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歷史文獻與區(qū)域社會研究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梁洪生  頁數(shù):32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地方歷史文獻與區(qū)域社會研究》所收論文多從微觀入手,微觀切入與宏觀把握有機統(tǒng)一;注重實證研究與田野調查,偏好方志、文書、譜牒等地方史料,摯愛“小敘事”,以小見大,視角獨特,資料翔實;寫作態(tài)度端正,大多一絲不茍,絲絲入扣,條分縷析;更可貴的是,部分作者不乏清醒而冷峻地“鑒往事,知來者”的史家情懷。

作者簡介

  梁洪生,祖籍山東棗莊,1954年生于南昌市,1982年畢業(yè)于江西師院歷史系。現(xiàn)為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區(qū)域社會研究資料中心主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區(qū)域社會經濟史和歷史文獻學研究,多次承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課題,出版《江西公藏譜牒目錄提要》、《江西通史·清前期卷》(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2006年應邀赴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做訪問學者。

書籍目錄

  “江西師范大學史學文叢”總序  地方歷史文獻解讀  從“異民”到“懷遠”——以“懷遠文獻”為重心考察雍正二年寧州移民要求入籍和土著罷考事件  辛亥革命前后江西譜論與社會變遷——讀譜筆記三則  捕撈權的爭奪:“私業(yè)”、“官河”與“習慣”——對鄱陽湖區(qū)漁民歷史文書的解讀  從“四林外”到大房:鄱陽湖區(qū)張氏譜系的建構及其“漁民化”結局——兼論民國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時段”分析問題  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團與社會權勢的轉移——以《江西民報》為中心的研究  地方志敘事“小傳統(tǒng)”與明清以來江南市鎮(zhèn)的數(shù)量增長——兼論1929年與1934年的“商業(yè)鎮(zhèn)”與“自治鎮(zhèn)”  鄉(xiāng)族組織與地方政治  江右王門學者的鄉(xiāng)族建設——以流坑村為例  近代中國的新學、宗族與地方政治——以南昌熊氏家族為中心  清代蚺城的約?! 」俑⑹考澟c廟學的修建——明清時期婺源廟學的個案考察  近代吳江自治區(qū)域的劃分——兼論“區(qū)域江南”與“江南區(qū)域研究”  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  宋元明清時期江西全真道發(fā)展述論  明清以來西山萬壽宮的發(fā)展與“朝仙”習俗  傳統(tǒng)商鎮(zhèn)主神崇拜的嬗變及其意義轉換——江西吳城鎮(zhèn)聶公崇拜的研究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方歷史文獻與區(qū)域社會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