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記

出版時間:2000-07-01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楊絳  頁數(shù):109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散文集從不同側(cè)面記述了楊絳和錢鐘書夫婦在兩年多的干校生活中的若干際遇和心跡。

作者簡介

  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1932年蘇州東吳大學(xué)畢業(yè),同年入清華大學(xué)研究院研習(xí)。193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35年留學(xué)英國、法國,1938年回國。先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xué)院教授、清華大學(xué)西語系教授。1949年后,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外國文學(xué)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論文集《春泥集》、《關(guān)于小說》、散文集《干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集《倒影集》。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斯》等。

書籍目錄

小引(錢鐘書)一 下放記別二 鑿井記勞三 學(xué)圃記閑四 “小趨”記情五 冒險記幸六 誤傳記妄補錄丙午丁未年紀(jì)事一 風(fēng)狂雨驟二 顛倒過來三 一位騎士和四個妖精四 精彩的表演五 簾子和爐子六 披著狼皮的羊七 烏云的金邊從“摻沙子”到“流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干校六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7條)

 
 

  •     總是聽聞這一說法,說:中國沒有真正的貴族。
      不禁想問:“什么是真正的貴族?”
      難道只有是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時時刻刻有奴仆簇?fù)?,伺候著吃飯更衣的人,才可算作真正的貴族嗎?
      并不如是吧。
      讀罷楊絳女士的《干校六記》,我頓悟,一顆悠然的心,才可算作是真正貴族與庸常人的分界線吧。不然,貴族應(yīng)該具有的高貴的精神品質(zhì),又豈非過于物質(zhì),而名不副實?
      像許多舊時代的文人一樣,楊絳女士,她是真正的貴族。起碼精神上是。
      他們的骨子里不只是有股子傲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里里外外,似乎都籠罩著一層才氣。
      駕馭文字方面,他們都太精明了。借用馮唐的話來夸贊他們,確實是“幼功深厚”,很善于厚積薄發(fā)。
      簡簡單單的行文,卻是字字珠璣,總是透著股靈性,從對日常的瑣碎敘述里,就能把人生的大道理講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些人都活得很通透。
      而楊絳女士,更是懂得貴族的品格,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的優(yōu)雅、精致。
      劇變的時代背景下,不得不承受復(fù)雜的政治風(fēng)云、居心叵測的人心所強加在自己生活中的痛楚和酸澀,作為一名高知分子,被放逐鄉(xiāng)野,未刻意留心記錄星星點點的怨恨,反倒是溫和地正視自己的處境,仍然能用一顆平和的心去自愈,去療傷。
      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身邊的人、事、物上頭,真誠地履行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義務(wù),記錄自己日常的見聞,用最誠懇的筆調(diào)書寫著自己的經(jīng)歷。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這段最最晦暗、最丑惡的灰色地帶里,而關(guān)乎屈辱和疼痛的經(jīng)歷只是略微提及,生活的重心停留在了對現(xiàn)有生活的專注上,很是享受當(dāng)下的美好,縱使當(dāng)下未必是真的很美好,她仍是用心傳遞著正面積極的能量給她的讀者。
      這樣誠懇的文字,平實而飽含深情,讀來確是別有一番風(fēng)情。
      
  •     書名:干校六記
      作者:楊絳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講楊絳先生下放干校時,在干校度過的“勞改日子"。后一部分補錄,講的是楊絳先生在下放之前所遭遇的文革批斗前前后后的過程。
       看過楊先生寫的《我們仨》,看這本書時會聯(lián)想到里面的情節(jié),只是沒有細(xì)細(xì)研究過整個時代浩劫的時間段,配合起來看會比較有感觸的。
       當(dāng)時下放干校,楊先生大概也得有60歲左右了,在干校勞改,免不了要做農(nóng)活,而且當(dāng)時居住條件又及其惡劣,楊先生仍然持樂觀態(tài)度,苦中作樂,不免讓我想起教我們寫作課的老爺爺,講起當(dāng)年他在文革時的日子,說會懷念當(dāng)年的苦日子。楊先生雖然在干校改造時,遇到一些所謂壞人,但也又遇到好心人,還有一些好心的年輕人在暗中幫她,也算是替她捏一把汗。
       補錄部分,更多的講了一些批斗時的真實情況,我看了心里頗為生氣??梢耘浜稀兑话賯€人的十年》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亦是歷史的幫兇。記憶比較深刻的部分就是極左大娘和拿著楊柳枝抽人的姑娘,女人何苦難為女人,更何況得勢者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才肯罷休,不過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沒想到后來批斗的風(fēng)向也掉頭轉(zhuǎn)了。另一個故事也非常讓人感到生氣。摻沙子和流亡。楊先生家里兩間屋必須分給革命群眾住,住進來的倆革命群眾簡直是當(dāng)代惡婆婆,沒事找事,得理不饒人,得了恩惠不謝人,還揭別人的舊傷疤,無惡不作,最后終于在流亡中逃離了這對革命群眾。
       其中也不乏即使知道楊先生的革命成分不好,卻依然雪中送炭的好心人。讓我想起一句話,寧可雪中送炭,也不錦上添花。
       最后,站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很難搞清事實是什么,自己是誰,站在哪一邊,誰對誰錯,以及做了誰的幫兇。
      
  •     讀楊絳先生的東西不多,第一本是《我們仨》。讀過馬上被她的溫暖文字打動了。接著開始讀《干校六記》。
      一如既往的溫暖與樂觀。生活的苦難在她的筆下沒有絲毫的蒼涼,反倒是充滿樂觀與溫暖。
      開始發(fā)覺一個人的文字像一個人,她亦如此。讀過留下的盡是溫暖。
  •     一個無聊的下午拿起干校六記,摸起來薄薄的小冊子,卻讀的十分趣味。
      
      楊絳先生能有如此高壽,并在耄耋之齡亦創(chuàng)作力不減,其心態(tài)是最值得稱道的。批斗,剃頭,下放。。。在如此多的知識分子都不堪忍受而赴死的時候,楊先生坦然面對一切,居然還經(jīng)常自覺受了照顧,其不以己悲的淡然人生態(tài)度令人稱道。
      
