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窗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中國工人  作者:丁東 編  頁數(shù):323  
Tag標簽:無  

前言

  《此生此情》編定以后,中國工人出版社的陳大鋼先生又約我啟動了這本書的編選?! ”緯闹黝}是追憶逝去的同學。同窗是同學的雅稱。在各種人際關系中,同學具有特殊的意義,不是親屬,卻可以比親屬更融洽。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間的關系可以親密無間,也可以反目成仇,卻又不能不面對。而同學關系相對單純,年齡相近,人格平等,合得來則交往,合不來則疏遠,可深可淺,可聚可散,沒有共處一處互相折磨的必要。所以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人在家庭中得不到親情,卻可以在同學中獲得友情。同學去世,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悼文者,必是同氣相求,心靈相通。  篇幅所限,本書僅選了十九篇文章。但我還是想在有限的空間中,盡可能擴展時間的跨度。書中李銳和文立徵、趙儷生和王瑤、馮契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同學,龔育之和鄭惠是四十年代的同學,劉發(fā)清和林昭、羅基和沈元、王學泰和遇羅克、畢星星和南巖是五十年代的同學,章立凡和史鐵生、沈睿和姚錦云是六十年代同學、野夫和李如波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同學。把這些本不相干的文章編排在一起,無意中展開了一部當代同窗的歷史長卷。同學少年,處于不同的時代,受到理想的感召,從投身救亡,反對獨裁,到追求自由,告別蒙昧,可稱風雨蒼黃,氣象萬千。超越政治史的角度,從社會史、教育史、學術史、文化史的角度,亦可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品出酸甜苦辣的不同意味。  與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相比,思想家在當代中國是最稀缺的一種人。本書著意選擇了對顧準、林昭、遇羅克、楊小凱幾位思想家的追憶。這些悼文不可能全面總結(jié)他們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只從同窗的角度,展示一段近距離的獨特交往。其中徐方和她的母親張純音與顧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同學,而是在文革期間一起進了五七干校,算是一種特殊的同窗關系吧?! g覽追憶同窗的悼文,我發(fā)現(xiàn)以大學、中學同窗居多,小學同窗又能寫出豐厚人文內(nèi)涵的文章則十分稀缺。因而,沈?;貞浶W同窗姚錦云的《殘酷的青春》就顯得別具一格。她們在文革中共同經(jīng)歷了青春期。而那個年代少女特有的精神歷程,史家缺少記載。所以此文雖然篇幅頗長,仍然不愿割愛?! ⊥耙酝猓€有若干追憶同代好友的悼文,意趣與同窗相近,一并選入本書?! 《?一一年五月

內(nèi)容概要

丁東主編的《風雨同窗(十九樁刻骨銘心的人生往事)》是繼《先生之風》、《追憶雙親》、《此生此情》之后,丁東先生主編的第四部懷念逝者文集,四部書形成一個系列,名為《背影書系》,意象源自朱自清的名篇。逝者漸行漸遠,再不抓住他們的只鱗片爪,恐怕連背影也看不到了!
《風雨同窗(十九樁刻骨銘心的人生往事)》所懷念的,均為作者人生旅途中最難忘的同行者,那些真實的細節(jié)、熾熱的情感,執(zhí)著的追求,往往令人眩目,甚至窒息。
青春是可貴的,理想是值得珍視的,但這還不是本書的全部主旨。書中的一些人之所以令作者難忘,顯然是由于他們的特殊經(jīng)歷,已經(jīng)成為整個民族歷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書籍目錄

