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很美-烏托邦的細節(jié)設計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馬少華  頁數(shù):35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著眼于細辨烏托邦著作的發(fā)展,不僅揭示出晚期烏托邦著作與早期烏托邦的重要差別,而且揭示出當代人的思想、當代問題與那些烏托邦著作在思想源流上真實“對接”的部分。
  本書盡可能多地介紹和探討了烏托邦著作中的細節(jié),這不僅是考慮到它的知識性和通俗性,以區(qū)別于抽象的理論著作,而且是考慮到,那些對美好社會的想象和設計,本身都是細節(jié)化的。正是在細節(jié)的設計中,前哲們凝結了無數(shù)心血和深刻的寄托。

作者簡介

馬少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曾長期擔任《中國青年報》評論員、中國新聞名專欄“冰點時評”編輯,并與同伴一起創(chuàng)辦了中國較早出現(xiàn)的報紙言論版“青年話題”。近年來在教學研究之余,先后在《新民周刊》、《中國新聞周刊》、《法制日報》、《北京青年報》撰寫評論專欄,并兼職北京電視臺新聞評論節(jié)目《今日話題》的主筆。著有21世紀新聞與傳播學專業(yè)系列教材《新聞評論》。

書籍目錄

閱讀烏托邦,宛若“心游”
人們?yōu)槭裁葱枰獮跬邪睿?br /> 烏托邦作為一種歷史久遠的精神需求
 對烏托邦的不同評價
 烏托邦的內在邏輯和思維特征
烏托邦的寫作形式
 游記、政論與法典
 空間與時間
 陳列國家制度與展示人的生活
 對話與辯論
 空想與虛構的區(qū)別
理想中的物質分配
 從公共倉庫到“交易簿”
 從“時間貨幣”到“道德銀行”
 從“懶人津貼”到劇院門口的“票匭”
 為什么要聚在一起吃飯?
美妙的勞動
 生產力的幻想
 社會分工的消滅
 回歸鄉(xiāng)村之夢
 休閑的幻想
 從“勞動軍”到小型個體生產
在計劃與市場之間
 反對商業(yè)的理由
 反對競爭,保留競賽
 從全能的統(tǒng)計到訂單式生產
 烏托邦中的計劃經濟及其反對者
理想的國家還是理想的人?
 單向封閉——隱秘中的開放
 烏托邦:強制的還是自由的?
 烏托邦:單一的還是多樣化的?
 由社會的理想到個人生活的理想
 晚期烏托邦與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
 從理想的社會到理想的人
性,國家的還是個人的?
 從柏拉圖的“公妻制”到張競生的“情人制”
 傅立葉對道德的批判及其極端化的性觀念
政治的想象
 從“哲學家王”到國家的消亡
 暴力革命與過渡時期
 從“新村”到世界——烏托邦的擴展模式
 烏托邦實現(xiàn)的日程
烏托邦的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控制
 由《福音書》到實景劇
 從“社會書店”到焚書制度
 從嚴刑峻法到法律消亡
在烏托邦的國土上旅行
 城建規(guī)劃:從“田園城市”到“萬米長廊”
 環(huán)境:綠色遍染的國度
 教育:從傅立葉的“兒童隊”到康有為的“人本院”
 科學:從“所羅門之宮”到測謊儀治國
在烏托邦的“反面”
 “反烏托邦”,冷冷地站在烏托邦對面
 烏托邦文本與實踐的反差
中國本土的烏托邦文本
 李汝珍的《鏡花緣》
 康有為的《大同書》
 張競生的“美的社會”
 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
 劉仁航的《東方大同學案》
烏托邦的當代意義
 也許有一些“烏托邦”已經悄然實現(xiàn)
 當代問題喚醒烏托邦精神
 當代未來學是不是一種烏托邦?
附錄:本書涉及的主要烏托邦著作及相關著作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城建規(guī)劃:從“田園城市”到“萬米長廊”許多烏托邦作品都在規(guī)劃和建筑上用了不少的筆墨,每一位烏托邦作家差不多都是規(guī)劃工程師。因此《中國大百科全書》在“城市規(guī)劃”卷目中,專有“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城市規(guī)劃”條目。比如歐文在《致拉納克郡報告》中提出的“大方形新村”、“大平行四邊形新村”,他還附了公社的模型圖。而傅立葉則認為:“歐文正是選擇了他本來應該避免的建筑形式──四方形,即單調透頂?shù)男问??!彼麨樽约旱睦硐肷鐣H手畫了大規(guī)模法郎斯泰爾的平面圖,特別注意了避免他認為歐文的四?形新村所不能避免的噪音傳播。宣傳并實踐了傅立葉思想的法國人維克多?扎西得朗在《社會命運》一書中,就專設一章《從社會的角度看建筑術的變化》,在對當代資本主義都市建筑進行批判的基礎上,以大量充滿感情的筆墨描述了空想社會單元“法郎斯泰爾”的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烏托邦的規(guī)劃和建筑是有一些共同特點的。一個總體的特點是整齊劃一。比如,《烏托邦》一書寫道:“我們只要熟悉其中一個城市,也就熟悉全部城市了,因為在地形許可的范圍內,這些城市一模一樣?!薄敖ㄖ敲烙^的,排成長排,櫛比相連,和街對面的建筑一樣。”①另一個總體上的特點就是嚴整的規(guī)劃性,以及城市的區(qū)域規(guī)劃的思想,甚至還包括城鄉(xiāng)一體的國土規(guī)劃的思想。安德里亞的《基督城》介紹這個理想的城市國家,就是從“城市的格局”開始的,并附了一張這個城市的平面圖和一張結構圖,形式上嚴整對稱,內容上按生產、生活分區(qū)規(guī)劃,井井有條。在卡貝的《伊加利亞旅行記》中,訪問者加利斯達爾爵士參觀伊加利亞首都伊加拉市,一開始就被領進市民大廳看市政規(guī)劃圖:“這張圖是根據1784年?規(guī)劃繪制的;開始施工到現(xiàn)在已52年了,還要25年才能全部完工?!?/pre>

