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彭運生 頁數:267
前言
初次接觸運生先生的作品,是一篇關于八大山人繪畫的對話,當時我正在作這方面的研究,這篇對話引起我濃厚的興趣。在對話中,作者詮釋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生命內涵,有一幅荷塘小鳥圖,一只小鳥悠閑地立在小荷之上,打著盹兒,非常有意思,運生先生說,“熱愛家”是這幅作品的靈魂,說得非常好。 運生先生是北京大學哲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我來到北大工作時,他已經畢業(yè)離開了,所以無緣相見。通過他的研究作品我們相識,并且從他的作品中獲得精神享受和啟發(fā),實在是令人高興的事。他為人敦厚而熱情,為文也是如此。他的新作出版讓我寫幾句話,高情盛意,無以推托。這里只是寫一些讀后的感受,權當我對運生先生新作出版的祝賀?! ⒁霭娴倪@部文集是運生先生多年思考的結果,是他在哲學與藝術領域耕耘的收獲,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基本思想觀點,其中有不少發(fā)人深省的思想,有很多讀起來趣味盎然的篇章。
內容概要
《文學與人性》是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實證研究的結果。人性概念是直接從文學作品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人性是目的與智慧的統(tǒng)一體,是運用智慧實現目的的過程。人性概念有足夠的理論生長能力,其科學性或者理論魅力體現為對文學作品,甚至繪畫作品的解釋能力。根據這個概念,可以對靈感、悲劇、藝術技巧、人物形象以及意境等幾乎所有傳統(tǒng)詩學術語,作出嶄新的理解。
作者簡介
彭運生,哲學博士,現為解放軍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藝術理論、哲學與宗教學。曾發(fā)表論文多篇,著有《從文學到哲學》。
書籍目錄
朱良志先生序 自序 上編 人性概念的解釋能力 文學靈感研究 論三種技巧 結構與本質 文學作品的有機性 “無窮之意”與“內在的雄辯” 文學批評:問題的形成與解答 談“摘句欣賞” 悲劇到底是什么——以《哈姆雷特》為例 詩學與藝術學的關系 美學幻想錄 美學雜論 理論科學的實質 中編 悖論是文學杰作 《紅樓夢》中的天工與人力 《紅樓夢》研究的障礙是什么 《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與主要人物 《紅樓夢》中幽默的分類研究 超越“人物性格分析”是《紅樓夢》研究的突破口 林沖有性格嗎 竇娥既不善良更不弱小 《五燈會元》中的“行為藝術” 人性概念與八大山人的繪畫 下編 誰是真正的舞蹈者 感覺與詩學 論亞里斯多德所言可然律或必然律 論“興” 嚴羽之所言妙悟 “境界(意境)”不是科學概念 《人間詞話》的解釋意圖 宗白華所言意境 詩學真理與文學史寫作——評郭英德、過常寶《中國古代文學史》 讀張法《美學導論》札記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人性概念的解釋能力 二 人性概念與最高自然美(自然科學) 人性概念可以啟發(fā)我們去發(fā)現同樣作為本體的“大自然”(或者“天”、造物主,等等)?!按笞匀弧币彩悄康呐c“完滿智力”的統(tǒng)一體,是運用自身“完滿智力”實現自身目的的過程。大自然的完滿智力表現為為了目的的實現而創(chuàng)造條件?! ∽匀幻朗欠值燃壍?。最高自然美與大自然的完滿智力是一回事。換言之,一旦我們感受到了最高自然美,那就意味著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完滿智力?! 肚f子?齊物論》提及“天籟”,這個“天”即是上所言大自然。南郭子綦因為感受到了“天籟”而“形如槁木、面如死灰”?!疤旎[”即是“天之籟”,“天”首先是目的性的——它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音樂,而且,這個“天”在實現此目的時又體現出了智慧性——它用風兒去吹拂眾竅?! 疤臁钡闹腔坌赃€有具體的表現:當“天”想要創(chuàng)造出“小和”的時候,它就動用“泠風”;當“天”想要奏出“大和”之音的時候,它就加大風力,使之成為“飄風”;而當“天”想要創(chuàng)造出寂靜(“虛”)的時候,它就讓大風停歇下來(“厲風濟”是也)??傊?,“眾竅”即是“天”所使用的“樂器”,而風即是“天”吹奏“眾竅”時所用的“氣息”。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