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張承志 頁數(shù):315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世上有許多地方,人若是無心則一生都對它們不置一顧;而對其鐘情者,它們?nèi)鐝?qiáng)力的磁石,引入千里遠(yuǎn)投。 從大坂山到扁都口,沉默于祁連山脈奧深的那條路,就一直誘我投奔。去年剛剛來過還不夠,今年又來溫習(xí)的原因,不過為了讓自己的眼睛再享受一次?! ∠奶?,第二次從南麓穿過祁連山脈的深奧,越過大坂山,抵達(dá)了扁都口。青石口的邦克樓,大通河的鐵索橋,元的四角城,宋的三角城,都疾疾掠過眼角。一座經(jīng)幡敖包一霎,我們對準(zhǔn)了扁都口。 以前只是在捉摸地圖時,心里曾經(jīng)飛過一個念頭。扁都口,它不僅是古來的孔道,不僅穿行過數(shù)不盡的商旅民族,不僅走過霍去病和唐玄奘、隋煬帝和匈奴單于、馬仲英和范長江、失敗的紅軍和河湟的回民;它還是兩大地理世界,是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分界啊?! 拈]鎖的無盡叢山,從連綿的青藏高原出來,你將會一眼看見河西。我分析著。那是走廊,是連著蒙古瀚海的大平川?。≌驹谀莾?,一眼同時看見蒙古和青藏。那時你獲得的,是偉大的視野。很快這個分析變成了火熱的追求,我急不可耐,只想馬上站在那個立足點上。在那個點上,我能極目眺望——我的眸子盼著那樣的享受?! ≡谟昴焕镒詈髱资镂矣行┢炔患按?,總覺得前方山彎一過,就是那個出口。然而,山脈還在繼續(xù),瘠薄的植被,黑綠的牧草,兩側(cè)黑牛毛的帳房。山背面河上游的、微微傾斜的大地,還有網(wǎng)一樣在上面淌著的溪流。漆亮憨厚的牦牛盯著我們,提醒著西藏還在延續(xù)?! 〕隹诮恕! ∥腋械搅怂目拷?。但視野里,還是羌藏的山?! 「魯嗔嗣晒诺暮游?,寬闊若海的蒙古,還有古代的胡——還只是在猜想和判斷里,正緩緩地逼近。盡管它們近了,但它們?nèi)栽谏酵?。只要沒到達(dá)邊緣,只要不出那個口子,山就依然莽莽伸延。終于悟到——不是別處,這峰回路轉(zhuǎn)的山奧,正是藏民的牧場。于是我開始集中精力,打量兩翼的黑帳房夏牧場。就在沒留意轉(zhuǎn)過一個山腳的時候,陽光好像猛地射來,一瞬間眼前一亮—— 眼睛上方的天空豁然開闊,祁連突兀地結(jié)束了。腳下的古道,如同被吸干了的河水,忽然匯入前方的蒼茫。天空舒展開來,無邊無聲地傾瀉過去—— 我不徒勞地形容了。任怎么也不可能寫清楚。 我只是想珍惜,那種時辰我總是提醒自己要珍惜。巨大的兩個地理世界環(huán)繞著自己,眼睛同時看見了黧黑的祁連和白亮的沙漠。切斷了游牧民臂膀的走廊,金張掖銀武威墾殖無度的河西走廊,就在這兒,與青藏高原對峙。它的彼岸,是蒙古之海?! ∥夷刭澝涝煳锏闹?。是他,給了我視野的盛宴,惠與我滿心的感受?! “Γ瑳]法寫。我只是牢牢站穩(wěn),握緊相機(jī)?! ∥矣幸粋€習(xí)慣:用自己的身子做軸,腳跟旋轉(zhuǎn),慢慢轉(zhuǎn)著,保持水平——盡力把寬闊的風(fēng)景多少拍些下來?! ∵@事我已干了多次,在扁都口也一樣,我總是用28廣角,興致勃勃地制作一個接片,不管它們能否應(yīng)用,我堅持這么做,我喜歡每到一處這樣的地方,就如同一種紀(jì)念儀式一樣,拍一張橫跨兩界的寬幅畫面?! ∵@件事我做得在心在意。用三張或四張底片,一張接上一張地照。管它什么球面差,管它接得上接不上——因為那是真的“壯觀”,在那里筆墨和詞匯都無法施展。