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喬治·桑塔亞那 頁數(shù):169 譯者:史津海,徐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由“給英國聽眾所做的演講稿”構成。第三、四章是在劍橋大學“本地夏季講演會”上講演(1918)之修改稿;第五章為在“不列顛學會”及“魯利塔?!ず沾难葜v會”上之講演稿(1918),原題“美國的哲學觀”,曾由“不列顛學會”出版。本書曾部分被譯成德文(1936)與意大利文(1939)。 可以用一棵樹來比喻閱讀此書后的感受:如果美國的民族性格和信念是大樹上的葉子,那么喬治桑塔亞那在書中向讀者描繪的不是葉子的顏色、形狀和脈絡,而是將筆尖對準了大樹的生長環(huán)境。桑塔亞那以其出眾的才智寫出的精彩文字,成為美國人的必讀書。
作者簡介
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1863-1952),美國哲學家。生于馬德里,1272年入美洲。27歲至50歲,在哈佛大學獲得學位,并在那里任教。1912年離開哈佛后遷居英國,寫些小詩自娛。60歲前后推出大部頭著作《懷疑主義與動物信念》,自稱為“一個新哲學系統(tǒng)的引子”。他把這個新哲學系統(tǒng)分為“本質王國”、“物質王國”、“真理王國”、“精神王國”四部分。威爾•杜蘭稱這個新哲學系統(tǒng)“實在是桑塔亞那思想全部的門徑”。
書籍目錄
從桑塔亞那筆下的美國看今日中國——讀桑塔亞那《美國的民族性格與信念》前言第一章 道德背景第二章 學術環(huán)境第三章 威廉·詹姆斯第四章 喬賽亞·羅伊斯第五章 后來的思辨第六章 美國生活中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第七章 美國的英格蘭式自由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學術環(huán)境 從大約1885到1910年的25年里,哈佛學院出現(xiàn)了一批有趣的哲學家。為什么非得是在哈佛呢?只要哲學是對睿智思想的自由追求,在它所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里就必須有個性強、洞察力突出的人,他們有觀察世上自己周圍事物的習慣,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經驗或嗜好。而哲學家當教授的現(xiàn)象只是偶然現(xiàn)象或者說幾乎是一種異?,F(xiàn)象。無拘無束地對一切問題進行思考是一種經模仿習得的習慣,而不是需要闡述的一個科目。如果哲學家有自己獨到見解體系的話。那么這個體系也是模糊的、冒險的、未經考驗的、還沒成熟到可搬上課堂的。這倒不是說誰要是學習它就會面臨很多的危險,正如羅伊斯喜歡引用《奧義書》。中的話所說的那樣,真正的哲學家就像犀牛,總愛獨自漫步。人們也料到可能會有人追隨他,甚至會有人伴他而行。雖然對他來說與不少人為伍既有刺激又有危險。如果他走人了他們之中,在對某些觀點進行辯論時。他仍將形只影單,因為他的同行者并提不出對別人說來很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只能拿出跟他的思考大同小異的東西。正如蘇格拉底所知,他的問題和答案的價值完全在于出自他思想深處的論點的萌芽,這種萌芽就像一個夢境或一位天神,還不知道將把他帶到何方?! ?hellip;…
編輯推薦
自從桑塔亞那當年踏上美國的土地,直到今天,……(他是)幫我們了解自己的眾多杰出外國觀察家之一。……其他描寫美國的觀察家、目光沒有他那么銳利,頭腦沒有他那么清醒?! ?mdash;—阿·約翰遜 如果不能立即看出其作者并不是記者,不是像記者那樣巧妙地揭示民族弱點上的表面現(xiàn)象,那么要想讀懂《美國的民族性格與信念》是困難。……那是一種給人帶來無窮樂趣的風格。實際上他寫出的是了不起的散文?! ?mdash;—歐·巴菲爾德 這部作品從頭到尾都心平氣和,風格高雅,不時閃現(xiàn)出智慧的光輝。 ——拉·巴·佩里 桑塔亞那具有思維敏捷、鞭辟人里的風格,字里行間閃爍著耀眼的幽默。……我們可以看出桑塔亞那筆下的威廉?詹姆斯和喬賽亞?羅伊斯?羅伊斯熱誠、充滿愛心,有鮮明的獨特個性?! ?mdash;—本·雷·雷德曼 他對美國人性格特征與信念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他把此項研究與社會結構聯(lián)系起來了,并著重探討個價值、個人需求、個人態(tài)度及其社會表現(xiàn),或其所受之制約,萬其是它們之間相互關系?! ?mdash;—約翰·約爾頓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