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叢刊(第1輯)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傅修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07出版)  作者:傅修延  頁數(shù):35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敘事叢刊(第1輯)》呼應了目前的敘事學研究熱潮并反映國內(nèi)外敘事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內(nèi)容所抱持的是“大敘事”的觀念,而不僅僅限于文學敘事;作者主張的是全球性的視野,而不僅僅囿于某一敘事傳統(tǒng)?;蚶碚摻?,或現(xiàn)象描述,或學科內(nèi)的思考,或跨學科的探究,或對西方理論的回應,或對本土資源的挖掘。

書籍目錄

中國敘事傳統(tǒng)賦與中國敘事的演進論漢賦與漢畫的空間方位敘事藝術評價式敘事:人物評論的獨特方式——以南宋關于辛棄疾的評論為例禪宗公案敘事的方式、宗旨及其格調(diào)中國古典戲曲敘述論《世說新語》寫意敘事策略分析理論前沿形式和情感/行為:性別對敘事以及敘事對性別的影響字面化的敘事學:科幻小說帶來的啟示敘事修辭閱讀的若干原則——以愛倫·坡的《一桶阿蒙提拉多自葡萄酒》為例當代戲劇中敘述進程的幾種新方式敘事概念與潛藏文本三種時間向度的敘述——從現(xiàn)象學與文化研究出發(fā)討論敘述體裁空間敘事圖像敘事:空間的時間化敘事理論的空間轉向——敘事空間理論概述童話敘事的空間結構與時間形式敘事空間中敘述的不可靠性——以現(xiàn)代主義文學作品為例跨媒體敘事理解修辭上的細微差別:西方音樂與敘事理論中國繪畫敘事傳統(tǒng)的形成中國茶藝的敘事方式及其學術意義影視廣告敘事:本質(zhì)、類型與特征問題與反思敘事學合法性問題的反思敘述者理論反思敘事的邊界問題和元小說結構——試析《押沙龍,押沙龍!》的敘事策略綜述敘事學研究的中西交流與對話——"首屆敘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三屆全國敘事學研討會"會議綜述

章節(jié)摘錄

中國敘事傳統(tǒng)賦與中國敘事的演進傅修延賦是中國文學中一種非常獨特的文體。由于使用駢辭韻語,賦體文學在廣義上屬于詩的范疇,但其反復敷陳的鋪敘手段與“遂客主以首引”的結構方式對后世敘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又可視為詩稗之間的一道橋梁。賦也不是知識階層的專利,敦煌出土文獻早已昭告人們,依靠韻誦傳播的俗賦具有深厚的民間基礎與鮮明的草根特征。而俗賦在漢文化圈內(nèi)長期流傳這一新發(fā)現(xiàn)則進一步提示:興盛于漢代的文人賦可能只是“古老的韻誦傳統(tǒng)”逸出的一個分支,真正值得大力關注的應是這個傳統(tǒng)中生氣勃勃奔騰不息的底層。完全有理由認為,賦在敘事史上發(fā)揮的作用比我們過去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不懂得這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文體,就不可能正確認識中國的敘事藝術,也無從理解其形態(tài)特征的由來。因此,賦體文學應當成為中國敘事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一 賦之初——遁辭以隱意,設譬以指事討論賦與敘事演進的關系,繞不開首先寫作賦體作品的先秦大儒荀況。荀況于敘事演進有大貢獻。李澤厚在談到荀況時說道:“茍子可說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諸子,開啟漢儒,是中國思想史從先秦到漢代的一個關鍵?!睆臄⑹率方嵌瓤矗鳑r亦可稱為承上啟下和同雅俗的一個關鍵。荀況對中國敘事的貢獻首推《成相》?!俺上唷笔侵袊钤缫娭T記載的說唱藝術,荀況作為知識階層的代表,注意到了這種藝術并進行模仿性的創(chuàng)作,使一門本來在社會底層傳播的民間文藝登上大雅之堂,這項工作既開后世引俗人雅之風,也為知識階層向民間文藝學習樹立了范例。對荀況的這個貢獻,本人在《先秦敘事研究》第六章中已有專門論述。“成相”為曲藝之祖,今天流行于中國各地的說唱藝術多達四百多個品種,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用“鼓”、“相”之類的打擊樂器擔綱伴奏。曲藝在歷史上曾分泌出哺育戲劇的乳汁,如宋代諸宮調(diào)的演唱成為元雜劇音樂與唱腔的主體、近代的蓮花落衍生出評劇、二人轉衍生出吉劇、山東琴書衍生出呂劇、地花鼓衍生出花鼓戲。尤為值得注意的一個事實是:曲藝中的說書(唐宋時為“說話”)一支直接孕育了宋以后的話本小說,由宋元講史話本發(fā)展而成的章回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小說經(jīng)典。即使是在《紅樓夢》這種純粹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小說中,也能看到“話說”、“看官”之類的說書遺痕;在講述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時,敘述者經(jīng)常以說書人的身份出現(xiàn)。以此而論,荀況保存并提升的說唱藝術,竟然是戲劇與小說這兩種主要敘事形態(tài)的淵源所在!

編輯推薦

《敘事叢刊(第1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敘事叢刊(第1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