在那種地方能做的事,只此一樁?! ∵@個習(xí)慣,是在另一個大視野——在隔開阿拉善沙漠和寧夏回民灌區(qū)的賀蘭山口養(yǎng)成的。 那一年在寧夏開會,一位朋友說你若想去哪兒就言語,他出車。我想了想回答,那就走一個阿拉善吧?! “⒗谱笃祀m是內(nèi)蒙古地方,卻以寧夏的省城為依托。近代以來,不論軍事、教育或商業(yè)哪個方面,阿拉善蒙古都受著銀川回民軍閥的控制。尤其求學(xué),呼和浩特太遠(yuǎn),要讀銀川的學(xué)校。阿拉善,它像一只脫了臼甩出去的左手,夠不著本土的肩膀。但它確是沙漠型的牧場,是最貼近農(nóng)耕文明的牧區(qū)。 后來,結(jié)識過在銀川讀書的蒙古人,也遠(yuǎn)眺過賀蘭山的崢嶸相。蒙古人告訴我:“近得很!去阿拉善,班車一個小時就到了!”給我車的朋友也說:“你一個小時就到了?!薄 ∧蔷褪钦f,羊圈和水稻,沙漠與銀川,蒙古人與穆斯林,兩個地理和兩個文化,中間就只隔著一條狹窄得只有“一個小時”的山。二十年走盡了寧夏,我早就該看看——隔山起伏的阿拉善沙漠?! ∵@個念頭,引誘著我?! ∫坏肋B山橫擋在面前,崢嶸枯焦。一字并肩擺開的它,狹窄的它,真的就是楚河漢界的賀蘭山嗎? 山脈在這兒斷成了一個山口,兩翼拉拽而來,在山口子上低低地變成一條長脊。此刻,我站在了“賀蘭山缺”上。 公路如一道細(xì)痕,嗖地劃過山脊,毫無一絲踟躅?! ∽笫质怯文恋纳衬菰沂质寝r(nóng)耕的黃河灌區(qū)。左手的沙漠草原一覽無余,右面的灌區(qū)被山脊擋著?! ‰m然被遮擋,但是右翼的灌區(qū)我走得熟。我深知村莊的分布解數(shù),知道怎樣從這些狼牙山下去,繞西夏陵,進(jìn)回民區(qū)。秦渠、漢渠、唐徠渠,用天下黃河惟一這一股好水灌這一隅稻子。人不愛吃面,離不開大米。就在賀蘭山背后沒多遠(yuǎn),回民的清真寺星羅棋布。等走盡了一座座渠、閘、橋、堡,看遍了古老灌區(qū)的處處莊子,再過下馬關(guān),深人固海,直下涇陽,穿透整塊大陸,穿透黃土高原…… 什么是“賀蘭山缺”? 左翼的這一側(cè),我也不陌生。沙窩子有水草,沙漠并不單調(diào)。說陌生,是因為我沒有實現(xiàn)年輕時候的愿望,騎馬從遙遙東部的烏珠穆沁,一直走到這兒。它的文化是我的顏色。瞧,綿羊、山羊、馬群,居然也和烏珠穆沁一樣膘肥毛亮。稀疏的牧民不騎馬,坐騎是摩托駱駝。站在圓滾滾的山脊望去,灰氈包呈著深色的影子,沙窩子里炊煙裊裊。照理說從這兒一直能走到蒙古中央去,只是阿拉善人更愿意繞道銀川,到了那兒再試試搭火車?! ∵@不像一個山口,倒像是一座橋梁,一條邊境線?! ∥蚁硎苤L(fēng)的呼呼推撞,享受著一字并肩的視野。山脈在此斷為一個口子,山口高踞俯瞰,地勢比蒙古或?qū)幭亩几摺N乙庾R到自己正腳跨著兩界的文明。蒙古的知識,寧夏的經(jīng)歷,都與這山口密切相關(guān),但又語焉不明。風(fēng)抖擻著車前的小旗,飛來的云朵,染黑了山巔的鋸齒。我凝視著,讓眸子盡興,讓胸懷大敞。一種言說不出的心境,一陣陣徒然地沖動?! ≡诩沧叩纳娇诘膹?qiáng)風(fēng)中,我用身體做軸,端牢相機(jī),用了大約三張底片,照了一幀連接阿拉善沙漠和銀川水稻區(qū)兩個世界的——賀蘭山缺口?! ∵@樣的地點,有著這樣視野的例子,也許我已經(jīng)能舉出不少。當(dāng)然,沒有地理上的特殊含意,沒有介于兩塊地理區(qū)之間——但是一樣視野遼闊的地點,就更多了。 以前,我喜歡捉摸人的活動半徑對人的思想性格的意義。一個牧人大概能享有約八十里方圓。那種羊倌八十、馬倌二百的日常生活半徑,造成了牧人的視野與心胸,給予他們與農(nóng)耕民族的巨大差異。 