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我

出版時間:2011-6-1  出版社:中國工人  作者:黎東方  頁數(shù):365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的第一集《平凡的我》寫到二十五虛歲由法回國之時,前后承張國鈞(章君轂)、蕭孟能、劉紹唐三先生支持鼓勵,得以連載于《作品》月刊及文星版與傳記版單行本。就正于海內外文史界同仁。    第二集以由法回國說到九十二歲,承李宜涯女士在《青年日報》連載,更為我所感謝不忘。    此次單行本將一二兩集合并印行,首先鼓勵我的是劉紹唐先生,而始終勉勵我的是黃大受教授,達成實現(xiàn)的出力者是國史館館長潘振球先生及副館長朱重圣先生。    我借此機會,向各位先生女士,一并敬申致謝之忱。為了表達我的謝忱,我特地重行審校拙稿,刪去拖沓、支離及無關宏旨的部分。    我的法國業(yè)師馬第埃教授(Prof.Albert Mathiez)告訴我,在一切分門別類的史學著作之中,最難寫的是傳記,而自傳更是難中之難。第一難是由一人之小,寫出社會與國家之大。第二難,寫的人與傳記的主角,多少有很厚的愛護,難于求真。第三難,自傳的寫作者,更難于不避真實,勇于認錯,而且也要坦白承認,哪些是做對了的事。    我在本書之中,曾經(jīng)勉遵師教,勉為其難與難中之難,究竟做到多少,敬請各方師友不吝批評指正。    我回顧童年以來,至于老邁,雙親愛我、撫我、養(yǎng)我、教我、諒我,終身不忘,未有以報。師之教我、導我、正我,也恩重如山,未能回報。梁師任公、馬第埃師,只是其中對我最耳提面命的人。其他師長之格外給我教誨的,不可不在此謝恩:在揚州教我英文入門的常州鄧藻卿先生,在上海教我中文入門的南京黃子楨先生,教我西洋史入門的安徽劉麟生先生,教我中級英文的李偉伯先生、平海瀾先生,在清華教我元史的朱希祖先生、日本史與英國史的劉崇鉉先生、德國史的孔繁肴(云卿)先生,于課外教我史前史的陸懋德先生。    恩師以外,有愛我助我的恩人,如貴州袁冠新(世斌)先生、福建高魯先生、廣東胡漢民先生、河南陳銘閣先生、楊震華教授、江蘇顧毓琇先生、汪次笙(廷鏞)先生、四川黃復生先生;友人之德我救我者,如江西之劉愷鐘君、福建之黃蒼林君、四川之黃季陸君、安徽之劉真如君。    我一生碌碌,知我甚深者為童常(尚經(jīng))先生、姚朋(彭歌)先生、華仲鏖先生與張明凱先生。張先生以詩贈我,詩云:    詞壇鐘愛黎夫子,天下名聞孰與儔;    漫道讀書破萬卷,只憑細說已千秋。    謫仙倜儻洵游戲,傲骨嶙峋不忮求;    惟大文豪能本色,是真高士自風流。    生平勉我諒我者為陳立夫、余井塘、張其昀三先生。甚愧,一生未有成就,無以為報。謹序。    一九九八年陰歷八月初八日寫于美國    南加州圣地亞哥縣泡外城敝廬

內容概要

《平凡的我——黎東方回憶錄(1907-1998)》書名寄寓深意——貶抑自己,映襯時代的不凡,“由一人之小,寫出國家與社會之大”。歷史家寫自傳,即便是個人瑣事,也能寫出“天下”來。然而在讀者眼中,不僅天下不凡,“我”也不凡!
《平凡的我——黎東方回憶錄(1907-1998)》為一、二兩部,第一部從1907年作者出生下筆,結束于1931年作者自法國留學返國,第二部自1931年寫到作者暮年。
作者黎東方生于晚清,卒于世紀末年,見證了20世紀上半葉的風云變幻,又親歷了下半世紀的海外流離。無論天下大事,還是個人遭際,作者莫不以自己親歷的細節(jié)一一展現(xiàn)。全書筆力雄健,又不乏風趣灑脫,表現(xiàn)出一位史學家對于歷史的洞徹和現(xiàn)實的無奈。本書無愧為一部個人視角的20世紀中國變遷史,一部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作者簡介

