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與建構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鄧偉  頁數:353  
Tag標簽:無  

前言

在胡繩同志倡導和主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組成編委會,從全國每年畢業(yè)并通過答辯的社會科學博士論文中遴選優(yōu)秀者納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項工作已持續(xù)了12年。這12年所出版的論文,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科學各學科博士學位論文水平,較好地實現(xiàn)了本文庫編輯出版的初衷。編輯出版博士文庫,既是培養(yǎng)社會科學各學科學術帶頭人的有效舉措,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積累,很有意義。在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之前,我就曾饒有興趣地看過文庫中的部分論文,到社科院以后,也一直關注和支持文庫的出版。新舊世紀之交,原編委會主任胡繩同志仙逝,社科院希望我主持文庫編委會的工作,我同意了。社會科學博士都是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社科學者是我們社會科學的未來,我們有責任支持他們更快地成長。每一個時代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馬克思語)。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研究帶全局性的戰(zhàn)略問題,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內容概要

  《分裂與建構:清末民初文學語言新變研究(1898-1917)》稿對于中國現(xiàn)代語言文字變革過程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與探討,并揭示了這個過程與中國文學歷史性轉型之間的深刻關聯(lián)。不僅在資料發(fā)掘和分析方面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并見在歷史概括與理論上也有許多創(chuàng)新,填補了一些學術空白?! ∏迥┟癯跏侵袊鴤鹘y(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轉型的一個重要時期,對這一時期的語言文字與文學語言建構進行細致的梳理和研究,對于深化認識現(xiàn)代文學語言生成歷史和特點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簡介

鄧偉,男,1975年生,四川成都人,文學博士?,F(xiàn)為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重慶市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在《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自2008年3月起,進入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作研究工作。

書籍目錄

總序序緒論研究對象、視野和架構一研究對象:文學語言建構(1898-1917)二理論視野:中國文學的雅俗格局三研究架構:思路與布局第一章 文言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語言論略第二節(jié) 報章體的突破第三節(jié) “文界革命”第四節(jié) “新名詞”與語法第二章 白話文運動第一節(jié) 晚清白話文運動的邏輯第二節(jié) 晚清白話報刊第三節(jié) 《安徽俗話報》第四節(jié) 國語運動與方言問題第三章 翻譯文學語言第一節(jié) 翻譯與文學翻譯發(fā)生第二節(jié) 翻譯文學語言與歸化第三節(jié) 西方范式與歐化第四章 梁啟超與文學語言近代化——以“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為中心第一節(jié) “詩界革命”第二節(jié) “小說界革命”第三節(jié) “新小說”與白話建構第五章 林紓與古文文學語言——以林紓文學實踐為中心第一節(jié) 古文與林紓古文第二節(jié) “林譯小說”第三節(jié) 林紓的古文小說創(chuàng)作第六章 徐枕亞與駢文文學語言——兼論民初“鴛鴦蝴蝶派小說”語言第一節(jié) 駢文與駢文小說第二節(jié) 《玉梨魂》第三節(jié) 民初“鴛鴦蝴蝶派小說”語言代結語五四的超越——五四文學語言建構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進入本章論述之前,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學語言的慨況進行一個專節(jié)的描繪。這無疑是我們進入18981917年文學語言建構,特別是對文言發(fā)展論述的一個必要的基礎。但這一工作頗具難度,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作極富宏觀的梳理。下面,我們主要對中國古代文學語言進行語言學基礎和雅俗格局視角的考察,期望能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勾勒。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中國古代文學處于一種“雜文學觀”中,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一般應用文與“純文學”的分野??杀容^今人的“文學”概念,一般認為“文學”是“文學藝術”,似乎表明它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而不是一種文章學問。由于中國占代文學審美的非獨立性,反而使得它在語言文字上帶來審美的泛化。在很大程度上,今人對中國古代“文學語言”的描繪,實質上就等同于對中國古代書面體系的描繪。因為在古人眼里,能夠稱為“文學”的語言必然是以典雅的文言為基礎的,并且它的功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往往審美功能與其他功能混淆不分。如周祖謨的看法:“文言就是古代的文學語言,換句話來說,就是古代的書面語言和人民大眾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它不僅為文學服務,而且為一般的文牘和政治、歷史、哲學、科學方面的著作服務?!雹?/pre>

后記

本書是在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再作修改與補充而成的。因此,我愿意把當年——這個詞語讓人感傷,好像已是許久了,其實不過是兩年之前——博士論文中的“后記”再作引用:在康樂園停留的日子似乎可以倚門眺望了,三年的時光,如果能說我于學問能粗窺門徑,則歸功于諸位師長的教誨。他們是我的導師吳定宇教授,開設課程的黃修已教授,給我畢業(yè)論文以意見的王坤教授、林崗教授、陳希副教授,以及遠在成都,長期關心我成長的曾紹義教授、王錦厚教授、毛迅教授、秦川研究員、文天行研究員。同時,還要感謝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諸位老師的指正與鼓勵,他們是凌宇教授(主席)、陳方競教授、袁國興教授、王坤教授、陳培湛教授?;仡櫾谥写笄髮W期間,吳師嚴謹治學、誠信待人之風,我確是感受甚深。還清晰記得,吳老師在春節(jié)住院期間,一手掛著點滴,一手以紅筆批改論文的樣子。然后,再念及吳老師對此論文選題的意見,以及病中的督促與教導,種種情形歷歷在目,不覺神傷,衷心祈愿吳老師康健。此外,諸多同學的熱忱相助——或贈閱資料,或相與討論,我自是受益多多,在此一并謝過。

編輯推薦

《分裂與建構:清末民初文學語言新變研究(1898-1917)》是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分裂與建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