      在下放的艱苦生活里,楊先生亦能用這種平常心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發(fā)覺生活中的點點樂趣。一畝菜地,一口井,乃至一只小狗都成了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與他人分享,灰白色的生活變立刻多彩起來。如此一篇篇娓娓道來的小文亦能讀出當(dāng)年一代大師們的趣致與情調(diào)。
      
      錢鐘書所著的本書之序其實升華了書的高度。六記大都為趣,而錢鐘書所說的楊先生應(yīng)寫而未寫的第七記:“記愧”,才委實道出了當(dāng)年知識分子們?yōu)榱巳诵牟还哦鴩@,為不敢挺身而出仗義直言而愧。我反而覺得,楊先生確實不應(yīng)該寫這記愧,一則是太過沉重,與此六記主題不符,二則是這第七記由錢鐘書提出,放在序言中才方為點睛之筆。
      
      另,最近看到某位作者在其新書中說,楊絳在《干校六記》中稱他人為“狼崽子”,其實應(yīng)該是沒有的。
  •     那個悲慘的年代里,傅雷夫婦淡定決然的赴死。
      錢鐘書夫婦平靜度過。
      所以說心態(tài)性格真的很關(guān)鍵。
      閱讀完《干校六記》,薄薄的一本,很快就看完了。
      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淡然,自得其樂的情趣,卻叫人肅靜。
      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先生呀!
      
      今日公司調(diào)動指令出來,我被調(diào)入一個非常不合適的崗位。先是憤怒,想要找人事理論。然后不甘,自問這份工作是非常認(rèn)真的對待的,到頭來結(jié)果是這樣。現(xiàn)在已是無所謂了,焉知不是福呢?
      昨日讀罷《干校六記》,今日就現(xiàn)學(xué)現(xiàn)用了一把淡然處世的態(tài)度。真是學(xué)以致用,臨時抱佛腳也么的這么現(xiàn)行的。
      哇哈哈~
      期待2014年,會把生活過成什么樣呢?
  •     
        一部很小的書,六篇小文,加上錢鍾書先生極為簡短的一篇小引,大概一個小時便讀完了。
        這么一本小書,卻被我壓滿頁腳,滿篇閑散,卻處處隱藏著悲苦。在那樣一個下雨都“使人覺得自己確是黃土捏成的,好像連骨頭都要化成一堆爛泥”(頁52)的時間和地點,再多輕松都掩蓋不住內(nèi)心的凄涼、無助和絕望吧,就像最活潑討人喜愛的“小趨”也免不了最后“給吃人了也罷。也許變成一只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yǎng)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頁49)。也許小狗還有愛護它的人保護它,就像箱子還能用繩子捆綁來保護,可是人呢?“可惜能用粗繩子纏綁保護的,只不過是木箱鐵箱等粗重行李;這些木箱、鐵箱,確也不如血肉之軀經(jīng)得起折磨?!保?)
        大家就是大家,淺思也仿佛直擊人心得深刻。當(dāng)我們在抱怨“世情薄、人情惡”的時候,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壞人永遠不覺得自己是壞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理所當(dāng)然”甚至充滿“正義”。普通人大概多數(shù)時候也是力求自保,冷眼旁觀,充當(dāng)著幫兇。那句“好人就是不去害人”大概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的吧。所謂“慚愧”,大概是最遭人唾棄的感情吧。錢鍾書的小引說“(充當(dāng)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蘆案’的人)最應(yīng)當(dāng)‘記愧’。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技藝在心,也無愧于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于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于他們不覺得慚愧。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凈。慚愧也使人畏縮,耽誤了急劇的生存競爭;內(nèi)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于一輩子落伍......在日益緊張的近代社會生活里,這種心理狀態(tài)看來不但無用,而且也是很不利的,不感覺到它也罷,落得個身心輕松愉快?!保?)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是一個厚顏無恥的人才能爬上頂端的世界吧。“我們奉為老師的貧下中農(nóng),對干校學(xué)員卻很見外。我們種的白薯,好幾壟一夜間全偷光。我們種的菜,每到長足就被偷掉。”(頁21)我覺得隱隱地好笑,這是一個跟我被灌輸?shù)氖澜缬^和價值觀完全不同的故事。憐憫之心被諸多宗教作為教義放大,真的是我之前想的沒有意義的么?它真的是人的天性,無需強調(diào)的么?
        楊先生大概算幸運的,因為還能常常見到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精神支柱默存先生。可是對于一個仿佛身處故實中的精神上的“局外人”她依然是寂寞的?!暗跓艄馓?,只有我一個床位,只有帳子里狹小的一席地——一個孤寂的歸宿,不是我的家。因此我常記起曾見一幅畫里,一個老者背著負(fù)行囊,拄著拐杖,由山坡下一條小路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墳?zāi)梗蛔约悍路鹨彩侨绱恕?”(頁35)這是一種幾乎絕望的孤獨。
      可還是有希望吧,這種希望在喜訊誤傳的時候急劇放大,卻又在實情傳來時深深失望?!皼]有誤傳,不會妄生希冀,就沒有失望,也沒有苦惱?!保?8)在你苦苦等待沒有結(jié)果的時候,在它來的時候也許已經(jīng)不是你等待的樣子了。“據(jù)說,希望的事,遲早會實現(xiàn),但實現(xiàn)的希望,總是變了味的。”(頁74)正如那句風(fēng)靡一時的話:“年輕時追求而得不到的,年紀(jì)大點,已經(jīng)不想要了?!闭f的意思吧。
        黑暗中,人如何堅持下去?自殺的人那么多,撐不下去的人那么多,最后絕望的人那么多,可還是有那么多人堅持到了最后,等到了黎明的曙光。大概是因為他們的堅定,他們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堅信自己堅信的東西的正確?!凹热皇亲约旱倪x擇,而且不是盲目的選擇,到此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保?1)就像默存先生“什么物質(zhì)享受,全都罷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大概物質(zhì)讓人“生存”,精神才讓人“活著”吧。一句“我依然故我”是最好的報復(fù),冷酷地訴說著那個精神缺失的時代的可笑。
      