序◎丁東
文立徵
想念你啊,文立徵◎李銳
郭世英
影響了我一生的人◎周國平
林昭
一個不屈的英魂◎劉發(fā)清
遇羅克
一本書的故事◎王學泰
沈元
哀沈元◎羅基
顧準
兩代人的良師益友◎徐方
姚錦云
殘酷的青春◎沈睿
趙一凡
無題往事◎徐曉
王瑤
馮契
記王瑤與馮契◎趙儷生
南巖
南巖之死◎畢星星
余易木
文壇英才余易木◎張守仁
鄭惠
故人長憶亦長磋◎龔育之
楊小凱
我與楊小凱◎鄧曉芒
李子云
四條小辮子◎馬懋如
劉向宏
縱無健筆書青史,不敢心聲付蛀塵◎吳迪
李如波
別夢依稀咒逝川◎野夫
張魯
悼張魯◎何蜀
史鐵生
鐵摩:自由飛翔的靈魂◎章立凡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剛開學時,世英總和一個名叫李建智的同學在一起,李也是一零一中畢業(yè)的,喜歡畫畫,他們倆經(jīng)常攜著畫夾到校園里互畫人像素描。不多天,李因查出肺結(jié)核休學,我頂替了他的空缺。世英是一個離不開朋友的人,他顯然喜歡我,而我又深深地被他吸引。只要他在學校里,我們幾乎形影不離。我們住同一寢室,早晨一同漱洗,一同上食堂。去教室上課,往返路上,他騎自行車,我就坐在后座上。我們還常常一同逃課,躲在寢室里看書或閑聊。晚上熄燈后,我們會在盥洗室里逗留一會兒,他壓低嗓音向我發(fā)表各種感想。他對我基本上無話不談,后來成立X以后,他以及張、孫寫的作品,他也都拿給我看。因此,對于導致他后來慘死的那個X小團體的情況,我可以算是一個相當知情的人。在語文課的一篇作文里,世英寫道:“我什么話都對周國平說,不知道這是因為他小,還是因為他能理解人?!闭Z文老師在“因為他小”旁邊打了一個問號,批道:“小怎么是理由呢?”他有所不知,其實小還真是一個原因。我是全年級年齡最小的,而且樣子比年齡又小許多,進大學后仍在長個兒,臨畢業(yè)還常被人誤當做中學生。有一回,我進一家舊書店挑了幾本書,付款時,收款的老頭好奇地問我是哪個中學的,突然瞥見我的?;眨⒖探衅饋恚骸翱炜?,這么小就上北大了,還買這么多書!”正在架前挑書的幾個女中學生都回頭看我,使我既害羞又得意。世英對我的喜歡的確有憐小的因素,跟張、孫談到我時總把我昵稱作小家伙。其實,所謂“能理解人”也和小有關,因為小,不通世故,心地單純,又敏于感受,因此在全班同學為求政治上的進步而與世英拉開距離時,我獨能對他懷著同情的理解。不過,真正說來,我是崇拜世英的,這是一個少年對一個富有魅力的青年的情不自禁的崇拜。他比我大三歲,現(xiàn)在想來,當時也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大孩子而已,但在那時的我眼里就算一個大人了。他的外表就非常帥,身高一米七八的個兒,體格勻稱結(jié)實,一張輪廓分明極具個性的臉,很像一張照片中的青年馬雅可夫斯基,經(jīng)常穿一件中式對襟布褂,風度既樸素又與眾不同。當然,更令我折服的是他的精神素質(zhì),除了思想上的真誠之外,他又是一個極善良的人,對朋友一片赤忱,熱情奔放,并且富有幽默感,頑皮而善于說俏皮話。我是在最容易崇拜一個人的時候遇見他的,然而,即使在已經(jīng)度過了大半生的今天,我仍然敢說,他是我今生今世遇見的最具人性魅力的一個人。

