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7-01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陳世強 頁數(shù):582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這是部闡釋人物事行與生存情境的圖像志,以寫真的方式刻錄了一位驚才絕艷、豐神曠世的飄逸之士——蘇曼殊藝術(shù)與情感之心相歷程,也邊緣性地鏡像了晚近那段波瀾起伏而又色彩斑斕的歷史文化。“曼殊善畫工虛寫”、“奇癖平生愛美人”——人們曾以這樣的詩句鮮明地傳達了蘇曼殊心住菩提般若、妙造相界空色的藝術(shù)個性,與紅袖姹女盈前、脂粉趣聞迭出的傳奇人生。而迥異常人甚至匪夷所思的生存方式與生命姿態(tài),則為其多面人生,亦即分裂的本體所決定。他曾是一位難以棄世的天生情種、挾技懷藝的朗朗才俊、豁然感悟的紅魚青燈,也還是六欲不缺的凡胎俗子。種種糾葛于靈魂深處痛苦地掙扎翻騰,最終擊碎一切!分蘗出多重身影。如以袈裟裹體的大和尚現(xiàn)身、以瀟灑翩翩的佳公子訴情、以一往直前的勇志士撰文、以哀婉悱惻的美詩人詠嘆,還特別能以虛筆魅魂的善畫家揮灑,而最終如一只工愁多情的孤雁,飄逝在行云流水之中。曾記否?他既是社會名流的座上賓,也是胭脂巷中的翩然客,總是有情拋不了,無端狂歌無端哭;恨不相逢井剃時,袈裟贏得淚痕粗。山色有無,禪意幾分?一切均無本一相,無執(zhí)著相。固然人們可以在不同方位以各自理念追蹤零雁淡去的留痕,而斷鴻散落那五彩斑斕的羽片,畢竟在繽紛中夾雜悲哀,美麗間凸現(xiàn)殘酷,飄飄蕩蕩灑落在生途的邊緣,星星點點,縹緲無蹤……斯人生前,人們對他的感覺大多是奇異與怪誕。遽然消逝,定然不致發(fā)生偉大者辭世后的思想衰亡,也不會有思想家死寂后的精神真空。而于當(dāng)時乃至以后,人們確實感到高潔并非只有“圣賢”那種單一取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高潔”可感而不可道,只存在無名亦無形之中。另一方面,人們終將感到某種飄逸、浪漫精神的缺失,某種光明、坦蕩襟懷的缺失,某種自由、率真作風(fēng)的缺失,某種空靈、灑脫神韻的缺失,某種超然出塵、行云流水般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純的心性,顛覆消解,萬劫不復(fù)。人們不斷地謀取“物之欲”的解放,而浮躁貪婪的心態(tài),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卻在誘使某些鄙陋委瑣的靈魂蠅營狗茍于錢、權(quán)、利與食、色、性?!氨娚O縛烏難白,人性泥涂馬不鳴”。難道人類的努力奮斗僅僅是為了滿足“物之欲’嗎?性靈的追問良知與魂魄的自我救贖如何才能彰顯不晦呢?人類至尊無價的純真心性怎樣才能再在近代文壇閃耀著獨異的光彩。其著作除存世流傳者外,有的因散佚而鮮為人知。至今仍然引為憾事的,是畫史對他的美術(shù)缺乏應(yīng)有的了解。蓋是人們專注于他的文學(xué)、佛學(xué)成就,而漠視了他的繪畫創(chuàng)造,或因其非職業(yè)畫家,而未能進入既往美術(shù)歷史描述的視野。這種價值的忽視造成莫大的時空缺憾,缺憾又導(dǎo)致對他繪畫的認(rèn)識近于盲區(qū),以至近代美術(shù)史冊上留下空白的一頁……
內(nèi)容概要
