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想象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江玉琴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前言

  讀者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寫得很見功力的專著《理論的想象:諾斯洛普·弗萊的文化批評》,曾經(jīng)作為江玉琴的博士論文獲得答辯評委的一致好評。她為了撰寫博士論文,不僅在國內(nèi)廣泛搜集資料,請教這方面的專家學者,還專門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弗萊中心做了3個月的訪問研究。可以說,此次訪學為她最終完成博士論文并在其后的3年時間內(nèi)將其修改擴充為現(xiàn)在這本專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所以,我經(jīng)常在指導我的研究生時告誡他們,不要急于將自己的不成熟作品發(fā)表,一旦你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的學術同行做得比你好的東西早已發(fā)表,你就會感到后悔的。幾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國際上弗萊研究仍在穩(wěn)步地進行,但真正有分量的專著卻鮮有問世,國內(nèi)這方面的研究就更是無法比擬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江玉琴的這本專著的出版完全可以彌補國內(nèi)的這一空缺。故當她再次要我為本書撰寫一篇序時,我便欣然答應了。  毫無疑問,作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美最重要的一位文學理論批評家,諾斯洛普·弗萊的名字曾一度與神話-原型批評理論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原型批評的一大功績就在于終結了有著強烈精英意識并曾一度在北美批評理論界一統(tǒng)天下的新批評,使得文學批評走出了“文本中心”。

內(nèi)容概要

  讀者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寫得很見功力的專著《理論的想象:諾斯洛普·弗萊的文化批評》,曾經(jīng)作為江玉琴的博士論文獲得答辯評委的一致好評。她為了撰寫博士論文,不僅在國內(nèi)廣泛搜集資料,請教這方面的專家學者,還專門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弗萊中心做了3個月的訪問研究??梢哉f,此次訪學為她最終完成博士論文并在其后的3年時間內(nèi)將其修改擴充為現(xiàn)在這本專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所以,我經(jīng)常在指導我的研究生時告誡他們,不要急于將自己的不成熟作品發(fā)表,一旦你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的學術同行做得比你好的東西早已發(fā)表,你就會感到后悔的。幾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國際上弗萊研究仍在穩(wěn)步地進行,但真正有分量的專著卻鮮有問世,國內(nèi)這方面的研究就更是無法比擬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江玉琴的這本專著的出版完全可以彌補國內(nèi)的這一空缺。故當她再次要我為《理論的想象:諾斯洛普·弗萊的文化批評》撰寫一篇序時,我便欣然答應了?! 『翢o疑問,作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美最重要的一位文學理論批評家,諾斯洛普·弗萊的名字曾一度與神話-原型批評理論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原型批評的一大功績就在于終結了有著強烈精英意識并曾一度在北美批評理論界一統(tǒng)天下的新批評,使得文學批評走出了“文本中心”。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諾斯洛普·弗萊及其思想遺產(chǎn)  第一節(jié) 諾斯洛普·弗萊其人及其學術歷程  第二節(jié) 諾斯洛普·弗萊的思想遺產(chǎn)    第二章 諾斯洛普·弗萊的文學文化批評  第一節(jié) 弗萊的神話學批評與理論的想象  一 弗萊的神話學批評概述  二 弗萊的神話學批評與弗雷澤、斯賓格勒及榮格之關系  三弗萊神話學批評的文化意義  第二節(jié) 文化研究語境中的《批評的解剖》新解  一 《批評的解剖》的文化史觀  二 《批評的解剖》的整體語境觀  第三節(jié) 論《批評之路》的文化意義  一 弗萊寫作《批評之路》的社會背景  二 關懷神話與自由神話  三 文學批評的社會語境  第四節(jié) 論《偉大的代碼》與《權力的詞語》的文化意義  一 語言的發(fā)展模式與意識形態(tài)的權力  二 《圣經(jīng)》與文學  三 《圣經(jīng)》、文學與意識形態(tài)    第三章 培育想象的實驗:論弗萊的人文教育思想  第一節(jié) 弗萊的教育評論概述  第二節(jié) 弗萊的人文教育思想解析  一 教育與教育的功用  二 人文主義與人文教育  三 人文教育與文學批評    第四章 神化加拿大:弗萊的加拿大文學文化批評  第一節(jié) 弗萊的加拿大寫作概述  第二節(jié) 弗萊加拿大評論的社會語境分析  第三節(jié) 弗萊的加拿大文學與文化研究  一 雙重殖民語境下的加拿大民族歷史透視  二 加拿大文學的后殖民性    第五章 弗萊與當代文化研究  第一節(jié) 文化批評與當代文化研究的辨析  一 文化批評概述  二 當代文化研究對文化批評的沖擊  第二節(jié) 弗萊與文化批評  第三節(jié) 弗萊與利維斯的文化批評比較  一 弗萊與利維斯的經(jīng)典文學主張  二 弗萊與利維斯的人文主張  第四節(jié) 弗萊在當代文化研究中的地位余論共融的視界:弗萊文化批評對中國文化批評之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它是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受物質(zhì)利益推動的個人物質(zhì)性地產(chǎn)生其存在的副產(chǎn)品。同時,意識形態(tài)還是個體與其真實存在條件的想象性關系的一種“表征”。阿爾都塞似乎意識到意識形態(tài)應該包含文學藝術,并賦予了文學藝術某種根本區(qū)別于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zhì),但他卻沒有解釋是什么給予藝術以一種感知能力使之能夠獲得不同于意識形態(tài)的視角。阿丹姆斯認為弗萊解答了這個問題,因為弗萊很早就設定了神話在社會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那就是藝術另外的視角來自于神話。但顯然弗萊也發(fā)現(xiàn)意識形態(tài)與神話的關系并不是純粹的承繼關系,而是辯證的關系。既然文學藝術是關懷的,是講述人類在維持生存獲取自由、追求愛情以及改造世界的奮斗中發(fā)生的故事,因此在詩歌和小說中,這些意象并非專門服務于將某種信仰或行動強加于任何人身上。弗萊特別指出“無論小說如何充滿反諷和憂慮,它都潛伏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沖動,即關懷更為豐富的生活的沖動,依然算是一種游戲或自足的能量的形式”②。即使是極具政治化的詩歌、小說和戲劇作品,不管有什么樣的說教性,都沒有堅持任何信念或觀點,它們依然沒有超出假設的范圍。所以弗萊宣稱“文學雖不能堅持任何主張,卻能簡單地樹立象征或舉出實例,它提倡判斷上的懸置,提倡多種反應,這種疑慮和多元性比任何理性的懷疑主義更容易詆毀意識形態(tài)”。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理論的想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