會
副會長。一九八一年創(chuàng)辦《農業(yè)考古》雜志,任主編至今。著有《論農業(yè)考古》、《中國稻作的起源》、《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史圖譜》、《中國農業(yè)考古圖錄》等著作。先后應邀赴日、韓、英、法、美、德、奧、意等國講學或訪問。一九八八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書籍目錄

前言一  中國農業(yè)考古的研究概況  (一)20世紀上半葉(20年代至40年代)  (二)20世紀下半葉(20年代至90年代)二  中國農業(yè)考古的主要收獲  (一)農業(yè)的起源    1.農業(yè)起源理論    2.稻作的起源    3.古稻田的發(fā)現    4.家畜的起源  (二)農作物的馴化和栽培    1.糧食作物    2.蔬菜瓜果    3.麻、苧、葛、棉、蠶桑  (三)家畜的馴化和飼養(yǎng)    1.家畜    2.家禽  (四)農具的發(fā)明和使用    1.整地農具    2.播種農具    3.中耕農具    4.收獲農具    5.脫粒農具    6.加工農具    (五)農耕技術的創(chuàng)造    1.整地技術    2.播種技術    3.中耕技術    4.灌溉技術    5.收獲技術    6.脫粒加工技術  三 農業(yè)考古的相關學科和研究方法四 新世紀中國農業(yè)考古的前景展望  (一)科學價值    1.農業(yè)考古學與農史學    2.農業(yè)考古學與考古學    (二)現實意義  (三)前景展望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5)周緣地帶說美國學者賓福德認為在一定環(huán)境區(qū)域內,由于人口的增加,原來的生活地區(qū)難以供給足夠的食物,于是出現了兩個集團,多出的人口成為移居集團,向適于生存的周圍地區(qū)轉移,而原有的集團留在原來的核心地帶。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新食物來源的是移居人口增加的周緣地帶,而不是核心地帶。弗朗內立進一步發(fā)展賓福德的假說,認為栽培作物開始并不是在野生植物生存地帶,而是在其周圍那些條件稍惡劣的地方發(fā)生的…?! 。?)宴享說加拿大學者海登1992年提出了一種動植物馴化的競爭宴享理論。他認為在農業(yè)開始初期,在馴化的動植物數量有限和收獲不穩(wěn)定的條件下,它們在當時人類的食譜結構上不可能占很大比重。而有的馴化植物與充饑完全無關。因此,一些動植物的馴化可能是在食物資源比較充裕的條件下,擴大食物品種結構,增添美食種類的結果。例如谷物適于釀酒,有些植物純粹是香料和調味品,一些葫蘆科植物的馴化可能是用作宴飲的器皿,而狗除了狩獵外也是一種美食。

后記

  與新中國興旺發(fā)達的考古學各個分支學科一樣,農業(yè)考古近二十多年來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許多同志和我本人都想對它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總結,無奈忙于雜務,總是抽不出時間。同時也是因為作為一個學科來說,因其形成的時間較短,理論基礎準備不足,一些基本研究方法還有待探討,故遲遲未能動筆。感謝本叢書編輯辦公室的盛情邀請,促使我下決心編撰本書?! ∮捎诒緟矔捏w例不屬于學術研究論著,故只能粗略地概述20世紀中國農業(yè)考古的主要收獲。也簡要地介紹一些專家對農業(yè)考古研究方法的意見,以便于大家在田野考古實踐和學術研究中參考。因篇幅限制,未能附上更多的圖片,這是一個缺陷。前幾年我曾出版過一本《中國農業(yè)考古圖錄》,收錄1994年以前的文物照片1700多幅,有興趣者可以參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農業(yè)考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haohaohaohaohaohaohao真的好真的好真的好
  •   這個商品很不錯,適合系統(tǒng)學習
  •   可能是對書的期望太高了
    我對本書的內容并不滿意
    文中除了對水稻的考證比較全面之外
    對其他作物的考證很薄弱
    而想想看一個學者這么多年研究
    也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成果
    多少說還是單薄了些

    而且水稻的考古方面
    相關的文章頁不少
    作者對資料的收集還是不夠全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