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賣國賊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作者:王中亞  頁數(shù):265  字?jǐn)?shù):270000  

內(nèi)容概要

《愛國的賣國賊(袁崇煥)》編著者王中亞。
《愛國的賣國賊(袁崇煥)》內(nèi)容提要:面對危局,他將如何選擇?為人處世 最發(fā)人深省的生存指南得失成敗 最鞭辟入里的案例分析歷史謎團
最不可思議的終極答案
明末塞外,后金已經(jīng)將戰(zhàn)線推向了遼西,這個新生的政權(quán)跟名帝國的心臟僅隔著一條下場的遼西走廊;被派去督遼的王在晉,哀嘆無力回天。在這樣的風(fēng)云激變中,一個有膽略、有激情、有熱血的意氣書生
,以一封上達天聽的奏書,開啟了他波瀾壯闊而又令人扼腕的軍事生涯。他就是袁崇煥,他渴望建功立業(yè),但是,歷史跟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

作者簡介

  王中亞,江蘇江陰人,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其歷史寫作,思維縝密,見解獨到,筆觸風(fēng)趣,著有《裂國——民國軍閥》系列兩部,《建黨1921,他們改變了中國》等作品。

書籍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從無局到有局
小人物的來信
熱血中年出茅廬
激辯——王大人PK孫閣老
孫閣老的運氣
天啟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努爾哈赤的屠殺
“狠”的代價
壓倒駱駝的稻草
第二章 寧遠(yuǎn)大捷
奇冤——高第
熱血與惶恐
運糧是個技術(shù)活
致命的漏算
猜不到的結(jié)局
第三章 更可怕的對手
唯一的接班人
風(fēng)暴眼
強大的“弱汗”
計中計
第四章 寧錦大捷
誰算計了誰
談判的藝術(shù)
救還是不救,這是個問題
皇太極的選擇題
明末遼東第一困局——錦州
第五章 平臺奏對
你所不知道的魏忠賢
一百歲的力量
五年平遼
第六章 斬帥風(fēng)波
氏平亂法
禍從耳入
袁氏內(nèi)訌法
第七章 袁崇煥之死
袁督師的致命樂觀
西撤的藩屏
借東風(fēng)
袁崇煥的錯誤
一錯再錯
罪上加罪
池魚之殃

章節(jié)摘錄

崇禎三年即公元1630年秋,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處死?!鞍嗽?遂磔崇煥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袁崇煥這個人,從他被殺,直至清乾隆年間,都是個反面角色,一直被認(rèn)為是史上第一漢奸,是賣國賊,其罪行罄竹難書。崇禎帝曾諭示:“袁崇煥付訖不效,專事欺隱,市粟、謀、不戰(zhàn),散遣援兵,潛移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自當(dāng)依律正法,今特流其妻子兄弟,余不問?!睂τ诿鞒傩諄碚f,殺了他,這是明正典刑,是皇上圣明,是崇禎帝有史以來干過的最圣明的事兒。當(dāng)時的大部分文人也都表示,袁崇煥這渾蛋,是死有余辜,不凌遲處死,不足以泄民憤,崇禎帝殺得好,殺得妙,殺得呱呱叫。    但是,瞬息之間,風(fēng)云突變,自從出現(xiàn)了一個人,袁崇煥就迅速咸魚·身,成為第一民族英雄,可以比肩岳王爺了。這個人是?呢?乾隆皇帝。    據(jù)說,在乾隆四十九年,一天乾隆正在看史書,突然發(fā)出哀嘆,說袁崇煥好人啊,就是中了我朝太宗的反間計嘛,這樣的大忠臣,怎么能蒙此不白之冤呢?然后乾隆還說了,袁崇煥有沒有后人啊,這是忠臣之后,有的話要重賞。乾隆皇帝派人下去,找了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yuǎn)房子孫,到京城安排了個位置。    到了清朝,袁崇煥從通敵的賣國賊一下變成了大英雄。拜乾隆爺所賜,袁崇煥舊貌換新顏了。中國的歷史,就是這么戲劇化。    更戲劇化的是袁崇煥的人生,先是照著崇禎帝的意思來,所以是漢奸,是走狗;然后照著乾隆帝的意思來,所以是英雄,是豪杰;唯有一點,沒有照著人民群眾的意思來,當(dāng)然,人民群眾的意見,總是容易被大佬們所左右的,不要也罷。    乾隆帝搞·案,工作重心是跟“明朝遺禍”作斗爭,看起來曠日持久,花了不少心思,到嘉慶帝時還在搞,終于第一階段完成了,滿清鏟除了明末遺根,所以風(fēng)聲一變,不再敏感地大興“文字獄”了,改成追捧“忠君節(jié)義”了。    就這樣,袁崇煥被樹為了正面典型。    可是,袁崇煥是怎么死的?我們還真可以研究一番。是崇禎帝干掉的吧?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吧?是他自己疏忽大意吧?對,這些都是?因,但最主要的不在這。大家可以細(xì)品一下歷史對袁崇煥的定位:“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笨梢娖洹爸矣谒隆?“主暗政昏”,他是想以一己之力扶大廈于將傾,這種勇氣可嘉,此種膽識可敬,然而他的自不量力也著實可惜,縱天賦異稟也不過成為浩瀚星河中的一顆孤星,就是孔明之才不也照樣倒在了歷史的車輪之下?面對明末危局,熱血書生袁崇煥挺身而出,不料卻被命運玩弄,由明朝的救難者變成了明亡的罪魁禍?zhǔn)?。