  •     這本書是錢鐘書、楊絳夫婦在文革期間(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先后下放到河南干校以后,二人共同經(jīng)歷勞作、學(xué)習(xí)、教育、搬遷、調(diào)回等一系列的生活瑣碎小事后,楊絳用生動自然、恬靜幽默的筆觸書寫的散文集——敘述了作者夫婦二人先后下放的離別之事、開辟菜園挖井的勞作之事、駐守菜園的閑情逸致、小狗“小趨”的趣事、楊絳的三次冒險之旅和二人先后被調(diào)回的事情。楊絳通過這一件件小事展示了在這個緊張批判斗爭氣氛中,中國這一代知識分子下放時的苦中作樂和同志友誼、夫妻親人之情,讓人感動的同時也忍俊不禁,感到別有趣味。
      楊絳寫這些下放的同志們有年輕人也有七十多歲的老者,大家在一起勞作——開墾菜地、種菜、掘井、慶賀、看電影學(xué)習(xí)、駐守菜園、逮小偷、養(yǎng)“小趨”等等,并沒有描繪太多那個時代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折磨,只有一些只言片語帶有一些隱喻,如形容自己的處境好比有一扇門,這是“自由的規(guī)律”,推它、撞它是沒用的。另外在對當(dāng)?shù)氐娜嗣竦囊恍┩挡说缺┞度诵缘娜觞c也有一些溫柔的諷刺,楊絳寫到這些當(dāng)?shù)厝税严路诺耐緜兛醋魇恰按┑闷?、吃得好,一人一塊大手表”的“他們”,下放同志們實際上也受“他們”的壓迫。但楊絳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辛辣的批判,而是表現(xiàn)了對這些當(dāng)?shù)馗F苦人民的同情、理解和寬容。
      這部散文集中有很多富有人情味的小事,雖然被下放的生活很艱苦,二老的六十歲生日也是在河南干校度過的,然而作者夫婦并沒有怨天尤人或憤懣不平,讀者更多感受到的是夫妻苦中作樂的小事、執(zhí)手相伴的感情以及平和淡然的心態(tài)。作者夫婦在干校時分屬不同的部門,經(jīng)常不能見面,有時候楊絳駐守菜地的時候,錢鐘書就遠遠隔著與楊絳說上一兩句話。干校的冬夜天寒地凍,楊絳會冒著風(fēng)雪去看望錢鐘書再趕回來,六十歲的老人在大冷天里冒雪前進還迷了路,同時要擔(dān)心被人發(fā)現(xiàn)而受處分,這令人心酸。然而作者在寫這段回憶的時候,用了很多詼諧的自我調(diào)侃,像少女般莞爾調(diào)皮,如“幸虧我已經(jīng)不是原先的膽小鬼,否則橋下有人淹死,窯里有人吊死,我只好徘徊河邊嚇?biāo)??!?
      散文與小說不一樣,散文寫實成分比較多,小說虛實結(jié)合,但都很有趣。這本散文集從人的面貌和人所經(jīng)歷的事情刻畫了那個時代的剪影,還反應(yīng)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憂愁,楊絳說,那時候的年輕人朝氣蓬勃的,一天到晚卻只是開會發(fā)言。這也反應(yīng)了那個時代對知識分子的摧殘、對知識的戕害和對人才的浪費,同時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擔(dān)憂。盡管經(jīng)歷這些苦難,楊絳夫婦仍然熱愛祖國,她寫到“我們只是舍不得祖國,撇不下“伊”——也就是“咱們”或“我們”。盡管億萬“咱們”或“我們”中人素不相識,終歸同屬一體,痛癢相關(guān),息息相連,都是甩不開的自己的一部分。”
      楊絳散文的語言平淡樸素卻耐人尋味,在緩緩敘述生活中的有趣小事的同時也透出了一股俏皮生動,展示了老作家的赤子之心和善良美好的情懷,正如胡喬木先生評價的此書“悱惻纏綿,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句句真話?!?br />   
  •     最近受了一些打擊,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出身,于是,當(dāng)近來工作清閑,情緒穩(wěn)定,買了一些書,閑里偷閑開始閱讀起來。忘了是什么原因首先選擇楊絳先生的書目。開始還擔(dān)心好久沒看過書,大腦會不適應(yīng),精神可能不太集中。不過經(jīng)典好書會自動吸引你進入營造的情境。半天下來,全神貫注地看完了這本書。
      干校六記題材仿照浮生六記,錢鐘書在序中說他挺不喜歡浮這本書,不知是為什么。文革是多么慘痛的歷史記憶,很多書中說是史無前例地浩劫,各種人性丑陋,各種魑魅魍魎都上演,經(jīng)歷過的人每每要控訴,要傾訴,在他們心中這是無法觸摸的痛,而作為后輩的我們聽或讀他們講訴的這個時期的故事時,所有的感觸都像隔靴搔癢,進入不到靈魂深處。對他們來說,寫出來的故事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對于作為讀者的我們來說起初還行表示點同情,擠出點眼淚,但看得多了,聽得多了,就覺得其好似祥林嫂,好煩。
      楊絳先生寫的這本書卻出奇的有趣,任何時候你看這本書都會有興趣,她并沒有向你哭,向你喊,她有多苦,她受了多少罪。只是一些尋?,嵤?,和一些生活上的小插曲,平平淡淡敘來,舒舒緩緩說出,頗有些趣味。初看不出有多少情緒的波動,但在那平靜的表面下卻涌動著情感的波潮。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三言兩語就帶過,這是歷經(jīng)滄桑睿智的老人該有的態(tài)度。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不需要他人的憐惜。
  •     真惡心人,一口一個先生。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什么叫評論太短了呀
  •     真是熱愛到生活到極致的人才能寫出來這本書吧。干校六記,六個簡單的小章節(jié),沒有過多的苦難,不是些事情,紀(jì)實,而是完全感情的講述。緩緩而出,讀的時候就仿佛是一個優(yōu)雅溫和的女士,經(jīng)歷過苦難不輕浮,經(jīng)歷過幸福不悲觀,她在慢慢地講述自己的感情經(jīng)歷。
      楊絳寫東西諷刺的手法,讓我感覺是那種很善良,很真誠的女士,在一邊笑瞇瞇的看著那些人那些事,沒有惡意,也沒有覺得他們可恨,只是覺得好玩,所以她寫的那些讓人驚異的句子,雖然犀利,但是也很輕快。這本書溫和得多,大概是因為完全是在寫自己的情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寫小趨的那一記,活靈活現(xiàn)的小狗,無奈的社會環(huán)境,小趨的柔弱,也是很多中國人的柔弱,小趨惹人憐愛,重情重義。小狗也是有情感的啊,看到默存的時候那個高興的樣子真的是就在眼前的樣子,圍著他繞圈子,蹦蹦跳跳。小趨的理想很簡單,好吃的,不被欺負(fù)。小趨不是楊絳的狗,是好多人的小狗,而這種小狗也不同于寵物,更多的也是一種生命希望的寄托吧。小趨也依賴楊絳這些人,愛她,寵愛她。
      感性的楊先生啊,善良,溫柔,真喜歡她。
  •     翻開楊絳的《幹校六記》,讀著錢鍾書的小引,眼睛被兩個字牽引著:記愧。
      
