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王敏紅 頁數:259
Tag標簽:無
前言
有人將文化比做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tǒng),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著人們的生存與發(fā)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guī)范、方式與環(huán)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fā)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谌祟愇幕莼倪M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袊幕牟┐缶?,來源于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于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韲恋貜V袤、疆域遼闊,不同區(qū)域問因自然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qū)域文化。區(qū)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這種大傳統(tǒng)如同春風化雨,滲透于各種區(qū)域文化之巾。在這個過程中,區(qū)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著、引領著本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內容概要
《越諺與紹興方俗語匯研究》講述了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于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于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袊恋貜V袤、疆域遼闊,不同區(qū)域問因自然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qū)域文化。區(qū)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這種大傳統(tǒng)如同春風化雨,滲透于各種區(qū)域文化之巾。在這個過程中,區(qū)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著、引領著本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膮^(qū)域文化人手,對一地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狀展開全面、系統(tǒng)、扎實、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揚當地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資源,繁榮和豐富當代的先進文化建設活動,規(guī)劃和指導未來的文化發(fā)展藍圖,增強文化軟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輿論力量;另一方面,這也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文化、發(fā)展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紹興方言的源流和特點 第一節(jié) 紹興方言的源流 第二節(jié) 紹興方言的語言特點 第三節(jié) 紹興方言的構詞理據 第四節(jié) 紹興方言研究概述 第二章 范寅和他的《越諺》 第一節(jié) 范寅其人和《越諺》的成書過程 第二節(jié) 《越諺》的內容和體例 第三節(jié) 《越諺》的價值和不足 第四節(jié) 范寅的方言學思想 第五節(jié) 周作人的《(越諺)跋》 第三章 從《越諺》看紹興方言字的特點 第一節(jié) 《越諺》中的方言本字 第二節(jié) 《越諺》中的方言俗字 第三節(jié) 《越諺》的注音特色 第四節(jié) 紹興方言字的特點 第五節(jié) 紹興方言字的文化蘊涵 第四章 從《越諺》看紹興俗語的特點 第一節(jié) 《越諺》中的諺語 第二節(jié) 《越諺》中的俗成語 第三節(jié) 《越諺》中的歇后語 第四節(jié) 《越諺》中的慣用語 第五節(jié) 紹興俗語的特點及文化蘊涵 第五章 《越諺》與紹興歌謠 第一節(jié) 紹興歌謠的源流 第二節(jié) 《越諺》中的歌謠 第三節(jié) 紹興歌謠的文化價值 第六章 《越諺》中的風土習俗 第一節(jié) 《越諺》中的飲食習俗 第二節(jié) 《越諺》中的禮儀習俗 第三節(jié) 《越諺》中的歲時習俗 第四節(jié) 《越諺》中的生產習俗 第五節(jié) 《越諺》中的社會習俗 第六節(jié) 《越諺》中的信仰習俗 第七章 紹興方俗語匯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jié) 紹興方言的歷史層次 第二節(jié) 從《越諺》看紹興方俗語匯的演變 第三節(jié) 紹興方俗語匯演變的原因 第八章 紹興特色語匯舉例 第一節(jié) 紹興方俗語匯選錄 第二節(jié) 紹興特色語匯選考 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紹興方言的源流和特點 第一節(jié) 紹興方言的源流 一、紹興的地理位置 紹興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西部,位于北緯29度14分至30度16分,東經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在浙江省中北部,東接寧波,西臨杭州,距上海232公里,距杭州58公里,距寧波110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紹興行政區(qū)域的總面積為790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101平方公里。地勢大致由西南向北傾斜,東北部是平原,地勢較低,平均海拔只有4~5米,為平原水網區(qū);西南部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約占全市面積的2/3。城區(qū)為沖積平原,由風則江、淡江、內河、城北河構成環(huán)城河道,河水流向由西南至東北。紹興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溫度濕潤,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道密布,物產豐富,水稻是最主要的農作物,鐵、銅、金、瓷石是紹興四大優(yōu)秀礦種,還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稱譽。古人曾用“越山長青水長白,越人常家山水國”的詩句來贊美紹興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 〗B興市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qū),常居人151為433萬人,其中市區(qū)人口64萬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