黎東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省正陽縣皮店鄉(xiāng)。1907年出生于江蘇省東臺縣河垛場。早年在清華大學專攻史學,為梁啟超最后之及門弟子;后在巴黎大學專修法國大革命史,師從名師馬第埃教授。先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歷史教授。抗戰(zhàn)期間,在重慶主持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員會工作,并在中央、朝陽、復旦各大學兼課,并在課余于重慶、昆明、貴陽等地公開賣票講史,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繪聲繪色,場場座無虛席,一時傳為佳話。
抗戰(zhàn)勝利后,他應賽珍珠女士之邀赴美,助編其所辦之《亞洲雜志》,未及就任,又被波靈頓城福爾蒙州大學聘請創(chuàng)辦遠東學系。1947年9月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客座教授,兼私立亞洲研究院指導教授。1948年歸國任貴州大學歷史學系主任。1949年再次赴美,先后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大學、勞倫斯城堪薩斯州大學、伊斯諾伊州波奧哩阿城布雷德來大學任教。1954年與林語堂博士在新加坡共創(chuàng)南洋大學。
1963年在邁地森城威斯康星州大學任客座教授,后歷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美國佛雷斯諾城加州州立學院教授、圣迭戈城私立國際大學史學教授,又應英國牛津大學之邀,赴英講述中國彩陶與里海東境彩陶之比較,被譽為“中國之湯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英文對照史著《中國史之研究》(后改名為《我們的根》),《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史》,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創(chuàng)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chuàng)立》、《細說史前中國》、《細說抗戰(zhàn)》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1998年12月30日清晨,黎東方走完了他92載的人生歷程,安詳?shù)亻L眠于美國加州圣迭戈包威市郊外的墓園。他的治喪委員會由120人組成,均為一代名流,陳立夫為名譽主任,顧毓琇、卜少夫、陳香梅、劉紹唐等人為名譽副主任和名譽委員。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集(1907-1931)
弁言
一 先世
二 先父
三 先母
四 小獅子一群
五 老百姓合送金鎖
六 “中州黎寓”
七 撲通一聲
八 丈許長蛇
九 哥哥多才多藝
一○ 我有小辮子一條
一一 戴氏學塾
一二 補記十歲生日及戴老虎
一三 樂群小學
一四 搬到舊城頭巷去住
一五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一六 我進了孔廟
一七 課外活動
一八 拜觀音
一九 三位母親的哀怨
二○ 卷入五四浪潮
二一 做了三角戀愛的旁觀者
二二 又做了私塾學生
二三 補記偷錢經(jīng)過
二四 第一次去上海
二五 名落孫山
二六 八中一年
二七 申鈔不翼而飛
二八 罰站了一兩次
二九 國文的分數(shù)忽高忽低
三○ 踢足球
三一 打拳
三二 操洋操
三三 唱洋歌
三四 說洋話
三五 入黨
三六 見到了中山先生
三七 五卅
三八 開除
三九 考入清華大二
四○ 北上
四一 下榻徐宅
四二 檢查身體
四三 清華素描
四四 史學入門
四五 大師禮贊
四六 動了留法之念
四七 可感的張兄
四八 補習法文
四九 搬到總支部里住
五○ 頓悟
五一 譯書
五二 陡然成了富翁
五三 立券