由于害怕落一個鼠目寸光,我總是千里投奔,尋找這樣的地方。十幾二十多年過去了,地點的體驗積蓄了很多。我常獨自計算自己的擁有,像那些發(fā)了的富漢掂量埋在地下的錢,也像那種風(fēng)華凋逝的浪蕩子暗數(shù)有過的情人。如今我已上癮成癖,如受著磁石吸力,腳上綁著“甲馬”。我恍然大悟了:我一生的目的,原來就是這個?! ∧且簿蜔o從修改?! 【妥屪约呵铱辞倚邪桑o論如何,追逐偉大的視野,于我已是流水的日程。這不挺好嗎——讓兩腳粘著泥土,讓眸子享受盛宴,讓身體處于分界,不正是要緊的大事?! 張承志 2003年2月修改于西班牙 2007年10月審定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黃土奧深、神秘新疆和北方邊界三部分,構(gòu)成了張承志的大西北。作家用血性、陽剛、激情和蒼茫的文字,激活了那片黃土地遙遠(yuǎn)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人的真性情。 從緣定的沙溝,到正午的喀什,從輝煌的波馬,到凝固的火焰……我們隨作家一一走過,收獲的是,身心的沐浴、震顫和感動。
作者簡介
張承志,原籍山東濟(jì)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畢業(yè)后在內(nèi)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插隊,放牧四年。197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考古學(xué)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xué)碩士。曾就職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日本愛知大學(xué),現(xiàn)均退職,為自由作家。
1982年加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全國委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1978年以來,分別獲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及若干屆全崮少數(shù)民族文學(xué)創(chuàng)作獎。
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xué)獎。
迄今出版著作(單行本)約60部,主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一冊山河》《誰是勝者》《文明的入門》《鮮花的廢墟》《心靈史》等。
書籍目錄
代序:給我視野第一輯 黃土奧深 大河家 斯諾的預(yù)旺堡 感激沙溝 背影 北莊的雪景 枯水孟達(dá)峽 回民的黃土高原 忘掉了絲綢的古路 尺幅為伴 吊瓶子 兩個桃花揪面片 雙珍記 三種知識 東廂作高房 祝福北莊 旱海里的魚第二輯 神秘新疆 荒蕪英雄路 如畫的旅程 圣山難色 日出天山外 漢家寨 葉密里的小姑娘 杭蓋懷李陵 莫合煙與我 火焰山小考 輝煌的波馬 心呼喊兒子 冰山之父 一路三嘆 從大坂到魚兒溝 凝固火焰 登上瑪扎爾之頂 波斯的禮物 從象牙塔到吐魯番 夏臺之戀 Olar 正午的喀什 面紗隨筆 嵌在門框里的耀眼綠色 火焰山下 一粒沙子 相約來世 噢,迪麗拜爾 雙聯(lián)璧 魚游小巷第三輯 北方邊界 巴特爾和俊仨兒 粗飲茶 匈奴的讖歌 一年被潮水三次淹沒筆記張承志的大西北(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進(jìn)出沙溝有兩個口子,兩個山口一大一小。