然而這種無奈的結(jié)局卻恰好造成了他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位“愛國的賣國賊”的特殊地位。    袁崇煥,這個極具爭議的名字,這個所有明史愛好者都繞不開的人,關(guān)于他的紛紛擾擾,歷史上爭議了數(shù)百年,有過兩次官方定性,但至今仍無平息跡象。本書的任務(wù),是結(jié)合大量史料,用生動活潑的語調(diào),簡明深刻的視角,去為這場爭議?上休止符。    第 一章     第一章從無局到有局    小人物的來信    公元1622年(天啟二年),新任遼東?略王在晉來到了山海關(guān),陪同他參觀考察的是有關(guān)部門的有關(guān)同志。    當(dāng)然了,對于天朝的領(lǐng)導(dǎo)而言,所謂參觀考察,說白了也就是遛個彎兒,活動活動筋骨,放松放松心情,完事后,讓秘書寫個不咸不μ的報告遞上去,也就算任務(wù)完成了。尤其山海關(guān)這個地方,大家說,除了能寫個詩作個賦,抒發(fā)一下對“天下第一關(guān)”的感慨,還能干啥呢?    但是,我們的王大人卻著實牛叉得緊,在山海關(guān)這樣的地方,他這一遛彎兒遛下來,居然有了一個爆炸性、突破性的發(fā)現(xiàn)——山海關(guān)修得有問題!    山海關(guān)是什么地方?是遼西走廊通向京師的咽喉,有明以來,進行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第一次的主持者,叫做徐達;第二次的主持者,叫做戚繼光。對于這兩位,我覺得,再多評價都是多余的。他們整修的目的是啥呢?簡單說,抵御外侮,或者,具體說,抵御蒙古。    如今的王大人到山海關(guān)來,不是旅游來的,是帶著任務(wù)來的,他的任務(wù),也是抵御外侮,但不是蒙古,而是后金。    王大人其實并不想來,這也正常,這時節(jié),是個會當(dāng)官的,都不想來蹚這渾水,但是,不來不行啊。    ?本朝廷是想讓時任宣府巡撫的解?邦來的,結(jié)果這哥們兒一聽是這差事,趕緊一連三道奏疏,中心思想明確——不去。當(dāng)時大明王朝的老大、著名室內(nèi)設(shè)計師、魯班的第N代傳人、天啟帝朱由校先生,一看解?邦來勁了,得瑟起來了,很生氣,下發(fā)最后通牒——兩個選擇:A.你到山海關(guān)去;B.你回家賣紅薯。結(jié)果解?邦毫不猶豫地選擇了B,我回家賣紅薯。    情況就這么個情況,大家都不愛來,最后差事著落到時任兵部左侍郎的王在晉頭上。王大人也不想來啊,于是先辭了一次,當(dāng)然,沒批準(zhǔn),等到第二次,不敢辭了,畢竟王大人不比解大人,豁不出去,差事雖然不好干,但起碼也比賣紅薯強,于是,十分委屈地,老大不情愿地,接受了任命。    在赴任之前,為了探個底,王大人去見了當(dāng)朝首輔葉向高。結(jié)果葉首輔怎么說的呢?他說:“明歲此時,關(guān)門無恙,即當(dāng)封拜?!比~首輔倒是蠻提攜后進的,給他透了個底,期限一年,能守滿一年,OK,你就升官了。    一年?王大人還是覺著不好弄,在走之前,一連上了幾道疏,表明形勢嚴(yán)峻,山海關(guān)防守很困難,我這差事不好干,總之,先打預(yù)防針:    奴之煽惑,攻無堅城,戰(zhàn)無勁敵,山海之防,亦艱難矣;    恃兵力,而兵力不可恃;恃人心,而人心不可恃;恃地險,又不可恃;    山海一關(guān),不過防軍民之出入,稽商旅之往來,左為山,而右為海,所以名山海,究竟則猶郡邑之城郭也。彼遼、沈、開、鐵、廣寧,皆東方之重鎮(zhèn),且望風(fēng)瓦解,豈一關(guān)所能獨御哉!    這還不算完,在他編纂的《三朝遼事實錄》里,他繼續(xù)對此侃侃而談:    此時關(guān)上營兵不過四千,殘兵七八萬,業(yè)已盡散,寧前一帶,西虜縱橫,人盡逃竄,欲守?zé)o兵。時勢之難,百倍于遼陽之初潰。此張鶴鳴之所以不肯為?略,而解?邦寧削職為民而不愿也。晉被命當(dāng)關(guān),首輔語之曰:明歲此時,關(guān)門無恙,即當(dāng)封拜??    當(dāng)然,這是微觀形勢,對于宏觀形勢,王大人也是做出了精辟的概括的:“東事一壞于清、撫,再壞于開、鐵,三壞于遼、沈,四壞于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于四壞——則棄全遼而無局,退縮山海,再無可退?!?   王大人的看法,遼東的局面,一個字——爛,而且是越來越爛,先是危局,后是敗局,繼而是殘局,如今?無局!而他要干的差事,也是一個字——難,而且比前幾任難多了,“百倍于遼陽之初潰”??傊?日子不好過。    王大人是在危言聳聽嗎?倒也未必,局面確實很危急:    所謂東事,起自萬歷四十六年,就在這一年,努爾哈赤對明朝動手了。    努爾哈赤之所以動手,兩點:一是“恨”,二是“搶”。    關(guān)于這個“恨”,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七大恨”,著名辮子戲《康熙王朝》里,索額圖還曾聲情并茂地背誦了一番。當(dāng)然,“恨”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三十五年了——七大恨的第一恨,父祖之恨,發(fā)生在三十五年前,那一年,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在古勒寨被明軍誤殺,致使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走上了統(tǒng)一女真的道路。    