      為何要記愧?錢先生說,若要寫一些關(guān)於那個年代搞運動的回憶,一般群眾大約都得寫《記愧》:慚愧自己是糊塗蟲,沒看清「假案」、「錯案」;或是慚愧自己是懦弱鬼,沒有膽氣出頭抗議。
      
      那個年代對栗子妹來說,是一個只能從歷史書和家長口中得知的年代,既遙遠又陌生。但在今時今日呢?若要栗子妹記愧,又該記甚麼?想了又想,最終答案是:不記。不是說自己光明磊落得沒做過虧心事(相反小妹還做了很多很多),但為甚麼要記呢?是要讓自己終生愧疚?是要留下證據(jù),讓後人來指責(zé)?
      
      其實誰人沒做過錯事?誰人敢說自己沒試過做一些令自己慚愧的事?不過做了就是做了,後悔不來的。記下了愧疚,以為可提醒自己往後別犯同樣的錯誤,並讓後人有所警惕;其實只不過是留了個醜陋的尾巴,讓後人當(dāng)笑話看吧!
      
      因此栗子妹寫網(wǎng)誌,從來只記開心、有趣的事情,盡量避開煩惱和憂傷的問題。這樣做可能有點兒「駝鳥」,但每天要讓人煩憂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就讓網(wǎng)絡(luò)世界盛載一點兒輕鬆和歡樂吧!
      
      「可是那些最該記愧的人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於心。人們總是不願記起虧心和丟臉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裡走漏得一乾二淨(jìng)。內(nèi)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於一輩子落伍。所以,慚愧是該被淘汰而不是該被培養(yǎng)的感情。在日益緊張的近代社會生活裡,這種心理狀態(tài)看來不但無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覺到它也罷,落得個身心輕鬆愉快?!?br />   
     ?。ㄝ嬩涀浴稁中A洝沸∫?,經(jīng)刪改)
      
      題外話:那本評論繪本的書很好看啊,今晚要繼續(xù)看!
  •     原來沒有讀過楊絳的作品。這次挑了一個短小的讀起。
      
      寫得很樸實。且平淡。沒有大喜大悲。描述生離死別都是那么淡淡的一句,好像生活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一般。
      
      60歲的高齡下干校。參加體力勞動,過集體生活,與丈夫分隔,但作者寫得如此平淡,絲毫感覺不到憤怒、怨恨。反而以略帶輕松的筆調(diào)詳細(xì)的記錄下在干校生活中無限細(xì)小瑣碎,在每個人身上都日日發(fā)生的事兒??赡苷沁@份真實與不加粉飾顯得格外的珍貴。及時是輕描淡寫,故作輕松,我們現(xiàn)在讀起來,依然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荒誕。
      
      在寫自己女婿的死時。她只是淡淡的寫到:“得一就自殺了。”再沒有多一句的話。卻讓人能感受的到,這是一種堅強而絕對不是一種無情冷漠。
      
      物質(zhì)生活的艱苦,會磨礪人的品性。堅強的人在苦中作樂,即使無法創(chuàng)造新生活,卻耐心等待。懦弱的人,選擇提早退場。
      
      
  •     讀后,念念不忘的是得一,只在文中出現(xiàn)兩次的過客。
      
      第四頁,楊先生寫女婿得一在車站送別親人時熱心助人,令她與錢鍾書寬慰:“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隨后筆鋒轉(zhuǎn)開,再沒提到得一。到第十頁,得一的形象再出現(xiàn),卻已為逝者:“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圓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殺去世。”筆調(diào)好靜。有境界“哀而不傷”;而楊先生的閑淡,“連哀亦無從安插”(via @jenyi)。
      
      那個時代的很多人,經(jīng)歷了小說般的劇情。況且,小說之情節(jié)鋪墊、細(xì)節(jié)刻畫、感情積淀……千言萬語,在現(xiàn)實中,卻只化作不動聲色的幾個字:“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殺去世?!逼届o似水,但暗涌深流。幾日前在地鐵中讀到這段,便如鯁在喉;今日夜讀,又忍不住翻開這兩頁,看了又看。一聲嘆息。
      
      ——于2013年2月17日夜
  •     1. 錢鐘書:《浮生六記》——一部我不很喜歡的書——事實上只存四記,《干校六記》理論上應(yīng)該有七記。在收藏家、古董販和專家學(xué)者通力合作的今天,發(fā)現(xiàn)大小作家們并未寫過的未刊稿已成為文學(xué)研究發(fā)展特快的新行業(yè)了。誰知道沒有那么一天,這兩部書缺掉的篇章會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補足填滿,稍微減少了人世間的缺陷。
     ?。℉J:這或許是錢先生責(zé)備一般人不知慚愧,為虎作倀者不懂廉恥,整個社會缺少反省氛圍與意識的方法吧。學(xué)者的狷介與無奈只能包含在這隱晦的字里行間,實為一種遺憾……)
      
