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與整合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柯卉兵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柯卉兵  頁數(shù):311  

前言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已有30余年,中國的經濟一直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2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49529.9億元,30年間增加了67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978年的38]元增長到2007年的]6934元,30年間增加了48倍?!睆呢敻辉鲩L的速度看,中國正在創(chuàng)造世界經濟史的奇跡.但另一方面,中國的貧困問題依然十分嚴重,新的絕對貧困在滋長,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和個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拉大,相當一部分人沒能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政府如何通過社會保障再分配手段縮小貧富差距,便構成了公共財政學和社會保障學界兩大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柯卉兵同志撰寫的學術專著《分裂與整合》,正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本書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同時,他的論文選題還與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重大項目“財政預算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理論與實證研究”(項目批準號:05JJD840008)相關。全書對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這一全新課題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使研究的內容更加豐富和鮮活。在基礎性工作方面,該書結合財政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的有關理論知識,試圖建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理論構架,為解決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問題提供理論依據(jù)。作者認為公共產品理論、財政分權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理論是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理論支點,深入分析了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者將轉移支付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內生變量,系統(tǒng)研究了社會保障制度的轉移支付功能和效果,努力為建立中國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體系提供理論素材。

內容概要

  《分裂與整合:社會保障地區(qū)差異與轉移支付研究》圍繞“為什么一是什么一怎么辦”的線索,一方面通過綜合運用公共財政學、社會保障學和區(qū)域經濟學理論,構建一個系統(tǒng)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一社會保障轉移支付一社會保障地區(qū)均衡發(fā)展”的分析框架,從理論上探討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依據(jù),同時借鑒國際經驗,界定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合理范圍和邊界;另一方面,通過探討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路徑和方法,為國家修訂完善現(xiàn)行社會保障制度、財政預算制度和構建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成果。

作者簡介

柯卉兵,男,湖北黃梅人,1979年2月生。2008年6月畢業(yè)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保障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曾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現(xiàn)主持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09CSH041)研究。在《公共管理學報》《中國社會保障》《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五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兩篇獲2008年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優(yōu)秀論文獎。參與編寫《社會保障理論》(李珍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社會保障概論》(丁建定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等教材四部。

