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中國財經出版社 作者:柯美成 主編 頁數(shù):1249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先哲們?yōu)槭箛议L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民族繁衍昌盛所進行的不懈努力和光輝業(yè)績,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智慧寶藏。其中,歷代政治家、理財家、思想家關于理財問題的卓越思想和成功實踐,便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理財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治國安民的核心問題。先哲們很早就認識到了理財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意義。《尚書》和《周易》是我國最早、最權威的兩部古代典籍?!渡袝藩気d唐、虞、夏、商、周五代政事,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信史。其中著名的《洪范》篇,記錄了周武王于滅商次年,向“殷之三仁”之一的箕子咨詢治國安民之道時,箕子向他講述的應當努力施行的八種政務:“八政:一日食,二日貨,三日祀,四日司空,五日司徒,六日司寇,七日賓,八日師?!睋?jù)《爾雅?釋詁》:“洪,大;范,法?!笨芍昂榉丁奔创蠓?,亦即大政、要政。又按班固《漢書?食貨志》開宗明義所述:“《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貨。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興自神農之世。‘斫木為耜,糅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財,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貨通。食足貨通,然后國實民富,而教化成。”可見,《尚書》是把足食、通貨即管理好農業(yè)生產及財政、貨幣和商品貿易工作,作為治國安民第一、第二位的政務來突出和強調的?!吨芤住犯F宇宙萬物變動不居之妙,最富有思想性而充滿神秘色彩,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戰(zhàn)國學者發(fā)幽闡微,在解釋(易經》經義的《易傳》中,最早提出了“理財”的概念。《周易?系辭下》日:“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寶日位。何以守位日仁,何以聚人日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日義?!睋?jù)《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又韓愈《原道》:“行而宜之之為義。”可知《周易》也是把理財作為治國安民應該抓的大政、要政來突出和強調的。
內容概要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先哲們?yōu)槭箛议L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民族繁衍昌盛所進行的不懈努力和光輝業(yè)績,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智慧寶藏。其中,歷代政治家、理財家、思想家關于理財問題的卓越思想和成功實踐,便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用之不竭智慧寶庫。 本書收錄歷代正史——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食貨志》部分,計有《史記·平準書》、《史記·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晉書·食貨志》、《魏書·食貨志》、《隋書·食貨志》、《舊唐書·食貨志》、《新唐書·食貨志》、《舊五代史·食貨志》、《宋史·食貨志》、《遼史·食貨志》、《金史·食貨志》、《元史·食貨志》、《明史·食貨志》、《清史稿·食貨志》,共為十五志,約七十四萬五千余字。
書籍目錄
序理財論:概念的嬗變與思想的軌跡——卷首絮語編譯說明史記·平準書史記·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 食貨志上 食貨志下晉書·食貨志魏書·食貨志隋書·食貨志舊唐書·食貨志 食貨志上 食貨志下新唐書·食貨志 食貨一 食貨二 食貨三 食貨四 食貨五舊五代史·食貨志宋史·食貨志 食貨上一 農田 食貨上二 方田 賦稅 食貨上三 布帛和糴漕運 食貨上四 屯田 常平 義倉 食貨上五 役法上 食貨上六 役法下振恤 食貨下一 會計 食貨下二 錢幣 食貨下三 會子 鹽上 食貨下四 鹽中 食貨下五 鹽下 茶上 食貨下六 茶下 食貨下七 酒 坑冶礬香附 食貨下八 商稅 市易 均輸 互市舶法遼史·食貨志 食貨志上 食貨志下金史·食貨志 食貨一 戶口 通檢推排 食貨二 田制租賦牛具稅 食貨三 錢幣 食貨四 鹽酒 醋茶諸征商金銀稅 食貨五 榷場 和糴 常平倉 水田 區(qū)田 入粟 鬻度牒元史·食貨志 食貨一 經理農桑稅糧科差 海運鈔法 食貨二 歲課 鹽法 茶法 酒醋課 商稅 市舶 額外課 食貨三 歲賜 食貨四 俸賜 常平義倉 惠民藥局 市糴賑恤 食貨五 海運鈔法鹽法茶法明史·食貨志 食貨一 戶口 田{翮(屯田 莊田) 食貨二 賦役 食貨三 漕運倉庫 食貨四 鹽法 茶法 食貨五 錢鈔 坑冶(附鐵冶、銅場) 商稅 市舶 馬市 食貨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采木珠池 織造燒造俸餉 會計清史稿·食貨志 食貨一 戶口 田制 食貨二 賦役倉庫 食貨三 漕運 食貨四 鹽法 食貨五 錢法茶法礦政 食貨六 征榷會計
章節(jié)摘錄
大業(yè)六年(610),煬帝將征伐高麗,主管官員奏報兵馬已大多損耗。于是又下詔向全國富人征課,按其資產的多少,出錢買戰(zhàn)馬,補足原有之數(shù),并限令按時征足。又查點兵器用具,全部要求精良嶄新,質量不好則立即把人捉去斬首。于是戰(zhàn)馬征集到十萬匹。大業(yè)七年冬,大軍會集涿郡。分江淮等南方軍隊,由驍衛(wèi)大將軍來護兒統(tǒng)領,另以水師載運橫渡滄海,戰(zhàn)船首尾相接綿延數(shù)百里,并載運軍糧,計劃與大軍會師于平壤。當年山東、河南發(fā)大水,淹沒四十余郡,加上遼東作戰(zhàn)失敗,死的人達數(shù)十萬。因為是瘟疫流行,山東地區(qū)尤為嚴重。各地區(qū)均以征戰(zhàn)軍需物資為當務之急,百姓雖然非常困乏,卻得不到當局的體恤寬免。每當有緊急的徭役賦稅任務下達,要對老百姓有所征求時,地方官吏總是預先以賤價買進征調物資,然后宣示征調命令,此時百姓已手中無物,他們便又以高價把買進的東西賣出去,如此一買一賣,轉眼之間的價錢就翻了幾倍。在很短的時間里集中征斂,措辦取齊又刻不容緩,這樣,強悍的人便被迫聚眾為盜,懦弱的人只好賣身為奴婢。大業(yè)九年,又下詔令關中富人,按其資產多少交驢子,往伊吾、河源、且末等地運輸糧食。多的出驢至幾百頭,每頭驢子的價錢漲到一萬多錢。又征發(fā)各州役丁,一年分為四撥輪流,到遼西柳城扎營屯墾,路途上往來艱苦不說,謀生之業(yè)全都荒廢了。這時候盜賊四起,南去’的道路被斷絕,隴西的牧馬都被盜賊搶掠,禮部尚書楊玄感乘朝中空虛興兵作亂。其時煬帝正在遼東,聽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回高陽郡。到楊玄感被平定后,煬帝對侍臣說:“楊玄感振臂一呼而跟從他的人如同趕集,從這里朕越發(fā)覺得天下的人不必過多,多了就會當盜賊。不殺盡這些人,對后來者就不能起警示作用?!庇谑敲钆崽N徹底清查楊玄感的同黨,并下詔所在郡縣將這些人全部活埋,這樣被殺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各地無不驚恐害怕。
編輯推薦
《理財通鑒:歷代食貨志全譯(上下冊)》由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