蘇曼殊,一位近代美術(shù)開放轉(zhuǎn)型的先驅(qū)畫家,一位哀婉的詩人,一位末世逸才和勇往直前的勇士,一位袈裟裹體的大和尚,一位紅袖盈前、翩翩多情的佳公子,他的跨國血統(tǒng)也一直籠罩在歷史的迷霧中……他多面、分裂的人生鏡像,他的文學(xué)、繪畫和佛學(xué)成就,一直備受讀者關(guān)注,但因歷史原因,藝術(shù)資料散佚,已有對他的研究多為片斷式的?! ”緯且徊咳嫦到y(tǒng)研究蘇曼殊藝術(shù)與情感的傳記著作,系國家重點課題《20世紀(jì)中國繪畫發(fā)展研究》子課題?! ”緯迩辶颂K曼殊撲朔迷離的一生,配合多達700多幅的圖片,以“畫傳”為載體,以寫真的方式,紀(jì)錄了蘇曼殊藝術(shù)與情感的心相歷程。許多圖片、繪畫為首次面市,十分珍貴,內(nèi)容除涉及中國大陸外,更延展至蘇蔓殊到過的香港、日本橫濱、東京、櫻山、印度、泰國、錫蘭、越南等地,不但使本書具有很好的觀賞性,更具有極大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陳世強,主要從事藝術(shù)批評、美術(shù)史與美術(shù)創(chuàng)作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1. 末世逸才2. 厄降斯時3. 身世迷霧4. 村塾靈童5. 早歲披剃6. 求學(xué)橫濱7. 櫻花之戀8. 畫才嶄現(xiàn)9. 東京苦讀10. 投身革命11. 吳門聞笛12. 海上撰述13. 祝融參拜14. 惠州削發(fā)15. 拒奔父喪46. 執(zhí)教長沙17. 金陵感懷18. 豁蒙茶敘19. 情傷青溪20. 白門秋柳21. 秦淮明月22. 寄懷金鳳23. 葬花圖詠24. 酒家三日25. 再渡扶桑26. 梵文編典27. 天討五圖28. 畫善虛寫29. 蓬瀛鬘史30. 天義畫情31. 死即是生32. 境由心造33. 義捐書藏34. 寄情滬瀆35. 登峰造極36. 白馬投荒37. 情傾繪事38. 濁世昌披39. 津橋聽鵑40. 白云韜光41. 祗洹聽經(jīng)42. 華羅勝境43. 江戶名花44. 空色何殊45. 淞濱訪友46. 河山無那47. 潮音序言48. 燕子箋譯49. 走避爪哇50. 斷鴻零雁51. 入籍南社52. 霞舉之想53. 疏影返香54. 汾堤吊夢55. 文本間性56. 念慈寄思57. 愛屋及烏58. 柳岸曉風(fēng)59. 江南花草60. 藉色證空61. 善護群花62. 哀情始基63. 振衣濯足64. 倩女離魂65. 放棹西湖66. 擬赴意國67. 晚憂國事68. 見玉一嘆69. 瘞骨孤山70. 行云流水注釋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 末世逸才“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一個世紀(jì)前,一位深通內(nèi)典的閣梨(佛教稱謂,意為規(guī)范行為的導(dǎo)師)特立獨行,意超塵表。然而,其身世、性愛與才華如熾灼烈焰在心中燃燒;纏綿的情性與莊嚴(yán)的法性如洶涌海濤在胸中翻騰。高亢的本我與規(guī)訓(xùn)的超我猶似兩路猛獸,瘋狂地交戰(zhàn),吞噬他的肉身,把靈魂撕扯粉碎……那是一道流逝的風(fēng)景,光陰荏苒,人去物非。一個時代的云煙飄逝,未被珍視的文物也隨之湮沒。當(dāng)民國話語伴隨著人們的懷舊情結(jié),在現(xiàn)代生活的水面上翻起漪瀾的時候,蘇曼殊(1884-1918)與他的多樣才華猶如斷鴻散落的羽片,星星點點,縹緲無蹤?!崛诲忮耍诋?dāng)下詫異的目光中流露出未曾相識的驚訝。蘇曼殊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何以稱為逸才?人性分裂,思想行為超然出塵;天性早慧,文學(xué)藝術(shù)情采卓異。是志士,是文人,是僧徒,也是一位善于視覺描述的畫家。作為黑暗時代歷經(jīng)熱血沸騰革命洗禮,備嘗命途錯舛而具有多種文藝修養(yǎng)的才俊,他的繪畫是性情的吐屬,命運的獨白,也曾是征討的檄文。