努爾哈赤恨了三十五年,也忍了三十五年,甚至,一度還親自去京城向明朝進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覺得力量還不夠。    現(xiàn)在他動手,也不是因為他覺得力量夠了,而是因為活不下去了。中國氣象史上有個小冰河時期,從萬歷八年開始,此后長達七八十年的時間,天氣都異?!惓:?。天氣異常的意思,就是要鬧災(zāi),全中國都鬧災(zāi),只不過明朝地方大,扛得住,后金地方小,有些扛不住了,扛不住怎么辦?只能搶。    努爾哈赤的第一“搶”,是在撫順。當(dāng)時,努爾哈赤采用了皇太極的法子,以馬市貿(mào)易為幌子,先讓人趕著馬進城,而后一切停當(dāng),里應(yīng)外合,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效果好得很,明朝守將李永芳還沒來得及抵抗,城就丟了。當(dāng)然了,李永芳同志是個識時務(wù)的“俊杰”,一看不妙,就剃頭出降了,努爾哈赤一高興,賞了個孫女給他,于是李永芳就當(dāng)上了額駙。    而后的清河,也是依樣?葫蘆,只不過,這次趕馬變成了趕貂車,結(jié)果是一樣的,輕松搞定,只是,這次沒有“俊杰”了,只有“死臣”。    當(dāng)然,攻城不是目的,搶劫才是目的,在撫順,努爾哈赤擄走明朝三十萬人畜,而在清河,后金的騎兵甚至下了戰(zhàn)馬,忙不迭地去收割麥子了??    努爾哈赤連續(xù)偷襲得手,大肆劫掠,明王朝很生氣,后果看上去也很嚴(yán)重,于是,明王朝七拼八湊地組織了一支十多萬的軍隊,讓楊鎬統(tǒng)率,準(zhǔn)備把努爾哈赤來個一鍋端,一舉解決東北的禍患。    這場戰(zhàn)爭叫做薩爾滸之戰(zhàn)。楊鎬自稱四十七萬大軍——戰(zhàn)前還送了封信給努爾哈赤,想嚇唬一下;而后,布下了一個叫做四面合圍的大陣;明朝也是精兵強將盡出,西路的杜松,北路的馬林,南路的李如柏,東路的劉綎,總之,不是自己是名將——杜松和劉綎,也得老子是名將——馬林(父親馬芳)和李如柏(父親李成梁);然后,目標(biāo)直指后金都城赫圖阿à,要找努爾哈赤的晦氣。    然后呢?然后,努爾哈赤采納了李永芳的建議,“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采用機動靈活各個擊破的戰(zhàn)法,先是在西路集中兵力摧毀杜松部,杜松陣亡;而后轉(zhuǎn)北向馬林部發(fā)動猛攻,馬林嚇得倉皇北逃,去了開?;而后倒霉鬼變成了劉綎,后金還特意派了個臥底去誘他入圍;唯一沒倒霉的是南路的李如柏,他之所以沒倒霉,是因為他是戰(zhàn)爭中唯一一個收到楊鎬帥令的——撤。    楊鎬同志,自從分派已畢,也沒去前線,自顧坐在了遼陽城內(nèi),二郎腿一蹺,腮幫子一托,就準(zhǔn)備靜候佳音了,結(jié)果呢?結(jié)果是,在杜松戰(zhàn)死、馬林北逃之后,楊鎬同志才接到了戰(zhàn)事不利的情報,而后匆忙下令其余兩路停止前進,悲催的是,劉綎還沒收到,只有李如柏收到了。    薩爾滸之戰(zhàn)后,遼東局勢大變,明王朝遼東主力盡失,從此,由戰(zhàn)略進攻轉(zhuǎn)成了戰(zhàn)略防御。甚至,努爾哈赤還趁熱打鐵,借著明王朝驚魂未定之機,連續(xù)攻取了開?和鐵山,在搶劫之余,還殺了點人——屠城。    遼東局勢岌岌可危,此時,明末三大牛之一的熊廷弼出山了——明末有三大牛,一曰熊廷弼,二曰孫承宗,三曰袁崇煥。而熊廷弼的牛,就體現(xiàn)在這時候——自萬歷四十六年(1618)遼東啟釁以來,短短兩年時間,明王朝且戰(zhàn)且潰,先丟撫、清,后敗薩爾滸,繼而又失開、鐵;而熊廷弼上臺之后,止住了頹勢,一年之內(nèi),后金在遼東沒有能繼續(xù)取得進展。為此,努爾哈赤對熊廷弼有個“愛稱”,熊蠻子。    但是,一年之后,遼東卻換人了。兩個?因:一是最最力挺熊廷弼的萬歷帝死了;二是朝內(nèi)的各方面人物都對高傲的熊廷弼不滿。于是一伙人借著萬歷帝新喪的當(dāng)口,對著熊廷弼一通猛啐,把熊廷弼給搞下臺了。    在把熊廷弼搞下臺的過程中,有一個黨派——東林黨,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其中有個叫馮三元的,是抨熊的主力,說他“無謀者八,欺君者三”;還有個叫魏應(yīng)嘉的,在后期也加入了戰(zhàn)團,將毀熊進行到底。    就這樣熊下了。然后,?上了呢?袁應(yīng)泰。這是個好官,但是,好官并不代表會打仗。此公一上臺,看到蒙古同胞餓得饑腸轆轆,也就惻隱之心頓起,居然把人接進了城內(nèi),管吃管住,戰(zhàn)場統(tǒng)帥沒當(dāng)好,先當(dāng)好慈善家。然后呢?出事了,因為蒙古難民成分復(fù)雜,有些確實是難民,但也有些,是后金的奸細(xì)。    天啟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努爾哈赤進攻沈陽,然后,城內(nèi)的奸細(xì)就開始大張旗鼓地表演,后金幾乎兵不血刃奪下了城池,明軍呢?守將戰(zhàn)死,援將也戰(zhàn)死。    當(dāng)然,沈陽還算好的,真正慘烈的是遼陽,也就是袁應(yīng)泰的駐地。據(jù)說,攻城之日,“民家多啟扉張炬以待,婦女示盛飾ó門”,城內(nèi)的奸細(xì)工作確實棒,臥底和宣傳兩手抓,兩手都硬,著實了得。