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傲 頁數:27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04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33條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guī)定。這一規(guī)定被稱作“人權入憲”,其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人民的人權保障,推動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擴大人權研究的視野,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中國憲法的這一重大變化,將對我國包括婦女在內的所有人的人權保護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而兩性平等問題,正是對這樣一次歷史性變化的回應。 婦女人權的專題研究,首先是通過社會學、女性學等學科對西方女性主義思想流派的介紹,進人中國研究者的視野。而性別與法律的研究,更是法學領域的嶄新課題。國內法學領域中最早關注這一問題的專業(yè)包括國際法、民法、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而在憲法學、法理學中僅限于對性別平等原則以及女性主義法學流派的一般性介紹。至于社會性別視角或社會性別研究方法如何運用于法律研究領域,如何由此引發(fā)法學研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及從憲法、法理學等公法角度研究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則尚屬鳳毛麟角。
作者簡介
李傲,女,回族,1968年6月出生,哈爾濱市人,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中國法學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委,武漢大學診所法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行政訴訟部部長。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法律的社會性別分析方法 第一節(jié) 社會性別分析 一、生理性別 二、社會性別 三、社會性別分析方法 第二節(jié) 將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引入法學研究 一、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早期運用 二、我國運用社會性別方法進行法學研究的嘗試 三、運用社會性別方法進行法學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法律的社會性別分析方法的目標 一、關注弱勢群體,推動法律的人文化轉變 二、強化法律的公平和公正目標,推動法律的民主化進程 三、實現社會發(fā)展進步,保障法律的科學化內涵 第四節(jié) 法律的社會性別分析方法的局限 一、社會性別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 二、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在分析法律時的局限 三、社會性別分析方法運用前提和條件的局限第二章 性別平等與性別歧視 第一節(jié) 性別平等 一、性別平等理論在哲學平等觀中的缺失 二、性別平等理論在社會學平等觀中的崛起 三、性別平等理論在法學平等觀中的發(fā)展 四、當代法學意義上的性別平等觀 第二節(jié) 性別歧視 一、性別歧視的概念 二、性別歧視的學理分類 三、性別歧視的例外 第三節(jié) 消除性別歧視過程中法律的重要性 一、提高立法中的性別意識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別歧視的前提 二、修改完善現行法律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別歧視的途徑 三、發(fā)揮法律在消除性別歧視中的積極作用是立法的目標第三章 性別歧視產生的根源 第一節(jié) 性別歧視的產生與持續(xù)發(fā)展 一、性別歧視形成成因的理論分析 二、性別歧視產生的歷史根源 三、性別歧視得以維持的基本手段 第二節(jié) 中國性別歧視的發(fā)展歷程 一、中國歷史上的性別歧視 二、中國性別平等意識的啟蒙 三、中國性別平等原則的確立 四、中國當代對性別平等現狀的反思 第三節(jié) 西方性別歧視的發(fā)展歷程 一、形成性別歧視的哲學建構 二、維護性別歧視的制度規(guī)范 三、強化性別歧視的文化傳統(tǒng) 四、支持性別歧視的學說論點第四章 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學流派——女性主義法學 第一節(jié) 女性主義法學產生的思想基礎 一、女性主義思想流派梳理 二、女性主義思想流派評析 第二節(jié) 女性主義法學產生的時代背景……第五章 性別平等的法律淵源第六章 域外爭取性別平等之法律保障的歷程第七章 中國性別平等的規(guī)劃及分析第八章 實現性別平等的法律對策結語 性別平等法律構建的目標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法律的社會性別分析方法第一節(jié) 社會性別分析“社會性別”(gender)是在西方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中出現的一個分析范疇,是女性主義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fā)展的一個概念,也是女性主義在性別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貢獻。社會性別理論的基石是將性別區(qū)分為天生具有的生理性別和后天造就的社會性別兩類,通過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比較,提出造成兩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社會性別而不是生理性別的論斷,從而為女性爭取兩性平等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一、生理性別生理性別(sex),指的是男女兩性在生理上的分化,具體表現為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兩個方面的差異。生理結構是男女之間與生俱來的區(qū)別,包括染色體、性激素和生殖器官等多個方面,屬自然的生物屬性。生理機能則包括兩性身體發(fā)育過程、兩性生理歷程和兩性身體素質上的差異等不同方面。生理性別在多大程度上對認知能力、社會性行為產生影響,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人們則有不同的認識。(一)兩性的生理結構差異兩性的生理分化在出生前就已經開始,其過程涉及染色體、性激素和生殖器官等多個方面。就染色體而言,根據遺傳科學的研究,人類的男女兩性是由遺傳帶來的性染色體的差異決定的。所謂的性染色體,是指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在正常的人體細胞中,共有46條染色體,其中44條染色體是兩兩相同的(稱為22對同源染色體),男性與女性都有,因而這22對染色體亦稱為常染色體。第23對染色體是性染色體,它們與性別密切相關,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男性則有一條x染色體,一條Y染色體。
后記
我下意識里一向不愿意強調自己是女性,覺得女性正應該忽略自己的性別,和男性完全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一決高低,才是自強不息的體現。輕易認輸或接受照顧,無異于承認甚至提醒別人自己是弱者。雖然知道社會上存在性別歧視,但似乎離自己比較遙遠,或者說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實中的性別歧視現象。特定的家庭背景和有限的閱歷也使我缺少對性別歧視的親身感受。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了與性別有關的話題,那是2001年美國國際教育協(xié)會組織的“中華未來婦女領導訓練計劃”項目。我被至今也不知道的貴人推薦,有幸參加了這個由兩岸三地共八位中華女性組成的項目組,奔赴美國紐約、洛杉磯、費城等地進行了為期四周的交流訪問。那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培訓,是一次有關性別平等意識的掃盲培訓。我第一次了解到家庭暴力存在的普遍性,知道了女性在教育過程中受到的種種歧視,看到了法律中存在的諸多性別盲點,理解了緣何性別問題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女性面對的不公平待遇可謂由來已久,女性的悲慘境地可謂觸目驚心。我開始反?。何也皇且幌蜃哉J為關心弱者嗎?有這么多女性遭受歧視難道不應該關心嗎?我可以去關心打工者、關心留守兒童、關心殘疾人、甚至關心死刑犯,為什么對我的同類——這些遭受歧視的女性的生存狀況熟視無睹,無所作為?當眾多女性忍受著不公平的待遇,當女性的身心健康、經濟狀況、教育程度、社會地位被遠遠拋在男性后面的時候,當性別歧視現象普遍存在而大多數女性無能為力時,自己作為女性這個群體的一分子,我可以心安理得、無動于衷嗎?
編輯推薦
《性別平等的法律保障》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