非滿清,非舊制,非凡塵,更像一位鄙夷丑陋世界的圣者。作為陰霾歲月目睹河山瘡痍生靈涂炭,飽受身世磨難而愴然數(shù)次出入佛門的閣梨,他的作品是人生的闡釋、身世的印鈐,更成為靈魂的吶喊。才俊遽逝,彗星一抹,然而,生命的歷程奇異變幻,懸念叢生……蘇曼殊多樣的才華與作品在當(dāng)時以至身后都為世人驚異。其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獨特,所作詩篇在20世紀(jì)初曾使讀者“傾倒一時”,而學(xué)詩時間之短,使畏友陳獨秀嘆為“天才”。他作詩發(fā)乎于心,得乎于興,而其“心興”則是他悲愴身世與詩思靈性的結(jié)合。出語殊妙,宛若天成,雖一生留詩百余篇,而其中雋永的韻致非雕章鏤句苦吟強愁之輩能與之比肩。游離于“鴛鴦蝴蝶派”內(nèi)外的蘇曼殊小說,以清新典雅的文言筆調(diào),譜寫出一幕幕情場悲劇,與僧侶蕭瑟的孤寂成反襯,既浸染了時代氣息,也彰顯出超越的才情。西洋文學(xué)翻譯與中詩英譯編集上,采擷英、法等各種西文原著十余種之多,諳于中西文字與精于詩文奧義,則使之成為20世紀(jì)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臣。佛學(xué)方面的努力,乃其立命持身之操守,闡發(fā)般若真諦,縷述佛傳歷史,識見超然。又曾以極大的毅力編就常人視若天書的《梵文典》八卷,這些梵文佛學(xué)方面的特殊貢獻,惜因著作的散佚而鮮為世人知曉。
后記
一曲終了,掩卷遐思,不免感言數(shù)語?,F(xiàn)實與理想之間是個永恒的距離。人們所以奮斗或是掙扎,多少是為了那個憧憬的夢想。畫餅充饑,望梅止渴,說起來似在愚人,而人也確需自愚。因而,不斷地?fù)羲楣爬仙裨?,而再生現(xiàn)代神話,沒有神話虛擬出的朦朧與誘惑,世界就不再美麗。明知道“水清無魚”,總期待“塵埃落定”,塵埃終究能落定否?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神秀如何不智慧,他冥悟到塵埃是空氣之一部,終無“落定”之理,而執(zhí)著于勤奮與努力中。鐵棒磨針,滴水穿石,篳路藍(lán)縷,鍥而不舍。執(zhí)著是期待,且是一種永久的期待,它正是神話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惟希望常常伴隨著失望?!爸钦摺庇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勰苋绾尾弧坝薮馈?,他竟然對塵埃與世物視而不見。三界無物,萬有俱空,開口即錯,躁動為非,即性即佛,無心是道。窒息一切燎動的欲火,舍棄一切刻意的追求。舍棄是消解,且是不置一念的徹悟徹解,澄懷靜觀,無用亦無為。但它摒棄了妄念與妄動,拈花微笑,蝶我兩忘,復(fù)歸自然,超然升華?!坝拚摺庇械?。青山無語,碧水有痕,完美是難及的目標(biāo),無奈為永恒的缺憾。身漸長而飲勿濟,情愛至而性未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命將息而念猶存。上蒼將缺失賜予生靈,天缺一角有女媧,心缺一角永難補。將息之際,心田中的一缽凄淚,灑將何處?生平不愿,也不能正視命途的盲區(qū)與誤區(qū),故而終極答案只能是一張迷惘無字的白卷。大木必伐,卵雞不殺,去留之道,緣執(zhí)一端。堆出于岸,汛流湍之。木秀于林,疾風(fēng)摧之。繳者易污,曉者將缺,盈久則虛,過猶未及。人生奧義何在?僅是作為與不作為?似不是一個本真如一的整體。從“塵埃”的層面講,大多由孩提稚蒙而少年戲謔,青年莽兀而壯年虛誕,老年固滯而晚年木訥。在境遇的夢幻與游戲中,有多少異化與裂變,無論從何時空與何角度去觀賞,都是一些質(zhì)地與光澤不同的碎片。