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史學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龐天佑  頁數:324  
Tag標簽:無  

前言

近代史家梁啟超言:“中國古代,史外無學;舉凡人類智識之記錄,無不叢納之于史?!雹倭簡⒊瑢⒅袊糯囊磺形淖钟涗洑w結為史學,既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史學特質,指出其所蘊涵的深厚的史學精神;又說明了中國古代的文字材料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都可作為歷史研究的材料。中國古代學者的學術研究,歷來是融會各家,文史哲不分。他們廣綜博采,貫通古今,顯示出一種博大的氣象。宋代鄭樵根據“百川異趨,必會于?!?;“萬國殊途,必通諸夏”,贊嘆“會通之義大矣哉”!他稱道孔子“總《詩》《書》《禮》《樂》而會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貫二帝、三王而通為一家,然后能極古今之變”。他肯定司馬遷上稽孔子之意,“會《詩》《書》《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堯、舜至于秦漢之世,勒成一書”。②鄭樵主張的會通,既包括綜覽文獻,又要求縱貫古今,反映出宋代學者治學文史哲不分,廣綜博采融會眾家的宏偉氣魄。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古代與近代史學思想的論文集。作者長期致力于中國史學思想研究,認為在中國史學史上,思想演進與史學發(fā)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社會思潮與學術思想的變化,必然導致史學思想與史學方法的變化。本書收入的論文在時間上涉及從上古到近代,在內容上有對中國古代思想家.史學家重視史鑒.探討史學目的與史學功能的論述,有對中國史學的經世致用的傳統與特點的總結,有對時代思潮及哲學思想的演變與史學發(fā)展關系的評述,更多的是對一些思想家、史學家思考歷史,研究歷史的理論與方法的分析等,全書總的關注點是探討思想與史學的關系。

作者簡介

龐天佑,男,1952年生,湖南省益陽市人,2000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湛江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重點學科“專門史”學術帶頭人、首席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作者長期在高校歷史系從事中國史學史、中國文化史、中國歷史文獻學、歷史哲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撰有專著《考據學研究》《秦漢歷史哲學思想研究》《中國史學思想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史料價值研究》,并在《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歷史文獻研究》《史學月刊》等刊物發(fā)表關于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文獻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七十余篇。

書籍目錄

序論經世史學的淵源與形成論《尚書》的歷史盛衰總結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論董仲舒的歷史辯證法論司馬遷的歷史辯證法論司馬遷的民本思想論荀悅的歷史辯證法論荀悅的歷史認識論論袁宏的歷史辯證法論范曄的歷史認識論論魏收的民本思想論魏收的門閥士族思想蕭子顯的史學方法論理學與宋代的史學思想理學與宋代史學發(fā)展的特點理學與宋代考據學論明末清初三大學者治學經世致用的特點論中國近代史家的經世意識嚴復與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史學進化論與中國近代史學的變革

章節(jié)摘錄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民指的是除統治者以外的庶民,而民本則是指以民為本,將民視為國家根本所在,強調民對于治理國家、鞏固政權的極端重要性。民本思想認為國家為君主之本,庶民為國家之本,安定民生為治國施政之本。在我看來,民本思想既是中國古代政治理論的核心,對統治者治國施政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又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史學思想,成為歷代史家考察歷史的理論依據。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到漢武帝在位的太初、天漢年間的歷史進行系統考察的史學家。他的《史記》雖然沒有直接論述以民為本治國興邦的道理,但其歷史考察中寓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我在這里以《史記》的有關材料為依據,對司馬遷的民本思想作一點分析。司馬遷將民本思想的產生與形成看成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他對從遠古到西周歷史的考察中,揭示了民本思想的淵源及其初步形成的過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思想與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本書是大學導師的論文集,論證獨特嚴謹,是不可多得的原創(chuàng)性論著。
  •   書還行吧,買了很長時間,沒時間仔細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