而我們的大慈善家袁應(yīng)泰同志呢?一看情況不妙,也覺得無顏再見?東父老,吊了根繩子,見閻王去了。    而后,朝廷一看,這還了得?于是,重新起用了熊廷弼。    問題解決了?沒有。在任用熊廷弼的同時,東林黨人給他安排了個打擂臺的,叫做王化貞。熊廷弼是遼東?略,王化貞是遼東巡撫,?略比巡撫大,按說問題不大,但是,有句話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    熊廷弼這個?略,朝中無人不說,而且,得罪了不少人,尤其得罪了東林黨。當(dāng)年他干御史的時候,最喜歡攻擊的對象,就是東林黨,而悲催的是,當(dāng)時在朝內(nèi)一手遮天的,正是東林黨。他的對手王化貞呢?只需要說一點,此人的老師是當(dāng)朝首輔兼東林黨大佬葉向高。    所以,擂臺打到后來,?略被架空了,熊廷弼一個人窩在山海關(guān),手里只有五千人,而六萬兵馬在廣寧的王化貞手里。彼時的兵部尚書張鶴鳴同志,還à偏架,處處幫著王化貞,處處要熊廷弼難堪。甚至,后來張鶴鳴還在朝廷開了個會,討論了遼東問題,說該讓熊廷弼滾蛋,還是王化貞走人,抑或和稀泥呢?朝內(nèi)兩個觀點,一是熊廷弼滾蛋,二是和稀泥——就沒一個說要讓王化貞滾蛋的。最后還算運氣好,大部分人選擇了和稀泥。    之所以這樣一邊倒,是因為出現(xiàn)了一個人,叫做毛文龍,此公領(lǐng)著幾百號人,打了個鎮(zhèn)?大捷,朝內(nèi)的大佬們大樂而特樂,甚至葉向高同志都認(rèn)為此舉跟班固三十六人定西域異曲同工了。而毛文龍是?的人呢?王化貞的人。    到了熊廷弼這兒,出了幺蛾子了,他非但不夸毛文龍,還罵毛文龍,說此舉“目為奇功,實為奇禍”,存心跟他的三方策應(yīng)唱對臺戲。大家想,熊廷弼這是跟?過不去呢?朝廷打了個勝仗,還不讓大佬們吹一吹?你想干啥?    那手握重兵的王化貞到底行不行呢?答案是,表面上行,實際不行。對于熊廷弼的老成持重之見,他不屑一顧,認(rèn)為努爾哈赤可以搞得定。怎么搞?一靠蒙古,也就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以后我們會談及此人);二靠李永芳,王化貞已派人去游說李永芳,勸其反正了。    林丹汗當(dāng)然沒靠上,至于李永芳嘛,我們接著看。    天啟二年(1622)正月十八,聞聽熊蠻子被架空的努爾哈赤,帶兵來攻廣寧。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呢?我們的王化貞同志,正月二十三這天正要起床讀書,突然聽說城池失陷,匆忙之間,裝了四大箱行李,上了部將的戰(zhàn)馬,靠著?朝棟的拼死護衛(wèi),才躲過一劫。而后,王化貞同志還沒鬧清咋回事呢,一路遠(yuǎn)遁,去見熊廷弼了。    ?來,王化貞的心腹愛將孫得功反水了。本來王化貞派他去增援西平堡的羅一貫,結(jié)果這哥們兒跑戰(zhàn)場上剛一晃悠,就喊起來了。喊啥呢?兵?。∪缓笠膊还芰_一貫,就帶著自己的人馬后撤了,其他明將看了個目瞪口呆,然后不消說,全都完蛋了??蓱z羅一貫左等不到人,右等不到人,就殉國了。于是孫得功帶著后金軍進了廣寧,就出現(xiàn)了王化貞不明所以、手忙腳亂的一幕。    這位孫得功是?呢?就是去游說李永芳的那位,他沒能說動李永芳,反而被李永芳說動了,所以??    王化貞在大凌河見到了熊廷弼,哭喪著臉說,怎么辦?熊廷弼奚落了他一頓:“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王化貞也不答話,說是不是守寧遠(yuǎn)和前屯?熊廷弼半不正?地說道:“嘻,已晚,唯護潰民入關(guān)可耳?!?   于此,熊廷弼什么地方都沒守,他把遼西走廊一把火燒了個干凈,而后,帶著難民入了關(guān)。且說努爾哈赤帶著兵追擊王化貞,結(jié)果追到前方一看,開始罵街了,這破地方,不要說人了,鬼都沒有,沒仗打,沒東西搶,要它何用?熊蠻子這小子真不是東西!得,混不了了——撤!白送的地盤,努爾哈赤不要,撤了。    廣寧一敗,熊廷弼盡棄關(guān)外,如王在晉所言,遼東已然無局!一路偏袒王化貞的張鶴鳴一看事情大發(fā)了,就自請去遼東視事,當(dāng)然,去那幾個月,屁事都沒干,后來朝內(nèi)有人參他,他就坡下驢,回家養(yǎng)老去了,總算躲過一劫。后來朝廷就找了解?邦,剛說過了,不提。    所以呢,情況就這么個情況,王在晉所說,局勢很嚴(yán)峻,確實所言不虛——要守一年,看上去很短,但要知道,明末三大牛之一的熊廷弼,也就在遼東守了一年,被吹上了天,所以,這一年,不好弄啊。    王大人準(zhǔn)備怎么辦呢?在視察了山海關(guān)之后,他上了個奏疏,叫做《題關(guān)門形勢疏》,主旨就是罵山海關(guān)修得爛,看那架勢,要是徐達和戚繼光在他跟前,他非一人一大耳刮子抽下去不可。該疏的內(nèi)容概括如下:    山海關(guān)南為海,虜如舍騎乘舟,乘風(fēng)破浪,瞬息可達;北為角山,設(shè)有逶迤邊墻,峰巒高于墻垣,如敵人據(jù)高扼險,成憑高搏擊之勢,山海關(guān)便不能守;中為關(guān)城,歡喜嶺緊抱關(guān)門,嶺高于城,斗城如鍋底,由上擊下,則無守地。    然后王大人引用了諸葛武侯的名言:“昔武侯云,地勢兵者之助也,不知戰(zhàn)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   最后王大人得出了結(jié)論:“奴有戰(zhàn)地,而我無守地。”一個字——爛。    