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王東京 頁數:295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秋,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落木蕭蕭,全球一片恐慌。局勢將怎樣演變,中國當如何應對,時逢百年一遇之經濟變局,作為經濟學人,我當然不敢有絲毫怠惰。故以《以前事為師》開鑼,一路跟蹤,一路寫來,不知不覺便有了這數十萬字的篇幅,今天得以與讀者見面。 本書是繼《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之后我個人“經濟觀察”系列的第三部,所錄文章也都發(fā)表在《21世紀經濟報道》。要說的是,這次輯錄出版冠名《中國的前景》,并非我要給讀者描繪一個什么圖景,而是因為很多文章討論的皆是中長期問題,關乎國家的前途。當然,本人有自知之明,一介書生,從不相信自己能改變什么。然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國家大事發(fā)表一些意見還是應該的口巴。
內容概要
本書是繼《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之后作者個人“經濟觀察”系列的第三部,所錄文章也都發(fā)表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要對中國的經濟問題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誰來救中小企業(yè)》《促就業(yè)豈可頭痛醫(yī)頭》《農民收入可能下滑嗎》《補貼農業(yè)不如放開價格》《再說春運火車票價格》等??晒氖孪嚓P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王東京,湖南常德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青年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風窗》等寫專欄文章數百篇。在《經濟研究》、《財貿經濟》、《改革》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數十篇,著有個人專著《國際投資論》、《中國政策選擇》、《大潮剖面》、《聚焦時政》、《經濟學筆譚》、《中國的難題》等十多部。近年來撰寫出版的《與官員談西方經濟學》、《與官員談中國經濟》、《與官員談經濟政策》、《與官員談經濟學名著》、《與官員談西方經濟史》、《與官員談現代金融》、《與官員談財政稅收》、《與官員談中國改革》等,在國內廣大黨政官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書籍目錄
擴需方略 以前事為師 4萬億元擴需資金怎么花 為擴需再進一言 誰來救中小企業(yè) 勿誤讀“積極財政政策”提問金融危機 別高看了經濟學家 也說中國高儲蓄 貿易保護成事不足 人民幣升值中美俱傷 傾銷是個偽命題保增長促就業(yè) 不必擔心GDP“保八” 促就業(yè)豈可頭痛醫(yī)頭 發(fā)展經濟何必總喊“口號” 調結構何以弄巧成拙 彎道超車:湖南憑什么收入分配變軌 何以提高“兩個比重” 農民收入可能下滑嗎 限薪并非上策 農民增收三大重點 給農民發(fā)購物券如何“三農”走向 糧食供應偏緊說 補貼農業(yè)不如放開價格 徐莊土地合作試驗 質疑“土地換社保” 又見民工荒住房與民生 政府可救樓市乎 房價與地價:雞與蛋的故事 保障性住房何去何從 “小產權”的是是非非 林權改革誰來補臺看不見的手 通脹會否卷土重來 成本可推動通脹嗎 假如沒有“黃牛黨” 再說春運火車票價格 政府采購呼喚競爭 新書打折又如何社會熱點冷議 社會集資并非洪水猛獸 氣候問題的經濟學視角 從“一價定律”看匯率決定 民主的局限 “國進民退”是危言聳聽 麗江空氣該收費嗎他山之石 美國經濟復興的啟示 德國的第三條道路 日本泡沫經濟的代價 俄羅斯“休克療法”的教訓 法國的農業(yè)現代化之路 加拿大的門戶開放戰(zhàn)略經濟學與文風 改進文風誰先吃螃蟹 文章千古事 一個書生的“從政經驗” 我選職業(yè)是誤打誤撞 寄望《中國經濟觀察》 再談湖湘文化 《企業(yè)制度再造》序附錄 破解中國經濟困局 農民增收應成為國家戰(zhàn)略 對話山西“三個發(fā)展” 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是當務之急 到哪里尋找大智慧 微觀視角的大筆乾坤 一本走出來的著作發(fā)表時間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其實,經濟學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歷來就無足輕重。不是嗎?當年凱恩斯出版《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力主國家干預經濟,于是人們往往把凱恩斯與羅斯福新政聯系在一起。殊不知,羅斯福推行新政始于1933年,而凱恩斯的《通論》1936年才出版。相隔三年,是凱恩斯影響了羅斯福嗎?當然不是。20世紀70年代,西方經濟陷入滯脹,新自由主義應運而生,說西方政府治理滯脹借鑒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沒有錯。但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義幾大巨頭從未進入政府決策層,而弗里德曼本人連政府顧問都不是。我的意思是說,經濟學家不過是藥師,沒有處方權,只告訴你什么藥能醫(yī)什么病。至于該吃什么藥,最后開藥方的還是政府。這樣看,說經濟學家誤導了政府,不是看高了經濟學家的影響力,就是低估了政府決策層的智商?! ∨e幾個例子吧。眾所周知,弗里德曼歷來反對“通脹”,為穩(wěn)定物價與減少經濟波動,他主張政府執(zhí)行“簡單規(guī)則”的貨幣政策。這是說,政府只需守住貨幣供應增長與經濟增長(含勞動力增長)之間的平衡,大可不必動用“利息、貼現率與存款準備金率”等去頻繁干預經濟??墒聦嵞??這三大政策工具被政府用起來卻如家常便飯。再有,弗里德曼關于扶貧曾提出“負所得稅方案”,關于對付通脹曾提出收入指數化構想,關于資助教育曾主張推行學券制。對這些重要的構想與建議,政府又何曾采納過呢? 回顧學說史,經濟學的任何一派學說,其實都與它所處的時代分不開。假若說凱恩斯主義是大蕭條的產兒,那么新自由主義則是“滯脹”的產物?!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