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單秀法 頁數(shù):26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毛澤東與周恩來”是一個重大的具有深遠歷史內(nèi)涵的課題。 有人曾講過: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國歷史,很大程度上是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的歷史。毛澤東與周恩來走到一起,結(jié)成終身之盟并成為歷史巨人,蔣介石則最終被歷史所拋棄。從“毛澤東與周恩來”這個角度審視這一歷史走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革命的客觀進程。本書描述了毛澤東與周恩來這兩位傳主在中國革命斗爭中并肩戰(zhàn)斗、密切配合的情形以及他們之間的某些矛盾,分析他們在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中表現(xiàn)出的才智、膽略和不同的文化品格特征,反映他們具體而真實的關(guān)系。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志同道合初會廣州 兩個年輕的共產(chǎn)黨人 共同的志向:以天下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 相異的品格:英雄豪杰氣概/社會公仆精神 毛澤東、周恩來與蔣介石第二章 英雄共識締造紅軍 周恩來以辭職相抗爭,領(lǐng)導了南昌起義 毛澤東不去中央機關(guān)工作,組織了秋收暴動 周恩來兵敗流沙,潛走香港 毛澤東率兵南下,紅旗插上井岡山 紅四軍“七大”與毛澤東落選 “9月來信”和《古田會議決議》第三章 周主毛輔轉(zhuǎn)戰(zhàn)蘇區(qū) “富田事變”的前前后后 周恩來兵困贛州,毛澤東冒雨解圍 第四次反“圍剿”,朱周代替了朱毛第四章 毛主周輔長征萬里 黎平會議,周納毛諫,揮師遵義 遵義會議,周毛聯(lián)手,共斥李德 “新三人團”的成立 會理會議,毛周結(jié)構(gòu)受到挑戰(zhàn) 海洋與海岸的聯(lián)盟,消融了張國燾的分裂行為第五章 毛周協(xié)力聯(lián)蔣抗日 洛川會議,毛周共謀抗日大計 “12月會議”帶來的陰影 克服團結(jié)抗戰(zhàn)中的嚴重危機 經(jīng)過延安整風,形成新的團結(jié)第六章 得勝必成天翻地覆 重慶談判,毛周“談”的杰作 轉(zhuǎn)戰(zhàn)陜北,毛周“打”的杰作 蔣介石敗走臺灣第七章 主席總理治國興邦 “不當李白成”與《學習毛澤東》 冒進/反冒進/反“反冒進” “國亂思良將”的感嘆和八字調(diào)整方針第八章 動亂歲月 相依相助 毛澤東炮打司令部,周恩來做夢也沒想到 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糾正其錯誤 聯(lián)手對林彪,共同薦小平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志同道合初會廣州尼克松曾講過,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歷史: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周恩來,還是一個是蔣介石,尼克松所說的“三個人的歷史”開始于1926年的廣州。以天下為已任和為中華之崛起的共同之“志”,馬克思主主義的共同之“道”,使毛澤東和周恩來走到了一起,第一次共同作出了反對蔣介石的正確策略。而蔣介石也正是在1926年開始登上國民黨最高權(quán)力的寶座,拉開發(fā)反共反人民的序幕。兩個年輕的共產(chǎn)黨人1924年9月的廣州,驕陽似火。26歲的周恩來冒著如火的陽光,踏上了廣州的碼頭。周恩來從法國回廣州,是廖仲愷與中國共產(chǎn)黨協(xié)商后,特邀他到黃埔軍校工作的。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在上海搭乘法國郵船波爾多號前往歐洲。同行的有郭隆真、張若名等l97人。l2月中旬,波爾多號到達馬賽,后轉(zhuǎn)乘火車去巴黎,1921年1月5日到英國倫敦。周恩來去英國“計劃擬人大學讀書三四年,然后再往美讀書一年,而以暑中之暇至大陸游覽。今方起首于此邦社會實況之考察,而民族心理尤為弟所注意者也。弟本拙于外國語言,談不易收功,計惟苦讀之償之耳。學費當以得官費與譯書兩事期之,果均不可行者,或往法勤工耳。……英國生活程度之高為各國冠,每年非中洋千元以上不易圖存,其他消費尚不論也”。①后來因為英國費用不堪負擔和還需要等待半年才能進愛丁堡大學,所以周恩來又回到了巴黎。不久,他同天津的4位勤工儉學的學生一起來到法國的中部布盧瓦學習法文和給天津《益世報》撰寫旅歐通信,有時還翻譯一些稿子,用稿費來維持生活和求學的費用。周恩來到歐洲的全部活動是將研究主義放在第一位,一到歐洲就對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
編輯推薦
《毛澤東與周恩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