針對“山海關(guān)修得很爛”的問題,王大人?過跟有關(guān)部門的有關(guān)同志商議之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山海關(guān)八里之外名叫八里鋪的地方修筑一座重城。具體來說,筑一條長37里的城墻,從山到海,把山海關(guān)外的這些高嶺收在城墻以里,并另派四萬人守衛(wèi),這樣一來,就把“嶺高于城”、“奴有戰(zhàn)地,而我無守地”的問題解決了,王大人就能踏踏實實守好這一年了,然后等著加官晉爵了。    王大人想出了這么個錦囊妙計之后,上奏給朝廷,說要93萬兩銀子,天啟帝一看,可以嘛,這位王在晉倒是個人才,這軍事眼光,比徐達和戚繼光都強,好,93萬就93萬,給你了,好好干,不過一下拿不出那么多,先拿20萬。    皇帝同意,各位大員似乎也沒什么異議,93萬兩也不算多,可以接受,于是,準(zhǔn)備好,剪彩就不用了,直接破土,開工!    但是,就在此時,首輔葉向高收到了一封來信,信上明確表示反對王在晉修筑八里鋪重城。葉向高一看,這事兒很棘手,不敢拿主意,更不敢隱匿不報,于是皮球一踢,踢給了天啟帝。我們的天啟帝一看,也拿不定主意,主要是不懂軍事,不敢貿(mào)然決定,于是,找了個人,請來參謀一下。    天啟帝找來的這個人,是他的老師,名叫孫承宗。    葉向高接到的這封信,寫信人不是別人,正是本書的一號男主角——袁崇煥!    熱血中年出茅廬    袁崇煥出現(xiàn)了,在這場風(fēng)云激變中,他趕了個晚場,但他好歹趕場成功。    萬歷四十七年(1619),袁崇煥三十六歲,他中了進士——距離他中舉人,十三年過去了。袁崇煥算是個大齡進士,他參加了五次會試,前四次都是失敗,第五次成功了,而且,名次也一般般,只是個三甲進士。然后,袁崇煥就回家了,等著朝廷分配工作。    在袁崇煥中進士的這一年,遼東從危局變成了敗局——薩爾滸之戰(zhàn),明軍三路潰敗,三個月后,后金再取開、鐵。此時的袁崇煥,聞聽著遼事日甚一日的緊急,卻只能坐在家里唉聲嘆氣,因為,他還沒有資格入局,他只是個進士,大齡進士,甚至,他連個官兒都不是。    萬歷四十八年(1620),袁崇煥終于出仕了,福建邵武縣縣令出缺,等了一年時間的袁崇煥,被分派去邵武縣,當(dāng)了個小小的縣令。    袁崇煥是個不錯的父母官,為官清正,做事也很公道,還熱心公益,某戶人家失火,作為縣太爺,袁崇煥還親自上房登瓦參加救援。除此而外袁崇煥卻也憂國憂民,對遼事異常關(guān)注。    但是,關(guān)注又有什么用呢?袁崇煥只是東南沿海一個縣城的小縣令,如無意外,他這輩子都沒希望登上歷史舞臺,他太卑微了,他的命運理應(yīng)是在縣里混幾年,熬夠了資歷,打通了關(guān)系,往上爬一爬,了不起混個知府,光榮引退,了此殘生。    然而,歷史似乎并不同意袁崇煥順著這樣的人生軌跡往下走,它要給袁崇煥提供一個機會。    天啟二年(1622)正月,小縣令袁崇煥進京朝覲,接受政績考核。    這是明朝很正常的一道程序,袁崇煥已?干了三年縣令,按照規(guī)矩,該去趟京城,丑媳婦兒要見公婆了。當(dāng)然了,袁崇煥算是干得不錯的,走親民路線,運氣好的話,估計能升一升——當(dāng)然,還是回到地方,慢慢熬唄。    但是,?本很正常的程序,到了袁崇煥這兒,不正常了。袁崇煥確實升了,但不是回地方熬資歷,而是直接待在京城,去兵部當(dāng)差。    推動這一切的人,叫做侯恂,是個監(jiān)察御史,東林黨人,見到袁崇煥之后,這位認(rèn)真負(fù)責(zé)為國為民的御史,給皇帝上了個折子,說對此人要破格錄用。    侯恂本人沒啥名氣,但是有個兒子很有名,叫侯方域。清朝有個叫孔尚任的文人,寫了個劇本,名叫《桃花扇》,講了一出凄美悲涼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侯方域。    言歸正傳。侯恂本人為啥會做出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呢?如果侯恂不會相面的話,我估計,大概是袁崇煥的談吐吸引了他。    袁崇煥喜歡談遼事,而且是夸夸其談,在當(dāng)縣令的時候就愛談,他做夢也想有機會去遼東建功立業(yè);此次入京述職,能不能升官,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越發(fā)緊急的遼東局勢。他的這種態(tài)度,或許在述職過程中讓侯恂覺察到了,而東林黨人最看重的,恰恰是這種熱忱。    袁崇煥是個熱血男兒,不管是喜歡他的,還是討厭他的,都必須承認(rèn)這一點。    侯恂改變了袁崇煥的一生,到兵部當(dāng)差,這意味著袁崇煥擁有了入局的機會。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大膽說出來。    然而,進兵部沒多久,袁崇煥卻失蹤了。家里人急得似熱鍋螞蟻,四處找,找不著。若干天后,袁崇煥回來了。他去了哪兒呢?他獨自一人騎著馬,去山海關(guān)附近轉(zhuǎn)了轉(zhuǎn)。轉(zhuǎn)完之后,他回來了;回來之后,袁崇煥上了個折子,《擢僉事監(jiān)軍奏方略疏》,這個折子的中心思想,就是局面沒有想象的那么糟,遼事猶有可為,然后,袁崇煥似乎怕大伙兒不信,還放出豪言,說道:“予我軍馬錢谷,我一人足守此!”    然后哩?然后袁崇煥就又升官了,從六品的兵部職方司主事,升到了五品的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關(guān)監(jiān)軍。