編輯推薦

《想得很美:烏托邦的細節(jié)設計》: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總就大量閱讀科學幻想小說,即使我很早就知道,我將成為一個科學家。科學幻想小說中令我流連忘返的不是科學。而是對未來社會的幻想,未來社會無論好壞都與我們自己的社會截然不同。這使我從閱讀科學幻想小說發(fā)展到閱讀烏托邦著作。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溫伯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想得很美-烏托邦的細節(jié)設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在閱讀時超出了我的預期。實際上,對于烏托邦的研究和解讀,在中國學界尚不發(fā)達,而本書進行了很好的嘗試。本書基本上是由擴展版的讀書筆記所組成,在學術深度和系統(tǒng)性上有所欠缺,但對有關問題給出了很好的導引。
  •   中國有個烏托邦、理想國——華西村(下一個大邱莊)。1984、動物莊園、重慶的薄熙來。。。。。
  •   爭論中才完美
  •   確實想得挺美
  •   內容不錯,就是封面有點臟。
  •   探討烏托邦觀念,這樣的書在中國并不陌生,畢竟,那個餓殍遍野狂野酷烈的時代,離我們還不算遙遠。 烏托邦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在別人那里,它往往成為社會自我修正的推動力,而在咱們這,烏托邦,意味著傷疤。無論是太陽城、烏托邦還是伊加利亞共和國,其中對整體性公共性的強調,對無差異的熱愛,甚至是對私人生活的直接干預,都與后來的極權主義極為相似。我們警覺所有這些因素,因為我們經歷過苦難。 但卻很少有人愿意真的扒在烏托邦的城墻上,看看這個人造的理想社會究竟是什么模樣。同樣,我們厭惡歷史,抗議現(xiàn)實,卻很少有人愿意去意識到,究竟是什么因素,才使得那個空頭支票能夠成為數(shù)億人共同的夢想。我們擁護它,為之奮斗,為之樂觀,直到有一天它傷害了你,你才肯回頭審視兩眼。 由此我時常懷疑,我們對烏托邦的反思懷疑,是否也因為痛之深而責之切?我們反思歷史,反思別人,反思權謀,但卻極少回到西方原著,看看烏托邦為什么能夠激起狂熱,為什么能夠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畢竟,造成災難的元兇,是舉著紅旗涌上街頭的我們。 這本書的價值就在這里。馬少華老師用了十五年的思索與搜集,翻閱了大量烏托邦著作,打量這些人造理想國的細節(jié)設計,對物質分配、兩性關系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比較,兼以國內外各種烏托邦思想研究的插入分析,最后得出一個細微處見大景觀的烏托邦形象。 1996年,馬少華...老師在北京的舊書店里以兩元多的價格購買了烏托邦社會的經典著作《伊加利亞旅行記》,湊巧的是,2007年,我也曾在學校圖書館的舊書庫里也翻出了這套1978年出版的書,在發(fā)黃的借閱記錄卡上,我有幸劃下了第一筆。 馬少華老師認為這意味著“當代中國人對烏托邦熱情的冷漠”,在我看來,少人問津,恰恰證明著我們反思存在著難堪的死角。