      2. P30 “我們”包括各連干活兒的人,有不同的派別,也有“牛棚”里出來的人,并不清一色。反正都是“他們”管下的。但管我們的并不都是“他們”;“雨水不淋、太陽不曬的”也并不都是“他們”……
      我們奉為老師的貧下中農(nóng),對干校學(xué)員卻很見外。我們種的白薯,好幾垅一夜間全偷光。我們種的菜,每到長足就被偷掉……我們不是他們的“我們”,卻是“穿得破,吃得好,一人一塊大手表”的“他們”。
     ?。℉J:個人的意識和思想都被消弭在大背景中,但對人的劃分又豈是簡單大手一揮就能決定的呢?如果我們認(rèn)為管我們的都是“他們”,將凡是“雨水不淋、太陽不曬的”都?xì)w入“他們”,又怎能因貧下中農(nóng)不識內(nèi)質(zhì),將我們等同于“他們”而覺得冤枉?不自覺地想起胡適先生的那句話“寬容比自由更重要”,放在這里,似乎恰當(dāng),又不恰當(dāng)。)
      
      3. P65 我見了它們總打招呼,并牢記著從小聽到的教導(dǎo):對狗不能矮了氣勢。我大約沒讓它們看透我多么軟弱可欺。
      P68 據(jù)區(qū)詩人說,小趨銜了狗肉,在泥地上扒了個坑,把那塊肉埋了。我不信詩人的話,一再盤問,他一口咬定親見小趨叼了狗肉去埋了??墒俏胰匀幌嘈拍鞘窃娙说膭?chuàng)造。
      (HJ:平日的斯文學(xué)人,在壓力下紛紛變臉批判他人以求自保,親人朋友反目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又怎能怪楊不相信即使連狗也有不忍同根相殘的“人性”呢?)
      
      4. P70 我說:“給人吃了也罷。也許變成一只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yǎng)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
     ?。℉J: 初讀全書,覺得《“小趨”記情》一篇最溫馨、有情。但再讀時,總是自動被時代背景帶入,感覺這也是在暗指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皩帪橛袼?,不為瓦全”固然有一絲悲壯和凄涼的意味在里面,但有時能為玉碎、死得其所何嘗不是種幸福?只怕連悲烈地碎的機會也沒有,只能茍延殘喘地卑劣活著,被一點點磨掉人性和靈性,慢慢變得面目全非。)
      
      
      
  •     先是看過錢先生的(圍城),是老爸放在書柜里的,初中的我只關(guān)心故事進程和里面講的對我愛情啟蒙的東東,只記得錢老師描述的很是搞笑,覺得是個很可愛的老頭,樂觀向上。同樣是在家里的書柜里翻出了楊先生的干校六記,很薄的一本小書,只是想著很好讀,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夫妻,只是上帝也太喜歡爺倆了。。。。本應(yīng)是幸??鞓返囊患胰?。這本小書只是描述了楊絳在干校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筆下卻感受不到悲觀和消極。老夫老妻的童真和對國家的那份摯誠,那個時代有太多的讓我敬佩的人,也是那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和大師們思想的碰撞讓那個時代太多的被人惦記。當(dāng)自己看到錢老師回答妻子是否后悔沒出國時的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時,頓時濕了眼眶。一本很好的小書,心情放松,也可以感受大師的內(nèi)心。
  •     我是喜歡楊絳先生,讀過她的《我們仨》,雖甚覺悲情,但還是被她的平實和智慧的筆調(diào)吸引,她的書,我都想看。
      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讀《干校六記》,是因為此時我手里也有一本鄭念女士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算來她們倆是同時代生人,我十分想看看,經(jīng)歷同樣的時代大動蕩,這兩位杰出的女士是如何不同的對待之。
      楊絳與其夫錢鐘書,名氣不如夫大,然而才不比夫小。尤其有著難能可貴的從容性格,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楊絳先生送別丈夫、女兒之后,仍平和地過著自己的晚年生活,那種從容、那種氣度,是我現(xiàn)在并不據(jù)有但又由衷欣賞的。
      即時是下放在干校,夫婦倆仍找機會常常見面,甚至不斷書信。在干校的泥濘生活里,楊絳先生看得穿“我們”、“他們”間的本質(zhì)不同,有為善之心。艱苦的人工挖井、寒冬里的獨守菜園、小土狗“小趨”的忠心陪護,以及渴望早日回京的內(nèi)心剖析,在她筆下都是平實簡單的生活,苦不是苦,生活就是這樣。
      她已是那個時代僅存的“星”,縱然現(xiàn)在的世界已翻天覆地不復(fù)從前,還是希望她的日子如她所愿,靜靜地與我們一同走下去。沒有前者發(fā)出燦燦之光芒,后者該如何將優(yōu)秀人文精神傳承。
      愛楊絳先生。
      
  •     楊先生的《干校六記》,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最經(jīng)磨的還是人的血肉之軀!”。錢先生在該書序言中關(guān)于“慚愧”的討論,也發(fā)人深省。(慚愧常使人健忘...慚愧也使人畏縮、遲疑,耽誤了急劇的生存競爭;內(nèi)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于一輩子落伍。)
  •      散文集,收《下放記別》、《鑿井記勞》、《學(xué)圃記閑》、《“小趨”記情》、《冒險記幸》、《誤傳記妄》六篇。從衣食住行、同志之誼、夫妻之情等瑣事中反映知識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勞動生活。文筆淡雅細(xì)膩,語言詼諧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格調(diào)。
       淡淡的筆觸,更看得出楊絳先生的從容堅忍,特殊時代的知識分子經(jīng)歷了無法想象的噩夢般的對待,一些人選擇了放棄生命,即如先生的女婿,但也有一些人,堅強的活了下來,甚至是某種程度上有尊嚴(yán)的活,這些名門之后,書香世家的子弟,更有著國家的情感,即使咸菜饅頭,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鑿井種菜喂豬養(yǎng)狗,鄉(xiāng)間平實的生活帶著自我解嘲式的幽默,背后卻透著無奈和辛酸。
      
