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茅于軾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茅于軾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哲學家都把"私"看成是萬惡之源,所有的壞事都是"私"干出來的,這個說法是非常錯誤的。"私"不是做壞事的原因,侵犯了別人的"私"才是真正的原因?! 衅髽I(yè)可以變成有效率的企業(yè),但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有汪洋大海的民營經濟?! 鹘y(tǒng)的道德跟市場經濟的道德是不是有區(qū)別呢?它們最大的一個不同是,傳統(tǒng)道德里頭缺乏人跟人平等這個最基本的因素,而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人跟人平等上頭的,是建立在自由至上的,它要求盡可能沒有約束?! ∝毟徊罹嗖豢赡芟?,判斷生活過得好歹的標準是"大家都高興"?! 鹘y(tǒng)經濟學認為一頭羊換一柄斧子是因為勞動時間相等,如果勞動時間相等為什么還要去交換?可見交換不是等價的。最妙的就是交換的雙方都感覺自己賺錢了。其中的原因就是交換創(chuàng)造了財富,它發(fā)揮了比較優(yōu)勢,而且具有規(guī)模經濟效應?! ∥覀冋f富人幫助窮人,強者幫助弱者是正常的,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錯了。我們看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在馬路上給人理發(fā),不收錢,他旁邊排了一個長隊,十幾個人,這十幾個人不是來學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而是來撿便宜的。你培養(yǎng)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就培養(yǎng)了十幾個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人。因為它在邏輯上是錯誤的。
作者簡介
茅于軾,著名經濟學家,被譽為“經濟學界的魯迅”。1929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畢業(yè)于重慶南開中學,1950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1984年從鐵道部科學研究院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創(chuàng)辦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曾在北京經濟學院、中國礦業(yè)學院研究生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院校教授經濟學,并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經濟學研究。先后擔任亞洲開發(fā)銀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組、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顧問。著有《生活中的經濟學》《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經濟學的智慧》等書。
書籍目錄
第一講 我所認識的經濟學第二講 市場經濟下的道德問題第三講 道德、信用與市場經濟第四講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第五講 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市場經濟之沖突第六講 市場經濟中的利益和信用第七講 貨幣、金融、WTO第八講 WTO與制度變遷第九講 制度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第十講 宏觀形勢如何影響到每個企業(yè)第十一講 跨世紀中國環(huán)境問題的思索第十二講 最要緊的是讓農民進城第十三講 經濟落后地區(qū)如何趕上來第十四講 法治與市場經濟第十五講 制度轉軌中的人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一般均衡的價格信息下,每個人按他自己的利益來選擇的話,就實現了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化。為什么能這么說?這很簡單,在均衡價格下,錢表示價值,賺錢就是創(chuàng)造價值,個人出于自利的選擇一定能多賺錢,也就是多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要是價格扭曲了,個人的選擇可能跟社會目標不一致。所以說,在一般均衡價格下,個人出于自利的選擇和社會目標是相一致的,我覺得這一條是制度經濟學里頭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它肯定了經濟自由主義,肯定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合理的,對整個社會資源配置是有改進的。這和計劃經濟時候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計劃經濟認為,一個人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影響別人的利益,大家都去追利益的話那怎么得了?所以大家都要犧牲自己,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工作。但是計劃經濟也有它的道理,因為計劃經濟下人與人是不平等的,有一些人有特權,是計劃的設計者或監(jiān)督者,另外一些人是計劃的實施者。在人與人不平等的條件下,如果個人都追求利益的話,后果必然導致混亂。其實,市場經濟也一樣。一般均衡只有平等人之間自由選擇才能達到。所以,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相聯(lián)系,和平等自由相聯(lián)系。但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正確性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做。比如說有兩個工作可以挑選,一個工作賺錢多一個工作賺錢少,那怎么挑選?我肯定挑選賺錢多的。這份賺錢多的工作,對社會作的貢獻也大。但是也可能貢獻反而小了,這就是說這個價格是錯誤的。因為我的雇主不是一個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人,他想的是別的事,不是按照你的產出的多少來付你的工資。在這種情況下我去挑一個賺錢多的那就搞錯了,可能賺錢少的這份工作才是社會最需要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誤呢?因為那個老板不是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來決定你的工資。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從制度上講,有一個非常大的區(qū)別就是:市場經濟承認個人的利益。它不但承認個人的利益,而且它認為,你要是不講個人利益的話,反而是破壞全社會的利益。我們知道一個社會是很復雜的,你坐火車,它正點要開,這件事是非常復雜的。司機必須在場,裝貨的人必須把貨都裝上,扳道岔的也得扳好,前頭的火車要開走,一系列的事情都得配合。怎么配合的呢?就是靠的市場的力量。在計劃經濟時候也要配合,靠的是行政命令,你必須怎么樣,他必須怎么樣。在市場經濟下面呢,它是靠的市場的力量。我這次出差到云南來,不用靠什么行政力量,我只要跟旅行社一說,它就幫我把什么事都安排好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價格,靠的每個人最求自己的利益。這種行為逐漸轉化為二種職業(yè)道德,他哪怕不想賺我的錢,他也不能不賺。因此就出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益是符合道德的。社會是復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要配合得這么好,效率要這么高,它靠的就是追求利益。這一點逐漸轉化成為一個人對職業(yè)的一種忠誠。有的時候為了實現自己對職業(yè)的忠誠,你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你所得到的報酬,但是社會得到了利益。回想一下改革二十多年,我們今天怎么能夠變得比20年前富裕得多呢?我這次來是坐飛機的,20年以前能坐飛機的人是太少太少了?,F在每個人家里都有彩電,已經不稀奇了,至少城市里頭是這樣。20年以前就沒有彩電,黑白電視機都很少。還是這塊土地,還是這些人,我們的財富增加這么多,并且現在勞動時間還減少了,從前一個星期干6天,玩1。天,現在只干5天。區(qū)別就是效率提高了,這是自由選擇、公平競爭所造成的。農民現在可以進城了,從前不可以;現在公務員可以下海,可以辭職;在海里頭的“魚”也可以去考公務員。道路暢通了,選擇的機會非常多,也就是你改進自己為社會奉獻的選擇非常多。不但在國內選擇,還跑到國外去選擇,買東西可以買外國貨,可以到外國去工作。在全世界范圍內,資源在重新優(yōu)化,所以我們要參加世貿組織。大家如果都透徹地把握剛才講的這一套理論的話,你們還會得到許多極其重要的推論。我來說幾個推論。第一個推論就是,科學技術要發(fā)生作用,但必須有一個均衡價格。我們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這句話有很大的限制條件,就是必須有一個價格系統(tǒng),有一個不扭曲的價格系統(tǒng),一般均衡的價格系統(tǒng)。為什么?靠科學技術的發(fā)達,我們能夠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也就是說科學技術減少了稀缺性??茖W技術能不能減少稀缺性?確實能夠減少。但是首先要知道什么東西稀缺,什么東西不稀缺。
編輯推薦
《我所認識的經濟學》:市場經濟的基本規(guī)則是什么,制度轉軌中的人該怎么辦,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令人堪憂,宏觀形勢如何影響到每個企業(yè),為什么最要緊的是讓農民進城,經濟落后地區(qū)如何趕上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