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通論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郭慶堂,王昭風,丁祖豪,唐明貴 著  頁數:30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不是宣示永恒真理,而是對古今中西哲學家關于同一問題的不同探索進行回溯、比較和總結,并對該問題研究的未來趨勢進行預測,從而使讀者對哲學在古今中西的意義上有一種“通”的覺解。當你讀完本書的時候,就會認為哲學不是“無事生非”,也并非“沒有用處”,而是理性的“沉思”,是對人類生存智慧的強烈的“愛”與執(zhí)著的“追求”。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哲學觀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觀的歷史發(fā)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哲學觀    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觀    三、近代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哲學觀    四、現代科學主義思潮與人本主義思潮的哲學觀  第二節(jié) 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觀    一、哲學概念的引進與哲學學科的建立    二、關于哲學觀的論爭  第三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觀  第四節(jié) 當代哲學觀綜述及未來趨勢展望第二章  本體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西方古代哲學的本體論    二、西方近代哲學的本體論    三、西方現代哲學的本體論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先秦道家與儒家的本體論    二、兩漢魏晉時期的本體論    三、宋明理學的本體論    四、宋明心學的本體論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詮釋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無本體論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內容  第四節(jié) 本體論問題的綜述與展望第三章  “真”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理性之“真”    一、“真”的本體論:什么是“真”的?    二、“真”的認識論:為什么是“真”的?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德性之“真”    一、求善不求真    二、善就是真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之“真”    一、真理的實踐形態(tài)的建立    二、實踐形態(tài)真理觀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綜述和展望    一、綜述:“真”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二、展望:生活的就是真的第四章  “善”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善惡問題的詮釋  第四節(jié) 善惡問題的綜述與展望第五章  美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美論    二、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論    三、近代美論    四、現代美論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先秦諸子的美論    二、秦漢至清時期的美論    三、中國近代的美論    四、中國現代的美論    五、中國當代的美論  第三節(jié) 馬克思對于美的本質問題的解答    一、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    三、美的根源在于人類的社會實踐  第四節(jié) 美論綜論    一、美的本質問題出現的原因    二、美的本質問題研究展望第六章  神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的神話依托和神學建構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對鬼神問題的思考與利用    一、夏、商、周時期的天命觀    二、無神論思想的萌芽    三、孔子的畏天命和敬鬼神而遠之    四、墨子的“天志”與“明鬼”      五、董仲舒的天賦君權和王道配天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宗教的批判    一、宗教的本質    二、宗教的起源    三、宗教是一個歷史范疇    四、宗教的社會作用      五、宗教和哲學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宗教問題的綜述與展望第七章  人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關于人的本性的探索與開發(fā)    一、西方古代人性論    二、西方近代人性論    三、西方現代非理性人性論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對人性的探索與規(guī)范    一、先秦——多元人性的創(chuàng)構與爭鳴    二、中國傳統(tǒng)人性論——儒家人學思想主導地位的確立與發(fā)展    三、內憂外患、中西融合——中國近代哲學對人性的思考與改造    四、與家國共命運——中國現代人性論對前途的關注    五、人學學科開創(chuàng)——中國當代人性論的理論建構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學說    一、人的本質發(fā)展    二、個人社會關系的全面性的發(fā)展    三、個人需求的全面性發(fā)展    四、個人能力的全面性發(fā)展    五、人的個性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第四節(jié) 人的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一、人的問題研究綜述    二、人的問題研究發(fā)展展望第八章  價值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對價值問題的追問    一、理性、實踐與價值相統(tǒng)一的古典價值思想    二、嚴格區(qū)分價值與事實的近代價值思想    三、消除價值與事實嚴格區(qū)分的現代價值思想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價值思想及其現代變遷    一、儒道互補的傳統(tǒng)價值思想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價值的重估    三、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現代轉化  第三節(jié) 實踐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    一、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經典闡述    二、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價值問題的綜述與展望第九章  科學觀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的科學觀的歷史發(fā)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科學觀    二、文藝復興之后的近代科學觀    三、20世紀初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四、后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第二節(jié) 近現代中國哲學的科學觀    一、新學與舊學的決裂:“科學”取代“格致”      二、“科玄論戰(zhàn)”:不同科學觀的齟齬    三、港臺新儒家殷海光的科學觀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觀    二、毛澤東的科學觀    二、鄧小平、江澤民的科學觀  第四節(jié) 科學觀問題的綜述與未來趨勢展望第十章  社會歷史觀問題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古希臘羅馬樸素的社會歷史觀    二、中世紀神學歷史觀    三、近代資本主義人本主義歷史觀    四、現代西方哲學的歷史觀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歷史觀    二、中國近現代哲學的歷史觀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二、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三、毛澤東、鄧小平的歷史觀  第四節(jié) 綜述與展望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哲學觀問題哲學觀問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哲學觀問題是元哲學問題,狹義的哲學觀問題是哲學的元問題。元哲學問題不同于哲學的元問題,哲學的元問題只有一個,即“哲學究竟是什么”。元哲學是以哲學為研究對象的哲學分支,它的問題有許多,它所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哲學的一般理論問題和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如哲學的研究對象、哲學的基本屬性、哲學的社會功能、哲學的發(fā)展動力、哲學的發(fā)展模式、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哲學與宗教的關系、哲學與社會的關系、哲學研究方法論等問題,當然核心問題也是“哲學究竟是什么”。如果類比于科學學是“科學的科學”這一定義,那么也可把元哲學定義為“哲學的哲學”,即哲學學。實際上,元哲學問題和哲學元問題都是哲學的自我觀照即哲學觀問題。哲學觀是哲學的自我詮釋,它對探索哲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社會大眾解讀哲學或哲學走向社會大眾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觀的歷史發(fā)展與演變哲學家對哲學的學理解釋和功能定位歷來觀點分歧,而且總是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哲學究竟是什么?”這是哲學的最引人入勝又最令人閑惑的問題,正是這一永恒的追問和不斷更新的回答推動著哲學的自我批判和不斷發(fā)展?!白穯柡突卮?哲學究競是什么',這不僅是哲學家們關注的首要問題,而且也是決定他們的哲學能否成為一種獨特的哲學理論的首要問題,并且還是決定他們的哲學具有何種程度的合理性的首要問題。因此,每個真正的哲學家,都把'哲學觀'作為自己的哲學思考的首要問題,并以自己的哲學觀去創(chuàng)建自己的哲學理論,由此便形成了哲學史上的多姿多彩的哲學理論。”

編輯推薦

《哲學通論》是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文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哲學通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本來是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后來搬家的時候弄不見了,在這里買回來。哲學這些東西沒有心情的時候看起來是比較枯燥的,但是又心情的看就感覺像是在品一杯好酒。不過,由于工作太忙,還是沒有將整本書看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