  •      最初是在賈平凹幽默精選集序言聽得此書的,斜瞧默以為是幽默經(jīng)典。
       整本書是在心里極躁的情形下匆然閱讀的,內(nèi)容用書中所述“我以菜園為中心的日常生活,就好比蜘蛛踞坐菜園里,圍繞著四周各點吐絲結(jié)網(wǎng);網(wǎng)里常會留住些瑣細(xì)的見聞,飄忽的隨感”。
       在大動亂的背景下,筆調(diào)沉靜,壓下的連城昏黑也是籠罩不住。前三記延延涉筆,讀之尚感無趣,至第四記起讀之難以釋卷,書中漸開闊出一幅豐富言談的畫卷。其中楊前輩與默存的相依相籠十分感人,在夜幕中找路又令人捧書心牽不已。最愛是“小趨”那段、淺淺甜甜的幽默“是狗有人性呢?還是人有狗樣兒?或者小娃娃不論是人是狗,都有相似之處?”狗的比喻聽多了,可還是覺有味。
       整書文字像立在一個大時代中靜靜不動,哀而不傷的生活影像:“泥濘里無法快走,得步步著實。雨鞋愈走愈重;走一段路,得停下來用拐杖把鞋上沾的爛泥撥掉。雨鞋雖是高筒,一路上的爛泥沾得變成膠力士,爭著為我脫靴”
       一干老弱病殘回京,就像一次深重的旅行,種種革命菜,養(yǎng)養(yǎng)落水狗。
  •     這幾天又解決掉一本小書——《干校六記》。昨天開始看的,講實話沒什么感覺。到了今天早晨把它看完,突然有一些感動。特別是看到最后的誤傳記忘,幾乎要哭出來。楊絳問默存:你悔不悔當(dāng)初留下不走? 他說:時光倒流,我還是照老樣。 回答的沒有一絲猶豫。錢鐘書這一輩從西方環(huán)境里生長起來的東方學(xué),照理來說應(yīng)當(dāng)對國家的虛妄最多了解,可是還是放不下。并且一旦選擇,便泰然處之。
      楊絳這本書是對文革十分不一樣的描寫。幾乎看不到什么罪惡或者丑陋,即使有,也總是用淡淡的同情或者是俏皮話帶過。生活是那樣平淡,在菜園里看看菜,癢癢狗,想看默存了便不顧一切地去,哪怕要走夜路。楊絳絲毫沒有夸大她作為一個受害者的苦難,她筆下的文革生活在單調(diào)乏味中還總有一點浪漫,令人實在難以想到此時的她已經(jīng)是準(zhǔn)六十歲的老人了。但一想到她的年老,便頓時覺得這一切的殘酷。他們的女婿得一在文革中自殺了,一切的血型與罪惡又涌到眼前來,畢竟這是無法回避與忘卻的。
      余杰,所謂的異見作家,現(xiàn)在我的校友,或者說師兄,曾經(jīng)在《鐵屋中的吶喊》中極力批評楊絳,貌似是說楊絳這種精神上逍遙的態(tài)度不過是一種逃避,一種精神勝利法,沉浸在自己構(gòu)造出來的虛假當(dāng)中,而完全不顧一個知識分子的責(zé)任,是極權(quán)政治的幫兇。我實在對余杰感到無語了,一個作家,出口閉口也永遠都只有那幾個不變的觀點,時時刻刻都在老調(diào)重彈。我不否認(rèn)文革是苦難的,但生活絕不僅僅是苦難的,這樣任何人都活不下去。人性必定要從生活中找到它能依存的地方,這才是真實。真實不是永遠都抓著苦難不放,永遠盯著政治不放,永遠把空洞的知識分子的責(zé)任掛在口頭仿佛知識分子不過是實現(xiàn)社會正義的工具。
      錢鐘書在小引中說楊絳漏寫了一篇《運動記愧》,并說自己是沒有出頭抗議的怯懦鬼。這里面是多么矛盾的心情啊,一個手無存鐵的書生背后是為天地立心的使命,成了,偉大,不成,我想也沒有責(zé)怪他的理由。在書中,平淡后看的出苦難,可苦難仿佛又是平淡的,這便是此書的一點魅力吧
      
      下放記別:這偏差主要說的是錢鐘書和楊絳相繼被下放的事情。錢鐘書先走,走后他們的女婿王得一就自殺了,他不愿供出“五一六的名單”,偉大!楊絳沒有吧這件事告訴錢鐘書。這里說道了默存連水都燒不開的傳聞。楊絳覺得那是天冷的原因,且鍋爐還是露天的
      
      鑿井記勞:盡管楊絳感覺勞累,但事實上,她干的活不能算多(跟以前比那是多上天了),因為她年紀(jì)大,年輕人都把活負(fù)擔(dān)了,可見任何年代人性都有善的光輝。這一段里論及了一種“我們”和“他們”的感情,這種;類似階級感情的東西,從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所謂階級的可怕之處?!拔覀兏小薄凹w感”還是不要太多為好。還有一件有趣的東西:當(dāng)時廚房里的人防人偷酒喝,把瓶子上貼上標(biāo)簽,寫上一個毒字,并打三個驚嘆號,哈哈
      
      學(xué)圃記閑:楊絳雖然干活,但其實還領(lǐng)取者不同等級的工資。楊絳說:“我吃飯少,力氣小,干的活兒輕,而工資卻又極高。”可說是直言。當(dāng)時的班長很有意思,知道默存是看守工具的,就經(jīng)常叫楊絳去借工具,須知借了工具還可以再去還一次~默存又是通信員,拿郵件時便常常與楊絳相見。楊絳說:“遠勝于舊小說、戲劇里后花園私相約會的情人了。”哈哈
      鄉(xiāng)下有許多偷菜的,楊絳和他們是斗智斗勇但是她也知道他們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有時也會給一些
      
      小趨記情:這是我頂喜歡的一篇。寫的是一只叫小趨的狗(是一個姓區(qū)的詩人從外面抱回來的)。原來狗真的是吃屎的,小趨就吃過屎,因為有一段時間吃的東西也不多。小趨到后來越來越可愛,特別喜歡默存,因為默存總是給它帶吃的,一見到默存就滿地打滾。有一次,小趨偷偷跑出來到老遠的默存住的地方等默存回去。迎到了默存之后又乖乖跑回來了。錢楊離開之后,據(jù)說小趨就不吃東西了,來來回回地又叫又跑,滿處尋找。這里太令人傷感了。小趨!
      