五四 加油
五五 絕路逢生
五六 拜師
五七 搜集材料
五八 挨罵
五九 得救
六○ “既濟”,“未濟”
六一 辭師回國
第二集(1931-1998)
六二 回到國門上海
六三 在揚州與母親、大姐團聚兩次l
六四 在南京,辜負了三位長者
六五 在北京兩年,教書不受歡迎,譯書兩部半,不
知下落。支持抗日義勇軍,受到南京下令“押
解來京”
六六 在中山大學當教授,被抓進死囚監(jiān)牢
六七 流轉于南京、開封、西安、三臺、成都之間,前后三年
六八 轉往重慶,在教育部六年
六九 介紹大學教授與中學教員到新疆服務
七○ 去了瑤池
七一 與盛世才作了進一步的談話
七二 到北庭都護府
七三 在新疆各地創(chuàng)辦國語講習班
七四 在庫車欣賞壁畫
七五 見到默圣女公子的后裔
七六 墩子中的巨人
七七 略談疏勒與疏附的滄桑
七八 香妃在莎車的香冢
七九 感謝幾位好友送給我珍貴的古書l
八○ 我也留下一塊石碑在新疆
八一 我去了高昌國的故都
八二 迪化作史地演講
八三 搭車穿過河西走廊,回到重慶
八四 三編會
八五 忽然有了升官的機會
八六 陪孔祥熙吃午飯,他向我哭
八七 我作了公開的歷史故事演講
八八 我可能去了延安
八九 勝利帶來的狂喜與悲愁
九○ 賽珍珠邀我到美國助她辦亞洲雜志
九一 登船前后
九二 辜負了賽珍珠給我千載一時的良機
九三 在福爾蒙大學擔任遠東系主任
九四 陪葛禮先生評判中學話劇比賽,環(huán)游全州
九五 轉往布魯克林紐約市立學院
九六 拜識了高本漢先生
九七 在亞洲研究院教研究生
九八 離開美國
九九 香港、南京、貴陽
一○○ 貴大學生對我的印象
一○一 這一次在紐約幾乎餓死
一○二 在堪薩斯大學教課
一○三 又到了發(fā)愁的日子
一○四 黃君好意促請我一家來美
一○五 先在布萊德雷大學教暑期學校
一○六 然后到堪薩斯州立大學教一學年
一○七 再來布萊德雷大學
一○八 婚變
一○九 飛經(jīng)臺灣特準入境
一一○ 在新加坡幫助林語堂創(chuàng)辦南洋大學
一一一 回到臺灣
一一二 又到馬來亞
一一三 留在馬六甲寫教科書
一一四 又回臺灣
一一五 到政工干校
一一六 黃倪二兄勸我寫一本像樣的書
一一七 《細說清朝》出世
一一八 又寫了幾部《細說》
一一九 補敘威大之行
一二○ 我以文大史學研究所為榮
一二一 丹妮爾插曲
一二二 余波
一二三 大病一場
一二四 國際華學會議
一二五 華岡詩人
一二六 我又寫了幾本新書
一二七 家事
關于《平凡的我》
附錄 黎東方著作年表
跋黎成信
出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先父那時候只有八歲,每天走到大黎莊去讀書,因為大黎莊請了一位老師。他在九歲時候,有一天忽然失蹤。家里的人,找他找了幾天,毫無結果;半年以后,才打聽到他已被收留在閭河店一位黎舉人家里。原來先父當年在羅山做菜攤小主人之時便已久慕黎舉人之名,又深深感到大黎莊某老師之不能解答他的許多問題,所以就下了決心,一口氣跑三十里,到了閭河店,拜黎舉人為師。奇怪的是,黎舉人也隨隨便便留了他,“視如己出”,而并不通知這位有趣的小孩子的父母??赡苁窍雀肝纯蠈ⅰ靶±枨f”三個字告訴黎舉人(黎舉人名鴻猷,號筱鶴;一九三三年我回去之時,道經(jīng)閭河店,在公路之旁還見過一塊紀念黎舉人的石碑)。這一個故事,是四嬸告訴我的。先父和我也談到過,卻無如此詳細。其后,四嬸的兒子勇卿,帶我去見老姑。老姑說:“嗨!你就是三哥的二娃兒么?嗨!一個樣!你說話怎不蠻?咱句句懂。你問三哥去閭河店的事兒嗎?他去啦。那黎舉人可真糊涂??!別人家的孩子,嗨!……”老姑的話匣子一開,給了我許多寶貴材料。老姑說,先父在大黎莊讀書,早晨去,下午回來?;貋頃r常常是一溜子打著風車滾了回來(打風車,便是身體旁過來走,先將右臂伸直,右手著地,再用左臂伸直,左手著地,然后左腿伸直,左腳著地,右腿伸直,右腳著地。于是周而復始,右臂、左臂、左腿、右腿)老姑又說,因為閭河店黎舉人教得好,所以先父十六歲便進了學,二十五歲中了舉。這樣,正陽南區(qū)有過一個舉人,又有了一個黎舉人!南區(qū)的父老很高興。因此,各鄉(xiāng)各村領袖便開了一次會,湊款子蓋一座“書房”送給先父。這書房實際上是前后三進的住宅,全部用磚瓦,不用泥墻草頂。在第一進與第三進之間,另有兩間大的廂房,專供“小舉人”讀書之用。