這下,袁崇煥從有機會入局,變成了已?入局。    袁崇煥發(fā)達了,數(shù)月之間,從地方調(diào)去了中央,又從中央調(diào)去了遼東,連升兩級。當(dāng)然,這不是什么美差,這是明末官場的黑洞,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如解?邦之流,寧愿回家賣紅薯,也不蹚這渾水,而袁崇煥,他卻主動ó前。    所以,袁崇煥是個熱血中年,而東林黨喜歡這樣的熱血中年,正如他們當(dāng)年力挺號稱要用六萬兵馬一舉蕩平后金的王化貞一樣。    袁崇煥到底是不是下一個王化貞呢?有待時間考驗。    牛皮吹了,官也升了,接下來就該“是騾子是馬,à出去遛遛”了。    就在à出去遛遛之前,袁崇煥去拜會了一個人,?呢?熊廷弼。熊廷弼當(dāng)時因為兵敗,正聽勘在京,畢竟是遼事的老前輩,袁崇煥想去聽聽他的意見。    熊廷弼什么都沒說,他倒是想聽聽袁崇煥本人的想法,他問:“操何策以往?”    袁崇煥說了四個字:“先守,后戰(zhàn)?!?   熊廷弼樂了,真的樂了,他很長時間沒有樂了,自打他二次?遼之后,他就沒有樂過。因為,沒有人真正理解他——朝廷里一窩蜂地支持王化貞;一窩蜂地認(rèn)為應(yīng)該主動進攻;一窩蜂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自己擺太高,把對手?jǐn)[太低;一窩蜂地急功近利?,F(xiàn)在,在一個無名小卒,一個事前吹著牛皮,聽起來又是個不靠譜的即將上演王化貞2.0版?zhèn)髌娴臒嵫心晟砩?熊廷弼卻看到了希望。很好,非常好,遼事有希望了。    然而,這是袁崇煥和熊廷弼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面。    遺憾的是熊廷弼忘了一件事,他沒有問問袁崇煥,守是怎么守,戰(zhàn)是如何戰(zhàn)。    袁崇煥上任去了,他得到了前輩的贊許,他更加豪情萬丈。    袁崇煥來了之后沒多久,王大人也來了。    王大人來了之后,辦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視察山海關(guān),最后得出結(jié)論,山海關(guān)簡直修得一塌糊涂;第二件事,跟薊遼總督王象乾保持一致,“撫虜”。    我們來說說第二件事吧。王大人要撫的虜,就是蒙古人。當(dāng)時在山海關(guān)北部的廣袤地區(qū),基本都為蒙古哈à慎部所據(jù)——?因?鬧災(zāi)。在小冰河時期,全中國都鬧災(zāi),后金鬧災(zāi),大明鬧災(zāi),蒙古也鬧災(zāi);蒙古鬧災(zāi)之后,大批人涌入了遼東,成為遼東一股異常龐大的力量。    怎么處置這些蒙古難民呢?主流意見是招撫,收歸己用。    袁應(yīng)泰當(dāng)時就是這么干的,看到蒙古同胞餓得饑腸轆轆,此公惻隱之心頓起,就讓難民進了沈陽、遼陽,然后,袁應(yīng)泰還傻傻地認(rèn)為,我給了你們好處,讓你們吃飽喝足,你們應(yīng)該報答我。有沒有報答的呢?有,三岔兒堡之戰(zhàn),就有蒙古同胞為之戰(zhàn)死;然而,是不是全都是知恩圖報的呢?顯然不是,白眼狼也是有的,而且很多。袁應(yīng)泰公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到了王化貞這兒,已?不是希圖報答的概念了,王大人他認(rèn)為,應(yīng)該讓他們跟后金火并,然后他坐收漁利。但王化貞未免過于單純,蒙古人也是人生父母養(yǎng)的,人家的命不是命?人家憑什么幫你玩命?所以,東林黨大佬鄒元標(biāo)同志后來在判決書里痛心疾首地表示,王化貞太天真太幼稚,妄圖利用蒙古,卻反被蒙古人利用,典型的被人賣了還幫人數(shù)錢的主兒。    到了王在晉這兒,又更進一步了。不懂了吧?王化貞都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還怎么更進一步?好吧,《三朝遼事實錄》告訴你答案,王大人后來吹噓自己功績時說:“朵顏、歹青、虎憨兔,皆來受款。自關(guān)門以及松山貳佰八十里外,皆歸版圖,樞輔襲其成,而召回自代。”    我們來分析一下。自打廣寧兵敗之后,遼東的漢民基本兩個走向:一、被努爾哈赤擄走;二、被熊廷弼帶走。所以,山海關(guān)北部成了蒙古人的天下。其實王大人在任期間,連一個小卒子都沒往外放,一心想著守滿一年,加官晉爵,只是花了點錢安撫了一下,他便觍顏無恥地說出“自關(guān)門以及松山貳佰八十里外,皆歸版圖”的大話。王大人真不拿自己當(dāng)外人,真是漢蒙一家親啊,他想上門認(rèn)親戚,可人家還未必答應(yīng)呢!    王化貞同志還只停留在鷸蚌相爭的階段,市井小民吵架是這個路數(shù),看起來,閣老大人吵架,也是這個路數(shù)。孫閣老有孫閣老的版本,王大人有王大人的版本,到底?的版本對呢?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因為這場架,到底是王大人吵贏了,還是孫閣老吵贏了,在當(dāng)時,可能很重要,但是幾百年過去了,?贏?輸還重要嗎?重要的不是?贏?輸,而是?對?錯。    我們來看看王大人最后為自己做的辯護吧。王大人扯這幾句,言下之意是,那三個接收潰兵的寨子,是?人的,根本是不存在的,是應(yīng)付應(yīng)付這些邊兵的,等到仗一打,邊兵就會發(fā)現(xiàn),奶奶的,我們被涮了,?