      冒險記幸:這里寫的是幾次楊絳走夜路的驚險情景,特別是第一次在夜里去見默存,晚上回去迷路??雌饋聿皇呛荏@險,可是當(dāng)我們想到那是一個六十歲的老人時,就很驚險了。所以,那個時代的荒謬又顯現(xiàn)了出來。他們當(dāng)時還要上一種電影課,大概是學(xué)習(xí)階級斗爭,后來有一個比楊絳小兩歲的同時看電影的時候腦溢血死去了,從此,老年人才可以免修電影課
      
      誤傳記妄:默存有一段時間挺傳言說第一批老弱病殘回京的名單上有他,可是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默存最為淡然。這里提到了默存之前被人用大字報莫須有地批判他污蔑領(lǐng)導(dǎo)。結(jié)果組織查了之后發(fā)現(xiàn)沒有證據(jù),但是軍宣隊卻認(rèn)為事出必有因。這真是一種奇怪的邏輯。任何時候都是有罪推定,因此那些無恥的小人,專事告發(fā)污蔑的小人便如魚得水了。楊絳認(rèn)為正是這個黑材料讓錢回不了京,當(dāng)然默存是沒有當(dāng)一回事的。后來,女兒阿圓時常寄來一些報刊,同伙也暗中流通書籍,生活便有味多了。后來楊絳回京治病,接著,楊絳走后,默存也犯了氣喘,發(fā)高燒,一個醫(yī)術(shù)很差的醫(yī)務(wù)員,第一次打靜脈針,結(jié)果竟然把默存治好了,但想來也后怕。不知有多少老年的學(xué)人生個病就死在鄉(xiāng)下了,無人知曉?;闹?!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在第二批回京了。
      最后楊絳說:“改造十多年,再加干校兩年且別說人人企求的進步我沒有取得,就連自己這份私心,也沒有減少些。我還是依然故我”
      
      寫到這里,我忽然發(fā)覺這本書實在很像《浮生六記》,我又想到錢鐘書在小引里面說浮生六記是一本他很不喜歡的書,小引里面也基本沒有提到干校六記,只是在說“愧”,這實在是很奇怪的態(tài)度。
      
  •     基本上《干校六記》和《我們仨》是同時讀的,真的是歲月積淀下來的東西,在上山下鄉(xiāng)的那個年代,一對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料,真的值得我們年輕人好好學(xué)習(xí)。。
      
      而且我也有點學(xué)會了和錢媛小時候一樣,看人,不過,現(xiàn)在還有點不明白“精赤人人”的含義,可能是還沒見過“精赤人人”的人,所以也意會不出來,呵呵
      
      
  •      說楊絳的文字“平淡如水”,真的是這樣,六篇記事毫不掩飾其女性的小心思,為了和丈夫能得空順路說幾句話的差事而偷偷竊喜,為了獨自走過幾次夜路而自豪,甚至還稱之為“冒險”,還有那閑著料理瓜菜的小心情,雖在干校大環(huán)境下,卻把那些恐怖的東西一筆帶過(某連一年輕人自殺,作者只寫目睹埋尸,原由我們卻多少猜得著)。君子在大動亂下也依舊不會亂了心境,楊絳的心思也大若如此。
       只可惜此時的我心境不同,這幾篇“記”讀來未覺過癮,反倒是錢鐘書的一篇小引,關(guān)于人的慚愧之心和忘記,寫得很是對我胃口。
  •     一、下放記別
       主要記敘了下放前的種種風(fēng)波。
       “一九六九年,學(xué)部的知識份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軍宣傳隊”的再教育?!辈贿^料想我們住在一起的日子不會長久,不日就該下放干校了”。而默存成為先遣隊,使得二人無法共度默存六十壽辰。制備行裝大費干戈?!斑@些木箱、鐵箱卻也不如血肉之軀經(jīng)得起折磨”。默存走后,一批批人陸續(xù)下放。“年逾七旬的老人了,還像學(xué)齡兒童那樣排著隊伍,遠赴干校上學(xué),我看著心中不忍,抽身先退;一路回去,發(fā)現(xiàn)許多人缺乏歡送的熱情,也紛紛回去上班。大家臉上都默無表情”。下放前,“我們挖完了防空洞——一個四通八達的地下建筑,就把圖書搬來搬去。捆、扎、搬運,從這樓搬到那樓,從這處搬到那處;搬完自己單位的圖書,又搬別的單位圖書“。而向來助人為樂、善良熱心的女婿得一也被逼自殺。
      二、鑿井記勞
       主要記敘打井的過程。某連表演鉆井和《伏爾加船夫曲》的暗諷。
      三、學(xué)圃記閑
       恐怕印象最深的就是無論建廁所(以及其中的糞)還是在菜園種菜,農(nóng)村的”老鄉(xiāng)“們無時無刻準(zhǔn)備來偷。
       ”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與自殺的人?!币粋€老者背負(fù)行囊,拄著拐杖,由山坡下一條小路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墳?zāi)?;自己仿佛也是如此“?br />   四、”小趨“記情
       講述一條名為”小趨“的小狗陪伴的故事。
      五、冒險記幸
       講述了三段”歷險“的小故事。雨中看望默存、年夜獨自返舍與營房迷失三個故事。
      六、誤傳記妄
       講述了誤以為要離開干校的失望,以及最終離開干校的喜悅。文革無中生有的大字報對默存的攻擊或許是未能第一批離開的最主要原因。離開前,作者說道:”這就使我自己明白:改造十年多,再加干校兩年,且別說人人取得的進步我沒有取得,就連自己這份私心,也沒有減少些。我還是依然故我“。
  •      《干校六記》延續(xù)了楊絳一貫沉淀簡明的語言風(fēng)格,仿佛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記幾件尋常往事罷了。但閱讀過程一點也不乏味,讀那些看似平凡質(zhì)樸的文字就像把一粒粒扁圓的小石子丟入溪澗,讀罷通篇方才激起層層漣漪,一個圈紋一個圈紋地縮小或放大久久不能平息。
      
