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卓新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卓新平先生1955年3月生于湖南慈利,土家族人。其的研究領域包括:宗教理論、基督教神學。出版?zhèn)€人學術專著12部、主編及合著10余部,發(fā)表論文80余篇。代表著有《宗教起源縱橫談》、《宗教與文化》、《尼布爾》、《世界宗教與宗教學》、《當代西方新教神學》、《當代西方天主教神學》、《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論》、《基督宗教研究》、《圣經鑒賞》等。 本書為其講演集,討論了“世界文明與世界宗教”、“國際宗教的歷史與發(fā)展趨勢”等問題。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講 全球化與宗教問題 一 全球化的社會文化意義 二 全球化與世界宗教第二講 宗教對社會的作用 一 對宗教的基本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之外西方學者對宗教的理解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宗教理解 二 宗教在世界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宗教與人類社會結構的關系 1.政教合一 2.政教協(xié)約 3.政教分離 (二)宗教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 (三)宗教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正負功能 1.宗教具有社會整合功能 2.宗教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3.宗教具有對社會群體或個體的心理調適功能 4.宗教還有文化交往的功能 三 宗教對中國社會的作用第三講 世界文明與世界宗教 一 概論 二 世界文明與世界宗教 三 世界宗教的興起與“三大宗教河系”理論 四 黑格爾對世界宗教的分類與評價 五 世界宗教的象征符號及其解釋 六 世界三大宗教河系相關范圍的文明與宗教 (一)第一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猶太教 2.基督教 3.伊斯蘭教 4.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 5.巴哈伊教 (二)第二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印度教 2.耆那教 3.錫克教 4.佛教 (三)第三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道教 2.儒教 3.神道教 七 簡短結語第四講 國際宗教的歷史與發(fā)展趨勢 一 猶太教的發(fā)展傳播及相關國際沖突的歷史與現狀 (一)古代猶太教時代 (二)拉比猶太教時代 (三)中世紀猶太教時代 (四)近現代猶太教發(fā)展 二 基督教的發(fā)展傳播及相關國際沖突的歷史與現狀 (一)天主教 (二)東正教 (三)新教 1.德國宗教改革 2.瑞士宗教改革 3.英國宗教改革 三 伊斯蘭教的發(fā)展傳播及相關國際沖突的歷史與現狀 四 印度文明與古婆羅門教的發(fā)展興衰 五 印度教的發(fā)展傳播及相關沖突的歷史與現狀 六 佛教的發(fā)展傳播及在印度的現代復興 (一)部派佛教 (二)大乘佛教 (三)密教 (四)佛教的傳播 (五)佛教在印度的現代復興 七 錫克教的發(fā)展傳播及相關沖突的歷史與現狀第五講全球化與多民族社會傳統(tǒng)宗教文化所面臨的諸問題 導論 一 世界文明與宗教的“文化圈”理論 二 亞洲宗教生成的三大“板塊”及其對全球宗教發(fā)展的作用與影響: 三 宗教與民族之文化交織所引發(fā)的國際焦點問題 (一)猶太教:“立約”民族與“他者”的沖突 (二)基督教:其“普世”價值面臨的抵制與挑戰(zhàn) (三)伊斯蘭教:擴展與傳播中的嬗變 (四)印度文化地域中的宗教多元與社會變遷 結語第六講 基督教思想文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基本來源 (一)古希伯來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1.追求“至高一神”的超越觀 2.突出“自我否定”的原罪觀 3.強調“神人立約”的契約觀 4.渴望“復國救主”的救贖觀 (二)古希臘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1.對“形上”之探的宗教理性精神 2.對“內在”之“己”自我認知的宗教主體精神 3.直面人生之“史詩”所體現的“日神”精神 4.描述靈與肉張力沖突之“悲劇”所反映的“酒神”精神 (三)古羅馬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二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主要精神內容 (一)愛的精神 (二)謙卑精神 (三)普世精神 (四)超越精神 (五)先知精神 (六)拯救精神 (七)禁欲精神 (八)神秘精神 (九)律法精神 三 基督教思想文化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一)文化“認同”或“排拒” 1.中國文化“意識” 2.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在中國文化構建中的地位 3.中國文化重建中會有外來文化的影響 (二)基督教思想文化體系對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參與” 1.價值觀上的“參與” 2.倫理意義上的“參與” 3.政治意義上的“參與” 4.文化意義上的“參與” (三)基督教思想文化在當代中外關系中的作用 1.中美關系 2.中歐關系 3.中梵關系 4.中國與亞非拉美的關系 5.中國的臺灣問題第七講 全球化與中國宗教 一 導論:“全球化”的社會、文化意義 (一)“全球化”的思想尋根 (二)“全球化”的擴展及其波及的層面 二 全球范圍的宗教及對中國的影響 (一)新教對中國的影響 (二)天主教對中國的影響 (三)東正教對中國的影響 三 中國宗教的歷史理解及與中國社會、政治的關系 四 當代中國宗教存在狀況 五 中國宗教未來發(fā)展的可能形態(tài) (一)中國宗教在意識形態(tài)及政治意向上的發(fā)展趨勢 (二)中國宗教在社會適應及法律服從上的主要動向 (三)中國宗教在現代社團定位及公共作用上的基本選擇 (四)中國宗教在文化建設和精神生活上的可能走向第八講 關于中國宗教現狀及其發(fā)展的思考 一 導論:人的“宗教性”理解 (一)宗教作為人的“常態(tài)”存在 (二)宗教作為人的“問題”存在 二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宗教性”問題 三 中國宗教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 四 對中國宗教現狀的思考 五 對中國宗教未來發(fā)展的前瞻附一 卓新平學術簡歷附二 卓新平主要著述目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