來新城是死地啊,無路可退啊,怎么辦呢?只能死戰(zhàn)到底了。    孫閣老一聽這話就無語了。孫閣老無語的可能性有兩種:一、王大人你說得太有道理了,太對了,我怎么沒想到呢?還是王大人聰明,秒殺孫某人啊;二、王大人你這話太無敵啊,算了,我就不說了,被雷倒了。第一種是贊同,第二種是不屑。哪種可能性更高呢?我覺得吧,第二種可能性更高。我來分析一下啊。    退一萬步講,王大人編的謊很高明,邊兵進新城時,都認(rèn)為有地方可以退,直到仗打起來,想逃命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無路可退,山上沒有寨子,后面都是地雷,沒有督戰(zhàn)隊,勝似督戰(zhàn)隊。好,那么,當(dāng)潰兵發(fā)現(xiàn)無路可退時,他們有哪些選擇呢?王大人認(rèn)為,只有一個,死戰(zhàn)到底。但很不幸,王大人,你怎么沒有想到另一種呢?打仗永遠(yuǎn)都有三種可能,一是戰(zhàn),二是退,還有第三種,降。    遼東之役打到現(xiàn)在,大明軍隊早就患上恐金癥了,一旦當(dāng)兵的發(fā)現(xiàn)打不過又逃不了,投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后金攻城這么多場仗打下來,哪一場不是軟硬皆施?天字第一號漢奸、后金的額駙李永芳,哪場仗開戰(zhàn)之前不在城外吆喝一嗓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舊日同僚投降的?在這種心理戰(zhàn)的攻勢下,難免會有意志不堅定的明軍投降。    誠然,地雷可以代替督戰(zhàn)隊,不讓部隊后退,但是,地雷畢竟是死的,督戰(zhàn)隊才是活的,地雷沒辦法阻止部隊投降,是不是?    其實投降不可怕,可怕的是投降帶來的后果很嚴(yán)重。八里鋪重城的明軍若真的投降了,后金占據(jù)了八里鋪,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舊城離重城只有八里之遙,正常人步行一小時就能從重城走到舊城。而早已是驚1之鳥的明軍,它會在餓狼在側(cè)的情況下安寢嗎?這日子可怎么過啊。    這么說吧,后金一旦拿下八里鋪,那么,八里鋪重城,就成為了后金攻擊山海關(guān)的最佳陣地,明軍將被壓縮到只有八里的活動區(qū)域,再不懂軍事的人也該知道,這仗基本就沒法打了。    再退一步講。好吧,即便大明將士都是好樣的,或者說腦子都不轉(zhuǎn)彎,一旦發(fā)現(xiàn)逃不了,就準(zhǔn)備死守了,那么,能不能守得住呢?    顯然,不好守。為什么不好守?所謂八里鋪重城,實話說就是一道城墻,37里長的城墻,目的是為了彌補山海關(guān)修筑的“缺陷”,所以修筑的第一?則是把山嶺收在墻內(nèi),問題就來了,4萬人守37里,兵力怎么布置?就沒法布置。因為,這37里的城墻,處處都是要點,哪一點破了,防線就崩了,而要平均分布的話,大家覺得,兩個人守1米,是不是太擠了些?    王大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的核心,叫做戰(zhàn)略縱深。    八里鋪的城墻,并沒有王大人想象的那么堅固,主要?因在于,這是一條扁平的防線,沒有任何縱深可言,而要對付一條扁平的防線,只需要在這條防線上敲開一個點就可以。一點攻破,全線崩潰。在這種情況下,攻方永遠(yuǎn)是主動的,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到底去攻擊哪個點;而守方永遠(yuǎn)是被動的,他們永遠(yuǎn)不知道攻方會來攻擊哪個點。這對于防守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更要命的是,一旦八里鋪失守,山海關(guān)的明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窘境,他們會發(fā)現(xiàn),八里鋪的這道城墻,就像是牢房的牢墻一樣,把他們緊緊關(guān)住了,關(guān)在八里的狹小空間內(nèi)。山海關(guān)背靠著京畿,退無可退;前方八里處有道城墻,進無可進;到了此時,那真是守?zé)o可守;接下來,就是想哭都哭不出來了。    所以,不管王大人如何為自己辯解,我都必須說,修筑八里鋪重城,簡直就是扯μ,孫閣老“無以應(yīng)”,可能是實在不知道怎么來駁斥王大人了。    沒有漏洞會讓人無從下手,但是,漏洞太多,同樣也會讓人無從下手!    當(dāng)然,王大人一定不同意我這么說,?說后金軍可以輕松推進到八里鋪?你將八里鋪外圍的蒙古人置于何地?蒙古人可是得了我們許多好處的,王象乾王總督跟他們可是稱兄道弟的,關(guān)系深著呢,后金軍來了,他們不會抵抗?P1-P17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來,時勢也就是命運。像希臘史詩與悲劇中那些英雄們一樣,他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了,但每一場戰(zhàn)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劇結(jié)局。     ——金庸袁崇煥的性格,凸顯一個“敢”字——敢走險路,敢擔(dān)責(zé)任,敢犯上司,敢違圣顏。他為堅持真理而不怕披荊斬棘,不怕承擔(dān)責(zé)任,不怕得罪上司,甚至于不怕違逆天顏。