       顧名思義這本書記錄了楊絳錢鐘書夫婦在文革其間被下放到干校時所作的六篇日記。那個年代的作品大多有一種分明的集體烙印,對階級情感的申訴或?qū)δ嵌尾豢盎厥椎慕?jīng)歷申冤似的重現(xiàn)。但《干校六記》卻不講這些。它講楊絳替錢鐘書收拾行裝,拆了一張木床寄去,口吻略帶些得意;講和伙伴一起勞動,忽然體會到“我們”這個詞的階級色彩;講一場泥渾的雨,有些小懊惱;講一條從小追隨他們夫妻的土狗心懷動容;講錢鐘書為她解的夢睿智俏皮……原本是無比沉重的話題,卻在楊絳筆下變得輕松隨意甚至有些妙趣橫生。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記“冒險記幸”。平日學(xué)部紀(jì)律嚴(yán)明,他們夫妻并不時常得見,即使見了也說不上幾句話就匆匆道別,于是只好傳些書信。某天大雨,她忽然萌發(fā)了要去看錢鐘書的念頭,于是不顧一切地跑去,歷經(jīng)泥濘艱難到達,推門而入,錢鐘書吃了一驚:“你怎么來了?”楊絳答:“我就是來看看你?!苯又阕吡耍L(fēng)雨兼程地趕回去。我不知道在那個無法隨意相見的年代里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情。依稀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一個關(guān)于愛情的段子:我聽說,有一種馴鹿,很愛長頸鹿的斑紋和氣味,但是太矮,又礙于長頸鹿是啞巴所以沒法談戀愛。于是它們就長起了杉樹一樣直拔云天的角,然后到處找一個人,在角的頂端造一個房子住著。每天,那個人負(fù)責(zé)在高樹上摘果子,送給長頸鹿吃,以促成馴鹿和長頸鹿的愛情——雖然見不到面,但靈魂相通的愛情。
      
       然而,那絕不是一段輕松的歲月。楊絳寫有人自殺,尸體被草率地埋在菜地邊連個棺木也沒有;寫辛勤勞動所得的菜蔬總是被村人偷走,連廁所手編的秸桿門簾也未能幸免;寫生病不讓請假,被毫無注射經(jīng)驗的赤腳醫(yī)生冒險打了兩針才奇跡般轉(zhuǎn)?!苍S《干校六記》之所以讓人心生感動,正是由于楊絳從著墨伊始便有意無意地弱化苦難,每一樁看似悲慘的遭遇后,總有她或恬淡或悲憫或內(nèi)省的體悟,讓人不再覺得那是趟苦旅,甚至還有些隱隱的喜悅。
      
       小時候讀培根隨筆集談美德篇,是說美德就像寶石唯其背景樸素才更顯示其光澤與質(zhì)地。于是模模糊糊形成一個概念:黑色背景襯托的白點比白紙上的一點墨跡更為燦爛明晰。如果把這個概念印證到楊絳的《干校六記》,就會發(fā)現(xiàn)楊先生的難能可貴在于,在那段黑暗歲月中,她依然努力記取著生命里的溫暖情節(jié),然后下筆把它們放大,仿佛黑底上那個耀眼奪目的白點,在許多年后依然能帶來萬千感動,燭照我們的內(nèi)心。
      
  •   五四之后一段時間,追求男女平等,稱呼一些有聲望的女性亦用“先生”,譬如宋慶齡先生。
  •   1、我不能理解這幾人并列的緣由,錢鍾書只寫了一本長篇加一本短篇小說,令幾本散文,余下的都是些文學(xué)研究,而王世襄更奇怪了,他才真是徹頭徹尾搞文物鑒賞的,著作全是什么文物研究,寥寥幾本散文,從沒寫過小說,而余華和莫言應(yīng)該是同一時代的,全部都是徹徹底底的小說家,我不能理解為什么要把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拿來和搞研究的人相并列。
    2、“苦大仇深慣了,總愛自言自語”,唉,我真是最生氣這句話,真要說苦大仇深,那些人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終結(jié)的時候就相繼凋零了。而艱難渡過的人,哈,你是看了哪本書,哪篇文章,哪句話讀出這樣的看法,若這樣說,再沒有比錢鍾書更幽默,更聰明的小說了,而“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你卻加個這樣的看法,哈,他還真是摸不著頭腦的。而余華和莫言基本和前兩位渡過的時代不同,前兩位都去世了,而余、莫兩位還正是好時光呢。而余華我也不覺得他老愛自言自語,從他的小說看,白描的寫作手法,他從不刻意花大量篇幅去擴張去討論主人公的苦難,他從不自言自語,他就是幾近冷血的只講故事,從不明白的表達憎恨、同情。莫言,我是沒看過,不了解了啦。當(dāng)然,我還是覺得,你對于度過那個艱辛的時代,余留下來的人,講一句,苦大仇深慣了,太過分,太不體恤。楊絳都是時時有溫馨,那當(dāng)然別人也不會過分自言宣泄苦難的。
    3、相較錢、王兩位的年齡,余、莫兩位真的還不能算是老人家。
    唉,斤斤計較于你的一兩句話,說了這么多,真是不好意思。
  •   我不是搞文學(xué)鑒賞什么的,所以只是單純的看法。我覺得作家應(yīng)該有更超然的態(tài)度和更高、宏觀、新穎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和他人的痛苦,所以有些為自己的辯解和講訴,在我看來有點不好玩。當(dāng)然我覺得我的理解也有偏頗的地方,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吧。感謝你的斤斤計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