后記

黎東方博士是我的父親。他的幽默感堪比我在美國見過的最好的喜劇演員,包括鮑勃·霍普、強尼·卡爾森和羅德尼·丹澤菲爾德這些人在內。在學術上,他可與美國歷史上任何領域最為多產(chǎn)的作家相比肩,包括保羅·薩繆爾森、羅伯特·索洛、詹姆斯·托賓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在內。在中國歷史方面,我不知道還有哪個作家出版的作品在數(shù)量上能夠超過我父親。實際上,我父親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寫了多少中國歷史方面的書籍和文章。當我問他總共寫了多少本書的時候,他回答說:“大概有六十到八十本吧。”也許,當一個作家寫了超過五十本書時,他或者她就不再去計算數(shù)量了。總之,如果單以作品的數(shù)量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屬于學者的話,毫無疑問,我父親堪稱杰出了。    衡量學者的另一種方法是比較其讀者的數(shù)量。我父親寫了一套“細說中國歷史”系列叢書,這些書被臺灣的“教育部”選入高中課程。我無法確知這些書寫得到底怎么樣,但很多人都對我說,你父親寫的書涉及了中國的很多朝代,內容非常豐富。當然,這些話也許僅僅是中國人對你或者你父親所取得的成就慣常表示的溢美之詞。    然而,我的確知道,很多人得知我是黎東方的兒子時都表現(xiàn)出很驚訝的樣子。一次,有人把我介紹給一個年輕的電影演員,說:“他的父親是黎東方?!?   “真的嗎?”她說。約兩個小時之后,年輕的女演員說:“我以前從來不知道黎東方有這么年輕?!边€有一次,一個名叫余博士的人(當時是美國強生公司駐中國的代表)一直叫我李先生。我告訴他我姓黎,黎東方的黎。他問道:“你和黎東方有什么關系嗎?”我說,“他是我父親?!?   “哎呀!”他說,“真是龍生犬子啊!”我很欣賞他對我父親的稱贊,但我十分懷疑他的這句話是否也羞辱了我。    我至今記得父親寫《細說三國》時的情景,這本書后來成了我最喜歡的書。父親于一九四一年在重慶附近的青木關開始動筆寫這本書,并于一九四八年在貴陽最終完稿。我對父親寫這本書的過程記得很清楚,因為在一九四一年的時候,我只有兩歲。顯然,他寫書的時候戢打攪了他。他扇了我一巴掌,我流了鼻血,然后他給了我一個銀元。一九四八年,在他快要完稿的時候,三歲的弟弟又打攪了他,他朝弟弟大聲吼起來。所以,盡管父親是寫故事的高手,有逗笑的本事,但他在寫作的時候也是很嚴肅的。    黎成信博士    二○一○年一月十七日于加州San Mateo市

媒體關注與評論

黎老師是一位終生樂觀,瀟灑不羈,甚至是玩世不恭的名士。以他的教育背景和人際關系來說,他都應該是中國政教兩界的人上人??墒鞘聦嵣纤麉s坎坷一生,有時甚至衣食堪虞,死后更是兩袖清風。在國民黨政權之中,紅透了半邊天的大佬們,許多都是他的好友和晚輩。而黎東方卻斯人獨憔悴,始終與權力和富貴無關。因為入朝為官,要戴紗帽畫臉譜,入大學當博士,也要鞠躬如也。對黎老師來說,當軍閥,作官僚,他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生就了一副玩世不恭的天性。改邪不能歸正也。嗚呼哀哉?!  频聞?/pre>

編輯推薦

《平凡的我:黎東方回憶錄(1907-1998)》:我的法國業(yè)師馬第埃教授告訴我,在一切分門別類的史學著作中,最難寫的理傳記,而自傳更是難中之難。第一難是由一人之小,寫出社會與國家之大。第二難,寫的人與傳記的主角,多少有很厚的愛護,難于求真。第三難,自傳的寫作者,更難于不避真實,勇于認錯,而且要坦白承認,哪些是做對了的事?!钖|方民國通俗講史第一人黎東方的世紀回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平凡的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這是黎先生的自傳。在他九十二歲(去世當年)為本書所作的自序,講起他的法國業(yè)師曾說過傳記之難,其中就有不避真實,是是,或非非,都不容易。黎先生表示要勉遵師教,勉為其難。通篇讀下來,語言平實,內容豐富,應該是達到了“近真”的要求。然而,我又讀到了唐德剛對他的描述,說黎先生“有著不可救藥的玩世不恭的本性”,而黎先生的兒子,也認為他的幽默感堪比最杰出的喜劇演員,這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單從文字,這是我完全沒有感覺到的。我又匆匆地將全書再翻了翻,仍然無法找到這種印象,所有的,僅僅是,誠樸。是知易行難?還是意不在此?也許,人性復雜,個人認同的內在和別人看到的外表,真的有著千差萬別。
  •   讀完黎先生的回憶錄,令人可敬可佩,不求官,不求祿,一身正氣,平凡做人,這就是先生一生的寫照。人生坎坷,但不為斗米折腰,專心治學,寧可清貧。何等高風亮節(jié)。好一個地道的中國知識分子,可惜,今日中國這樣的知識分子太少了。
  •   作為口述歷史的大師,黎東方口述自己的歷史當然不容錯過?。?/li>
  •   終于在開放時代得以見民國學者風貌。
  •   讀此書如聽長者語
  •   黎東方的細說系列我很喜歡,這本回憶錄可見他的經(jīng)歷
  •   老師推薦的傳記 我想不會差
  •   書印刷質量很好。作者經(jīng)歷豐富,學養(yǎng)深厚,文筆老練,時而像讀散文,時而像看小說。不經(jīng)意間,穿插了不少不太為今天所知的民國生活點滴,以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留學法國的場景。閑散的書名,一如其敘事抒懷,平凡中透著不平凡。感動于作者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固守,感嘆于作者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真正的文人情懷,而今安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