莊稼人通常稱呼大山口為老虎口;我想,決不是此地史上曾有老虎出沒,而是因為這一條莽莽山溝中滿住老虎般的人物,幾度嘶嘯,便使遠(yuǎn)近知道了厲害吧。小山口有一座唐代風(fēng)格的石窟寺,文稱須彌寺,考古術(shù)語又可稱為一處摩崖造像——而百姓們對偶像不感興趣,僅僅捎帶一字,稱這窄窄山口為寺口子。 人獸各類,各有其道。我?guī)状芜M(jìn)沙溝,都是從老虎口進(jìn)入。離別沙溝時,也都是從老虎口出山。可能是受了當(dāng)?shù)厝说挠绊懓?,我這個職業(yè)考古隊員出身的人也對唐代雕刻的那些偶像不屑一顧。更是受了沙溝人秘密的再教育,我也沾染了他們虎行虎步的習(xí)慣,一連六年,數(shù)次進(jìn)入老虎口,深入沙溝?! ∩硿仙畈豢蓽y,就像它的貌不驚人。外人途經(jīng)此地,一個小時甚至二十分鐘后眼睛便會被旱裸的景色染得渾濁,接著就發(fā)炎淌水,角膜流膿。我冷冷地看過那些輕浮的闌入者,不加一丁點諷刺地,勸他們別再戴隱形博士倫眼鏡,沙溝看不見;它在西北大洋大海的黃土高原中僅僅是一絲皺紋。但是沙溝是圣地,全中國有虎性的人們只對此處向往,原因當(dāng)然是沙溝人天生英雄?! ∥业囊啡笋R志文便住在沙溝?! ∏岸ǖ臋C(jī)緣,奇異的大雪,使我和他結(jié)成了兄弟。他等著我,四周圍著滾滾的黃土山。就像以前額吉等著我,四周圍著烏珠穆沁不盡的大草原。馬志文兄弟落淚的時刻,天空便飄下了紛紛揚揚的大雪——那一刻的沙溝有多美,惟成人后的男子才能體會。溝溝壑壑的黃土次第白了,擾動人心,掩埋故事,漸浙地托顯出大西北悲愴的本色?! ≡谀敲CR魳钒愕难┲?,馬志文的兒子趕著牛走下坡來了。少年身影微小,他用三年便念完了小學(xué)。我無能,那一次雪中他顫顫地把長面端出院子,捧給我。事情緊急,我一口也無法吃。我只能記著那長面上飄出的熱氣融人雪花,記著把一冊《心靈史》放在托盤上,回送給他。能讀這本書的,只有他們。獻(xiàn)上這本書的,只有我。這樣,當(dāng)我跨出老虎口時,沙溝就刻進(jìn)我的心臟了。 惟有你美,西北五省,惟有你美的沙溝,我說不盡對你的感激。登上山峁,那層層疊疊的殘酷山景,正是大陸的累累傷痕。但是它們從不像文人那樣怨恨,也從沒有過哪個文人為它們訴說。沙溝幾十里周邊的大山大嶺永遠(yuǎn)沉默,它們對現(xiàn)世的冷漠是絕對的?! “▽θA山那類的名山,它們也毫不理睬緘口不言。走慣了沙溝大山我也厭膩了華山,那樣特殊那樣炫耀,確實偏差了大西北的本意。沙溝孩子——比如志文女兒海稱兒在山頂割柴時,她在山頂上眺望著遠(yuǎn)山大雪,那才是高原的美麗本色。西北人會贊同我的,他們哪怕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家鄉(xiāng),但他們心里游盛著的,只有這樣景色。 這樣聽著,會有人盼望去沙溝一游了?! ∧敲矗纫M(jìn)老虎口?! 《匣⒖诘奈恢茫也荒馨l(fā)表給你?! ∫驗槟惚仨毾扰e意虔誠,你必須先沐浴凈身,你必須先在五省的黃土風(fēng)塵中苦苦尋找一回。等到你真的像是沙溝人的朋友了,等到你真的不會回到現(xiàn)世販賣了,老虎口——那一天會為你敞開的。 1991年4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