媒體關注與評論

的主題是追憶逝去的同學。在各種人際關系中,同學具有特殊的意義,不是親屬,卻可以比親屬更融洽。同學去世,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悼文者,必是同氣相求,心靈相通。這些本不相干的文章編排在一起,無意中展開了一部當代同窗的歷史長卷。同學少年,處于不同的時代,受到理想的感召,從投身救亡,反對獨裁,到追求自由,告別蒙昧,可稱風雨蒼黃,氣象萬千。超越政治史的角度,從社會史、教育史、學術史、文化史的角度,亦可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品出酸甜苦辣的不同意味。思想家在當代中國是最稀缺的一種人。《風雨同窗:十九樁刻骨銘心的人生往事》著意選擇了對顧準、林昭、遇羅克、楊小凱幾位思想家的追憶。這些悼文不可能全面總結(jié)他們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只從同窗的角度,展示一段近距離的獨特交往?!  |

編輯推薦

《風雨同窗:十九樁刻骨銘心的人生往事》他去了,給人們留下連串的故事和疑問,這些一度激動過多少不同年齡與不同性別人們的人,然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給人們逐漸忘卻。我們往往易于淡忘痛苦,或者把它變成可以咀嚼的、中性的回憶,我們都是阿Q,否則難以生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風雨同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十九個人,十九段歲月和人生,歷史就是由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構(gòu)成
  •   真的很刻骨銘心
  •   本書編得非常好,特別感人。使讀者加深了解那些特殊時的代非凡人物,如:沈元、郭世英、顧準等。
  •   這本書是同學情的具體體現(xiàn)。
  •   還只看了周國平寫郭懷英的一篇,深刻的悲劇,因為時代,一切可能都成為不可能,還不如不曾出生,就不會絕望。
  •   這是丁冬先生編的叢書系列之一,很厚重的感覺,值得一讀。
  •   永遠的林昭?。。。。。。。。。。。。。。。?!
  •   這本書讀完了,內(nèi)容很充實,內(nèi)容很深刻,但所寫的內(nèi)容也以同一時期的事件為主,貌似經(jīng)歷都很相似,因為畢竟沒有經(jīng)歷,沒有什么共鳴,讀到后面的時候,真的有一點催眠之感。
    但書本身編排的很好。
  •   幫同事買的,她很滿意,比她在書店買便宜多了,而且買齊了這個系列的四本書,很歡喜呢。
  •   推薦閱讀,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
  •   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
  •   歷史同個人命運的交融。
  •   最是人間真情在,猶記長安課歸時、
  •   如果你是50以上的人,肯定喜歡。
  •   勾起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   非常好買了全套
  •   如同書名一樣,十九樁刻骨銘心的人生往事,讓你回味深思感悟.
  •   人生心得
  •   這本書的確有一些好的文章,但是好的文章都是來自底層的人寫的,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才能真正的發(fā)人肺腑,令人深思,如沈睿的《殘酷的青春》,畢星星的《南巖之死》。同時,也有一些文章,卻讓人很遺憾,特別是那些一開始就進行紅旗、新華社之類的作者寫的東西,沒有任何的可讀性,甚至可以說是無病呻吟,說出來他們的同窗或同事感情也僅僅是一起去哪兒開開會,哪兒去吃吃喝喝,沒有任何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東西,這類人的文章寫出來如同記流水賬一樣,沒有任何一點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記憶的,我就不說具體是哪些了。
    建議選編時,不用再把這些人的文章拿出來濫竽充數(shù)。
  •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篇,其中的一篇是周國平的回憶,回憶他和郭沫若兒子郭世英的同窗友情。另一篇是沈睿寫的有散文體性質(zhì)的類似小說的東西,這篇寫的比較長,類似章詒和的劉氏女那樣的小說,你會看到,這些帶有感情的文字是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和感動的,殘酷的文革是不能阻止這些美麗和動人的友情在人間發(fā)芽生根的。再有一篇是野夫?qū)懙年P于亡友的故事,之前在江上的母親這本書里已經(jīng)看過了。這一系列的書本還是挺值得一看的。
  •   書質(zhì)量很好 內(nèi)容新穎 可以引起人的深思
  •   非常棒的一套叢書。文字非常感人,感情真摯,并且有深刻的思想蘊含其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