因而,寵辱不致驚心,贊毀無足撓懷,以出塵之志修人世之業(yè),以恬淡之情賞璀璨之景,則大有探究的必要,修悟之高下、洞達之深淺,將決定終極境界。蘇曼殊已是“昔日黃花”了,他固然沒有今日的鮮艷與明媚,然而,重新品鑒,或可引起某些有意味的聯(lián)想……茫茫煙水著浮生,江南花草盡愁根。余生也晚,且遭逢坎坷,命途多舛,當(dāng)初春風(fēng)未嫁,后為秋風(fēng)所誤。及今全球經(jīng)濟,取向轉(zhuǎn)型,學(xué)術(shù)文化日益精進,惜遠(yuǎn)圣象馳,近賢鶴駕,極目神州余子盡,涉江誰為采芙蓉?為蘇曼殊作傳,雖非向壁西影之說,實有搔癢隔靴之嫌。況才清力薄,文思不敏,盡管積累有年,殫精竭慮,終不免盲人摸象,刻舟求劍。嗚呼!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一二樓的風(fēng)景怎堪與十八樓對話?蓋所述“民國話語”一如天國美人之思。念此惶然,汗顏自愧,幸而佛本多情,慈悲為懷,因乞讀者批評、賜教不吝。知感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菩提弘法,甘霖澤被!知感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諾亞再造,般若惠航!深謝再新學(xué)術(shù)文化而力使此書問世的中國青年出版社!泣念艱辛育我成長立業(yè),而三生難報慈恩的父母!陳世強于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7年8月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曼殊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真是所謂天才?!庾鳟嫞倘丝戳巳珏氤咔Ю?,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畫匠之浪費筆墨,其吟詠則專擅絕句,發(fā)人幽思,字里行間別有洞天。曼殊是個風(fēng)流和尚,人極聰穎,詩、文、書、畫都造上乘,是大有情人,是大無情人,有情說他也談戀愛,無情說他當(dāng)和尚。 ——陳獨秀太虛近偽,曼殊率真。內(nèi)典工夫,固然曼殊為優(yōu);即出世與人世之法,太虛亦遜曼殊多多也! ——孫中山 香山蘇元瑛子谷,獨行之士,不從流俗。然于朋友竺摯(篤厚誠摯),凡委瑣功利之事,視之蔑如也。雖名在革命者,或不能得齒列。……可謂厲高節(jié),抗浮云者矣。……“靡而不鄰,涅而不滓”,……元瑛可誣,乾坤或幾乎息矣! ——章太炎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幾十幅畫,可惜他早死了,但就是那幾十幅畫,其分量也夠抵得過我一輩子的多少幅畫! ——黃賓虹荒卻楞嚴(yán)數(shù)卷經(jīng),斷鉛零粉總隨身。中年哀樂誰能識,奇癖平生愛美人。 ——陳定山
編輯推薦
《蘇曼殊圖像:畫家·詩人·僧徒·情侶的一生》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蘇曼殊藝術(shù)與情感的傳記著作,系國家重點課題《20世紀(jì)中國繪畫發(fā)展研究》子課題。蘇曼殊,以僧名風(fēng)聞那個時代。他以袈裟裹體的大和尚現(xiàn)身,以瀟灑翩翩的佳公子訴情,以一往直前的勇志士撰文,以哀婉悱惻的美詩人詠嘆,以虛筆魅魂的善畫家揮灑??偸怯星閽伈涣耍瑹o端狂歌無端哭;恨不相逢未剃時,袈裟贏得淚痕粗。山色有無,禪意幾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