袁崇煥的這種性格,既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yè),也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閻崇年 其實袁崇煥和孫承宗之間的差距并不大,他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戰(zhàn)斗能力,只差一樣?xùn)|西——戰(zhàn)略眼光。他不知道為什么不能隨便殺總兵,為什么不能把皇太極放進來打,為什么自己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做個二級人物。     ——當(dāng)年明月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zhàn)守。議戰(zhàn)守,自崇煥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明史·袁崇煥傳》

編輯推薦

《愛國的賣國賊(袁崇煥)》編著者王中亞。    袁崇煥,一個極具爭議的名字,所有明史愛好者都繞不開的名字,關(guān)于他的紛紛擾擾關(guān)于張居正 工于謀國,拙于謀身。歷史上爭議了數(shù)百年,有過兩次官方定性,至今仍無平息跡象。本書的任務(wù)是,結(jié)合大量史料,用生動活潑的語調(diào),簡明深刻的視角,去為這種爭議劃上休止符。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愛國的賣國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書名是兩個完全相悖的概念,很類似影片《真實的謊言》的片名。內(nèi)容很是“另類”了一些。另類之一,描繪出一個和以前人們概念中的高大全的偉人、英雄,有些許不一樣的袁崇煥。另類之二,是描繪出一個和以前人們概念中的只是個合格的八級木匠,其實一點兒都不一樣的天啟帝。原來天啟帝一點都不“木”,也一點都不“匠”,對遼東的戰(zhàn)略形式和明軍、金兵的戰(zhàn)斗力,比袁督師深刻的多、清醒的多,有《明史》為證。
  •   歷史總是在驚人的重復(fù)。在袁崇煥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既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值得推薦。
  •   袁崇煥是民族英雄,當(dāng)時如果他不被冤枉而死的話,滿清也不會侵略并消滅我大明,也就沒有了漢人的屈辱近300年的剃發(fā)易服以及大屠殺,作為漢人大明的子民時刻效仿袁崇煥,視復(fù)興大漢為己任。
  •   書本身不錯,可是對于里面的觀點不太贊同
  •   在書店看了個開頭。才決心買的。文筆很幽默,讀著很輕松。視角很獨特。挺有意思的。
  •   我們民族的悲劇,而且一直在上演!
  •   很有見解,一句話,忽悠誰也不能忽悠老大。
  •   寫的很好,袁根本不是什么民族英雄
  •   印刷很好,字體及行間距都適于閱讀。
  •   作者換了一個視角看袁嘟嘟,他不是岳飛,更不是可以改變局勢的一個人,但他身上的謎太多了,作者嘗試去剝開歷史的面紗讓我們?nèi)ヒ桓Q其本來的面目,但是還是有點模糊
  •   全書完全照著當(dāng)年明月的風(fēng)格來寫,不免讓人審美疲勞,文中不少臆斷與常識錯誤,很難讓人認(rèn)同作者的水平,版面質(zhì)量較差,不知是誰做的封面,渣渣??傊?,內(nèi)容尚可。
  •   你知道什么是中華文明的正朔?“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xì)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段話來自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魯迅的這句話你這個能說出所謂中華文明正朔的人,不會不知道吧?正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所以才會兩次亡國,而且是亡于文化文明遠(yuǎn)遠(yuǎn)落后于自己的民族!這就是為何人口只有區(qū)區(qū)100萬的滿族,能夠統(tǒng)治所謂先進的民族漢民族幾個世紀(jì),而且漢人也被迫留了幾個世紀(jì)的奴才的尾巴的原因,這樣的事,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本民族特別是本民族的民族英雄異常苛刻,對外族卻異常寬容,不亡國才怪!為何人口只有區(qū)區(qū)100萬的滿族,能夠統(tǒng)治所謂先進的民族漢民族幾個世紀(jì),而且漢人也被迫留了幾個世紀(jì)的奴才的尾巴?就因為滿族是個崇敬崇尚崇拜英雄的民族,而且在統(tǒng)治中國的幾個世紀(jì)里,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沒有殺過一個民族英雄。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都親自批字,明未愛國領(lǐng)袖袁崇煥的墓要保留。
  •   網(wǎng)上對袁承煥有褒有貶,這本書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