書籍目錄

序/1第一章導論/1一 緣起與研究意義/2二 相關概念與研究對象的界定/4三 資料來源與時間空間的界定/10四 相關文獻研究綜述/12五 本書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26六 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線路/28第二章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問題描述/31第一節(jié)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的度量指標和方法/33一 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的度量指標/33二 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的度量方法/34第二節(jié)中國社會保障財政負擔的地區(qū)差異/40一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負擔地區(qū)差異問題的現(xiàn)狀/40二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負擔地區(qū)差異的變動趨勢/46第三節(jié)中國社會保障財政人均支出的地區(qū)差異/52一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人均支出地區(qū)差異問題的現(xiàn)狀/52二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人均支出地區(qū)差異的變動趨勢/58第四節(jié)中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的地區(qū)差異/67一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地區(qū)差異問題的現(xiàn)狀/67二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地區(qū)差異的變動趨勢/76第五節(jié)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82一 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與地區(qū)財政能力/82二 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86第三章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理論分析/91第一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理論支點/92一 公共產品理論/93二 財政分權理論/100三 委托代理理論/106四 福利經濟學理論/110第二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理論依據(jù)/11 8一 彌合社會保障財政縱向不平衡問題/118二 緩解社會保障財政橫向不平衡問題/120三 解決社會保障服務的外部效應問題/124四 提供全國范圍內的社會保障最低服務/126第三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效應分析/1Z7一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基本形式/128二 不同形式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效應/129三 地方需求彈性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效應/134四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中的粘蠅紙效應/136第四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中的博弈分析/140一 中央與地方政府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博弈關系的形成/140二 地方政府之間在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博弈中的囚徒困境/142三 中央政府介入情形下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博弈分析/144四 中央與地方政府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博弈的一般性結論/146第四章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國際經驗/149第一節(jié)美國州際社會福利差異及其轉移支付/150一 美國州際貧困差異和社會福利差異狀況分析/151二 美國政府間的社會福利權責劃分/155三 聯(lián)邦政府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轉移支付/161第二節(jié)德國的社會保障財政體制與轉移支付制度/1 66一 德國的社會保障財政體制/167二 德國政府間的社會保障權責劃分/175三 德國政府間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178四 德國政府間的社會保障財政轉移支付/185第三節(jié)加拿大的政府間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1 88一 加拿大政府間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背景/189二 加拿大政府間的社會保障權責劃分/194三 加拿大社會援助撥款計劃(CAP,1966-1996年)/197四 加拿大健康與社會轉移支付計劃(CHSL1996年至今)/201第四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國際經驗與啟示/205一 公平優(yōu)先、兼顧效率是基本原則/205二 政府間權責的合理劃分是前提條件/206三 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是終極目標/207四 規(guī)范化和公式化的制度設計是核心技術/209五 法制性和彈性的結合是必備特征/211第五章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財政背景/215第一節(jié)中國社會保障財政體制及其支出問題/216一 中國社會保障財政體制安排現(xiàn)狀/217二 中國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的實證分析/219三 中國社會保障支出結構的實證分析/226四 中國社會保障支出的制度性缺陷/232第二節(jié)中國政府間社會保障權責劃分問題/244一 政府間社會保障權責缺乏明確界定/245二 政府間社會保障財權事權嚴重不對稱/Z46三 政府間社會保障權責劃分存在“統(tǒng)放不分”現(xiàn)象/247四 政府間社會保障權責存在“錯位”現(xiàn)象和責任“盲區(qū)” /247第三節(jié)中國社會保障財政收支的縱向失衡問題/248第四節(jié)中國近年來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措施及其缺陷/252第六章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路徑選擇/257第一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標和基本原則/258一 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標/258二 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原則/263第二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缺口補助理論與方案設計/Z68一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缺口補助理論/268二 社會保障標準收入能力與標準支出需求/269三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具體方案的設計與測算/Z71第三節(jié)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的相關配套措施/276一 政府間社會保障權責劃分問題/277二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資金籌集問題/279三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基礎數(shù)據(jù)問題/280四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監(jiān)督評估問題/281五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運行管理問題/283結束語/287參考文獻/293后記/309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且補償后還有剩余,社會福利就會增加。根據(jù)這一原理,政府的某些措施或立法會使一些人得益而使另一些人受損,如果得利總額超過損失總額,那么,政府可運用適當政策向得利人征收特定租稅,以補償受損人,這樣做對任何人都沒有不利而對一些人有利,因而增進了社會福利。如果一項社會變革在短期內會使某些人受損,但只要從受益者那里取出一部分收入補償受損者,從長期來看,會使大家都收益,那么這項社會變革就是可取的,不管它是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還是使“貧者變富、富者變貧”。補償原則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福利或福利綜合指標,它兼顧了效率與公平,為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首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應該提高財政支出中用于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比例。在新福利經濟學家看來,社會保障與其說是縮小貧富差距進行再分配的手段,不如說是補償社會變革所造成損失的措施。任何一項社會變革,使一部分人的短期福利遭遇損失都是難免的,但長期來看,通過“合理”的分配措施可以彌補福利損失,甚至可以增進福利。由社會變革造成的生活貧困,政府可以通過社會保障等轉移支付政策給予補償,使貧困者擺脫貧困?!彼?,提供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一項基本義務,而且,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政府有能力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當提高用于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比例時,原來的利益結構就會有所改變:一部分既得利益減少,同時,全體社會成員享受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總量增加。一般來說,在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的階段,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是供不應求的,提高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支出比例所增加的社會效用足以補償被減少的效用,社會福利最終將得以增進。其次,補償原則的基本思想為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因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差距引起的社會保障水平差距需要公共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來均衡,以消除其不利影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使得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增加,可以更大程度上滿足各地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需求。

后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也是我在武漢大學博士階段學習和研究“財政預算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理論與實證研究”這一課題的成果。隨著論文答辯的順利通過,意味著我22年學歷教育生涯的結束,這可真是一段艱難的歷程。西方哲人里爾克說過:無所謂成功,挺住而已!我很慶幸自己能夠挺過來,在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我的博士生導師李珍教授。從論文的選題到開題報告,從初稿到最后的定稿,無不凝聚著李老師的心血。一次次見面長談,一個個長途電話,一封封電子郵件,李老師總是在我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的時候,給予我鼓勵、指導和鞭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循循善誘的人格魅力。為此,我要真誠地對李老師說一聲感謝!我還要感謝我的碩士導師——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丁建定教授。丁老師不僅于七年前將我這個門外漢帶人了社會保障的研究領域,還在我的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斷給予關心、指導和幫助,堅定了我在學術研究這條不歸路上不斷前進的信念。

編輯推薦

《分裂與整合:社會保障地區(qū)差異與轉移支付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分裂與整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