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研究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張戰(zhàn)、 李海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張戰(zhàn),李海君 著  頁數:217  

前言

宗教與國際政治二者是久已存在的社會現象。宗教是人類童年時代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種精神食糧,而國際政治也不僅僅是現代民族國家的博弈和游戲,古代城邦國家之間也存在政治關系。談到宗教,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宗教沖突,其實,在人類歷史上,純之又純的以“神”為信仰對象并為信仰而戰(zhàn)的宗教沖突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宗教沖突只不過是打著宗教旗號的人與人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權利之爭。探討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旨在從宗教與國際沖突的互動關系中尋求其背后的國際政治經濟矛盾運動,以及這種矛盾運動的后果對宗教的影響。毛澤東說:“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這一光輝論斷對宗教同樣適用。宗教對國際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以重大影響,國際政治和經濟的歷史演進對宗教也產生沖擊。本書所集中研究的,就是在此過程中宗教沖突與國際政治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是個老問題,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具有新的意義。

內容概要

  《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研究》共分七章內容,第一章:宗教與國際政治的關系概說;第二章:歷史上的宗教沖突及對國際政治的影響;第三章:宗教的國際化;第四章:宗教的異化;第五章:傳統(tǒng)宗教的復興;第六章:當今國際政治中的宗教因素;第七章:宗教對話與和諧世界的構建。

書籍目錄

前言/1一、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意義/1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3三、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6第一章 宗教與國際政治的關系概說/1第一節(jié) 宗教的相關概念/1第二節(jié) 宗教與國際政治發(fā)生關系的領域:沖突局勢/12第三節(jié) 世界宗教對沖突與和平的態(tài)度/23第四節(jié) 層次分析視角下的宗教沖突/29第二章 歷史上的宗教沖突及對國際政治的影響/34第一節(jié) 基督教的裂變與沖突/35第二節(jié) 伊斯蘭教內部的沖突/56第三節(jié)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沖突/62第四節(jié) 佛教的分裂與沖突/70第三章 宗教的國際化/77第一節(jié) 宗教國際化的動因/77第二節(jié) 基督教的國際化與沖突/80第三節(jié) 伊斯蘭教的國際化與沖突/86第四節(jié) 佛教的國際化與沖突/89第四章 宗教的異化/95第一節(jié) “宗教異化”理論概說/95第二節(jié) 宗教極端主義/102第三節(jié) 宗教恐怖主義/107第四節(jié) 邪教/116第五章 傳統(tǒng)宗教的復興/122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宗教復興的意涵和表現/122第二節(jié) 伊斯蘭復興運動:歷史和現狀/125第三節(jié) 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變遷/146第四節(ji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佛教的復興與宗教沖突/157第六章 當今國際政治中的宗教因素/161第一節(jié) 當今世界地區(qū)沖突背后的宗教因素/161第二節(jié) 宗教因素對當今國際政治的影響/170第三節(jié) “文明沖突論”及其影響/176第七章 宗教對話與和諧世界的構建/180第一節(jié) 和諧世界的特征:各種宗教文化和諧共存/180第二節(jié) 和諧世界的基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新秩序/188第三節(jié) 宗教對話對和諧世界建設的貢獻/193附錄/199參考文獻/206后記/216

章節(jié)摘錄

(3)“宗教因素”還以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各有其不同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它以所信仰的宗教精神和宗教觀念為特征,并以此而有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該民族的宗教認同和民族凝聚力所在,它在宗教認同、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同時,也就包含其排斥力。一般情況下,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可以與周邊的其他民族和睦相處。但在特殊情況下,它的排斥力也就會顯現出來。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對其他民族而言,可能并不具有特殊意義。而對于它的民族成員而言,有時則是說不得、碰不得的,如果出現那種(不管是來自教內還是教外的)輕侮、曲解、污蔑、褻瀆的現象,往往會導致人們意想不到的民族宗教沖突或社會動亂,甚至會引發(fā)國際事件。(4)包括屬性不一的社團組織或機構。除了那些純宗教性的社團組織或機構(如教會、修會、宗教協(xié)會等)外,有的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一社會一政治性的社團組織或機構,有的是在宗教名義下的純政治性的小社團組織以至于政黨組織。這些社團組織或機構也可能是跨地區(qū)、超國家的國際性組織。它們的共同特征在于:作為一定社會力量或政治勢力,在該宗教意識形態(tài)下從事合法或非法、公開或隱蔽的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尤其不可忽視有關國家的政治反對派或那些具有政治圖謀者所建立的、形形色色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的組織及其有關的活動。(5)在一定宗教意識形態(tài)基礎上建立(或企圖建立)的國家實體。上述的社團組織和機構并非國家實體,即便是其中有的組織機構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背景或性質,它們仍然是非政府組織。以宗教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建立的國家實體則不同,不管它采取何種政體形式(共和制、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它是宗教性國家,而非世俗國家;由于宗教在這類國家中居于左右國家權力的地位,宗教在這類國家的地區(qū)或國際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國家實體無疑是“宗教因素”之一。至于某些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主張建立的所謂宗教國家,并為之積極從事陰謀活動的,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會發(fā)揮其影響和作用,也可視為“宗教因素”的一種表現形式。(6)在宗教意識形態(tài)下形成的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以至于基督教、佛教及其他宗教中,都存在向它的原旨教義復歸的主張或要求。

后記

在姹紫嫣紅、草木蔥蘢的仲夏季節(jié),本書付梓刊印了,這姑且算作在學術園地長期耕耘的成果吧。在收獲喜悅的同時,未能體會到如釋重負的感覺。盡管立意不錯,言之有物,但還是覺得有很多問題。問題之一就是題目太寬泛。別說把宗教問題放在從古迄今的國際政治發(fā)展脈絡中考察,單說當代國際政治中的宗教問題就能寫厚厚的一本書。問題之二是我們知識面的局囿。把國際政治和宗教問題放在一起進行跨學科的交叉研究,對于一個剛剛涉獵浩如煙海的宗教知識領域的年輕學子來說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古人日:功夫在詩外。本書的寫作難點既受制于主觀因素,又包含客觀因素??陀^因素是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不論是宗教現象還是國際政治現象都具有復雜性,這已為多數研究者所肯定,而要抽象出宗教與國際政治發(fā)生關系的領域,并給這種關系以理論闡釋就難上加難,盡管如此,本書在第一章就進行了這一探索。由于這一研究領域的跨學科性質以及我們對宗教體驗的缺失和沖突實踐親身考察的不足,勝任這一題目的研究確實心有余而力不足。外文資料和中文資料的不足也是一個方面,這進一步增加了寫作的難度。加上時間緊迫,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本書是張戰(zhàn)和李海君合作研究的成果,本書撰寫的具體分工是:張戰(zhàn)撰寫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李海君撰寫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本書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有賴于河北經貿大學的資助和領導們對年輕學子的學術扶持。要特別感謝河北經貿大學馬列部副主任柴艷平教授對作品的推薦。

編輯推薦

《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研究》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際政治關系中的宗教問題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