我們熱衷于看反極權主義三部曲,但對從《理想國》開始的烏托邦著作卻很隔膜,也很少有人意識到,烏托邦究竟吸引了我們天性中的哪些方面,使得我們前赴后繼飛蛾撲火。 “在一種意義上,烏托邦是西方傳統(tǒng)文化典型的表現(xiàn)。追求秩序,想要控制自然,掃除不可預防的事情,是人性本然的要求”。個體面對客觀世界的無力,使得避免不確定性幾乎是人性必然,這絕不僅僅是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而是人類必須面對的話題。 不得不承認,所有書中,完滿個體的展示、人人平等的藍圖和道德凈化的愿景都讓人心動?!叭说娜婢獍l(fā)展”,這是一個幾乎無法反駁的口號。不僅僅是口號,在具體的細節(jié)描述中,烏托邦的社會很難不讓人想起泥濘社會,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 在19世紀末的《烏托邦消息》中,人民自治和無政府成為了社會理想,自由遷徙與無限制的單獨行動,這已經是嬉皮士們共同的理想,即使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也足以成為理想社會模型。所有烏托邦社會對商業(yè)競爭的厭惡,對一律平等的喜愛,也足以讓底層左翼青年歡呼雀躍。一夫一妻制,性關系的簡約化,也能夠迎合道德主義者們熱盼的目光。 如果沒有慘痛的記憶,即使你是個清醒理智成熟的自由主義者,也難以保證不會被這些細節(jié)迷惑。烏托邦的所有細節(jié)設計,都像是人性對世界和人情的天然回應,人性永遠不愿看到一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社會,同情與排斥,然后恐懼任何動蕩,最重要的是,人性也向往惰性,在這里,不需要艱難思索人為何會被拋入世界,也不需要考慮早餐吃什么。總而言之,人類從根源上向往被安排出來的、沒有差異的充滿秩序的社會。 最初的烏托邦,幾乎就是宣泄不滿的文學出口。憤怒既可能成為前進的推動力,同樣也會是阻滯進步的最終障礙。烏托邦的社會模型不斷在修正,既有右派的理想,也有左派的目標,還蘊含著普通人對貧富差距、道德墮落的反感不平,于是,它天然易于成為意識形態(tài),也易于導致狂熱。 我們經歷過不幸,經過血淋淋的苦難,經過痛苦的思索,不得不對所有輝煌壯麗的東西保持一分警惕。更幸運的是,在左派右派紛擾不休的時候,還有這樣一本書,不厭其煩剖開烏托邦的城邦細節(jié),我們如何會被這些細節(jié)算計,作者沒有明說,我們卻不得不自覺。 閱讀更多 ›
  •   收到東西就出差了,也沒及時評價,卓越送貨很快,也很準時,贊一個,頂了!
  •   一個真正的學者在研究歷史的時候,首要的一點是真實。作者在講述“中國本土的烏托邦文本”時,卻令人遺憾地回避了“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這兩個烏托邦本土實驗的最經典,最真實,最慘痛的歷史文本。作者在講述其他問題的時候提到過秦暉。我建議讀者讀此書的時候,參考讀一下秦暉的歷史著作,正好可以彌補此書的缺憾。事實上有關“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的評價中共已有定評。我實在搞不懂作者為何還要這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